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哑型二尖瓣狭窄的诊治体会

    作者:赵铁夫;陈宝田;孟旭;董然;毕六一;白涛

    目的:分析总结哑型二尖瓣狭窄的发生及特点. 方法:总结3例哑型二尖瓣狭窄病例.结果:3例病例2例术后3~5个月死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论:"哑型"的主要原因考虑为通过二尖瓣的血流速度减慢.

  • 含血停跳液与晶体停跳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的比较

    作者:倪虹;龚庆成;柳薇;刘晓明

    目的:比较冷含血停跳液与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在婴幼儿心脏外科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0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 平均年龄16个月,体重9kg),随机分成2组.升主动脉阻断后分别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晶体停跳液(晶灌)或冷血停跳液(血灌).术前、术中、术后分别测定(1)心肌酶(CK-MB,TN T). (2)氧自由基代谢产物(MDA).(3)心肌细胞组织学检查.(4)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及ICU滞留时间.结果:CK-MB、TNT及MDA 2组病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损伤程度术前及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病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及ICU滞留时间2组病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婴幼儿非紫绀型心脏外科手术中冷含血停跳液与冷晶体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术前存在心衰及需长时间阻断升主动脉的病人,哪种停跳液更为有益,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作者:张载高;解水本;贝亚军;赵哲;贾群;姜湘伟

    目的:报告1例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成功,讨论其临床方法及意义.方法:于左胸壁造3个小窗孔,分别置入胸腔镜、电灼和特制组织钳,在自动胸腔镜引导下行IMA游离、切取.医生一边注视显视屏上经过放大的三维图像,一边用手进行操纵. 无须胸骨劈开游离IMA.在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仅在胸骨旁作一小开胸切口,不用心肺机辅助,完成IMA与靶血管吻合.结果:术后病人反应轻微,于当日晚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 h服用阿斯匹林.第二天下床活动.随访6个月,近期结果良好.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此种微创心脏手术对治疗单独左前降支阻塞患者结果良好,其将成为除PTCA外,另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80例法乐四联症的手术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肖大伟;许哲仪;李绍金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至2000年手术治疗法乐四联症80例的诊断与临床疗效.方法:复习我院10年手术治疗法乐四联症80例临床资料,年龄4岁~23岁,体重9.5 kg~56 kg,分析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方法以及围术期处理特点.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占3.7%), 效果满意.结论: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法乐四联症手术适应证在放宽;手术要使右室流出道得到足够的疏通,掌握好跨环补片的指征;同时注重对重症病人围术期的处理.

  •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附38例临床报告)

    作者:胡盛寿;陈雷;许建屏;吴清玉;孙立忠;宋云虎

    目的介绍外科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自1996年12月至2001年4月,38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5例,年龄32~70岁,平均(58±8)岁.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4例,Ⅲ~Ⅳ级34例.轻度二尖瓣返流6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合并室壁瘤6例.除6例轻度返流患者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其余32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手术. 结果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Ⅱ级.随访37例,平均随访(20.8±14.3)个月,除1例远期死亡,1例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外,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二尖瓣成形术应为首选,术后效果良好.

  • 二尖瓣成形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

    作者:余翼飞;吴明营;朱朗标;王冬青;李功宋;杨建安;李伯君;王奇

    目的总结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矫治经验。方法回顾近12年我院收治75例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1.5~12岁,平均7.1岁。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6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21例。二尖瓣脱垂24例,瓣叶裂38例,瓣叶发育不良2例,单纯二尖瓣环扩大11例。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行腱索缩短13例(含多根腱索缩短4例),乳头肌缩短1例,腱索移植3例,瓣叶修复41例,瓣环成形25例,二尖瓣置换2例。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完全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54例(71.2%),残留少量反流17例(23.3%),中度反流4例(5.5%)。术后随访1.5~13年(平均7.8年),1例术后4.5年因急性左心衰再次行人工瓣置换术,1例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术后5年死于右心衰竭,1例人工瓣置换者术后失访。其余患者发育良好,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泌的影响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王军;高文根

