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燥或润湿表面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影响的微拉伸强度研究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朱光第;段建民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的干燥或润湿状态对牙本质湿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测试和比较5种牙本质湿粘结系统在干燥或润湿的牙本质表面粘结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干燥粘结时5种粘结剂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比湿粘结时有显著下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下降幅度,大干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结系统.结论:在使用牙本质湿粘结系统时,保持牙本质表面的润湿状态,可以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

  • 牙本质混合层原位再矿化模型的构建及作用

    作者:古丽莎;亓益品;麦穗;黄琪;凌均棨

    目的:构建牙本质混合层原位再矿化诱导模型,并从微观形态学角度探讨其矿化效果,为仿生再矿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 mm ×5 mmⅠ型胶原海绵块作为3D胶原支架,结合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评估成核诱导物多聚磷酸钠(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的仿生矿化诱导潜能。在此基础上,将仿生矿化技术与牙本质粘接程序结合,以STTP作为治疗性底剂应用于酸蚀脱矿牙本质面,在完成常规粘接处理后以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为洞衬剂,构建临床相关的混合层原位再矿化模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矿化1~3个月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化区域的分布和再矿化程度。结果矿化诱导28 d后的3D胶原样本,纤维内可见磷灰石纳米晶体的有序沉积,纤维重现了与天然矿化胶原结构类似的横纹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900~1200 cm-1和500~600 cm-1区域,矿化胶原基质出现与纯羟基磷灰石特征峰相吻合的吸收峰,提示矿化胶原中形成的无机物是磷灰石。混合层原位矿化诱导1~3个月后,混合层内可见纤维内再矿化现象的存在,纳米晶体在胶原纤维内呈现迭序排列特征。结论在牙体粘接修复过程中,以矿化诱导物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作为治疗性底剂和洞衬剂,能使混合层内树脂渗透不良的胶原基质发生纤维内矿化。通过混合层原位再矿化模型的成功构建,初步证实仿生矿化技术应用于临床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建立了研究方法学,为仿生再矿化技术的终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牙本质黏接混合层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郝爱连;肖玉鸿;张文云

    近年来,黏接材料及黏接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使临床操作越来越简单,黏接修复效果越来越好,尤其是即刻黏接强度显著提高.但是,牙本质黏接界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依然不尽如意.有研究表明,牙本质黏接混合层可在6个月内迅速发生降解,但其具体降解机理仍不十分明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与牙本质黏接混合层降解有关的因素包括:黏接界面的高渗透性、不完全的树脂渗透、树脂单体不完全聚合相的分离及内源性胶原溶解酶的作用等.本文主要就树脂单体的水解、析出以及胶原纤维的酶解对混合层的降解情况作一综述.

  • 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粘接界面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潇;赵信义;施长溪;李洪涛

    目的研究以酒精-水为溶剂的牙本质湿粘接剂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时,各自形成的粘接界面的特点.方法选用两种以酒精-水为溶剂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将Chrisma树脂粘接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不同表面状态时酒精基粘结剂形成的粘接界面的特点.结果两种粘接剂都可以充分渗透到牙本质表面和牙本质小管周围脱矿形成的胶原纤维网中,形成树脂突和混合层.干燥粘结或湿粘接时的透射电镜图像没有明显差别.湿粘接时可以在粘接界面中观察到过度湿润的现象,湿粘接时则很少发现.结论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接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粘结时都可以形成较为充分的渗透,其中的水分对脱矿干燥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网具有再湿润作用

  • 硬化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形态观察和粘结强度的研究

    作者:朱丹丹;李秋红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经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分别处理正常牙本质和硬化性牙本质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来观察获得的混合层超微结构特点,并利用微拉伸测试方法对其粘结强度进行测试,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因牙周病而拔除的磨牙20颗,牙 合面具有典型硬化性牙本质,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因正畸减数而拔除前磨牙20颗,根尖孔已形成,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全部应用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系统处理牙本质后与复合树脂进行粘结,TEM下观察粘结界面的微观形态;在微拉伸测力仪上进行粘结强度测试.所得实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做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经全酸蚀粘结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硬化性牙本质与复合树脂进行粘结处理后TEM下均可见清晰的混合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混合层较薄;微拉伸粘结强度值(MPa)结果为对照组(40.55±4.34),实验组(38.43±2.28),不同牙本质类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3M Single Bond全酸蚀系统处理正常牙本质与硬化性牙本质后与复合树脂粘结均可形成清晰混合层,硬化性牙本质的混合层较薄;在本实验条件下,与正常牙本质相比,硬化性牙本质与复合树脂的微拉伸粘结强度较低.

