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追踪回访式健康教育在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龚兴平;陈莲;夏伶俐

    目的:探讨追踪回访式健康教育在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已出院的40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进行连续动态的追踪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回访,1年后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1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结论在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连续动态追踪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379例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降糖治疗方案分析

    作者:张琪;孙婷婷;王龙;石欢;胡楠

    目的:了解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降糖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379例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出院日期、胰岛素及其他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9例患者中,7例患者中途转院无法统计相关信息,其余372例患者入院期间均使用胰岛素治疗.372例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5种,分别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注射、单用基础长效胰岛素及单用餐时速效胰岛素,其中,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46例,12.37%)和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301例,占80.91%)的治疗方案因能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而被较多使用;少数患者(17例,占4.57%)采用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注射;个别患者因自身血糖特点或依从性问题,采用单独使用基础长效胰岛素或单独使用餐时速效胰岛素治疗.15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的降糖治疗方案,其中二甲双胍(90例,使用率为60.00%)、阿卡波糖(85例,使用率为56.67%)与胰岛素的联合应用较多.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素绝对缺乏多终身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此外,临床有一定数量的1型糖尿病患者除使用胰岛素治疗外,还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控制血糖,对该部分患者的用药监护有别于2型糖尿病,应给予重视.

  • 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赵敏;陈亚昆;孙瑞芳

    目的:系统评价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卡波糖组与安慰剂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5,95%CI=-0.98~0.01,P=0.06);2组患者胰岛素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4,95%CI=-0.52~-0.15,P=0.0003);2组患者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6,95%CI=-1.07~0.54,P=0.5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75,95%CI=3.56~9.27,P<0.00001),但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2.45~3,P=0.84)。结论:基于所纳入的文献研究结果,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不增加体质量和发生低血糖,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影响,阿卡波糖组患者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高。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规模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和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验证。

  •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燕;杨宝英;和旭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ypeⅠ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7年12月怒江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上T1DM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措施上加用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BG、2 h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La、SCr及BUN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儿童T1 DM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1型糖尿病伴恶心、呕吐诊治病案1则

    作者:李丽;易文明;商学征;裴桂芳;谢培凤

    1病历摘要南某,女,24岁.主因口干、乏力9年,伴间断性恶心、呕吐10月余,由急诊以"1型糖尿病"于2011年6月7日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9年前因大汗后淋雨而感冒,感冒渐愈却出现口干、乏力症状,未予重视,1周后因突然晕厥,送外院急诊,查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酮体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院后以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剂早28U、晚20 U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劳累后疲乏无力而复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2010年8月起出现痛经伴恶心、呕吐,至外院妇科就诊,服中药汤剂3月余后痛经治愈,但每至经期前后仍恶心呕吐.2011年6月4日因反复恶心、呕吐于我院急诊就诊,考虑为糖尿病酮症,经降糖及补液治疗3 d后症状缓解,患者欲求系统诊治,遂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

  • 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Ⅲ型CTLA-4外显子1多态性研究

    作者:巩纯秀;申昆玲;吴迪;颜纯

    目的 了解毒淋巴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Ⅲ型(APS Ⅲ)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法检测52例正常对照者,39例经典1型糖尿病(T1DMA)患者和16例APS Ⅲ临床及亚临床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CTLA-4外显子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0.212,低于G等位基因出现频率0.788.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均显示女性的G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均较男性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56和0.003,P为0.24和0.352).3组的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值和P值分别为1.476和0.478.结论 G是本组人群中的主体基因.A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T1DMA组和APS Ⅲ组之间呈依次上升的趋势,推测A基因与疾病易感可能有相关性.同时表明CTLA-4仅仅是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次要因素.

