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神经瘤的耳声发射观察

    作者:徐进;黄魏宁;刘鋋;周金梅;刘桂芳;高波

    目的 观察和分析听神经瘤的耳声发射特点,为评估听神经瘤患者的耳蜗功能和选择保护听力的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例(22耳)听神经瘤患者行纯音听阈、阻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测试及CT和(或)MRI扫描,能引出EOAE的瘤耳检测其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SOAE)和传出抑制功能.结果 28.57%听神经瘤耳能引出EOAE,按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特点分为三型:①"耳蜗型"3耳;②"非耳蜗型"2耳;③"混合型"1耳;"非耳蜗型"耳能引出强大的SOAE;能引出EOAE的6耳均有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系统功能障碍.结论 EOAE可精确分析听神经瘤患者的耳蜗(外毛细胞)功能,部分听神经瘤病人存在"离断耳"现象.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在诊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包括听神经瘤病人)方面有一定潜能.

  • 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

    作者:张治华;黄琦;杨军;汪照炎;陈祁;吴皓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137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比较术者经验、手术径路、肿瘤大小、岩骨气化程度对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策略.结果 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6.6%(9/137),按年份统计:2004年为8.3%(2/24),2005年为7.6%(4/53),2006年为5.0%(3/60);按径路统计:迷路径路为7.0%(8/115),乙状窦后为5.6%(1/18),颅中窝、耳囊径路均为0(0/3,0/1):按肿瘤大小统计:Ⅰ期为0(0/3),Ⅱ期为3.3%(1/30),Ⅲ期为6.3%(4/64),Ⅳ期为10.0%(4/40);患者术前CT均示岩骨气化程度良好,经保守治疗(9例)和手术脑脊液漏修补(2例)等不同策略治疗后痊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受术者经验、手术径路、肿瘤大小、岩骨气化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采用正确策略处理以减少其发生.

  • 前庭神经鞘膜瘤其他颅神经受累情况分析

    作者:张治华;黄琦;吴皓;汪照炎;杨军

    目的 分析前庭神经鞘膜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除第Ⅷ对以外其他颅神经症状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137例VS手术病例,男65例,女72例,平均年龄(48.5±13.5)岁(13~76岁).分析第Ⅴ~Ⅻ对(除第Ⅷ对外)颅神经症状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 137例瘤体平均直径为(28.4±12.1) mm (6~70 mm),Ⅰ期肿瘤3例(2.2%),Ⅱ 期肿瘤30例(21.9%),Ⅲ 期肿瘤64例(46.7%),Ⅳ期肿瘤40例(29.2%).其他颅神经症状主要包括面部感觉障碍、面瘫、进食呛咳、声音嘶哑、转颈受限.病例组中,面部麻木及角膜反射消失或迟钝42例(30.7%),肿瘤平均直径(32.1±9.6) mm (10~50mm);面瘫16例(11.7%),肿瘤平均直径(37.3±11.0) mm (20~70 mm);进食呛咳、声音嘶哑等后组颅神经症状3例(2.2%),肿瘤平均直径(45.3±11.3)mm (35~60 mm).结论 VS一般以第Ⅷ 对颅神经症状为首要表现,但肿瘤越大,其所伴颅神经症状亦越多.临床诊断不能仅仅依赖典型第Ⅷ 对颅神经症状,作为耳神经外科医师,应警惕第Ⅷ对颅神经以外其他颅神经的症状,特别是在短期内出现并同时伴有既往不被注意的耳聋、耳鸣和眩晕者.

  •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晋超;吾买尔·亚森;张劲;唐亮

    我科地处西部,近年来逐步开展侧颅底手术,其中以听神经瘤发病率较高,较为多见.听神经瘤好发于内耳道、桥小脑角,多起源于前庭神经,生长速度较慢,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现将近3年来我科行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报道如下.

  • 听神经瘤误诊为突发性耳聋1例

    作者:王神琴;洪苏玲;黄江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突发性左耳鸣2周于2004年4月16日急诊入院.自觉不伴听力下降,无视物旋转,无头昏、头痛、恶心及呕吐,无视力改变,无同侧面部麻木感,无面瘫,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声嘶.曾自行在外院行高压氧舱治疗2天无明显效果.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Hg,肢体活动自如,无步履蹒跚.眼球活动正常,无自发性眼震.