  • 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形成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丹丹

    目前研究认为,影响牙本质粘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混合层形成因素均会影响到牙本质粘结强度及微渗漏的形成,而混合层的形成又与树脂突的质量密切相关.在各种不同影响因素下形成的树脂突的数量、长度及混合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且它们与所形成的混合层质量的关系不是绝对的.本文对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结剂强度和界面的影响

    作者:李潇;赵信义;施长溪;朱光第;李洪涛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结剂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3种含有丙酮的湿粘结系统Gluma One-Bond、Bond-1和One-Step,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结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结时,粘结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5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干燥粘结时,形成的混合层变薄,并有不完全渗透的混杂层形成.干燥粘结时,3种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39%,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结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丙酮的粘结系统在干燥粘结时,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下降,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粘结强度的大小.

  • 表面状态对乙醇-水基黏接剂强度和界面的影响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牛书铭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乙醇-水基黏接剂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乙醇和水的湿黏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将Chrisma树脂分别黏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黏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黏接时黏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为4~5 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均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干燥黏结时形成的界面形态与湿黏接时没有明显区别.干燥黏接时,两种黏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降低,下降幅度高为23%,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黏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微拉伸强度测试可客观反映黏接强度的大小.

  • 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对纤维桩与根管粘结界面扫描电镜研究

    作者:冯丽君;陈亚明

    目的:观察3种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处理后,玻璃纤维桩与根管不同深度粘结界面情况,从微观结构的不同探索佳临床选择.方法:15颗完整离体单根牙于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处截冠.根管治疗后分3组修复:玻璃纤维桩+3M Unicem组、玻璃纤维桩+可乐丽DC Core组、玻璃纤维桩+Luxacore组.包埋后切片对牙根上下两部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3M Unicem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与根管牙本质仅形成混合层,牙根冠根段均未发现树脂突结构;DC Core一步法自酸蚀与根管冠方牙本质形成数目可观的树脂突,而随根管深度增加,树脂突数量减少;Luxacore全酸蚀组在整个根管段都可见大量明显的树脂突.结论:纤维桩的粘结状况与粘结材料、根管部位等因素相关.全酸蚀三步法在微观界面上可达到佳粘结效果.

  • 不同类型牙本质湿黏结剂黏接界面的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

    作者:李潇

    20世纪90年代初,Kanca [1]有关牙本质湿黏接概念的提出,使牙本质黏接的机制和操作步骤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牙本质湿黏结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亲水性和易挥发的溶剂如丙酮、乙醇等,使黏接性单体向黏结表面的渗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而影响终的微机械固位过程,黏接界面的微观形态也可能有一定的差别.本研究选用近年来推出的两类五种黏接系统,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方法从微观界面探讨含有不同类型有机溶剂的黏接系统特点,以期为临床选择和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 酸蚀剂浓度对牙本质粘接界面影响的SEM和TEM研究

    作者:李潇;戴威林;段建民;伍葳;李洪涛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酸蚀剂对牙本质湿粘接界面的影响.方法:选用10%、32%和37% 3种浓度的磷酸酸蚀剂处理牙本质粘结面,然后用四种牙本质湿粘接剂将复合树脂粘结在处理后的牙本质粘结面,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下观察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结果:用不同浓度的酸蚀剂处理牙本质粘结表面时,4种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 Single Bond、 Gluma One-Bond和 One-Step均可以观察到较为理想的渗透图像,同一粘接剂、不同浓度酸蚀剂处理后的界面超微结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10%、32%和37% 3种浓度的磷酸酸蚀剂处理牙本质后,形成的湿粘接界面超微结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 牙本质不同表面状态对其粘接界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李潇;朱光第;李洪涛;施长溪;赵信义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的干燥或湿润状态对牙本质粘结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两类5种粘结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时形成的粘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湿粘结时5种粘结系统在粘结界面获得良好的渗透图象;干燥粘结时,两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在干燥粘结时形成的粘结界面,与湿粘结时有明显的区别,混合层较薄,并有明显的不完全渗透的结构和混杂层的形成;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在两种不同粘结状态时粘结界面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使用新型的湿粘结系统时,牙本质粘结表面应该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以保证粘结剂在粘结界面的良好渗透,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强度和界面影响的微拉伸及TEM研究

    作者:李潇;汪维健;牛书铭;朱光第;施长溪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两种含有酒精和水的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接时粘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4~5μg,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粘接界面中有明显的过度湿润的现象;干燥粘结时形成的混合层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观察到过度湿润的现象.干燥粘接时,两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23%,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酒精和水的粘接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粘接时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其中的水分对干燥的牙本质表面有再湿润效果;干燥粘结时微拉伸强度则有明显的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的反映粘接强度的大小.

