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治疗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并发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新秀;刘子建;王秀美;梁德杨

    目的 探讨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治疗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并发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11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学系胎儿医学组收治的5例MCDA并发sIUGR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MCDA并发的sIUGR均为Ⅱ型,5例生长受限胎儿(小胎)羊水过少,脐带在胎盘边缘附着,其中3例存在静脉导管血流频谱a波倒置.5例孕妇行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时的中位孕周是19周(16周+1~22周+1);5例孕妇的双胎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正常;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小胎均于两周内宫内死亡;术后5例生长正常儿(大胎)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羊水量、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在正常范围;5例大胎均为早产,中位分娩孕周为32周(30周+3~34周),大胎中位出生体质量为1 540 g(1 100 ~2080 g);术后胎儿整体存活率为5/10,至少1胎存活率为5/5;5例孕妇分娩后检查胎盘经激光凝固的胎盘血管吻合支呈“苍白”颜色.5例孕妇分娩后胎盘病理检查确认为单绒毛膜性.结论 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治疗MCDA并发sIUGR安全有效,即使小胎发生宫内死亡,大胎生长也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了大胎的围产期生存率.

  •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分析

    作者:余海燕;刘子建;Daljit S.Sahota;丁婉霞;梁德杨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MC双胎妊娠孕妇197例,分为无并发症组(13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组(32例)及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组(29例),对各组孕妇的基本资料、产科并发症、胎儿超声检查结果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1)分娩孕周及活产儿数:TTTS组、sIUGR组孕妇分娩孕周(分别为孕30周、34周)及活产儿数(分别为36、47例)均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分别为孕37周、26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死胎:TTTS组、sIUGR组死胎发生率[分别为34%(11/32)、28%(8/29)]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4% (6/136)],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双胎出生体质量差异> 25%:TTTS组、sIUGR组双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异>25%的发生率[分别为5/15、33% (7/21)]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7.7%(10/13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sIUGR组早产发生率[69%(20/29)]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49%(6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围产儿死亡:无并发症组、TTTS组、sIUGR组围产儿死亡分别为1例(0.4%,1/262)、5例(12%,5/41)、5例(10%,5/52),TTTS组及sIUGR组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双胎儿估计体质量(EFW)差异>25%:无并发症组23例(17%,23/136),sIUGR组15例(52%,15/29),TTTS组20例(63%,20/32),sIUGR组及TTTS组双胎EFW差异>25%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sIUGR组中EFW差异>25%者分娩孕周均明显低于同组中EFW差异≤25%者(P<0.05),两组中EFW差异>25%时早产率、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均显著高于同组中EFW差异≤25%者(P<0.05),无并发症组EFW差异>25%时新生儿窒息率显著升高(P<0.05).(7)脐动脉血流多普勒监测异常:无并发症组13例(9.6%,13/136)发生异常,TTTS组12例(38%,12/32)异常,sIUGR组12例(41%,12/29)异常,TTTS组、sIUGR组脐动脉血流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动脉血流异常者死胎发生率在无并发症组、TTTS组、sIUGR组分别为2/13、6/12、5/12.结论 MC双胎并发TTTS、sIUGR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MC双胎;双胎儿EFW差异>25%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增加;脐动脉血流多普勒监测异常与MC双胎妊娠结局相关.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

    作者:柴涵婧;罗艳敏;黄轩;周祎;方群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CDA双胎并发sIUGR的孕妇42例及其84个胎儿为sIUGR组,根据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变化将sIUGR组孕妇分为Ⅰ型25例,Ⅱ型11例,Ⅲ型6例;同期分娩的71例无并发症MCDA孕妇及其142个胎儿(双胎出生体质量正常)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及3种类型sIUGR之间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包括宫内死亡率、分娩孕周、出生体质量、双胎出生体质量差、新生儿病死率及随访至6月龄时婴儿存活率.结果 (1) sIUGR组胎儿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34±3)、(36±2)周],两胎儿宫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大胎及小胎的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2130 ±350)、(1520 ±400)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70±500)、(2340±46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IUGR组两胎儿出生体质量差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sIUGR组Ⅱ型和Ⅲ型分娩孕周[分别为(34±5)、(34±2)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两胎儿宫内死亡率(18%)显著高于Ⅰ型(0)及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Ⅰ、Ⅱ、Ⅲ型小胎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640±430)、(1330±310)、(1500±380)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型小胎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Ⅰ、Ⅱ、Ⅲ型中两个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分别为24.1%、34.6%、31.3%)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4.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两婴儿6月龄时存活率(64%)明显低于Ⅰ型(92%)及对照组(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DA双胎合并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不良;不同类型的sIUGR胎儿预后有所不同,其中Ⅱ型预后差,宫内死亡率较高,提示孕期需超声密切监测胎儿情况,警惕发生胎儿死亡.