  • 听神经瘤致聋机理——14例(16耳)听神经瘤病人听力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徐进;刘钅延;陈秀伍;廉能静;刘博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听力损失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14例(16耳)听神经瘤患者行纯音听阈、阻抗、听性脑干反应(ABR)、诱发耳声发射测试(EOAE)及CT和(或)MRI扫描。EOAE能引出的4耳还检测其传出抑制功能,ABR不能检测且EOAE不能引出的重度聋(听力损失大于80dB)有5耳行鼓岬刺激试验(PST)。结果:16耳听神经瘤中2耳(12.50%)听力损失源于神经性损害;6耳(37.50%)蜗性损害;8耳(50%)蜗-神经性损害。能引出EOAE的4耳均有传出功能障碍。结论:EOAE可评价听神经瘤的耳蜗功能状态;ABR结合PST能分析听神经瘤的蜗后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听觉病理可同时或单独发生于听外周的耳蜗水平、第Ⅷ对颅神经(传入神经)水平和橄榄核耳蜗传出神经水平。

  • 妊娠期突发性聋与雌激素对听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作者:冯文静;刘博;高云海

    妊娠期突发性聋是妊娠期发生的突发性听力下降,临床相对少见,目前认为其可能是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所致,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相关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关于雌激素对听力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值得临床医师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 听神经瘤分期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吴皓;曹荣萍;陈向平;向明亮;杨军;施俊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分期方法及其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收治的1 09例听神经瘤病例,按肿瘤大小分为1~5期,3例采用观察方法,106例分别采用扩大迷路进路、乙状窦后进路及颅中窝进路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切除程度、面神经功能保留程度、听力保留程度等评估手术结果.结果肿瘤全切率为95%(101/106);面神经保留率96%(102/106),迷路进路或扩大迷路进路患者面神经功能优良率(12级)为56%,可接受率(1~4级)为86%;听力保存率为42%.结论听神经瘤的统一分期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效果,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 听神经瘤诊疗新进展

    作者:吴皓

    听神经瘤是内耳道、桥小脑角区域为常见良性肿瘤,约占桥小脑角肿瘤90%,颅内肿瘤10%,多来源于前庭上神经分支[1~8].早在1777年Eduard Sandifort首次确切描述“听神经瘤”这一专用名词[9],1890年yon Bergmann尝试第1例听神经瘤手术[10],但是长期以来听神经瘤仍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手术.20世纪90年代术后死亡率仍高达6% ~ 14%[11],且致残率极高,术后耳聋、面瘫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极大负担.近年来听神经瘤治疗目标已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逐渐转向神经功能完整保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向.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长期治疗听神经瘤的经验,目前听神经瘤全切率高达99%,术后死亡率小于0.3%,面神经解剖完整率95%左右,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8.8%,保听手术听力保留率62.1%[12].本文针对目前听神经瘤诊疗过程中的一些新进展和方向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听神经瘤治疗发展提出展望.

  •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失败后再手术治疗(附4例报道)

    作者:王振涛;吴皓;曹荣萍;陈向平;施俊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4例听神经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后不同时期复查MRI,发现肿瘤继续生长或临床症状加重,采用扩大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与面神经及周围结构粘连明显,4例患者均完全切除肿瘤,1例患者术后面肌功能为Ⅱ级,2例为Ⅲ级,1例患者术中面神经断离,于术后7个月再次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术后18个月面肌功能为Ⅲ级.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后部分患者肿瘤继续生长,扩大迷路进路肿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挽救性方法,但术后面神经功能保存率较低.

  • 听神经瘤专题编辑导读及组稿实践

    作者:赵黎明;沈懿;王楠;卢曦;刘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自2004年创新改版后,陆续刊登了一系列实用性、可读性强的重点号专题.专题组稿始终坚持以读者感兴趣的高水平文章为中心.本期我们策划组织昕神经瘤重点号专题,内容涵盖当前听神经瘤研究的新热点趋势.为引导读者阅读,特将专题重点内容做一整合推介.同时也将专题组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融入其中,与读者分享.

  • 听神经瘤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火子榕;张治华;黄琦;汪照炎;贾欢;严爽;吴皓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听神经瘤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5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检测各亚型淋巴细胞数量.取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8例正常颅神经为对照,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外周血各亚型淋巴细胞数量与临床资料无显著相关性.肿瘤组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且与术前听力水平呈负相关,CD8+T淋巴细胞数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40岁以下患者中,肿瘤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高龄患者.Foxp3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与患者术前听力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听神经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神经功能的保留和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听神经瘤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振常;王冰;鲜军舫

    听神经瘤为临床常见病.本文概述了听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重点叙述了听神经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比较影像学.

  • 迷路后入路在桥小脑角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洁;朱伟栋;柴永川;贾欢;汪照炎;吴皓

    目的 探讨迷路后入路在桥小脑角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2011-01-01~2016-01-01收治的42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均采用迷路后入路暴露手术区域,术中应用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技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听神经瘤及胆脂瘤病例均完全切除,术后可测听力保留率(AAO-HNS听力评级A、B、C级)为66.7% (6/9),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无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等颅脑并发症,随访中未见复发.颅神经疾病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均保留可测听力,面神经功能良好,术后无后组颅神经等非责任神经并发症.结论 迷路后入路创伤较小,听觉及面神经功能保留率高,在内镜辅助下特别适合功能性颅神经手术及位于内耳道口且直径< 15 mm的桥小脑角听神经瘤及胆脂瘤的治疗.

