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陆立新;卢红双;金涛;接英

    目的 总结角膜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并发症.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0例(40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术前含上皮薄角膜厚度在375~450μm,行去上皮角膜交联术.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疼痛感及异物感程度进行评估,并行眼前节检查.主要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部疼痛程度、角膜上皮修复及角膜水肿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1天存在明显疼痛感(3.19±0.37分)与异物感(3.15±0.23分),可见部分角膜上皮缺损,术后3天患者异物感(2.23±0.43分)与疼痛(2.23±0.32分)感明显减轻,且角膜上皮大部分修复;术后1周,所有患者仅有轻微异物感(0.23±0.07分)及疼痛(0.22±0.11分),角膜上皮基本修复.术后1个月患者无明显异物感及疼痛感.随访6个月,4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30例患者术后复查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5例患者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无角膜感染、瘢痕、溃疡、上皮缺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效果好,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早期疼痛及角膜上皮缺损.

  • 角膜交联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子扬;胡艳红

    角膜交联术是目前治疗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受核黄素浓度、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角膜交联术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通过改变核黄素的导入方式、提高紫外线照射能量、改变光敏剂及照射源等,从经典的去上皮角膜交联术逐渐发展到经上皮角膜交联术、快速角膜交联术、脉冲式角膜交联术,其安全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并逐渐被临床医师认可和应用.相信随着对角膜交联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角膜交联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

  • 共聚焦显微镜在圆锥角膜交联术后的应用

    作者:朱远飞;黎明;成洪波

    目的 研究角膜交联术后圆锥角膜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图像特点,评估去上皮角膜交联术(CXL)在圆锥角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中角膜厚度不低于400 μm的23例23只眼,表面麻醉下去除上皮,点0.1%核黄素溶液行角膜交联术,术后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前、术后除常规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外,行眼前节OCT(AS-OCT)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AS-OCT成像特点:术前角膜基质相对较为均匀的黄绿色相间的反光,CXL术后均出现前部基质相对致密黄绿相间的高反光,后部基质层相对疏松的绿色为主的低反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特点:术前角膜基质纤维中大量皱褶表现为低反光条纹,CXL术后沿着圆锥角膜的暗条纹走行高反光条纹,且前部基质层较后部基质层明显.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在观察角膜交联治疗效果中能提供明确的形态学证据,是观察胶原交联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经典去上皮CXL有利于核黄素渗透,效果确切.

  • 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对比观察

    作者:王莹;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目的 通过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意在评估糖基化交联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五只,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005 mol/L、0.05 mol/L.的甘油醛,另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5%、5%的葡萄糖滴右眼,每天2次,第五组为空白对照.7天后处死大鼠,应用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条带实验比较极限应力σ max(MPa),极限应变εmax(%),6%弹性模量E(MPs),并观察大鼠角膜的透明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甘油醛滴药组大鼠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明显增加.对照组角膜极限应力、极限应变、6%弹性模量分别为(2.053±0.853) MPa、(43.87%±1.89)%、(3.252±1.717) MPa.大鼠角膜极限应力0.005 mol/L、0.05 mol/L甘油醛组分别为(6.043±2.084) MPa (P =0.026)、(10.759±3.337) MPa (P =0.000);0.5%、5%葡萄糖组分别为(2.101±0.463) MPa (P =0.976)、(2.373±0.569) MPa (P =0.847).四个实验组的极限应变分别为(36.57%±3.09)%(P =0.276)、(28.53±1.89)%(P =0.009)、(34.80±8.14)%(P=0.090)和(34.32%±4.33)%(P=0.072).6%弹性模量分别为(7.718±1.076) MPa (P=0.004)、(14.102±4.011) MPa (P =0.000)、(3.927±0.314) MPa (P =0.629)、(5.492±0.659) MPa(P =0.120).组织学检查提示甘油醛滴药组胶原纤维间隙变窄,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葡萄糖滴药组胶原纤维密度变化不大,5%葡萄糖组角膜上皮出现水肿,而透明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糖基化交联可以有效促进角膜胶原交联,增加其生物力学强度.甘油醛交联力比葡萄糖强,其作为治疗圆锥角膜的交联剂有待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

    作者:徐文文;李志伟;常海燕;牟国营

    目的 通过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对早期圆锥角膜进行屈光重建和治疗,探讨该方法在早期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31眼),采用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进行治疗,应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UCVA、BCVA、角膜地形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31眼术前UCVA (logMAR)0.70±0.24,术后1、3、6个月的UCVA分别为0.09 ±0.16、0.06±0.20、-0.06±0.03.术后1、3、6个月的UCVA均较术前提高(F=3.39,P<O.01).术后1、3、6个月的BCVA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前角膜K值为(46.65±2.91)D,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2.94±3.88)D、(41.72±4.38)D、(41.99±3.84)D,术后角膜较术前平坦(F=3.57,P<0.05).结论 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