  • 单绒毛膜双胎胎盘血管分布特点与临床结局的研究

    作者:邵珲;魏瑗;原鹏波;郭晓玥;王妍;赵扬玉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出生体质量不一致与单绒毛膜(MC)双胎胎盘血管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 1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流产及分娩的28例MC双胎胎盘进行血管灌注,对胎盘血管分布类型(分为平行型、交错型、混合型及单羊膜型)、吻合血管及胎盘分割比例等进行记录,分析MC双胎的妊娠结局,观察非TTTS双胎活产出生体质量不一致者(出生体质量差≥20%)的胎盘血管分布的特点.结果 (1)妊娠结局:28例MC双胎孕产妇流产或分娩孕周为20 ~ 38周(中位数为孕35周),其中TTTS6例,3例行胎儿镜激光凝固阻断吻合血管术(FLOC).共有活产儿48个,平均出生体质量(2036±623)g.(2)胎盘血管分布类型:28例MC双胎中胎盘血管分布类型为平行型4例(14%),交错型14例(50%),混合型6例(21%),另有4例(14%)以单羊膜型分布.TTTS胎盘血管分布类型中无平行型.不同类型吻合血管在平行型、交错型及混合型胎盘血管分布类型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分割不均分别为4例(4/4)、8例(8/14)及6例(6/6),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双胎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的胎盘血管分布特点:非TTTS MC双胎活产产妇共20例,其中双胎儿出生体质量差≥20%(为出生体质量不一致)6例,双胎儿出生体质量差<20%(为出生体质量一致)14例,两者胎盘分割不均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脐带胎盘附着特点、胎盘血管分布类型、吻合血管类型及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胎盘血管分布类型可能与TTTS有关;胎盘分割不均是非TTTS MC双胎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的危险因素.

  • 无并发症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胎盘灌注的特点

    作者:孙路明;李颖;邹刚;周奋翮;杨颖俊;周艳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nic,MCDA)双胎不发生特殊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至201 3年7月31日共60例无特殊并发症(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和双胎输血综合征)且胎儿均存活的MCDA双胎胎盘进行灌注,根据两部分胎盘面积差值比(placental territory discordance,PTD)分成面积相对一致组(PTD<0.25,39例)和不一致组(PTD≥0.25,21例).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x2检验比较2组间胎盘血管吻合类型、直径及脐带附着部位之间的差异. 结果 60例无特殊并发症的MCDA孕母平均年龄为(30.3±4.1)岁.60例MCDA双胎胎盘均见血管吻合,其中100%(60/60)见动脉静脉吻合或静脉动脉吻合,97%(58/60)见动脉动脉吻合,28%(17/60)见静脉静脉吻合.相对一致组的动脉动脉吻合总直径和大直径分别为(0.19±0.11)cm和(o.18±0.09)cm,均小于不一致组[分别为(0.27±0.11)cm和(0.27±0.12)cm](T值分别为-2.39和-2.94,P值均<0.05).2组静脉静脉吻合总数、总直径和大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对一致组脐带帆状附着的比例为14% (11/78),帆状±边缘附着的比例为42%(33/78),与不一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6/42)和33%(14/42),x2值分别为1.00和0.43,P值均>0.05].相对一致组两脐带胎盘插入点间距长于不一致组[(18.2±6.0)cm与(14.3±6.3) cm,T=2.37,P<0.05]. 结论 MCDA双胎胎盘两脐带胎盘插入点间距缩短及动脉动脉吻合直径明显增大,可能作为代偿机制之一,抵消两部分胎盘面积差异的影响,是该类MCDA双胎不发生特殊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 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34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并发症的妊娠结局