  • 囊性听神经瘤成瘤研究新进展

    作者:严爽;张治华;黄琦;汪照炎;贾欢;火子榕;吴皓

    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分为实性和囊性,囊性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特殊,症状严重,治疗棘手,疗效不佳,故对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分布、蛋白表达、基因组学等现象对囊性听神经瘤成瘤机制进行分析.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体内原癌与抑癌基因失调所致,未来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将为听神经瘤囊性变机制提供更多信息.

  • 小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郝欣平;陈树斌;张家亮;李永;王杰;王翰菁;李永新

    目的 总结小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小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小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1例术前听力分级为B者,行颅中窝入路;其余25例术前听力分级均为C与D者,行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回顾分析术前术后的面肌力弱、平衡障碍、耳鸣等情况,分析术中蜗神经的解剖完整性保存、肿瘤控制及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获益情况.结果 25例(96.2%)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因与面神经粘连过于紧密,做近全切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7年,随访19例,7例失访.无死亡、颅内感染病例.术后脑脊液耳漏1例,二次手术进行咽鼓管封堵,脑脊液耳漏消失.面神经解剖保存率100%,蜗神经解剖保存率88%.19例随访者中术后17例(89.5%)具有良好面神经功能,HB Ⅰ与Ⅱ级;另2例面瘫,HB Ⅲ级.经颅中窝入路患者,术后听力C级.19例随访者中术前眩晕6例,术后5例(83.3%)眩晕消失,1例与术前相同.另13例术前无眩晕者,术后12例仍无眩晕与平衡障碍,1例出现体位改变时头晕或者快走时走路不稳.术前耳鸣15例,术后5例(33.3%)耳鸣消失或减轻,8例(53.3%)耳鸣程度与术前相同,2例耳鸣加重.术前4例无耳鸣,术后仍没有耳鸣.结论 小听神经瘤是否手术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合并全身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肿瘤生长速度,采取个性化治疗策略.对于没有实用听力者,推荐经迷路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尽量保存蜗神经完整性,为人工耳蜗植入重建听力创造条件.

  • 两种听觉监护在听神经瘤术中的联合应用及评价

    作者:朱丽烨;杨洁;朱伟栋;柴永川;汪照炎;吴皓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听觉监护的意义.比较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在听觉监护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2例保留听力手术的听神经瘤患者资料及术中情况,患者术前均有实用听力(AAO-HNS分级A级、B级),可引出ABR波形,V波分化可,所有手术均采取乙状窦后径路摘除肿瘤.所有患者均全程ABR监护,术中打开脑膜后联合监测CNAP.结果 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ABR波形较术前基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记录到V波潜伏期均较基线延长(0.68±0.41) ms.CNAP波幅个体差异性较大,可记录到的P1潜伏期均较基线延长(0.25±0.16) ms.12例中有8例(66.7%)患者术后保留可用听力;另外4例(33.3%)术后达不到可用听力,此4例患者ABR表现为3例V波消失,1例V波潜伏期延长.CNAP表现为2例CNAP的P1消失,2例P1延长.电钻钻磨造成的震动和噪声、手术时神经被牵拉或热损伤后等急性损伤后ABR和CNAP波幅均出现短时间急剧下降,手术暂停5 min后,部分患者波幅可在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ABR和CNAP对于听觉监护均有一定意义.ABR波形稳定可靠,但叠加时间相对较长;CNAP叠加快速,可提升监测灵敏度,但波形变异度较大.电钻钻磨造成的震动和噪声、操作过程中对神经组织的牵拉以及热损伤均被及时监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升听神经瘤手术的听觉功能保留率.

  •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再手术

    作者:于丽玫;杨仕明;韩东一;黄德亮;杨伟炎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本科105例听神经瘤手术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5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全切79例(75.2%),部分切除12例(11.4%),留有残片14例(13.3%);随访资料完整的64例,其中复发8例;复发率12.5%(8/64);复发病例都为早期手术病例(1998年以前);肿瘤越大,复发率越高;复发率高的年龄段在40~59岁;全切后复发1例,部分切除或囊内切除术后复发6例,留有残片后复发1例;其中迷路入路复发率为21.1%(4/19),乙状窦后入路10.5%(4/38),中颅窝入路为0%;复发时间为术后10个月~9年.复发病例全部进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全部切除肿瘤;除面瘫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听神经瘤术后复发者大部分为术中未完全切除病例,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全部切除是减少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复发病例需要再手术,对有高风险复发的病例如肿瘤较大、部分切除、高发病的年龄要定期随访,至少随访3年以上.

  • 听神经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及耳蜗神经显影技术

    作者:蔡林彬;杨军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桥小脑角良性肿瘤,手术可引起面瘫、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前定位面神经、耳蜗神经可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颅内神经显影技术做一综述,主要集中于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耳蜗神经定位手段。

  • 听神经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吕静荣;吴皓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单侧与双侧听神经瘤即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其肿瘤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大量研究表明NF2基因突变是发病的主要分子机制,其编码蛋白产物的多种表达调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其它肿瘤相关基因、生长调节基因、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凋亡转录物等可能参与听神经瘤的形成.本文对听神经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318 条记录 4/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