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俐娜

    目的 探究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的80例(80只眼)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比较组患者行20G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对患者术后裂孔闭合情况、手术时间及视力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78.54±9.58)分、(36.25±2.7)d,比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7.86±8.13)分、(44.12±4.3)d;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组间互相比较,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组内比较,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复查,实验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100%;而比较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黄斑裂孔未成功闭合,闭合率为95%,实验组裂孔闭合率显著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有利于患者视力快速恢复,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裂孔成功闭合率更高,疗效更佳.

  • 正常人黄斑厚度及视盘旁神经纤维频域OCT分析

    作者:柳力敏;华瑞;胡悦东;陈蕾

    目的 应用频域OCT(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分析正常人眼黄斑厚度、体积及视盘旁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频域OCT对62名124只眼正常人(21~58岁)黄斑及视盘旁进行快速扫描,测量正常眼中心/小凹厚度(Central point thickness,CPT),黄斑部直径为3mm圆形区域内9个分区内平均厚度(Th)及体积(V);同时测量视盘旁直径为3.4mm圆形区域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入组标准:矫正视力20/20,眼压正常,没有已知眼病.结果 124只正常眼中心小凹平均厚度为(215.11±15.475)μm,中心区为(255.56±16.709)μm),黄斑区厚度图呈开口向颞侧的马蹄形,在所有ETDRS区域中,鼻外象限厚度大(352.87±15.886)μm;中心凹鼻侧厚度及体积大于颞侧(P<0.05);在内环区域,上下方视网膜厚度及体积无明显差异;在外环区域,上下方视网膜厚度及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旁神经纤维的分布,颞下方神经纤维分布多,鼻侧神经纤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频域OCT测量,正常人眼黄斑部中心小凹厚度为(215.11±15.475)μm,中央区为(255.56±16.709)μm,神经纤维层厚度与以往时域OCT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频域OCT成像清晰,能够精确测量黄斑视网膜厚度及视盘旁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可为临床诊治黄斑及视神经病变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

  • 不同近视程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建冬;宋振宇

    目的 探讨不同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改变.方法 收集2013-03-2015-06间于广宁人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共87例,其中,高度近视患者22例(屈光度≥-6D),中度近视患者34例(-3D≤屈光度<-6D),轻度近视患者31例(0D≤屈光度<-3D),对3组患者进行黄斑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组患者随着近视程度加重,眼轴逐渐变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行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随着患者近视程度加重,呈逐渐增厚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后行两两对比,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轻度近视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内环上方、下方、颞侧视网膜厚度三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以上3个方位进行两两对比,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鼻侧及外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程度的加重可导致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增厚,但黄斑区内环及外环均逐渐变薄.在临床针对近视患者,在完善屈光检查的同时,还需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查,为近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曹燕;张红兵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CNV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33眼)与观察组(33例,34眼).对照组仅采用动力疗法(PD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健脾化浊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水平、治疗后FFA复查结果、治疗前后GLD值、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治疗前后CNV复合体厚度.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ETDRS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两组ETDRS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复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病灶大线性距离(GLD)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LD值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CNV复合体厚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NV复合体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在PDT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健脾化浊方治疗CNV,可促使视网膜下层间水肿的吸收,缓解眼底渗出、水肿以及促进出血的吸收,使视网膜形态能够更好地恢复,疗效确切.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与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近视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魏琳;庞彦利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与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近视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对照组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于手术前及手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在短期内对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影响高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但随时间延长两种术式对其影响可逐渐消失.

  •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雨;郑宏华;陈小红;梅雪;陈梅珠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低血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 总波幅值.结果 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是(284.98±28.54) μm、(278.84±27.98)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99±38.34) μV、(157.18-40.33)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80±38.60)μV、(133.76±43.2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结论 GLP-1类似物可以延缓轻、中度NPDR的进展,对其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

    作者:陈家欣;吴瑜瑜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例(120眼)DR患者,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60例(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60例(PDR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PRP手术前后使用OCT横向扫描视盘旁RNFL厚度和黄斑区,将视盘旁RNFL和黄斑区分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4个象限进行扫描,获取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盘旁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降低(均为P<0.05),但颞例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PRP前不同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但只有上方、下方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上方、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变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且PDR组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PRP对DR患者RNFL有一定损伤,应选择适当的激光能量与曝光时间,大限度地降低对RNFL的影响.

