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媛;何云燕;赵文娟;赵岳

    目的 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356例TOAST分型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认知功能筛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279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77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和血液学指标.结果 MCI组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血压病史(84.42% vs 67.08%)、久坐生活方式(22.08% vs 11.81%)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2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组年龄、TG、TC、HDL-C、LDL-C、FPG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MCI是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2.589倍(P=0.003),有久坐生活方式的患者发生MCI的概率是无久坐生活方式患者的2.161倍(P=0.008).结论 高血压和久坐生活方式与SAO患者发生MC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 不同形式测量的血压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彩云;李晓久;邢晓娜;李彪龙;陈晓虹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是脑小血管病的表现形式之一,头颅MRI上主要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WMH).目前相关研究表明,WML与脑卒中风险增加、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及情绪改变等密切相关[1].多种血管危险因素与WML有关,高血压可能是其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导致供应脑白质区的小动脉硬化,使脑小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受损,脑白质处于慢性低灌注状态,导致脑实质的弥漫性损伤[2].我们从病理机制上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血压人群的WML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不同形式测量的血压成分与WML相关性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本综述将重点阐述不同形式测量的血压及其组成成分与WML进展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血压对WML的影响,并为临床合理控制血压提供依据.

  • 脑小血管病及其病理改变

    作者:桂秋萍

    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SVD)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脑中常见的动脉血管异常性病变[1].影像学上脑白质的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改变,常提示存在SVD,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学改变[2].

  •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方方;张敏;吴秀珍;孔祥锋;殷勤;樊新颖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组75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24 h UAER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2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24 h UAER,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 45例,占37.5%.与无LA组比较,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 UAE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与24 h 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81,P<0.01);24 h UAER(OR=1.100,95%CI:1.03~1.17,P=0.002)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与24 h UAER密切相关,24 h UAER可以作为小血管病损伤的一个标记物,对L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及病因分析

    作者:李莹;晏丽苹;陈飞;张微微

    目的 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并对其危险因素和梗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6.0%)和糖尿病(29.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56.2%)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9%)在腔隙性脑梗死中也较多见.腔隙性脑梗死以基底节为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552,95%CI:0.05~1.3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645,95%CI:0.76~17.9);心源性疾病可能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HR=1.401,95%CI:0.08~1.83).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二级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干预重点.

  • 动脉弹性指数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琳;高海青;由倍安;邱洁

    目的 观察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变化,探讨C1、C2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16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冠状动脉正常组(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应用桡动脉舒张期脉搏波形分析仪测定入选者的动脉弹性,得到C1和C2;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所有入选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应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定量评定;分别对硬化组和冠心病组的C1、C2与Gensini积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硬化组的C2低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组的C2低于硬化组(P<0.05),3组间的C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组和冠心病组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为(5.4±2.6)分与(51.3±3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574,P<0.01);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均与C2呈负相关,与C1无相关性。 结论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亚临床阶段,C2已开始下降,并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测定C2有助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

  • 良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寇佳;蔡广研;张雪光;吴杰;陈仆;刘述文;张岩;尹忠;师锁柱;陈香美

    目的探讨良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BH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血压对患者临床与病理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收治的48 例经肾活检确诊的BHN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血压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资料采用半定量方法评价,分析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动脉病变(肾小动脉狭窄和肾小动脉透明变性)特点.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联系,多组间检测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BHN患者男女比例为3.8∶1.0,平均年龄(46.56±9.59)岁,入院时血压 > 140/90 mm Hg(1 mm Hg = 0.133 kPa)的患者33例(68.7%),尿蛋白定量< 1 g/24 h的患者26例(54.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 60 ml/(min · 1.73 m2)的患者24例(50.0%).对全部肾小动脉进行分析,其中肌内膜肥厚狭窄肾小动脉100 条(22.8%),透明变性肾小动脉89 条(19.2%).缺血性病变是肾小球病变常见表现,共293 个(32.9%),包括废弃性硬化180 个(20.2%),缺血皱缩肾小球113个(12.7%).收缩压与肌内膜肥厚狭窄肾小动脉数量(r = 0.35,P = 0.02)、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r = 0.295,P = 0.04)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GFR(r = – 0.333,P = 0.021)呈显著负相关;蛋白尿是导致球性硬化肾小球的独立影响因素(OR = 5.12,P = 0.04).未发现代谢因素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结论 BHN患者肾小球病变的常见类型为缺血性病变;患者血压水平升高导致肌内膜肥厚狭窄肾小动脉数量增加,同时引起eGFR下降;蛋白尿是球性硬化肾小球增多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是防治高血压肾病的关键.