    作者:孙路明;周奋翮;邹刚;杨颖俊;周艳;孙琦;段涛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并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部接受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并已分娩的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共3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孕周、手术所需的循环数、母儿并发症及分娩孕周等情况,并随访保留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保留胎儿出生后28 d仍存活计为存活儿,存活率=(存活儿例数/保留胎儿例数)×100%。分析影响保留胎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平均手术孕周(20.7±3.1)周(16+1~27+6周),穿刺成功率100%(34/34),手术循环数1~6次。(2)保留胎儿存活率:34例保留胎儿中,2例因妊娠28周前胎膜早破流产或引产,3例因严重贫血胎死宫内或引产,2例不明原因胎死宫内,共7例保留胎儿死亡。活产27例,平均分娩孕周(36.4±4.1)周(26+4~40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913±978) g(1080~4600 g)。27例保留胎儿出生后28 d仍存活,存活率79%(27/34),随访至3月~1.5岁,均未发现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影响保留胎儿结局的因素:妊娠16+1~、20~和24~27+6周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3组比较,保留胎儿严重贫血或胎死宫内发生率(2/15、2/13与1/6)、妊娠28周前胎膜早破发生率(1/15、4/13与1/6)及保留胎儿出生后28 d存活率(13/15、10/13与4/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术指征为严重的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50%,17/34)、单绒毛膜性双胎合并一胎结构异常(24%,8/34)、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18%,6/34)和双绒毛膜性三羊膜囊三胎(9%,3/34),不同手术指征组保留胎儿严重贫血或胎死宫内发生率(3/17、2/8、0/6与0/3)、妊娠28周前胎膜早破发生率(3/17、0/8、2/6与1/3)及保留胎儿出生后28 d存活率(12/17、6/8、6/6与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术所需循环次数<3次与≥3次2组比较,保留胎儿严重贫血或胎死宫内发生率(10%与2/5)、妊娠28周前胎膜早破发生率(17%与2/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循环次数≥3次组保留胎儿出生后28 d的存活率低于循环次数<3次组(2/5与86%,P<0.05)。结论目前有限的资料提示,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减胎治疗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安全有效。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长香;孙路明;邹刚;孙琦;周奋翮;周艳

    目的 总结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的诊断、妊娠期监护、处理及妊娠结局.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共1 7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明确诊断的MCMA双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引产、选择性减胎术及期待妊娠3种处理方式.选择期待妊娠的MCMA孕妇每2周1次定期随访;28周促胎肺成熟;28~30周入院监测:每日连续40 min胎儿电子监护,每周监测脐血流2次;30~32周:每日2次连续40 min胎儿电子监护,隔日行脐血流监测;32~34周:每日至少3次连续40 min胎儿电子监护,每日行脐血流及生物物理学评分检查,适时终止妊娠.总结合并脐带缠绕、胎儿先天性畸形、胎死宫内、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如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及双胎输血综合征)情况及妊娠结局. 结果 17例MCMA双胎孕妇平均年龄为(29.0±2.7)岁(24~33岁),均为初产妇,平均诊断MCMA的孕周为(18.6±5.5)周(11 +5~28+1周).1 7例MCMA双胎孕妇产前超声均提示脐带缠绕,且均得到产后证实.并发胎儿畸形7例,发生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3例,其中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1例,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2例.7例并发胎儿畸形孕妇中的4例选择引产;1例并发胎儿之一无脑畸形孕妇行射频消融减胎术.另2例并发胎儿畸形者和10例无胎儿畸形的孕妇均选择期待妊娠,期间超声均无异常提示.但其中2例分别于妊娠16和21+1周超声监测发现2胎儿均胎死宫内,行引产术;1例住院监测期间妊娠30+2周发生一胎胎死宫内,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共11例孕妇活产分娩,平均于(32.7±1.6)周行剖宫产.其中4例考虑脐带因素急诊手术分娩.活产新生儿共20例,平均出生体重为(1 850±496)g.1 6例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平均人住(37.9±16.4)d;9例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治愈. 结论 MCMA双胎妊娠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加强监护和管理,并改善妊娠结局.