    目的研究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变化情况及肺循环内无搏动血流对其分泌的长期影响. 方法实验组为13例心外管道TCPC术后患者,对照组为13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患者,对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第4周和术后6个月测量血CGRP含量.实验组患者术后经右心导管测量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及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 结果术前实验组CG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P<0.01);术后2组CGRP均出现一过性升高,第4周对照组恢复正常,而实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 P<0.01),且术后6个月仍保持高水平(t=2.32, P<0.05).CGRP含量与PVR呈显著负相关(r=-0.99, t=9.82, P<0.05),与CI呈显著正相关(r=0.98, t=6.95, P<0.05). 结论 TCPC手术完全旷置右心后,肺循环无搏动血流会刺激肺组织CGRP分泌增加,由此所引起的肺血管阻力降低,可能对手术患者的早期恢复有利.

  • 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徐志伟;丁文祥;苏肇伉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TGA/IVS)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8月~2001年12月,手术纠治TGA/IVS 12例的临床资料.3例年龄>2个月的患儿行Senning手术,9例年龄<1个月的采用大动脉转换术(switch). 结果本组采用switch手术治疗者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单根冠状动脉.11例存活患者,随访2个月~2年,平均(12±7)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必须早期做出诊断,以便及时得到治疗.switch手术的佳手术年龄应在婴儿2周内,好不超过1个月.

  • De 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常谦;孙立忠;朱俊明;钱向阳;郑军;冯均

    目的总结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并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和血泵法全血回收、动脉输入在术中的作用. 方法 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9例,行部分胸主动脉替换术35例;部分胸主动脉替换加胸主动脉成形术4例;全胸主动脉替换术8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2例.其中35例采用血泵法全血回收、动脉输入技术. 结果本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1%;其中急诊手术8例,死亡1例;择期手术41例,死亡2例.永久性脊髓损伤1例,发生率2.0%. 结论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因此,采用适宜的手术方法及脊髓保护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术中应用血泵法全血回收、动脉输入技术可明显减少输血量,对脊髓、肾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程邦昌;涂仲凡;毛志福;黄杰;王志维;高尚志

    目的总结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2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48岁.致伤原因为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 损伤血管为颈总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伴行的静脉.治疗方法为:急诊缝合动脉破口,或加涤纶片修补15例;动脉瘤切除6例;受损血管切除端端吻合5例;以Gore-Tex重建血管3例;大隐静脉移植3例. 结果治愈24例(75% ),死亡7例(21.9%),1例致残. 结论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患者,早期常因失血、脑缺氧或并存的多发伤致死;后期多演变成假性动脉瘤.手术多采用血管破口修复;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实施假性动脉瘤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或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血管.

  • 分次阻断胸腹主动脉重建术13例

    作者:管珩;刘昌伟;李拥军;郑曰宏;叶炜

    目的总结胸腹主动脉瘤(TAA)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胸腹主动脉重建的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对降低手术病死率、减少严重并发症——肾衰、截瘫等的作用. 方法运用改良的Crawford法行胸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术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TAA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IV型3例(Craw 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1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4例(其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病例);主动脉缩窄1例. 结果 1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于手术即将结束时因心脏意外死亡,手术病死率为7.7%(1/13).本组病例手术并发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ARDS 1例,胸腔出血2例,截瘫、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各为7.7%. 结论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及凶险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脏器的缺血性损伤,是常温全身麻醉下行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

  • 降主动脉瘤的腔内移植物治疗

    作者:郭伟;盖鲁粤;刘小平;梁发启;张国华;李荣

    目的探讨腔内移植物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 方法 12例降主动脉瘤接受了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包括5例真性动脉瘤、6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假性动脉瘤.13枚支架型血管在局部(n=2) 或全身麻醉(n=10)下经一侧股动脉切开安装在病变部位. 结果腔内技术成功率100%.无瘤体破裂、截瘫、脏器及肢体缺血等并发症.早期并发症:3例早期内漏血.CT及MRA随访1~30个月:5例真性动脉瘤4例被完全旷置,1例内漏转化为持续性.6例Stanford B型夹层入口4例一期封堵满意,2例少量内漏血自愈,4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2例部分形成.1例假性动脉瘤效果满意. 结论腔内移植物治疗降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新方法.但其远期治疗效果有待继续观察,尤其是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 小瓣环主动脉瓣替换手术的策略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祁国奇;宋云虎;董超

