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 826例颅脑交通伤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于效良;胡殿雷;柳宪华;施鹏

    近年来,颅脑交通伤不断增加,约占颅脑损伤的53.1%~62.8%[1]。我科1990年1 月~1999年12月共收治颅脑交通伤1 826例,约占同期3 469例颅脑损伤的52.6%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 826例,男1 211例,女615例;年龄≤7岁69例,8~15岁176 例,16~45岁936例,46~60岁328例,61岁以上3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 min~16 h,平均110 min。 2. 临床表现:颅脑损伤程度,按入院时GCS评定,轻型603例,中型709例,重型514例。其中休克302例,严重多发伤477例。 3. 治疗及结果:行开颅手术652例,胸腔闭式引流84例,腹部手术21例,严重骨折手术236 例,气管切开术118例。治疗结果按伤后3个月GOS评定,良好及中残1 018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27例。死亡381例,死亡率20.9%。 流行病学特点 1. 伤员特点: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占48.1%(878/1 826)。职业:农民(包括民工)729例,工人及个体职业者684例,其他人员413例。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1 047例,行人(包括骑自行车者)779例。市区人口817例,外来人员1 009例。 2. 事故原因:本组资料来源于882起交通事故。其中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肇事583起(66.1%),主要原因为酒后、超速、超载或疲劳驾驶;行人违章216起(24.5%),主要为横穿公路或行走于快车道;道路、车况及其他原因83起(9.4%)。与事故有关的车辆主要为汽车、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 3. 时间分布:(1)季节:以每年2~3月份及7~9月份多见。事故数及伤亡数分别为:2~3 月份267起、597例、131例;7~9月份296起、714例、126例。(2)白天、夜晚事故数分别为295,587起。夜晚事故发生高峰期为21:00~23:00及3:00~6:00。讨论 1. 颅脑交通伤临床特点:(1)伤情重,本组中、重型伤比例明显高于非交通伤组(1 643例) 。(2)严重多发伤及休克发生率高。(3)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本组分别为20.9%及23.4% 。 2. 救治分析:(1)加强院前急救。创伤性颅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数小时至数天会有许多继发性损害[2,3]。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对呼吸循环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输液扩容维持血压正常[3]。(2)注意多发伤的诊治,及时发现、纠正休克。颅脑交通伤合并多发伤及休克多见。长时间休克不仅使脑供血不足,加重继发性脑损害[2,3],而且对全身重要器官有严重损害,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血压增高,造成失血伤员血压的暂时"稳定",而昏迷可掩盖患者的其他症状及体征,早期易误诊或漏诊。因此,对中、重型颅脑交通伤患者,应重视仔细的全身检查。若有不能以脑损伤解释的低血压与休克,可考虑是否胸腹脏器的多发伤引起,应及时进行胸、腹腔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利早期确诊。(3)甘露醇的应用。重型颅脑损伤在转运过程中不应常规预防性使用甘露醇,仅在血容量复苏充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以防血压骤降,加重缺血[2]。同时,过多使用甘露醇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笔者根据血浆渗透压、颅内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调整甘露醇用量,取得良好效果。(4)重视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创伤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抑制,加上昏迷、禁食和卧床等因素,颅脑交通伤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和早期休克以及应急性溃疡所造成的低血压损害,可造成中晚期多器官衰竭。因此,早期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早期胃肠道营养既可缓冲胃肠道内的酸性环境,又可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平衡,对防止消化道出血和感染有双重效应。

  • 384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于君;张玉太;国栋才

    我科自1993年2月~1999年2月共收治颅脑交通伤384例,占同期各类颅脑外伤住院病人总数的43.5%,全部伤员均有完整的病历及准确的受伤部位、受伤过程等资料.现分析如下.

  • 1625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林君挺;仇保渭;朱良才;李嘉根;宋于康;阮君杰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颅脑交通伤1 625例,结合温岭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立案交通事故资料,笔者就本地区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道路管理与交通安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573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李钢;史克珊;曹作为;石小峰;林鹏;陈焕雄

    王正国等[1]报告交通伤中颅脑损伤较多见(25%~60%),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颅脑损伤(50%~70%).我院1996年1月~1998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992例,其中交通伤573例,占57.8%.分析如下.

  • 成功救治特重型颅脑交通伤七例

    作者:宋崇林

    1992~1998年我院收治交通伤346例,其中极重型颅脑伤11例,救治成功7例.报告如下.

  • 7838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海岩;顾玉龙;曹德晨;阮世捷;谢中华

    在我国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也明显上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创伤因其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备受关注.交通伤作为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1],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制,对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主要刊文综述

    作者:何跃;蒋伟

    《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6卷12期共刊文392篇。在2000年本刊推出了创伤愈合、四肢复杂骨折、弥漫性轴索损伤及脊柱脊髓损伤等重点内容,还组织到眼部损伤、肝脏损伤等方面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和基础研究动向。另外,本刊继续关注国内交通伤的研究趋势。现就2000年主要刊文综述如下。  一、 交通伤  王正国(5:308)在回顾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时指出:(1)人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占92.77%,其中机动车驾驶员过失占84.25%。(2)死伤人员中,行人是伤亡人员中的主体之一,但属于行人原因的事故仅占4.04%。(3)骑自行车人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大组易发生事故伤亡的人群,死伤比例较高;摩托车手死伤人数仍有增多的趋势。(4) 死亡人员中,幼年和老年均占有较高的比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伤人数较1997年有增加趋势。(5)混合车道导致大量事故和死亡,分别占55.87%和67.23%,是今后治理的重点。郭志坚等(4:210)的回顾表明,高海拔地区颅脑交通伤多属重型或特重型,具有颅内压增高出现早、氧饱和度低等特点,术后死亡率高。

  • 颅脑交通伤伤残等级评定分析2例

    作者:张毅

    1 案例1.1 案例1吴某,男,27岁,某年3月12日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为“右额颞顶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右额叶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疝形成”等,临床先后予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颅骨修补术”等治疗,出院时遗留右侧肢体偏瘫、肌力4级.经询问吴某,既往无左侧大脑半球损伤史及右侧肢体偏瘫病史.

  • 重型颅脑交通伤34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伟一;张国祥

    现将本院2005年3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4例重型颅脑交通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3~82岁,平均40.6岁.机动车致伤31例(91%),死亡11例(31%),非机动车致伤3例(9%),死亡1例(3%).在机动车事故中,以汽车肇事为主,其次为摩托车.所致行人及骑自行车人死伤多,共24例占78%,其中死亡11例(30%).分别为汽车撞行人12例,死亡3例;汽车与自行车碰撞8例,死亡2例;摩托车撞行人3例,死亡1例;摩托车与自行车相撞4例,死亡2例;机动车翻车、冲撞障碍物致乘员摔伤2例,死亡1例.

2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