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eta分析: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钱翠平;彭稳中;张予;郭小梅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与经静脉内注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全面收集在ACS患者的治疗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内给药初始剂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5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替罗非班静脉内给药(IV组)相比,冠状动脉内给予(IC组)替罗非班更能显著增加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率(RR 1.15,95%CI 1.07~1.23,P=0.0001);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评价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组LVEF较IV组平均增加2.69%(WMD 2.69,95%CI 0.14~5.25, P=0.04);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降低PCI术后30 d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RR 0.51,95%CI 0.38~0.69,P<0.0001)。然而,PCI术后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5,95%CI 0.76~1.19,P=0.64)。结论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相比静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微血管灌注,能显著减少PCI术后随访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原红霞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我院共对11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其中,包括43例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本组行PTCA成功160处,失败4处,成功率97.0%,其中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100%,C型病变成功率为87.5%,失败者为4例冠脉完全闭塞,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陈旧心梗.其中2处病变导丝不能通过,1处病变导丝通过后球囊不能通过,病变扩张前目测平均狭窄是87.9%.PTCA后置入支架及直接支架置入共112例(154处病变),其中病变A型68处,B型60处,C型28处,置入支架154支,平均1.1支/处,即刻成功率100%,因病变较长或两支以上病变,有24例患者置入2只支架,7例置入3只支架.急诊PTCA43例,直接PTCA42例,挽救PTCA1例,成功率97.6%.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 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焕基;许香广;张东辉;胡雪松;周文娟;吴施惠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PCI前向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射美托洛尔2mg(1mg/ml)和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安慰剂.测定术前1 h、术后6 h、术后24h的血清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胸痛症状以及心率、血压变化和球囊(或支架)的扩张压力、扩张次数.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cTNI、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3);两组的心率、血压和扩张压力、扩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射2 mg美托洛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美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在介入治疗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其对心率、血压影响不明显.

  • 冠状动脉内多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对比研究

    作者:王世宏;许爱斌;李梦;彭薇

    目的 对比评价骨髓单个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2例心绞痛患者,接受目前佳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单个核细胞组(24例)、间充质干细胞组(24例)和CD34+干细胞组(24例).常规前降支病变PCI术后,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于冠状动脉病变近端注入骨髓干细胞.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SPECD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术中,术后3、6个月评价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未观察到因冠状动脉内注射而导致的心肌梗死、心肌酶升高、心肌穿孔、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从治疗有效性指标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方面评价,CD34+干细胞组与前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0.01);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其中CD34+干细胞移植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宋昱;黄体钢;张承宗;李广平;丛洪良;王伟;张梅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疗法和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前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再以(20~50)×104U尿激酶行冠脉内溶栓.结果:前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60.0%;后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76.9%.2组比较,χ2=3.86,P<0.05.住院病死率静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加冠脉内溶栓组分别为12.5%和9.6%,2法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6,P<0.01).心功能1~2级者2组分别为90.8%和94.2%(χ2=6.64,P<0.01);心功能3~4级者分别为9.2%和5.8%(χ2=6.65,P<0.01).结论:冠脉内溶栓再通率高,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和狭窄情况;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可在发病早期实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缩短了等待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结合冠脉内溶栓优点,使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近期病死率.

  •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非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1次/d).二组分别于服药后6个月复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临床心血管事件作随访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随访期间吡格列酮组在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护理体会

    作者:郝银平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法,其目的是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而术后的抗凝工作也被日益提上日程,盐酸替罗非班作用显著已被认同,作为抗凝药物使用时的护理也尤为重要,现将临床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机理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造成继发血栓梗阻或心肌缺血,支架置入后心肌供血得到改善,但也增加了心肌再次梗阻的几率.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作者:王世宏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岳松;王学忠;方永华;董学滨;邵旭武;章萍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探讨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成形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单支病变择期PCI治疗,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冠脉介入(PCI)术前及后一次球囊扩张后2 min的冠脉远端单极心电图.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1 mm认为有意义.测定基础水平和术后8h和24 h肌钙蛋白T含量.结果:冠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4%,准确度为86%.通过(32±4)个月的中期随访发现,冠脉内心电图异常患者术后胸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再住院率增加.结论:成功的单支血管PCI术后冠脉内心电图改变,可以为PCI术中发生的心肌损伤提供快速而廉价的识别手段.

  •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曹海涛;武刚;许力舒;康慧

    目的:本文介绍经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栓者,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送入DIVER C.E抽吸导管至血栓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减少或消失.再次造影,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抽吸前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3例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达TMP3或TMP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血栓抽吸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