    目的探讨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替换加瓣环扩大手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45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时,进行瓣环扩大手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15~22 mm.瓣环扩大方法为Manouguian法39例, Nicks法5例,Konno法1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2±3.4)年.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平均输血量为376.5 ml,11例术后未输血;随访无远期死亡.左心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有显著缩小,而不同瓣环的血液动力学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患者NYHA心功能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 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替换的同时,应用Manouguian法扩大瓣环,近、远期效果良好,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跨瓣压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重症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前应用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的价值

    作者:陈良生;扬厚林;韩涛;谢琦

    目的 评价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心血管造影证实诊断的5例成年重症法洛四联症病人,在施行外科心内畸形矫正术当天先送导管室,行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结果 造影发现体肺侧支血管16支,对其中的12支(75%)侧支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共用弹簧栓子18枚.外科术中术野显露较好,回血量不多,体外循环灌注压稳定.术后4例痊愈,1例因左心室重度发育不良而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 对伴有丰富侧支血管形成的复杂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人,在外科矫正术前通过造影指导下栓堵体肺侧支血管,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因手术野限制结扎体肺侧支血管的困难,提高手术成功率.

  • 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进;肖锋;宋乃庆;杜迎莉;张明礼;郭应禄

    目的小结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病人的手术经验,探讨有关心血管外科技术的改进.方法 1999年6月至2002年5年完成该类手术12例,在术前准备、切口与显露、心血管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方式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随访14~35个月,结果比较满意,仅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出院1个月死亡.结论对有明确适应证的病例,经充分准备,多科室密切合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评估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如坤;陈勇兵;王永清;陈锁成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Cox迷宫III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Af)的效果.方法 1994年3月至1999年2月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病人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5.32±6.37)岁.风湿病史15年以上,房颤病史2~7年.术前心功能III~IV级.均行MVR+Cox迷宫III型手术,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者附加三尖瓣成形术(TVP)34例,清除左房血栓4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75±20)min和(124±36)min.复跳后出血2例,止血治疗均有效.随访24~50个月,术后Af均消失.有1例为结性心律;窦性心律者占98.11%(52/53例),大体力活动时均无窦性迟钝现象,无需安装起搏器,均有心房收缩功能;术后1年心功能Ⅰ级者占98.11%(52/53例),II级1.88%(1/53例);无抗凝严重出血,亦无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早期死亡1例(1.85%),术后1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3年晚期死亡1例(1.88%).结论 MVR同期行迷宫III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安全有效,能消除Af,恢复心房收缩功能,可避免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远期疗效确切.

  • 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张庆桥;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金敬琳;徐仲英;谢若兰;戴汝平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 1995年6月至2000年11月,14例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术,男5例,女9例,年龄4~48岁,平均13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至22年.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可控弹簧圈.分别于术后24 h,1、3、6个月及1年以上行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再通PDA为漏斗型12例,管型2例.动脉导管窄处直径为1~8 mm,平均4 mm.封堵后1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11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 d出院.10例随访1~18个月,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PDA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替代外科二次手术.

  • DeBakey工、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常谦;孙立忠;吴清玉;朱晓东;冯钧;罗国华

    目的总结DeBakeyI、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方法对131例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s手术),10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4例行细胞感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替换术(Wheats),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全弓替换术,4例行"象鼻手术”(ElephantTnnk),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象鼻技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3.05%.急诊手术44例,死亡3例,死亡率6.81%.择期手术87例,死亡1例,死亡率1.1%.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有利于降低该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体会

    作者: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房颤3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36.5±17.1)mm Hg.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本组中7例行三尖瓣1)e vage成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加强心功能的支持.

  • 曲马多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红萌;傅剑峰

    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引起的小儿疼痛与不适,降低氧和能量消耗[1].吗啡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使用.我们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采用曲马多静脉持续镇痛,以寻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