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解毒汤对小鼠银屑病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鹏英;郭菲;丰靓;刘红霞

    目的 研究健脾解毒汤对小鼠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1)实验1:小鼠尾部表皮天然缺少颗粒层,可视为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Ⅰ组、中药Ⅰ组和对照Ⅰ组,每组10只.中药Ⅰ组的小鼠灌胃给药健脾解毒汤(1.6 mg·g-1),对照Ⅰ组的鼠灌胃阿维A胶囊(4μg· g-1),空白Ⅰ组的小鼠灌胃0.9% NaCl.每只小鼠每次灌胃20 μL·g-1,1次/天,连续28 d.(2)实验2: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乙烯雌酚,每只每次0.2 mg,1次/天,使其处于雌激素期,然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处死小鼠,取标本,光镜下计数500个上皮细胞中有丝分裂数,较空白组增高,即可视为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Ⅱ组、模型组、中药Ⅱ组和对照Ⅱ组,每组10只.空白Ⅱ组、模型组不灌胃;中药Ⅱ组、对照Ⅱ组分别灌胃健脾解毒汤、阿维A水溶液3d,每次每只小鼠20 μL·g-1.用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实验1的几组小鼠尾颗粒层的细胞数,用显微镜观察实验2的几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中有丝分裂数.结果 成行颗粒层细胞数:空白Ⅰ组、对照Ⅰ组及中药Ⅰ组分别为(9.67±3.06),(24.69±1.29),(24.45±3.91)个,与空白Ⅰ组比较,对照Ⅰ组和中药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有丝分裂数:空白Ⅱ组与模型组分别为(18.10±13.66),(1.50 ±0.51)个,与空白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说明造模成功.对照组Ⅱ组及中药Ⅱ组分别为(3.80±1.32),(8.80 ±5.43)个,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Ⅱ组与中药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Ⅱ组比较,中药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维A与健脾解毒汤均可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健脾解毒汤的效果优于阿维A.结论 健脾解毒汤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剂.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中PDCD5蛋白的表达

    作者:孙春玲;乔杰;胡振兴;张婷;陈英玉

    目的:了解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s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及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CD5与PCOS的发病关系.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中PCOS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收集其颗粒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直接免疫荧光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DCD5蛋白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颗粒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细胞中PDCD5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DCD5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胞浆,部分表达在胞核.结论: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在PCO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凋亡调控蛋白PDCD5可能参与了正常及PCOS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 低剂量窄谱中波紫外线辐射对小鼠表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美华;孙青

    目的:探求窄谱中波紫外线的佳有效治疗剂量,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组的小鼠尾部进行不同初始剂量的NB-UVB照射,观测小鼠尾部表皮厚度及颗粒层细胞的变化.结果:小鼠尾部表皮厚度有明显的增厚(P<0.05);有颗粒层的鳞片数有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 NB-UVB可以诱导表皮的正常角化.

  • 应用动物模型观察中草药复方内服治疗银屑病的机理

    作者:张晓杰;刘秀云;赵纯修;刘霞;王春海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病因不明而又难治的皮肤病,其表皮病理的特点主要包括颗粒层减少和角化不全两方面.药物如能促进鼠尾鳞片表皮生成颗粒层,说明其可能改变银屑病表皮的角化不全,从而具有治疗作用;药物如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其亦可能抑制银屑病表皮的增生[1].据此,我们将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的3种中药复方制成流浸膏,观察其对小鼠鼠尾鳞片颗粒层细胞及对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内服治疗银屑病的机理.

  • 梢地祛银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张宗保;张霄岳;柳新;黄桂华

    目的:研究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止痒抗炎作用,为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和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模型,观察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实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观察梢地祛银胶囊对实验性瘙痒和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梢地祛银胶囊能显著促进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抑制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抑制实验性小鼠急性炎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梢地祛银胶囊可能通过促进颗粒层的形成、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分化、抑制瘙痒和炎症,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 仙方消银片对银屑病模型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细胞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海杰;史新明;欧阳恒;杨志波;卢国强

    目的:旨在探索仙方消银片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天然尾部鳞片模型,对实验组小鼠灌胃给药仙方消银片(水溶液)0.5 mL,每日1次,连续14天,并设灌胃给药复方青黛丸(水溶液)作对照,生理盐水灌胃作空白对照,观察鼠尾鳞片颗粒层细胞数.结果:实验组鼠尾鳞片颗粒层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方消银片具有促使动物模型颗粒层形成的作用,提示该方在临床应用时可能纠正银屑病的表皮增生.

  • 银屑胶囊对小鼠尾部皮肤鳞片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作者:宋少刚;田洁;王秉文;吴建龙

    目的:探讨银屑胶囊治疗银屑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观察银屑胶囊对小鼠尾部皮肤鳞片颗粒层形成的影响.结果:银屑胶囊1.8 g/kg可使小鼠尾部皮肤有颗粒层鳞片明显增加(P<0.01).结论:银屑胶囊可促进小鼠尾部皮肤鳞片颗粒层形成.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作者:袁允如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名葡萄球菌性表皮坏死松懈症,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红斑,其表面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我科于1998年~现在共收治此病患儿8例,现谈谈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人共8例,男5例,女3例,均为新生儿.1.2 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为凝固霉阳性第二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懈毒素,该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可使表皮颗粒层细胞离解.1.3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生后1~5周,突然发病,初在面部、口周或眼睑四周,颈、腋及腹股沟发生暗红色红斑,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到全身,一般经7~14天痊愈,粘膜常受累,表现为结膜炎、鼻炎、口腔炎等.2.治疗2.1 抗生素这类葡萄球菌往往为耐药菌株,宜用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氯邻青霉素.2.2 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2.3 外用药以百多邦软膏外用.

  •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1例

    作者:吕均香;丁淑娟;杨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阴囊部出现10余个豆粒大丘疹半年,伴有轻度痒感前来就诊.否认本病家族史及不洁婚外性接触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两侧散在10余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疣状增生物,表面粗糙,高低不平,个别呈菜花状,灰褐色,无破溃,无糜烂,周围无红晕,皮疹不融合(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显著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上层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空泡化或网状化变性,透明角质颗粒变粗变大,除颗粒层外,在棘层空泡中及细胞外亦可见到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

  • 2例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治疗护理

    作者:张芬;赵和云

    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细胞解离[1].该病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紫红色斑,其表皮皱缩,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表皮松解毒素,从而易被误诊为大疱表皮松解症[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