  • 单绒毛膜双胎之一合并肠穿孔两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姜峰;杨旻;沈淳;汪吉梅

    目的 报道2例单绒毛膜双胎之一合并肠穿孔,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例单绒毛膜双胎之一合并肠穿孔的临床资料,并在PubMed、OVID、Elsevier、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相关病例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2月,对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病例1,孕31周 +3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Ⅲ型"剖宫产娩出两男婴;患儿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为9分,出生体重1 440 g,生后第2天发现腹胀,腹部X射线片提示大量气腹,经外科手术后病情好转出院;另一新生儿无肠穿孔发生.病例2,孕29周 +1因"双胎输血综合征Ⅲ型"剖宫产娩出两女婴;患儿生后1、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为8分,出生体重810 g,生后16 h腹部X射线片见气腹,经外科手术后放弃治疗死亡;另一新生儿无肠穿孔发生.国内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英文文献共报道10例,其中5例死亡,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肠穿孔的病例多发生在供血儿. 结论 单绒毛膜双胎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或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等并发症与生后肠穿孔可能有潜在关联,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早期干预和评估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 复杂性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

    作者:李红燕;王燕芸;王谢桐;侯海燕

    目的 探讨复杂性多胎妊娠中期选择性减胎术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经超声诊断为含单绒毛膜双胎的复杂性多胎妊娠51例进行选择性减胎术.根据减胎手术方法分为胎儿心脏内注射氯化钾减胎术组(氯化钾组,40例)和射频消融减胎术组(射频组,11例).回顾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 氯化钾组40例,实施减胎术时平均孕周为(14.2±1.9)周,共实施减胎手术43例次,其中1例四绒毛膜四羊膜囊五胎和2例五绒毛膜五羊膜囊六胎孕妇均分别进行2次减胎术,术后24 h超声观察同绒毛膜腔内2个胎儿的胎心均消失,证实为单绒毛膜双胎40例.射频组11例,实施减胎术时平均孕周为(16.2±4.5)周,全部1次减胎成功.2组共46例孕产妇(氯化钾组35例、射频组11例)妊娠30周后分娩,5例流产,共获得58个存活健康新生儿,妊娠成功率为90.2%(46/51).氯化钾组40例中,三胎减至单胎27例,分娩25例;四胎及以上减至双胎者13例,分娩10例.平均分娩孕周为(37.7±2.1)周,流产5例.射频组11例中,双胎减至单胎8例,三胎减至双胎3例,均成功分娩,平均分娩孕周为(36.3±2.9)周.结论 含单绒毛膜双胎的多胎妊娠孕妇在妊娠中期行氯化钾注射和射频消融减胎术妊娠成功率和分娩孕周相似.在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前应认真评估绒毛膜性,根据绒毛膜性和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法.

  • 中孕期选择性减胎术在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原鹏波;王学举;王颖;赵扬玉;魏瑗

    目的 总结利用胎儿镜下减胎术[包括脐带结扎术(umbilical cord ligation,UCL)和双极电凝脐带阻断术(bipolar cord coagulation,BCC)],以及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的经验,比较不同减胎方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选择性减胎术治疗的所有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包括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Ⅱ型及Ⅲ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和双胎之一严重畸形(简称一胎畸形).分析其手术指征及减胎方式,分析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期间,共进行手术68例,包括4例BCC、18例UCL和46例RFA.由于BCC例数较少,故本研究仅分析行UCL及RFA的、共64例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发现,2组孕妇的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和减胎指征分布,以及活产儿比例、活产儿分娩孕周和出生体重的差异均无意义(P值均>0.05).UCL组1例为前壁胎盘,少于RFA组的27例(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3);UCL组术后2周之内未发生流产,而RFA组发生7例(15.2%) (x2=4.952);UCL组手术时间为(63.2±22.5) min,长于RFA组的(33.3±11.4) min (t=5.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2)分析发现,TTTS组和TRAP组的手术孕周晚于sIUGR组和一胎畸形组[分别为(22.7±3.0)、(22.8±3.2)、(20.3±2.5)和(20.4±3.6)周,F=2.957,P=0.040].一胎畸形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流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分别为4/11、1/10、0/23和1/1 5,P<0.05),而新生儿活产率、分娩孕周、平均出生体重和存活>30d的比例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被减胎儿位于宫腔上方者相比,被减胎儿位于宫腔下方者的手术时间略短,术后流产率略高,终分娩孕周略早,新生儿出生体重略低,且存活率亦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FA和UCL在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减胎治疗中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FA较UCL操作更为简便.不同种类的复杂性双胎患者,选择性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预后及其超声特征