  • 角膜交联术对酶消化抑制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颖;姜黎;王江维;沈政伟

    目的 通过观察常规交联术后兔眼角膜组织在酶溶液中的变化,评估交联术对角膜耐酶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27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胃蛋白酶组、胰蛋白酶组、胶原蛋白酶组),每组9只,双眼均去上皮,核黄素-右旋糖酐溶液滴眼3 min/次,持续30 min,滴10次.随机取一眼为实验组,另一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兔眼用自研角膜交联机照射30 min,对照组不照射,照射过程中每3 min双眼都用右旋糖酐-核黄素溶液及眼表麻药冲洗1次结膜表面,之后立即处死兔子取双眼角膜,并置于配好的3种对应酶溶液中,每组随机选3只观察并记录每组角膜完全消化的时间及过程.剩下18只兔的眼角膜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在消化的第1、3、6天随机取出两只兔子剩余的角膜组织作光镜观察(HE染色).结果 每组角膜组织的溶解时间实验组均长于对照组,其中胰蛋白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角膜形态变化来看,实验组发生形变的过程均慢于对照组.从光镜观察(HE染色)的结果来看实验组角膜组织发生裂解的速度亦明显慢于对照组.结论 角膜交联术能使角膜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从而增强其耐酶性.

  • 甘油醛局部应用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短期影响

    作者:王莹;韩风梅;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背景 目前已有一些角膜胶原交联的方法可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但其安全性均存在一定问题.甘油醛是一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交联剂,但其对角膜生物力学特点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评估甘油醛点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分别为0.005 mol/L甘油醛组、0.050 mol/L甘油醛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每日点眼2次,连续7d.实验终点处死大鼠,获取大鼠角膜,采用读字法评估各组大鼠角膜的透明度,然后切取两端附带2 mm巩膜组织的角膜中央2 mm×6 mm的条带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角膜6%弹性模量E(MPa)、极限应力σmax (MPa)、极限应变εmax(%)等指标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0.005 mol/L甘油醛组、0.050 mol/L甘油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可透过大鼠角膜清晰显示文字.采用6%应变时,0.005 mol/L甘油醛组角膜的平均应力为(0.463±0.065) MPa,0.050 mol/L甘油醛组为(0.846土0.240)MPa,均较空白对照组的(0.195±0.103)MP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0.005 mol/L甘油醛组、0.050 mol/L甘油醛组、空白对照组角膜极限应力分别为(6.043±2.084)、(10.759±3.337)、(5.295±1.313) MPa,其中0.050 moL/L甘油醛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5 mol/L甘油醛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0.005 mol/L甘油醛组、0.050 mol/L甘油醛组角膜极限应变分别为(36.57±3.09)%、(28.53±1.89)%,均较空白对照组的(43.87±1.89)%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9、0.000).0.005 mol/L甘油醛组、0.050mol/L甘油醛组6%弹性模量E值是(7.718±1.076) MPa和( 14.102±4.011) MP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252±1.717)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空白对照组大鼠角膜组织切片显示胶原纤维密度低,0.050 mol/L甘油醛组较0.005 mol/L甘油醛组大鼠角膜胶原纤维密度致密,角膜上皮层及内皮层完整.结论 甘油醛交联明显改善了角膜的生物力学指标和胶原纤维密度,但如用于对圆锥角膜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角膜交联的长期效果及其安全性.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

    作者:郑燕;周跃华;张晶;刘倩;柳静;胡雅斌

    背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 目的 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 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 ±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002).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分别为(8.44±1.44)mmHg(1 mmHg=0.133 kPa)和(8.63±1.35) 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下降至(5.74±1.31) mmHg和(6.25±1.24) mmHg,且LASIK-CXL组CRF值明显高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0,P=0.004);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滞后量(CH)分别为(8.78±1.51) mmHg和(8.69±1.62) mmHg,术后6个月分别降至(7.23±1.08) mmHg和(6.50±1.32) mmHg,LASIK-CXL组术后CH值明显低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0,P=0.017).AS-OCT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LASIK-CXL组角膜基质出现高密度反光带者45眼,占81.82%,而LASIK组术眼未出现角膜基质高密度反光带. 结论 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其改善术眼术后视力的效果与LASIK接近,但在增加角膜硬度方面明显优于LASIK手术.