  • 不同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

    作者:李兰玉;李焰生

    目的 观察皮质下小的脑梗死(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与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关系.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小动脉病变性SSI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住院的118例急性SSI患者,依据循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诊断标准停止卒中研究-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Stop Stroke Study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SS-TOAST)进行卒中分型,比较不同血管病因所导致的SSI的比例,分析不同病因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118例急性SSI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者26例(22%)、小动脉病变者75例(64%),心源性、其他明确病因及病因不明确者17例(14%).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与小动脉病变者的主要血管性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I患者的病因并非相同,以小动脉病变居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小动脉病变性SSI在血管危险因素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与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的临床分析

    作者:吕志勤;黄一宁;刘旸;杨伟丽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部分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寻找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急性LI发病的住院患者151例,男105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11±11.32)岁。分别接受神经影像、眼底照相、颈动脉超声检查,进行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并同时测定血压、胆固醇三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资料分析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在受检的302只眼中,有动脉硬化改变的占96.03%,Ⅰ级占52.98%,Ⅱ、Ⅲ级分别为23.84%、19.21%。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收缩压、LI病灶数、LI受累部位数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 r=0.222、0.260、0.214、0.332、0.221,均P<0.05),轻度硬化组和中重度组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 t/z=2.617、2.425、2.124、3.416、2.200,均P<0.05),同时血糖水平在两组中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t=3.427,P=0.001)。结论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与颅内其他血管相比具有一致性,其分级可以间接反映颅内血管病变程度,可以作为脑小血管变化的临床观察窗口。

  • 浅谈小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谭相如

    目的 对小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与睡眠障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接收的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占总数的95%.结论 脑血管病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均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缺乏临床的进一步试验的证明.深入研究和探讨脑血管病有助于及早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与此同时尽早发现与病情发展有关的因素,能够避免患者延缓疾病对人体的损伤,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脑小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徐育红;陈杭;傅慎文;潘轶斌;陶肖樱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亚临床脑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小时尿MCA值分为异常微量白蛋白组(MCA组)和正常微量白蛋白组(NMCA组),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头颅CT或头颅MRI评价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MC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严重程度,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均高于NMCA组(P<0.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脑小动脉硬化更显著.

  • 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强;孙翠梅;刘建强;薛浩

    目的 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disease,CSVD)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MRI确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观察组)61例及同期MRI检查正常者(对照组)53例,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胱抑素C水平,并且对胱抑素C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脑小血管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水平升高与CSVD的发生显著相关(OR 5.978,95% CI 4.847-11.471,P<0.01).结论 Cys C水平升高是CS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CSVD发生的危险性.

  • 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初步评价

    作者:周艳霞;高庆春;杨容坤;黄楚明;陈秀梅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erebral arerio-venous pulse wave time,CAV-PWT)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D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40例LI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 ultransonograp,TCD)仪同步监测颈内动脉终末段(termin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ICA)与基底静脉(Rosenthal's veins;venae basalis,BVR)的脉搏波,计算CAV-PWT,比较2组间CAV-PWT的差异,以及分析CAV-PWT与人口学资料和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CAV-PWT(73.53±15.81 ms)与对照组(106.02±28.06 ms)比较明显缩短(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V-PWT与体重指数X1和年龄X3负相关(rs=-0.697与-0.3258,P<0.05),与头围、性别、血糖、血脂和血压无明显相关性.回归方程Y=210.168-4.661X1-0.459X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3、PWTX4和高血压X9是LI的危险因素(P<0.05),其回归方程logit P=-8.034-2.178X1+5.066X3+3.775X4+4.865X9(x 2=20.181,P<0.01).结论 LI患者CAV-PWT明显缩短,可能与脑小动脉硬化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