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体定向放射消融治疗肝胰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振宇;张群;文碧秀

    立体定向放射消融(SABR)是一种对肿瘤靶区采用单次或几次大剂量的精确照射,使肿瘤靶区形成放射性毁损,而靶区外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很小的治疗手段。目前该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腹部肿瘤临床。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消融在肝胰肿瘤的临床应用及其在放射物理生物学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模拟不同照射模式对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生物学效应影响

    作者:陈琛;邹仁芳;胡英;席许平

    IMRT较常规照射延长了照射时间,可降低组织吸收相对剂量率,放射生物学效应有下降趋势,应用于临床的单次剂量尚不明确. 本研究模拟常规和调强模式照射鼻咽癌CNE-2细胞,探索不同照射时间及剂量对该细胞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重离子肿瘤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乐紫妤;刘勇

    重离子,简言之,即比α粒子(4H)重的离子(如12 C、22 Ne、45 Ca等),因加速后拥有物理剂量分布和生物学方面的双重优势而备受肿瘤放疗界关注。限于实验设施、基础及临床资料影响,目前对重离子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包括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及诱发第二肿瘤等尚缺乏全面认识。笔者就重离子(主要是碳离子)的基本生物特征以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鼻咽癌两种调强治疗方案剂量比较

    作者:余光伟;毛新建;朱小杨

    同步加量(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SIB)调强治疗方案在满足不同靶区获得相应所需不同剂量的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用一个治疗计划,具有简单、高效和不易出错的优点.

  • 放射神经外科技术

    作者:郑立高

    放射外科概念,在1951年由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导向,使用单次高剂量聚焦电离辐射损毁颅内靶点的方法.当今放射外科恰当的定义是:在准确限定的靶点容积内单次剂量治疗所产生的特殊放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手术目的治疗技术.放射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以来,经历50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成为神经外科的组成部分,即放射神经外科.近十年放射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归因于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科技的融入.

  • 模拟调强模式下CNE-2细胞学中ATM和Ku80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若峥;黄丽;李品东;吕国庆;王多明;吾甫尔

    目的:研究延长时间的IMRT模式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Ku80、ATM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为实验对象,分为常规照射、模拟IMRT两组,分别给予6MV-X线2、4、6、8Gy4个剂量点的照射;应用RT-PCR,检测CNE-2在不同照射模式下,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Ku80、ATM转录水平表达.结果:常规照射与模拟IMRT组不同剂量点之间Ku80的转录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相同剂量点,常规照射组与模拟IMRT组LSD法两两比较,4个剂量点Ku80的转录水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受照射后CNE-2细胞中Ku80表达上调,模拟IMRT组Ku80的表达更高(P均=0.000),在4Gy剂量点时两组细胞Ku80的表达到达峰值,随后表达均下降.接受照射后,与空白对照比较,常规照射与模拟IMRT组CNE-2细胞中ATM转录水平表达均上调(P均<0.005);常规照射与模拟IMRT组不同剂量点之间,ATM的转录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相同剂量点,常规照射组与模拟IMRT组LSD法两两比较,ATM的转录水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由于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增加,大幅延长照射时间的调强放疗的生物效应下降,Ku80的相对高表达可能是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模拟IMRT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的下降的原因之一.

  • 功能神经外科的选择: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生物学效应

    作者:于新;刘宗惠;周东学;亓树彬;钟强;崔月汉;于雪;林伟;胡向红;周正谋;王大鹏

    背景:伽玛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使靶区之外的健康组织损伤小,对照射剂量和准直器大小的选择很有必要. 目的:验证国产 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 设计:完全随机设计. 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澳海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中心.选用健康家犬 10只,按准直器大小的不同随机分为 3组.干预:对右额脑实质进行旋转式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直径 4 mm组: 90 Gy 2只, 120 Gy 2只, 150 Gy 2只, 180 Gy 2只;直径 8 mm组: 120 Gy 1只;直径 14 mm组: 100 Gy 1只.观察其不同准直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主要观察指标: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 MR影像学及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 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直径 4 mm 120 Gy、直径 4 mm 150 Gy和直径 14 mm 100 Gy组于照射后 3个月出现毁损病灶( 7.5 mm× 7.5 mm× 8.0 mm,8.0 mm × 8.0 mm× 9.0 mm,33.0 mm× 32.0 mm× 34.0 mm),而直径 4 mm 180 Gy和直径 8 mm 120 Gy组于照射后 1个月显示毁损病灶出现.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 结论: 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照射实施时间延长对肿瘤细胞杀灭效应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姜玲;熊晓鹏;胡超苏;欧周罗;朱国培;应红梅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21世纪初的主流放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但整个放射实施的时间比常规二维照射技术长得多.本研究采用a/β值不同的临床常见肿瘤细胞株--鼻咽癌CNE和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研究模拟IMRT技术的照射时间延长所导致的放射生物效应变化.方法:①离体培养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肺腺癌细胞株A549,给予不同剂量的照射,由克隆形成实验求得细胞存活比率(SF),根据LQ模型拟合生存曲线;②对细胞进行分段照射,比较细胞存活比率的变化;③对细胞分别进行总剂量为2 Gy、2 Gy×2次、2 Gy×3次、2 Gy×4次的照射,间隔24 h,每天2 Gy照射的总时间分别为1分57秒(2 min组)、20 min(20 min组)、40 min(40 min组).观察延长照射时间对肿瘤细胞存活比率的影响.结果:CNE细胞的a/β值为1.76 Gy,A549细胞的a/β值为12.41 Gy:随着2次照射时间间隔的延长,细胞存活比率逐渐上升,分别比连续照射时增加了150%和100%,接受照射总剂量为8 Gy的鼻咽癌瘤株CNE和肺癌瘤株A549细胞中,2 min组细胞存活比率低,分别为0.0237和0.0243;20 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分别为0.0304和0.0296;40 min组细胞的存活比率上升至0.0378和0.0359,与2 min组相比,两株细胞的双侧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体外实验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下降.在调强放疗的工作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单次照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个体化地设计调强放疗方案;或者考虑适当的进行剂量补偿.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研究