  • 紫外LED照射仪进行兔眼角膜交联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黎;沈政伟;李德忠;王江维;刘颖;韩光杰;王立平;史明坤;胡兵

    目的 观察紫外LED照射仪进行兔眼角膜交联后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日本大白耳兔16只,1只为正常对照组,15只随机取一眼为实验组,另一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刮除角膜上皮,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对照组仅行角膜上皮刮除;术后1d、3d、7d各取5只兔子处死,取角膜行HE染色、VG染色和电镜观察.观察角膜胶原纤维等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HE染色显示术后第1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明显,术后第3天实验组上皮愈合,水肿减轻,术后第7天,角膜无明显水肿.VG染色后将胶原纤维按照不同灰度进行定量分析,术后第3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灰度图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之间灰度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第3天和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镜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至第7天,实验组细胞肿胀减轻、纤维密集.结论 紫外LED照射仪进行兔眼角膜交联后早期角膜厚度增加,组织肿胀明显,至第7天时角膜无明显肿胀,纤维排列紧密;角膜外层较内层纤维更密集.

  • 角膜交联术的基础研究及操作进展

    作者:刘颖;沈政伟;姜黎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诱导交联是用来增加材料弹性系数,使材料变得更加坚固的一种常用方法,包括有:非酶糖基化、紫外线照射、乙醛反应等,德国德累斯顿科技大学先将此技术应用于角膜上.1997年,Spoerl等[1]发现使用核黄素与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联合,可诱导角膜胶原发生交联,并提高角膜硬度.

  • 离子电渗介导的跨上皮角膜纤维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林娜;牛燕;白丽娥

    总结了64例使用离子电渗技术的跨上皮角膜纤维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手术护理配合.手术护理重点是术前完善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手术,辅助手术医师进行调节照明控制、调节交联仪高度、计时等操作,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适当采取控制疼痛和预防感染的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全程精心的手术指导,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护理.患者均能安全、顺利完成全程治疗,无术后护理并发症.

  • 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志长;吴競;宫学武;盛莉杰

    目的 探讨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9例.均接受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疼痛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临床症状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1d患者疼痛感和异物感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d疼痛感和异物感较术后1d明显降低(P<0.05),术后7d疼痛感和异物感明显低于术前(P<0.05),并且症状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者14例;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15例,视力明显降低者2例.术后6个月,大角膜曲率和小角膜曲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并且患者模拟散光度数显著降低(P<0.05),但角膜中央3.0 mm和5.0 mm区域不规则性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个月OCT、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浅层基质明显改善,基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直径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更紧密,且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采用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角膜曲率,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康复较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李福生;陶冶;尹鸿芝;周跃华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07/2017-08我院接受飞秒辅助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近视患者30例6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检查裸眼视力.应用角膜地形图(TMS)测量陡峭K值(Ks)、平坦K值(Kf)、角膜规则指数(SRI)、角膜非对称指数(SAI).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伽利略眼前节分析值包括前后表面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分布.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器进行内皮计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1d 26眼(43%)、1mo 55眼(92%)、3mo 50眼(83%)裸眼视力保持0.8以上.术后1mo与术前比较,IOPcc、IOPg、CRF、CH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与1mo比较,IOPcc、IOPg、CRF、C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地形图参数:术后1 mo与术前比较,Ks、Kf显著下降(P<0.01),SRI、SAI显著上升(P<0.01);术后3mo与1mo比较,Ks有显著升高(P<0.05),K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SRI、SAI有显著下降(P<0.05).伽利略眼前节分析中:模拟角膜曲率计陡峭K值(Sim Ks)、模拟角膜曲率计平坦K值(Sim Kf)在3mo较1mo有0.94D和0.95D的增长.另外,前后表面Kf值3mo较1mo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K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心点、厚度薄点,术后3 mo与1mo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计数检查:术前(3059.95±247.87/mm2)与术后1mo(3052.87±267.71/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9,P>0.05).结论:屈光角膜手术联合胶原交联术对于度数高和角膜薄、角膜厚度分布不均、地形图异常(除外圆锥角膜)的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 角膜胶原蛋白交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江维;沈政伟;姜黎

    角膜是眼球重要的结构之一,呈透明状态,约占纤维膜的前1/6。它所含的胶原蛋白排列规则,可以让光线通过,正是因为胶原蛋白特殊的排列方式,才使角膜拥有良好的透明状态。由此可见胶原蛋白对角膜的重要作用,现在本文就胶原蛋白在角膜中的分布、生理功能、角膜交联术后的变化和临床运用、安全性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