  •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宋紫辉;张慧霞;项宗尚;范明源;蔡永明;张宗鹏

    目的 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1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模型,评价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2%(质量分数)STZ 58 mg/kg制备ID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动物(禁食血糖≥16.7 mmol/L)分为供试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glargine injection)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参照药来得时(Lantus)中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分别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或等体积的溶媒,每天给药,连续给药9周.每周定时检测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采用比色法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①体质量增加、摄食量减少;②给药后lh血糖开始降低,2h降至低,8h基本恢复到给药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③GHb不同程度地降低,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④血清中BUN和TG降低.结论 在4~8 IU/kg剂量范围内,每日皮下注射2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明显改善IDDM模型大鼠的高血糖症状,其作用效果与来得时相当;连续给药9周后,模型大鼠的血清BUN、TG和GHb显著降低,提示其具有保护肾功能、调节血脂的作用,并能减少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巩纯秀;申昆玲;颜纯;吴迪

    目的了解儿童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APS)的诊断和治疗,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对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者为1993-2004年在儿童医院诊断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儿16例,男性3例,女性13例.对病人的病史、家族史、体检及内分泌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抗体检查:GAD-Ab、IAA、ICA、TG-Ab、TPOAb、TRAb和肾上腺皮质细胞质抗体(ACC).采用t检验对1型糖尿病(T1DM)合并AITD病人分为甲状腺高功能和低功能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结果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APSⅢ)患儿的第一腺体疾病发病年龄为7岁4月~13岁11月,平均年龄10.56岁,中位年龄10.65岁.T1DM合并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或桥本甲状腺炎(HT)者分别为4例和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例,功能低下者10例.T1DM和AITD发病间隔为0~10年;甲状腺病临床表现可以不突出.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者占25%.GD控制前3例病人的HbA1C分别为10%、12%和14%,1例已经结束疗程GD控制良好者的HbA1C为7.8%.2例合并HT并甲状腺高功能者的HbA1C分别为11.8%和10.2%.而HT甲状腺功能减低者的糖尿病代谢控制相对较好,HbA1C为6.3%~10%.经t检验显示高功能组和低功能组病人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患儿女性多于男性;HT较GD为多;多伴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甲状腺功能状态影响糖尿病的治疗.T1DM病人宜定期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 HLA-DQA1、DMA、DMB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桑艳梅;颜纯;朱逞;倪桂臣;胡亚美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MA、DMB和DQA1基因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的易患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技术对研究对象的DMA、DMB和DQA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DMA*0103和DMB*0103基因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的频率显著增高(P<0.01,P<0.05),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易患性正相关.DMA*0102和DMB*0101基因在对照中的频率显著增高(P<0.01),与1型糖尿病保护性正相关.DMA*0102和DMB*0101基因在携带DQA1*0501基因的对照中的频率显著增高,上述2个基因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与对照携带DMA、DMB易患性和保护性基因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DMA、DMB易患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DMA、DMB保护性基因则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两者均具有累加效应.

  • 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3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周颋;胡明明;李玉秀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3型(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APS-3)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例APS-3型女性患者的临床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先后出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反复出现低血糖,通过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入院查24h UFC、血ACTH、血F在正常范围,但兴奋实验不被兴奋.其它免疫指标:抗SSA抗体(+),抗SSB抗体(-),ANA(+).终诊断APS-3.结论 APS-3临床表现各异,该患者主要表现血糖波动大,皮质醇储备功能差,同时还存在生长激素的缺乏,血糖的波动,除需考虑胰岛素用量问题、原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因素外还要注意有无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可能.

  •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王美凤;高莹;李瑶

    目的 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给予1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置泵后护理及对胰岛素的护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和血清C肽.结果 治疗后患者餐前平均血糖值和餐后2h平均血糖值(5.6±0.5)、(6.5±0.6)均低于治疗前(12.7±1.2)、(17.1±1.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空腹、餐前1 h、餐后2 h血清C肽(2.12±0.95)、(5.15±1.16)、(5.46±1.65)高于治疗前(1.17±1.02)、(2.31±1.28)、(3.77±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能摸拟胰岛素分泌,正确的使用胰岛素泵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对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进行指导以及加强血糖观察,对稳定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曹长春

    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糖尿病惠者的5%~10%,为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研究认为它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在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机体对胰岛素多种抗原成分免疫欠对受,导致了针对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

  • 儿童1型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霞

    通过分析2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其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管理和身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还应加强精神心理的治疗.

