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5例

    作者:张爱萍

    我院皮肤科近2 a采用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结合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秦桂芳;梁晓红;陈敬燕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由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严重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若不及时治疗,皮损可逐渐增多泛至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此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老年患者居多.

  • 糖尿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作者:张志华;赵鹏台;钟成福

    患者,女,78岁.主因全身皮肤多发水疱1月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22年,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5年前出现双下肢指凹性水肿,未予治疗.

  • 盐裂皮肤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

    作者:刘利君;胡晓梅;郭秀丽;孙立新;段昕所;陆洁

    目的:探讨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敏感性.方法:取13例BP患者皮损周围皮肤做盐裂皮肤DIF检测,取其血清做盐裂皮肤IIF检测.结果:盐裂皮肤DIF检测BP阳性率为92.3%(12/13),盐裂皮肤IIF检测BP阳性率为76.9%(10/13),两种方法诊断B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基本一致,位于基底膜带的表皮侧.结论:盐裂皮肤DIF检测和IIF检测均可对BP进行诊断,盐裂皮肤IIF检测可对鉴别诊断起到补充作用.

  • 大疱性类天疱疮伴2型糖尿病1例

    作者:冯冬梅;温丽英;周向昭;张桂梅

    患者,男,73岁.因"全身反复红斑、水疱、痒2年,加重10 d"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水疱,疱壁紧张,液清,尼氏征阴性,曾在外院取病理示:表皮下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每日甲基强的松龙40 mg(相当于强的松50 mg)治疗10 d,水疱逐渐吸收,红斑逐渐消退,甲基强的松龙逐渐减量,至入院前减至每日强的松20 mg,病情出现反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瘙痒明显.既往糖尿病史20年,现皮下注射优必林,常规早5 U,中午5 U,下午15 U,中效晚5 U.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轻度桶状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血风汤加味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验案举隅

    作者:薛必贞

    血风汤是靳文清老中医(著<五十年临证得失录>一书,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1988年)为治疗皮肤瘙痒症而研制的经验方.方药由生地30 g,首乌、元参各15 g,防风、柴胡、当归、甘草、丹皮各12 g,红花、僵蚕、苍耳子各9 g组成.笔者曾随靳老临床学习,深得靳老教诲,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渗出性皮肤病,多能应手取效.现介绍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经验如下.

  • 5例高龄病人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

    作者:关洪娜;胡文娟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1]。常见于腹股沟、腋下、四肢屈侧及胸腹部,其特点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3 cm~5 cm 的半球形大疱,疱壁紧张有韧性,不易破裂。若不及时治疗,皮损可逐渐增多波及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并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是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主要的治疗方法[23]。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高血糖、继发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骨质疏松等。本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出现5例合并多种疾病高龄病人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治疗中给予调节免疫治疗、口服米诺环素及加强创面护理等,在未应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36 d~48 d 临床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 1例环磷酰胺致大疱性类天疱疮急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婷婷;陈晓霞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直径1 cm~2 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阴性[1].2009年4月1我科收治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环磷酰胺出现急性粒细胞减少,病情危重,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的护理

    作者:王莹;郭丽英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为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1].2012年3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81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双侧前臂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疱液清亮,伴痛痒.2d内皮肤损害迅速波及全身,部分水疱融合、破溃.

  • 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误诊为糖尿病足大疱病例分析

    作者:佟金谕;卫军芳;王建秀;郭婷

    目的:对1 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误诊为糖尿病足大疱的非典型演变病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原因分析.结果:诊疗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重视病史采集、以主观经验判断为主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结论:对临床表现相近的非典型演变病例,需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诊疗水平.

  • 一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体会

    作者:闫楠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由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严重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若不及时治疗,皮肤可逐渐增多至全身,患者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1].针对该病慢性、易复发、用药时间常的特点,除了积极治疗外,精心的护理液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大疱性类天疱疮验案1例

    作者:董华玲

    我的导师马华教授,从医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儿科、内科及皮肤血管疾病,屡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临床验案1例,择录于此.