    作者:王丽旻;李欣欣;沙恩波;姜瑜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预后及其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和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单绒毛膜双胎妊娠sIUGR孕妇90例为观察组,30例正常的双胎妊娠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胎儿预后、妊娠结局及不同预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sIUGR胎儿超声指标.结果 观察组大胎儿及小胎儿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421)g比(2453±154)g,(1511±376)g比(2342±113)g](P<0.05).死亡组胎儿sIUGR分型Ⅱ型和Ⅲ型[48.6﹪(17/35)、35.0﹪(7/20)]高于Ⅰ型17.1﹪(6/35),死亡组羊水过少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70.0﹪(21/30)比15.0﹪(9/60)](P<0.05).结论 sIUGR分型及羊水过少是影响单绒毛膜双胎妊娠sIUGR胎儿预后的重要原因,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评价.

  • 超声预测单绒毛膜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妊娠结局的护理观察

    作者:赖爱如;甘嫦勋;陈南生;刘惠英;周玉嫦;苏凤笑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单绒毛膜(MC)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sIUGR)妊娠结局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0例超声预测单绒毛双胎中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儿,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回顾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为3.3%。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当中sIUGR采取超声预测,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 复杂性多胎妊娠应用双极电凝与射频消融减胎术预后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赵哲琪;翟军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估双极脐带电凝减胎术(BCC)与射频消融减胎术(RFA)对复杂性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减胎预后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196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RFA与BCC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多胎行减胎术的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包括在线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医学及CNKI等.分析包括5项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均是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共包括RFA 174例,BCC 231例.结果 RFA组与BCC组76.4%及79.2%(RR=0.96;95% CI:0.86 ~ 1.08;P=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FA组11.1%,BCC组8.2%(RR=1.34;95% CI:0.60~2.99;P=0.48);两组胎死宫内发生率:RFA组13.6%,BCC组7.7%(RR =2.15;95% CI:1.10~4.21;P=0.03);但RFA组(17.1%)与BCC组(27.5%)相比胎膜早破发生率较低(RR=0.58;95%CI:0.39~0.86;P=0.007).结论 虽然RFA在复杂性单绒毛膜多胎选择性减胎的治疗时,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较高,而BCC则较容易发生胎膜早破,但是RFA与BCC的总体生存率是相似的,因此RFA和BCC用于单绒毛膜多胎妊娠减胎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条件选择适宜的减胎方式.

  • 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生长受限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静芝;张海鹰;蔡丽平;王立晶;袁红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及分娩的MC双胎并发sIUGR产妇24例和其48个胎儿为sIUGR组,并根据sIUGR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将sIUGR组分为Ⅰ型11例、Ⅱ型10例、Ⅲ型3例.同期分娩的无并发症的MC双胎56例及其112个胎儿作为对照组.分娩后对新生儿头颅进行超声检查,如有异常则用超声或磁共振(MRI)复查,随访至新生儿出院.新生儿脑损伤分为轻度:(1)Ⅰ级、Ⅱ级脑室内出血(IVH).(2)豆状核纹状体血管病变和(或)室管膜下假性囊肿.重度:(1)Ⅲ、Ⅳ级IVH.(2)Ⅱ级以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囊性变(PVL).(3)脑穿通囊肿和(或)脑室扩张.分析比较两组及3种类型sIUGR之间新生儿结局及脑损伤情况.结果 sIUGR组新生儿重度、轻度脑损伤率分别为(4.2%,1/24)、(10.4%,5/48);而对照组分别为(0)、(6.2%,7/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损伤12例,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其中11例(11/12,91.7%)复查头颅超声或MRI见影像学明显改善.sIUGR组Ⅰ型有2例(2/22,9.1%)而Ⅱ、Ⅲ型有3例(3/26,11.5%)出现轻度脑损伤,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Ⅱ、Ⅲ型各有1例新生儿死亡及1例重度脑损伤,而sIUGR Ⅰ型无新生儿死亡和重度脑损伤,虽然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预后明显差于Ⅰ型.结论 与正常MC双胎比较,MC双胎并发sIUGR新生儿近期重度、轻度脑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绝大多数轻度脑损伤为暂时性,但sIUGRⅡ、Ⅲ型比Ⅰ型预后差,应加强监测,适时终止妊娠.

