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化浊方对糖调节受损的干预作用

    作者:毛丹丹;于华众;叶松道

    目的 观察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9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基础组以饮食运动干预,西药组与中药组分别在基础干预的同时采用吡咯列酮片、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基础组2hBG、西药组与中药组BMI、FBG、2hBG、HbA1c、FINS、2hFINS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脂联素明显升高(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浊方具有降低IGR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 健脾化浊方干预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未病研究

    作者:张国妍;方金;焦志宏;郑春雪;王丹丹

    目的 探讨健脾化浊方干预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作用,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方法.方法 将80例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按入组的先后顺序用随机表法分成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口服蛹油a-亚麻酸乙酯胶丸,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健脾化浊中药方,以1个月为一疗程,口服三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0% VS75.00%,P<0.05);与治疗前2周,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且干预组可更早达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ALT、CK及Cr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对照组各肝肾功能指标有升高趋势.结论 自拟健脾化浊方治疗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脂有效,且可减少对肝肾功能的损伤.

  • 健脾化浊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脂肪肝大鼠MDA、SOD含量的影响

    作者:席菊兰;冯明;吴秋玲;赵彦鹏;李朝喧

    目的:探索健脾化浊方对酒精性肝病(A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健脾化浊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健脾化浊方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中SOD含量均高于联苯双酯组,MDA含量均低于联苯双酯组(P<0.05)。结论:健脾化浊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健脾化浊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席菊兰;杨苗;马红学;吴秋玲;李朝喧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脂肪肝(AFLD)大鼠血脂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酒精联合脂肪乳剂法制备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健脾化浊低剂量组(10 g/kg)、健脾化浊中剂量组(20 g/kg)和健脾化浊高剂量组(40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30 d,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肝重,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AST、AL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肝重,血清TC、TG、AST、AL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健脾化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AFLD大鼠体质量、肝重及血清TC、TG、AST、ALT水平(P<0.01).结论:健脾化浊方具有调节AFLD大鼠血脂代谢异常和保护其肝功能的作用.

  • 健脾化浊方促进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的机制研究

    作者:吴旭清;杨倩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测胃溃疡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分析健脾化浊方保护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Okabe的方法并加以改进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健脾化浊方组和雷尼替丁组,每组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连续灌胃14天后取大鼠胃黏膜溃疡灶或溃疡瘢痕及其周围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组织中EGF和EGF表达.结果:健脾化浊方促进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提高再生黏膜的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QOHU,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

  • 健脾化浊方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实验机制研究

    作者:吴旭清;杨倩

    目的:通过放射免疫方法观测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分析健脾化浊方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Okabe的方法并加以改进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健脾化浊方组和雷尼替丁组,每组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连续灌胃14天后取大鼠胃黏膜溃疡灶或溃疡瘢痕及其周围组织,用放射免疫法观测组织中EGF和PGE2含量.结果:健脾化浊方可提高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中EGF、PGE2含量,此可能为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机制之一.

  • 健脾化浊方对阿托伐他汀体外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英杰;沈智杰;王肖龙;毛玉昌;郭蔚;胡卓汉

    目的:在体外基于细胞色素(CYP450)酶系研究健脾化浊方对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 方法:首先将健脾化浊方与人肝微粒体预孵育15 min后,加入CYP 3A4的底物睾酮及还原型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于37℃共同孵育30 min,之后加入0.5 ml预冷的甲醇终止反应,取等量上清于高效液相质谱分析仪上检测6β-羟基睾酮的生成,确立体外肝微粒体中健脾泄浊方对CYP3A4酶的作用.再将稀释好的健脾化浊方及人肝微粒体加入96深孔板中,然后加入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中则加入阴性对照物,取上清用于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 结果:健脾化浊方对肝药酶CYP3A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10.5),并且能延缓阿托伐他汀在肝细胞微粒体内的代谢,使其药物浓度显著提高(P<0.01). 结论:体外健脾化浊方通过对CYP3A4酶的抑制作用而影响了阿托伐他汀的代谢,中药和西药联用存在着药物相互作用.

  •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曹燕;张红兵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CNV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33眼)与观察组(33例,34眼).对照组仅采用动力疗法(PD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健脾化浊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水平、治疗后FFA复查结果、治疗前后GLD值、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治疗前后CNV复合体厚度.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ETDRS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两组ETDRS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复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病灶大线性距离(GLD)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LD值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CNV复合体厚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NV复合体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在PDT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健脾化浊方治疗CNV,可促使视网膜下层间水肿的吸收,缓解眼底渗出、水肿以及促进出血的吸收,使视网膜形态能够更好地恢复,疗效确切.

  • 临床研究">"健脾化浊方"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伟;范海霞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方对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合体厚度的影响,探讨健脾化浊方对湿性AM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AM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5只患眼)和对照组30例(32只患眼),治疗组用自拟健脾化浊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总结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3月后的临床资料,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复合体厚度值及CNV渗漏消失情况的比较,治疗组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浊方在较长时间使用后对湿性AMD患者的视力有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视网膜水肿的吸收、减少渗出,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 健脾化浊方防治糖尿病前期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胜东;赵晓丰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方防治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采用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根据情况给予降压和降脂处理.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服健脾化浊方,疗程均为16周.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2h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糖代谢转为正常者观察组11例,占27.5%;对照组4例,占1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转为T2DM者观察组2例,占5.0%,对照组11例,占2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FBG、P2hBG、HbA1c、FINS、P2hINS均有上升趋势或变化不明显,观察组以上指标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HbA1c、FINS、P2hINS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化浊方干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患者,能促使患者糖代谢正常,防止向T2DM转变;还能改善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

  • 健脾化浊法改善高胰岛素血症作用研究

    作者:庄敏之;朱艳;郑昕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脾虚生痰湿理论及健脾化浊法对高胰岛素血症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同时给予健脾化浊汤,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在8周的疗程中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2hPG )、空腹血胰岛素(FIns )、餐后胰岛素(2h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2hPG 、FIns、2hIns、Homa-IR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INS、2hIns、HbA1c 、Homa-IR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立论于脾虚生痰湿理论的健脾化浊方对MS伴HINS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丹珍

    目的:分析并研究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健脾化浊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中,采用健脾化浊方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