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宏涛;王水云;罗明尧;宋云虎;尹朝华;宋民;胡盛寿

    目的 明确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适应症,评价改良扩大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改良Morrow手术)治疗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阜外医院心外科手术治疗的74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病人资料,其中5例符合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标准,其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3 (22 ~ 43)岁,静息和运动激发试验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P)平均为29.4 (13~ 49) mmHg和105.2 (91-124) mmHg,二尖瓣为少量(4例)或少中量(1例)返流.手术为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切口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通过门诊、电话随诊.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存活率100%,手术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70.4分钟(35-157分钟),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02.6分钟(49-225分钟).患者术后LVOT压差平均为3.75mmHg (0-8mmHg),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二尖瓣为无返流4例,少量返流1例.平均随访11 (4-20)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功能Ⅰ~Ⅱ级,无死亡或再次手术.结论 运动激发试验用于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筛选有利于避免漏诊,改良Morrow手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隐匿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早中期疗效满意.

  • 孟鲁司特钠治疗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铁英;郭岩斐;许小毛;张洪胜;侯军;柯会星;李燕明;方保民;明树红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并发运动诱发支气管收缩(EIB)或运动性哮喘(EIA)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并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3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每晚10 mg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3 d及4周进行运动激发试验.主要观察运动后的前60 min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自基线下降的百分比-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60 min),运动后FEV1大下降程度(FEV1低值)及自低FEV1恢复至运动前基值5%以内所需的时间(FEV1低值恢复时间).结果孟鲁司特钠治疗前1 d、治疗后3 d和治疗后4周,运动激发试验后AUC0~60 min分别为(39±21)、(13±14)、(12±14)%*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低值分别为(1.8±0.6)、(2.1±0.6)、(2.3±0.8)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51±36)、(26±28)、(25±33) min,治疗前、后比较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并持续1个月.EIB/EIA患者孟鲁司特钠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峰流速(PEFR)]均可维持接近正常且无明显变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不能预防EIB/EIA.结论孟鲁司特钠对轻度哮喘患者并发EIB/EIA疗效和预防作用显著,而且安全、快捷.

  • 浅析目前呼吸系统三大诊治方案间存在的矛盾及对相关研究对象选择的影响

    作者:付杰伟

    编辑同志: 目前呼吸系统三大诊治方案为1979年第一届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简称《慢支诊疗标准》),1997年4月全国第二次哮喘学术会议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简称《哮喘防治指南》)及199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方案(草案)》[3](简称《COPD诊治方案》)。这三个诊治方案尤其是新近制订的《哮喘防治指南》及《COPD诊治方案》反映了当今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和COPD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现就三个诊治方案对慢支、哮喘和COPD诊断标准上存在的矛盾及对相关研究对象选择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点见解,以供探讨。 《慢支诊疗标准》和《哮喘防治指南》对慢支和哮喘的诊断标准都是排它的,即必须排除符合诊断标准的其它疾病方可确诊本病。依据这两个诊断标准诊断慢支和哮喘应该是不可重叠、分离的。但《COPD诊治规范》中明确提出慢支和哮喘可合并存在。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COPD和哮喘诊治规范》[4]中也指出哮喘因与COPD可重叠存在而诊断上有时显得混乱。实际上,临床上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尤其是激发试验或(和)扩张试验阳性的慢喘支与哮喘的鉴别十分困难,更无法排除慢支或哮喘,如果不考虑诊治规范中的排它原则,此类患者是同时符合两个诊断标准的,应属于慢支合并哮喘(新近有研究认为并非所有激发试验阳性的慢喘支而主要是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的慢喘支本质上方为慢支合并哮喘,本文中仅仅依据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这与《慢支诊疗标准》与《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排它(即不可重叠)原则是相互矛盾的。这给相关研究中对象选择带来了一些混乱。

  • 常规肺功能测定的常见问题和处理对策

    作者:蒋雷服

    一、肺功能测定的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1.一般注意事项:多数情况下肺功能测定是安全的,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但部分肺功能测定需要受试者尽大努力进行用力呼吸(如大通气量或运动激发试验),吸入支气管刺激物(如激发药物)等,有潜在安全问题,应予关注.

  • 运动激发试验研究进展

    作者:朱振华;金美玲

    支气管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重要的病理生理特点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剧烈运动可诱发哮喘发作.运动激发试验是测定支气管反应性和诊断运动诱发哮喘的主要方法.为理解该试验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其机制、特点、过程、评价标准、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中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肺功能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辰;马云;李国平

    比较不同训练阶段优秀游泳运动员肺功能的差异,探讨相关炎症因子与肺功能改变的关系,并初步研究激发方式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比较2007年第12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及赛后恢复阶段中国游泳队21名运动员的肺功能水平,并比较肺功能正常与异常组运动员血清IL-4和IL-5浓度,同时对比实验室和游泳池不同激发方式下运动员的气道反应性.结果:(1)大强度训练阶段,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小气道功能减弱2例,运动激发试验阳性4例;调整阶段,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小气道功能减弱1例,其中FEV1和MEF50%与大强度训练阶段相比显著提高(P=0.034,P=0.033).(2)肺功能正常运动员血清IL-4与IL-5浓度与异常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5,P=0.171).(3)游泳池激发试验阳性人数比实验室激发试验少,两种激发方式下,FEV1下降率大值存在显著差异(P=0.002).结论: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出现较多肺功能异常及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与大强度训练有关.

