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作者:杨祖清;付守芝;卜志勇;王家良;仇威富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01~2005-09我院急诊科187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的关系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8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实验室指标Hgb、PC及Hct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

    作者:郝建荣;曾广玲;金继荣

    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5%.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通过岗前复苏培训,采用新法复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宫内复苏术对足月胎儿窘迫脐血指标及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美芹

    目的 探讨宫内复苏术对足月胎儿窘迫脐血指标及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分娩且发生胎儿窘迫产妇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宫内复苏术治疗.对比2组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与血清中神经损伤因子含量.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与血清中神经损伤因子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宫内复苏术可缓解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等情况,起到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值得应用.

  • 预案演练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娜娜;苏丽嬛;刘晓颖;欧明娥

    目的 探讨预案演练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校临床专业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预案演练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 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表明,实验组学生平均(57.10±6.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4.97±9.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合作能力考核成绩表明,实验组学生平均(22.10±3.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5±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估病情、临床思维、实践操作水平、理论结合实践、医护沟通和医患沟通、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案演练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实训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医患及医护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与监护进展

    作者:程晨

    低血容量是指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1].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经典代表,是在创伤及其他意外事件中较短时间内大量血液丢失,导致心脏前负荷急剧下降,并且超出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而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液体复苏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关注较多,现对液体复苏方法、液体选择及液体复苏中的监护等作一综述.作者单位: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合肥周艳,女,1981年出生,大专,护师

  •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 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 <0.05);与A组比较, B组在T6和T12时间点 HR、Lac均显著升高(P <0.05),而 LCR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 B组(P <0.05),而6 h 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 <0.05).P(cv-a)CO2、LCR 及 P(cv-a)CO2联合 LCR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P(cv-a)CO2与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活动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秀林;李开宇;王朝鹏;赵志刚

    目的 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作用.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本科收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A组(n=30)、B组(n=28).通过液体复苏使A组患者收缩压维持在75 mmHg或其以上,B组患者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或其以上.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和输血量,住院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伤类型及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及手术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输液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 <0.05).结论 术前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节约血源;同时可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从而降低ARDS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

  •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雷;康小兰;王家胜;胡铁弋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Clinical Trials、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知网、康健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年至2017年8月.收集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按预设标准进行筛选.客观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741例,对照组859例.结果表明,与等渗盐液相比,高渗氯化钠溶液可快速提升血压[MD=6.43,95% CI(1.16,11.70),P<0.05],血钠[MD =7.94,95% CI(7.39,8.50),P<0.05]、血氯[MD =9.67,95% CI(8.77,10.57),P<0.05]、渗透压[MD=18.11,95% CI(10.73,25.49),P<0.05]也升高;而血红蛋白下降更显著[MD=-5.99,95% CI(-9.04,-2.95),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8,95% CI(0.69,1.11),P>0.05].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小容量高渗氯化钠溶液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是安全和有效的.因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提供更好的证据.

  • 急诊心肺复苏失败原因探讨

    作者:秦国荣;姬新才;徐博;于叔麒;王菊兰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失败原因,以便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诊抢救室及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救反应时间,复苏开始时间,除颤器、气管插管等使用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心肺复苏开始太迟,没有及早使用除颤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不到位,没有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