  • 宿主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树脂粘接

    作者:黄佳诚;林雪峰

    宿主源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类钙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水解细胞外基质.树脂粘接时的酸处理往往会造成牙本质表层的酸碱度降低,而适度的弱酸环境则使MMP的活性增强,活性增强的MMP降解树脂-牙本质混合层底部的胶原纤维,破坏混合层,缩短粘接寿命.下面就MMP、酸处理对MMP的影响和MMP对混合层的破坏作用作一综述.

  • 显微技术在牙本质树脂黏结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钱蕴珠;杨建新

    混合层的形成和界面质量是决定牙本质树脂黏结强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获得良好的牙本质树脂黏结效果并减少混合层的微渗漏,目前已有多种显微技术对牙本质树脂黏结界面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凌;方明;陈吉华

    自酸蚀粘结系统是一种将酸性功能成分和偶联剂混合,牙齿表面脱矿与偶联作用同时发生,省略了独立的酸蚀步骤的牙科粘结材料,它的研究应用是牙科粘结技术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自酸蚀粘结系统的原理、主要分类、相关成分和作用以及该系统的特点进行综述.

  • 3种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陈蕾;雷慧云;徐国富;梁霄鹏;李继佳

    目的 通过观察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的粘接界面,比较各种黏固剂的粘接性能.方法 将15颗牙分成3组,分别用Rely X luting、Panavia F、Paracore 5 mL粘接纤维桩,实验牙纵剖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纤维桩冠1/3、中1/3及根尖1/3处牙本质黏固剂界面,并分别测量混合层厚度.结果 1组牙本质黏固剂界面未发现明显混合层,2组与3组可发现明显混合层,且3组可发现树脂突及粘接性侧枝.从根尖方向冠方,1组粘接界面裂隙逐渐缩小,而2组与3组混合层逐渐增厚.结论 全酸蚀树脂黏固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粘接性能较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黏固剂、自酸蚀树脂黏固剂优越.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粘结界面影响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段建民;吴淑华;朱光第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形成的牙本质湿粘结界面的异同.方法:以Rhodamine B为荧光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别观察干燥或湿润粘结时形成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异同.结果:湿粘结时5 种粘结系统在牙本质粘结界面都有良好的渗透.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干燥粘结时形成的混合层的厚度有明显的降低,牙本质小管中树脂突较细,中断现象增多,长度缩短.结论:干燥粘结时5 种粘结剂在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减弱.

  • 2种类型牙本质对粘接界面影响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作者:沈琳;黄翠;王飒;史剑杰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正常和龋病影响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和粘接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常见2 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ND) 、龋病影响牙本质(CAD),以Rhodamine B 为荧光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正常和龋病影响牙本质粘接后形成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微观形态的异同.结果:龋病影响牙本质的混合层厚度为正常牙本质的2 倍,两者有明显差异.对正常牙本质2 种粘接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但对龋病影响牙本质,牙本质小管中树脂突较细,数量减少,且有中断现象,尤其Xeno组更为明显.结论:2 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正常牙本质表面较龋病影响牙本质渗透更加的充分.

  • 3种黏结剂对牙本质黏结强度及其黏结界面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倪龙兴;姜永;钟玉修

    目的:探讨Prime & Bond NT、Single bond、Prompt L-Pop3种黏结剂的湿黏结通用性,为临床选择黏结剂提供依据.方法:暴露新鲜拔除的牛牙根牙本质,将上述3种黏结剂用湿黏结技术按照各自的操作要求进行黏结,标本进行抗微拉力强度(μTBS)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Prime & Bond NT在各组均能获得较好的黏结强度,但对于牙釉质黏结时,可出现微裂隙,作为通用型黏结剂3M Single Bond组的黏结强度高,所形成的树脂突长,可达50μm以上.Prompt L-Pop黏结强度低,基本上没有形成树脂突,混合层薄;Prime & Bond NT、Single Bond与树脂、牙本质之间联结较为紧密,且均有明显的混合层.结论:第5代黏结剂仍是临床黏结剂的首选.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