  • 运动激发试验在隐匿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诊断意义及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孙宏涛;王水云;宋民;胡盛寿

    目的 探讨隐匿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latent hypertrophic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LHOCM)的定义、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运动激发试验在LHOCM术前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心脏外科成人中心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4例LHOCM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气短及胸骨左缘粗糙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心肌非对称性肥厚、静息下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P)平均(39.0±10.1) mmHg,运动激发试验后LVOTGP为55 ~ 124 rmmHg.14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在食管超声导引下经主动脉切口行改良Morrow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各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彩色多普勒均示二尖瓣微量或者少量反流.除外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其余患者术后平均LVOTGP为(12.75±5.9) mn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 LHOCM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LVOTGP正常,不需外科干预,但患者仍存在较多症状,在运动或者药物激发状态下达到左室流出道梗阻诊断标准并需要手术的一类患者.运动激发试验有助于LHOCM的诊断,改良Morrow手术对本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早中期疗效满意.

  • 间接激发试验诊断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作者:徐秋芬;王浩彦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是由运动诱发的急性短暂的气道缩窄.在运动员中的发病率约3%~13%,诊断EIB需要肺功能下降的客观依据,间接气道激发试验是常用于诊断EIB的肺功能检查,本文就一些国际上认可的间接气道激发试验的方法及判断标准做一综述.

  • 射干麻黄汤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痰饮郁结)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宋吉良;陈洪丽;蒋立娇;霍介兰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痰饮郁结)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6例门诊患者按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沙丁胺醇,1~2片/次,3次/d.治疗组33例射干麻黄汤(射干15g,半夏10g,麻黄、五味子、细辛各12g,蝉蜕、僵蚕、款冬花各8g,甘草6g;咳痰稀薄、舌苔白滑加干姜、桂枝;气喘、咯痰加苏子、黄苓),1剂/d,水煎400mL,2次/d;沙丁胺醇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支气管舒张试验、运动激发试验、FEV1、FEV1%、6min步行距离、嗜酸性粒细胞、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EV1、FEV1%、6min步行距离、嗜酸性粒细胞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射干麻黄汤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痰饮郁结),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激发试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虹;刘艳琳;陈燊;董李;华云汉;郭依华;唐素萍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135例(发作期组),临床缓解期115例(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140例(对照组),均进行FeNO测定、FEV1检测和C-ACT评分,分析哮喘不同时期FeNO水平与FEV1、C-AC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分析缓解期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发作期组FeNO、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发作期组FeNO、FEV1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缓解期组Fe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作期组FeNO与FEV1之间存在负相关(r=-0.181,P=0.035),缓解期组及对照组的FeNO与FEV1之间无相关性.(3)缓解期组FeNO与运动激发试验之间存在正相关(r=0.230,P=0.013).(4)发作期组、缓解期组FeNO与C-ACT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3,-0.209,P=0.013,0.025).结论 哮喘儿童FeNO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病情的控制程度.运动激发试验是评估哮喘气道高反应的另一简易测定方法.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作者:夏晓青;崔敏娴;唐亚萍;柴鸣雷

    目的 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 运动激发试验过程中目标运动强度指标的对比分析

    作者:赵然然;李宾;王浩彦

    目的 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中FEV1预计的大运动功率(WRpeak)与实际WRpeak的差异,并探讨新的运动强度指标.方法 共入组39例患者,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及运动前后常规肺功能检测,比较各运动强度指标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实测WRpeak明显低于预计WR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测大运动心率(HRmax)明显低于预计HR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Rmax变异率低于WRpeak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Rpeak、HRmax与大通气量(MVV)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用FEV1预计的WRpeak与实际WRpeak有统计学差异,但运动心率的差异较小,用大预计心率来确定目标运动强度比FEV1预计的目标运动强度更接近受试者的实际大运动强度.

  • 运动激发试验与药物激发试验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的比较及临床价值评估

    作者:翟亭亭;潘家华

    目的: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与药物激发试验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的优劣,以得出更佳、更安全的用于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哮喘患儿47例,对每名受试患儿先后进行运动和药物两种激发试验检测,并与金标准(PD20)相比较得出各自的敏感度,记录和观察两种激发试验过程中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以PD20作为金标准,药物激发试验对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患儿的检出敏感度(61%)明显高于运动激发试验(9%)(P<0.05),且药物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κ=0.614),而运动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κ=0.006);但药物激发试验中,哮喘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率高,与咳嗽和胸闷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时,药物激发试验较运动激发试验敏感度高,但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

  • 儿童哮喘中运动诱发试验的探讨

    作者:多力坤;塔吉古丽;娄珊

    目的:观察和评价运动诱发试验在哮喘儿童中的实施以及对运动诱发性哮喘诊断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实施运动诱发试验,对象为92例7~15岁儿童哮喘,呼气峰流速测定,资料处理采用SPLM3.0医用统计软件.结果:92例中试验阳性40例,总阳性率为43.48%,其中男性27例,阳性率52.94%,女性13例,阳性率31.71%,P<0.05.各观察指标的平均值在阳性与阴性组的差异在于:病程:3.04±2.81/1.56±0.84年,P=0.03.血嗜酸细胞(%):5.42±1.71%/3.56±1.39%,P<0.001..总IgE浓度:421.90±123.28/258.33±91.76(IU/m1),P<0.001.ECP:5.14±2.03,3.04±0.89(ug/L),P<0.001 PEF测定结果统计见表1.结论:运动激发试验可作为筛查运动诱发性哮喘的简单方法,试验的阳性与患者的性别,病程,血嗜酸细胞,总IgE浓度,ECP值的不同而有差异.测定PEF值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的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