  • 暴晒后致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作者:王致;周宁;许怡宁

    病人,男,71岁.在海边游玩暴晒2h后,腋窝及四肢出现黄豆粒大小水疱,未予重视,第2天四肢、腋窝及躯干腹股沟继续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大直径约2cm,疱壁紧张,疱液浑浊,部分破溃,渗出.至上级医院会诊,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并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1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同时予阿奇霉素、转移因子、氨基酸等药物,抗感染、护肝、营养支持.

  • 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

    作者:董自立;陈敏;黄自莲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甲泼尼龙连续用药3 d为1个疗程,第1,2,3 d分别静滴300 mg,200 mg,200 mg,必要时1周后行下一疗程治疗;环磷酰胺600 mg,静滴,每周1次.结果 8例病人中1疗程控制7例,2疗程控制1例,2月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减量至50 mg/d以下;冲击治疗期间,白细胞总数、血压有不同程度增高,2例出现低血钾,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明显.结论本疗法具有起效快、病情控制迅速、有利于激素减量,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对有合并症患者应慎用.

  •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海燕;翟宁;韩秀萍;宋芳吉;陈洪铎

    目的: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结果: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中,HLA-DRB1*110S和HLA-DRB1*120S等位基因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HLA-DRB1*110X:X2=3.87,RR=2.71,P<0.05;HLA-DRB1*120S:X2=5.298,RR=3.17,P<0.05).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DRB1*110X和HLA-DRB1*120X有显著相关性.

  •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赵艳;肖汀;祝琳琳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及图像观察分析51例BP皮损和49例正常对照石蜡切片中CXCL12和CXCR4的表达,并根据细胞质中不同程度的染色判定阳性等级.结果 CXCL12和CXCR4在BP皮损表皮均有较强的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1%和94.1%),而在正常皮肤中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8%和73.5%),CXCL12和CXCR4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XCL12和CXCR4在BP皮损中呈阳性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在B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 5例脑梗死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循证护理

    作者:刘晓博;孟蕾;林桂英

    在给予脑梗死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支持及激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循证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脑梗死患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循证护理经验.循证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

  • 中老年人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陈义梅;朱磊;王宏光;李博平;巫毅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大疱性类天疱疮(BP)合并临床疾病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BP及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BP和49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平均发病年龄为73.5岁,诊断前病程平均3.4个月;老年湿疹发病平均年龄70.3岁,诊断前病程平均2.7个月,老年BP合并内科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19例(38%),其中有脑血管病17例(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和帕金森病1例、痴呆1例;高血压7例(14%);糖尿病(DM)4例(8%);冠心病3例(6%);其他3例(6%).老年湿疹伴发疾病包括:高血压20例(40.8%);DM 8例(16.3%);冠心病7例(14%);脑血管疾病5例(10.2%);其他7例(14%).结论 老年人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较多见.二者合并出现的机制尚不清楚,免疫交叉反应或与年龄相关的某些变性退化的过程可能激发BP的发病.老年人湿疹则合并高血压、DM较多见,可能与体内代谢及内分泌变化及长期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有关.

  • ELISA指数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赵英;吕玲;安蔚;贾艳辉

    目的:分析监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ELISA指数在治疗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例大疱性类天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8例,观察组在不同时期中监测患者血清中的ELISA指数来指导治疗;对照组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9.59±3.7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6.91±6.26天,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起效时间为11.14±6.59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9.20±9.18天,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P180自身抗体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ELISA指数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4例糖尿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

    作者:田志禾;杨雪梅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在临床中少见,本病常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或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典型症状为损伤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出现大小不等疱疹.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大直径1~2 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受压溃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阳性.有的患者开始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如风团疹、湿疹皮炎样或浮肿性红斑,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下肢内外踝、腋窝和腹股沟[1].笔者所在科室于2006年5月~2009年8月因其他疾病收住院,在住院期间出现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4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在住院期间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78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