  • 单绒毛膜双胎围产结局单中心大样本分析

    作者:肖玲玲;卢立华;汪吉梅

    目的:对单中心大样本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围产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围产儿预后,为产前咨询和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9对MCDA新生儿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组、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组和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综合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组,对各组围产结局进行比较.结果:TTTS组、TAPS组分娩孕周均少于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大小胎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并发症组双胎出生体质量差异>25%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TTTS组、sIUGR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8.8%、3%,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1.5%,P<0.05).MCDA先天畸形发生率高,其中心血管系统畸形、骨骼四肢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占前3位.TTTS组先天畸形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组及sIUGR组(P<0.05).结论:MCDA合并TTTS、sIUGR者围产结局不良;有MCDA并发症孕妇需加强定期产检以改善胎儿预后.

  • 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单绒毛膜和双绒毛膜双胎的临床研究

    作者:庄文明;陈安儿;张婧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单绒毛膜双胎和双绒毛膜双胎母体并发症、胎儿附属物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差异和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脐动脉血流异常的48例双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绒毛膜双胎(单绒组)18例,双绒毛膜双胎(双绒组)30例,比较两组母体并发症、胎儿附属物异常、双胎生长不一致、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及围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单绒组脐带异常、胎盘异常、胎盘病理异常、双胎生长不一致、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体并发症、羊水量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异常对双胎妊娠结局不利,尤其对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影响更大,故应及早判断双胎绒毛膜性质,及时行脐动脉血流监测,加强监护及干预,改善围生儿结局。

  • 单绒毛膜双胎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曹德红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胎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 000例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于妊娠11~13+6周给予超声检查,以产后绒毛膜性鉴别检查为对照,分析超声检查对单绒毛膜双胎的鉴别诊断结果.结果 产后绒毛膜性鉴别检查显示,双胎妊娠84例(8.40%),其中双绒毛膜双胎妊娠52例(5.20%),单绒毛膜双胎妊娠32例(3.20%);产前超声检查显示,双胎妊娠87例(8.70%),其中双绒毛膜双胎妊娠52例(5.20%),单绒毛膜双胎妊娠35例(3.50%);双绒毛膜双胎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4.23%、99.68%、96.40%,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3.75%、99.89%、94.50%,两种方法诊断单、双绒毛膜双胎妊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单绒毛膜和双绒毛膜双胎妊娠,有利于指导医师及时于孕期对孕产妇作出相应的处理,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单绒毛膜性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兰;张宁;吴宝萍;张云鹤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近年来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其中30%为单卵双胎.在单卵双胎中,如果受精卵在受精72 h后发生卵裂,就会形成单绒毛膜性双胎[1].单绒毛膜性双胎在所有妊娠中的发病率为1/400,其特点是两个胎儿共用一个胎盘,属于高危妊娠,易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胎儿丢失率及围产期病死率较高[2].既往人们对单绒毛膜性双胎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胎输血综合征上,但近年来人们逐步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上[3].据报道,sIUGR的发病率在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中占到25%,高于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病率[4].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新研究资料,从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及预后和治疗等方面对此病进行了详细介绍.

  • 双胎输血综合症引产1例

    作者:董燕

    双胎输血综合症(TTS)又称胎盘输血综合症,见于单绒毛膜性双胎,发生率占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15%.是由于宫腔内一个胎儿的血液通过胎盘吻合血管输送给另一个胎儿,由于双胎间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差别,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它是单卵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如胎盘血管构造失常、供血儿胎盘供血不足、胎盘血管活性改变、对胎儿血管和数素的不良适应等)造成的,目前认为两个胎儿的胎盘间存在动-静脉吻合,同时缺乏双向的动-动脉吻合,导致两个胎儿间不平衡的血液交换是TTTS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终结局往往是供血儿和受血儿出现严重的心、脑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