    作者:黄礼明;朱飚;卢刚;厉民;赵仲生;王坚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疗效、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对428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进行详尽的影像学随访和组织学研究,以了解和分析其疗效.结果 428例脑膜瘤中,影像学诊断167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61例.肿瘤部位:大脑凸面82例,颅底211例,脑室内23例,其它部位112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平均周边剂量12.5Gy,平均中心剂量26.3Gy,剂量曲线40%~50%.随访2年以上,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病灶明显缩小57例(13.3%),病情稳定297例(69.4%),病灶增大6例(1.4%),其中43例行血管造影检查,37例肿瘤血管染色明显减少.59例脑膜瘤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组织学检查发现脑膜瘤主要病理改变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降低、血栓形成、小血管闭塞和肿瘤间质增生.治疗后68例(15.9%)出现顽固性瘤周脑水肿、放射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能通过其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减少和阻断肿瘤血液供应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对多数脑膜瘤产生延缓肿瘤生长、减少手术治疗中出血以及推迟术后复发时间的治疗作用.对于无法或不适合手术治疗以及复发性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新;刘宗惠;周东学;亓树彬;钟强;崔月汉;于雪;林伟;胡向红;周正谋;王大鹏

    目的验证OUR-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并为临床伽玛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家犬10只,行右额脑实质内不同剂量照射,φ4mm组:90Gv×2,120Gv×2,150Gy×2,180Gy×2;φ8mm组:120 Gy×1;φ14 mm组:100Gy×1.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MR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结论本结果提示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该实验还为伽玛刀的临床应用,特别是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放射外科进展

    作者:郑立高

    放射外科概念,在1951年由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导向,使用单次高剂量聚焦电离辐射损毁颅内靶点的方法.当今放射外科恰当的定义是:在准确限定的靶点容积内,单次剂量治疗所产生的特殊放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手术目的治疗技术.放射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以来,已50年的发展经历.近十年放射外科的迅速发展,归因于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科技融入.

  • 调强放疗延长单次分割照射时间对鼻咽癌细胞系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作者:韩露;林少俊;邹长炎;吴章贵;吴爱敏;陈奇松;潘建基

    目的 分析离体水平模拟调强放疗照射鼻咽癌细胞系对其放射生物学的影响.方法 模拟调强放疗过程对鼻咽癌细胞系进行脉冲式照射,将处方剂量分为1.8、2.0、2.2,2.5 Gy 4组,每组分别分成1 min之内(1个子野),10 min(10个子野)、20 min(20个子野)、30 min(20个子野)完成.照射后经培养计数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1.8 Gy组、2.0 Gy组、2.2 Gy组及2.5 Gy组分别延长照射时间后细胞存活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且与照射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求得4组实验结果的均数,细胞平均存活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关系数r=0.999,P=0.000.相对于1 min的常规放疗,10 min、20 min和30 min的平均细胞生存率分别为1. 033、1.081和1.117.结论 单次照射后延长照射时间并不能降低放射生物学效应;而多次照射的平均细胞放射生物学效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 脑膜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再手术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SRS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作者:滑修之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后再手术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SRS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4例行伽玛刀治疗后再手术的脑膜瘤患者为对象,对其中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治疗计划完整的32例患者进行SRS治疗,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对64例外科手术标本作常规处理。比较分析患者术前的神经影像和临床资料,并对外科手术的标准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大多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是因为临床症状、体征加重;从影像上看肿瘤出现明显增大的有32例,反应性膨大或伴灶周水肿的有20例,肿瘤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4例,肿瘤出现皱缩的4例,出现肿瘤出血的4例。病理学组织变化表明,不管哪种亚型的脑膜瘤,凝固性坏死是SRS引发肿瘤实质和基质的主要变化变化,与此同时凋亡细胞出现增多,并逐步由疤痕组织所取代,其病理变化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血管的增生性病变是射线控制肿瘤的间接作用造成的,治疗前后患者的病理标本中并没有出现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迹象。肿瘤本身的因素,是反复开颅或伽玛刀治疗患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颅内深部小型的、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膜瘤来说,伽玛刀在治疗中具有很有效的作用;肿瘤细胞的杀伤和血管机制是SRS治疗的主要放射生物学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