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输液包装对药液残留量和输液治疗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周欣;陈利华;翟所迪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输液包装对药液残留量的影响;通过收集2007年9~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住院患者输液治疗后的0.9%氯化钠注射液包装(5个品种,共有100 mL、250 mL和500 mL 3种规格),测定其中的药液残留量,并根据患者用药资料进行相关的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包装平均残留液量在0.38~4.8 mL的范围内,残留量随原注射液容积增大而增多;其中一种双阀软袋包装的残留量显著低于其它包装(P<0.05),而单阀软袋的残留量相对较高;根据用药资料推算出的残留液相关药费在每年1.5~15万美元之间.可见不同输液包装对药液残留量的多少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当的输液包装有利于提高输液治疗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 减少静脉输液终末药液残留量的对策研究

    作者:金宗兰;陈萍萍;刘玲;李磊;任海迪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终末药液残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5月我科住院患者术后常用的0.9%盐水250 ml(袋装)+头孢替安2 g,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复方氨基酸(瓶装)18AA-V200 ml+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50 ml,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输液结束时均采取平卧位,输液架高度均设置为100 cm.对照组待茂菲式滴管内上方液体不再下滴时拔针或封管,试验组采用改良的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输液器,按照设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输液末两组均用5 ml注射器抽取输液瓶(袋)内残余液体测量,输液器内残余药量放入量杯内抽取测量.结果:试验组药液袋(瓶)内残余量、输液器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改良的输液器瓶塞穿刺器可以减少输液袋内残余药量,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输液器内残余药量,两者结合可减少药物的总残留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了药液的浪费.

  • 1例硫酸镍中毒继发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夏春娟;王伟;李连芳;许伟;董靖;张莉莉;蒋奕

    1例硫酸镍中毒继发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护理
      夏春娟;王伟;李连芳;许伟;董靖;张莉莉;蒋奕
      doi:10.3969/j. issn.1672-9676.2016.07.077
      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成人每天通过食物摄入镍约600μg。硫酸镍常用于电镀、镍电池、催化剂以及制取其他镍盐等。它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醇和氨水。人体主要吸收途径有呼吸道和消化道。呼吸道吸入后,对气道有刺激性,易引起哮喘和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可致支气管炎。大量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和眩晕。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称之为“镍痒症”[1]。在接触镍后,尿镍可增高,轻度中毒者尿镍不超过25μg/L,迟发症状者尿镍250~500μg/L,严重者尿镍高于500μg/L[2]。2014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误服硫酸镍溶液后引起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经解毒、保肝、消炎等对症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症的发生[3]。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密切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镍、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2.2呼吸道的管理患者误服硫酸镍溶液,入院后感胸闷、咳嗽、咳大量黄白色黏液痰,体温37.5℃。遵医嘱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3 L/min。正确指导患者雾化吸入方法。雾化治疗前后,患者要漱口,避免因雾化药液残留而致口腔霉菌感染发生[4]。雾化后协助患者拍背,拍背时应自上而下,从边缘到中央,手呈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易于咳出。教授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嘱其半坐位,先做2~4次深呼吸,用膈肌尽量深吸气后抑制呼气,连续进行轻咳,使痰到咽部附近时,再用力将痰咳出。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颜色。每日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 介绍一种彻底抽取药液法

    作者:李玲

    在临床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经常有部分玻璃药瓶的瓶塞过长而中间又没有凹槽,在抽取药液时极易造成瓶内药液残留.鉴此,笔者经过改进,总结出一种彻底抽吸此类药液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 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

    作者: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

    在临床工作中,注射小剂量药物时,针头处常遗留一定的药液,从而使药物不能完全进入体内,不仅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因药物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造成病人和家属的不安心理,如惠而血每0.1 ml就值50.00元左右.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实践中对针头处残留药液进行测量,并找到了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1 针头处残留药液的测量

  • 微量泵输液连接管残留药液浓度在冲管过程中的变化

    作者:李苏芹;张宏文;杨柳;吴佳慧;吴金风

    目的 了解在冲管过程中微量泵输液连接管内残留药液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5-氟脲嘧啶(5-Fu)为模拟药物,采取临床常用的3种泵药速度,分为A(50 ml/8 h)、B(50 ml/12 h)、C(50 ml/24 h)三组,给药结束后用等量溶媒以原有速度冲管,分别取冲管前、冲管过程中不同时间段泵出药液及冲管结束后管内残留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Fu浓度,计算泵出液浓度与配药原液浓度的比值(R)及R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A、B、C组分别在冲管60、80、170 min,R值>90%,实验数据重现性较好.冲管结束后管内药物残留量<用药量的2%.结论 在冲管的前2/3时段,连接管内残留药液浓度可以满足治疗需要;冲管结束时管内药物残留较低.

  • 减少皮下注射药液残存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晓明

    为减少皮下注射药液残留带来的损失,我们提出了改良方法,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其中医务人员20例,患者40例,均为自愿参与.

  • 黄体酮注射的改良方法

    作者:陈先梅

    黄体酮作为孕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痛经、经血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该药是一种油剂,一般规格均为每支1ml,临床使用时常用5ml注射器抽取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吸药及推注时阻力大,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且针尖、注射器乳头及针筒内壁部位有药液残留,针对此情况,本院相关科室对肌注黄体酮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晓明;李晓丽;张亚萍;虎洁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遵循PDCA循环方法,以“降低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使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率由改善前的28.84%降低至改善后的7.59%(P=0.00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配制还原性谷胱甘肽过程中的药液残留率。

  • 减少膀胱灌注药液残留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香玉;马亚奇;尚严

    膀胱灌注是将一定量的药液稀释后通过尿道注入膀胱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于膀胱肿瘤术后、前列腺炎等的辅助治疗,临床上发现灌注完毕拔出尿管后总残留一些药液,造成药物浪费、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污染床单.因此现将减少膀胱灌注药液残留方法改进的体会总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