  •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弢;廖岚;李万根;周智广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T1DM患者241例和正常对照组380例.VDR基因Fok 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结果 T1DM组VDR基因Fok I基因型分布和F/f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1DM组中,Ff基因型组与ff基因型组的空腹-C肽(FCP)和餐后C-肽(PCP)均低于FF基因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DR基因Fok I多态性与T1DM遗传易感性不相关.T1DM患者中ff基因型与Ff基因型组FCP和PCP呈低水平,提示VDR 基因Fok I基因型可能与胰岛细胞功能相关.

  • 1型糖尿病及其肾病C-反应蛋白检测

    作者:刘建军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及其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96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与48例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及其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反应蛋白与1型糖尿病及其肾病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性.

  • 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在1型糖尿病儿童的应用

    作者:徐薇;顾萍;霍圆圆;李京军

    目的:观察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营养教育管理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本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营养教育,观察前后3个月知晓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应用CC营养教育后,患者的知晓率普遍提高,空腹及餐后血糖都明显降低,HbA1C及胰岛素则无明显变化。

  • 65例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改变

    作者:裴宁;李益明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浓度的改变.方法将65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n=28)、微量蛋白尿组(n=23)和大量蛋白尿组(n=14).观测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改变.结果 CRP在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组较无蛋白尿组增高,并与蛋白排泄率有关.IL-6的升高与肾病程度、HDL和蛋白排泄率相关.结论提示1型糖尿病肾病可能伴有体内炎症反应变化.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体会

    作者:陈秋萍;张亚明;费小蔷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6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基础上,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液体治疗及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初始剂量按照每小时0.1 U/kg的速度用输液泵将胰岛素缓慢匀速输入,当酮症酸中毒纠正,改换为含糖(2%~5%)的1/3~1/2张液体输注,使血糖水平维持在8~12 mmol/L之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葡萄糖的输入浓度.病情稳定并可口服液体后,逐渐减少静脉输液并过渡到常规皮下胰岛素注射.同时给予抗感染等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6例患儿均好转,原发病病情稳定,空腹血糖控制在5.3~6.8 mmol/L,尿酮体阴性,尿糖阴性出院.平均住院14 d,无一例发生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是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方法,易于掌握,安全有效.

  • 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高莉;徐贵霞;张珍珍;施冠华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18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实验组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无干预,2组患者均跟踪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1型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 脂联素受体2在糖尿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作者:郭竹英;王世婷;陈雯婷;徐芒华;高丰厚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受体2在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糖尿病发病的可能机制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on),腹腔注射等体积量枸橼酸缓冲液;1型糖尿病组(1-DM):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60 mg/kg;2型糖尿病组(2-DM):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禁食12h后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继续高脂饮食喂养.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肝脏脂联素受体2( Adipo R2)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与con组(8239±2259)ng/ml比较,1-DM组血清脂联素降低[(5266±1985) ng/ml,P<0.05],肝Adipo R2表达无明显改变[(13.39±3.09)%,(11.92±5.62)%,P>0.05];与con组(8239±2259) ng/ml和1-DM组(5266±1985) ng/ml比较,2-DM组血清脂联素(3533±1048) ng/ml降低(P<0.05),肝Adipo P2表达升高(69.76±10.8)%,P<0.01,且有脂肪变性等损伤.结论 肝Adipo R2在1-DM大鼠肝脏的表达与正常组无异,在2-DM大鼠肝脏高表达,与2-DM肝脏的损伤和脂代谢异常相关.

996 条记录 8/50 页 « 12...567891011...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