  • 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曲申;徐蔚;孙小婷;毕燕龙;荣翱

    目的 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 同一位操作者应用Cirrus HD-OCT对27名(33眼)正常人黄斑区进行重复测量.检测区域为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3个位置共9个象限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评估Cirrus HD-OCT测量黄斑区的可重复性.结果 整个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ICC和CV范围分别为0.856~0.962和3.0%~6.5%.其中黄斑中心凹ICC值高为0.962,内环四个象限中上侧ICC值高为0.926,下侧ICC值低为0.853,ICC值分别为内环上侧>内环鼻侧>内环颞侧>内环下侧;外环四个象限中颞侧ICC值高为0.916,鼻侧ICC值低为0.856,ICC值分别为外环颞侧>外环上侧>外环下侧>外环鼻侧.CV值中,黄斑中心凹的CV值高为6.5%,内环下侧的CV值低为3.0%.结论 Cirrus H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的可重复性较高,在诊断黄斑病变早期进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中医证型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海;梁先军;何锦贤;陈少基;林英杰;杨雪艳;曾胜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中医辨证分型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75例患者根据辨证分为瘀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和肝肾阴虚型3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患者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瘀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肝肾阴虚型的分布频率依次为46.7%、30.7%、22.7%;而癣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黄斑区厚度均明显大于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以癣血、疾湿标实证为突出表现,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厚.

  • 3D-OCT研究老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及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作者:庞燕华;袁雪晖;谭志;吕秋荣;赵桂玲

    目的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测量正常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环视乳头神经纤维层( CP-RNFL)的厚度,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年龄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 临床对照研究,Topcon 3D-OCT对正常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双眼黄斑区及CP-RNFL厚度进行检测,将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女性44名44只眼,年龄55~68岁,平均(60.22 ±3.66)岁;青年女性42例, 42只眼,年龄18~23岁,平均(20.44 ±1.39)岁. 老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73 ±14.86)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72 ±0.42) mm3, CP-RNFL平均厚度是(104 ±10.02)μm;青年女性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80 ±12.03)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93 ±0.34) mm3 , CP-RNFL平均厚度是(109 ±8.9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52、-2.40,P=0.01、0.01、0.02). 老年女性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7 ±33.33)μm,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221 ±17.31)μm;青年女性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9 ±23.18)μm,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225 ± 24.9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84,P=0.74、0.4). 结论 老年女性比青年女性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CP-RNFL厚度都变薄,临床上判断OCT结果时要注意.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A1区的动态观察

    作者:杨丽丽;曹婷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动态观察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变化,我们随机选取34例(60)眼斜视性弱视儿童作为实验组,29例(58眼)双眼矫正视力均为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CT-3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进行动态观察并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鲁萍;李兵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主导眼、眼轴长度的关系。
      方法:入选高度近视组患者128例180眼,其中主导眼79眼,非主导眼101眼,应用OCT测量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厚度及应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另设正视眼组112人180眼,其中主导眼106眼,非主导眼74眼作为对照,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度近视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29.57依1.57 mm与正常组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24.13依0.90mm)相比显著延长(P<0.05)。眼轴长度与黄斑中心凹内环区(距黄斑中心凹1~3mm区)上方( S1)、下方( I1)、颞侧( T1)及黄斑中心凹外环区(距黄斑中心凹3~6mm区)上方( S2)、下方(I2)、鼻侧(N2)、颞侧(T2)视网膜厚度存在相关性,与黄斑中心区及黄斑中心凹内环区鼻侧( N1)视网膜厚度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眼组黄斑中心区及各个分区均较正视眼组明显变薄(P<0.05)。高度近视主导眼与非主导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OCT的检测值低于正视眼组。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与黄斑区上方( S1)、下方(I1)、颞侧(T1)、上方(S2)、下方(I2)、鼻侧(N2)、颞侧( T2)视网膜厚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高度近视眼中主导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非主导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差异性。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海鸥;郭莉;郭春霞;崔志利

    目的:探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盘形态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06本院收治的POAG 患者65例85眼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者52例78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测量视乳头旁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包括杯/盘比(C/D)、视杯面积(cup area, CA)、视杯容积(cup volume,CV)、视盘面积(disc area, DA)、盘沿面积(rim area,RA)和盘沿容积(rim volume, R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均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CA、CV、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A、RV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则略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OCT能够定量客观检测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这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 BMP-6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

    作者:陈丽;郝杨;张智超;刘明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作为nARM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1 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CSMT).通过ELISA法检测房水中BMP-6的浓度,流式微球技术(CBA)测量IL-6和VEGF的浓度.结果: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水平(35.29±4.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04±2.78pg/mL),而VEGF水平(93.13±47.25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13.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水中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rs=-0.409,P=0.015).结论:nARMD患眼房水中BMP-6浓度下降,而VEGF浓度升高,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其可能参与nARMD的发病过程.

  • 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叶丹;王越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E患者188例376眼,治疗1 mo后利用OCT检测黄斑区6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格栅样光凝1 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至1mm、黄斑1~3 mm、黄斑3~6 mm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32.02±18.07、393.40±19.71、372.00±20.01μm,与治疗前(404.70±16.37、445.17±18.25、410.87±18.14μ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厚度变化分别为72.68±14.74、51.77±9.48、38.87±17.94μm,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经格栅样光凝治疗1mo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