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匿性乙型肝炎研究现状

    作者:史宇晖;庄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HBV的高感染地区,约1.2亿人携带HBV,其中约1/4的人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慢性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数HBV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病毒血症是HBV感染的主要证据.血清HBsAg阴转及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

  •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1例

    作者:曾经章;杨京;张权;李伟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临床上少见,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更为罕见,由于本例患者合并上述两种疾病,治疗上存在矛盾因素,通过综合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 应重视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作者:王贵强;斯崇文

    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已经成为共识, 尤其在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自1978年Hoofnagle等首次报告抗-HBc阳性的供血者可导致受者HBV感染以来[1], 大量文献报道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是临床不明原因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 HBsAg阴性的HBV感染文献常称为隐匿性(occult) 、沉默性(silent) 或潜在性(latent)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而应用PCR 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可检出血清HBV标志,包括抗-HBs(+)、抗-HBc(+)或抗-HBe (+);另一是所有HBV标志均阴性[2].

  • 表面抗体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22例分析

    作者:孙和才;李淑丽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58例抗-HBs阳性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筛查,对检测出HBV DNA的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生化、影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结果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部分患者有慢性肝病的特征,影像学检查13.64%有终末期肝病表现;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者达68.18%;HBV DNA大多(86.36%)在1×102~103IU/mL之间;对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病例肝组织穿刺活检63%有炎症活动,有纤维化表现者达81.8%。结论隐匿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是终末期隐匿性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抗-HBs与HBV DNA同时存在是由HBV变异等多因素的结果,应引起关注。

  • 深圳市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王铁兵;陈海霞;杨飞鹏;钟逶迤;汪东篱

    目的 探讨深圳市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和感染高危因素,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435份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标本进行乙肝DNA定量检测,同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人群的易感高危因素和流行趋势.结果 HBV-DNA定量检测显示,435份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标本中检测出24份HBV-DNA定量阳性标本,对24份HBV-DNA定量阳性标本结合血清学结果统计分析得出9种模式,其中模式3和5为高危模式,该人群感染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几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经济条件是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高危因素.结论 隐匿性乙型肝炎在人群中呈一定的流行趋势,年龄和经济条件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相关.

  • 隐匿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Y100C位点替换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作者:贾晓坤;杨鹏华;李双霞;李银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Y100C位点突变与乙肝病毒隐匿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构建含有隐匿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Y100C位点替换基因和野生型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中HBsAg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含有点突变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的细胞培养上清和提取物中HBsAg的表达量均低于含有野生型基因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蛋白Y100C位点替换降低了HBsAg的合成及分泌,可能参与隐匿性异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下一步的研究可结合HBV全基因的研究,以期更好的阐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 67例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的调查分析

    作者:苏峰太;朱有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HBVM(乙肝血清标记物)测定与血清DNA测定的意义.方法:对67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的67例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17例占25.37%,在HBVDNA阳性人群三抗体阳性DNA检出率占36.0%,HBsAb同HBeAb阳性DNA检出率占25%,HBeHb,HBcHb阳性DNA检出率占16.67%,三抗体全阴性DNA检出率占33.33%,HBVDNA检出率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痊愈"后(表面抗原阴转)体内仍存在病毒复制定期复查HBVDNA对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决定意义.

  • 隐匿性乙型肝炎:免疫组织化学和S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张继明;尹有宽;卢清;张清波;邬祥惠;翁心华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慢性肝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所占比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给予20例不明原因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丙型肝炎病毒NS3、NS4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用套式PCR方法扩增HBV S基因,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比较S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结果 5例患者经肝脏病理检查表现为慢性炎症,3例在肝组织内HBsAg、HBcAg同时阳性,2例仅HBcAg阳性.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1例患者S基因的74位密码子发生终止变异,另1例在HBsAg的"a"决定簇内有2个氨基酸发生变异(T131N,M133S),其他3例患者HBsAg的"a"决定簇内未发现变异.结论在我国隐匿性乙型肝炎是不明原因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水平的血清HBV DNA可以引起慢性肝炎.部分隐匿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的原因是S基因变异引起的,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因为血清HBsAg水平过低,导致HBsAg检测阴性.

  • 隐匿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徐小娟

    HBsAg阴性的HBV感染常称为隐匿性HBV感染,指血清HBsAg阴性,而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分为二类,其一,可检出血清HBV标志,包括抗-HBs(+)、抗-HBc(+)或抗-HBe(+);其二,所有HBV标志均阴性.

  • HBV DNA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贵;沈丹红;朱珠

    目的 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 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振华;叶珺;杨东亮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持续阳性者.多方面证据表明隐匿性HBV感染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肝脏疾病病因学诊断、献血安全和器官移植接受者的HBV感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它能否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也有争议.由于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可能与基因变异、HBV低水平复制、基因整合、HBsAg的表达和分泌被抑制等有关.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致病机制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嫦琳;薛雄燕;陈展泽;谷愉愉;许扬扬;李炜煊

    目的 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crAg、线性化HBsAg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BI的诊断效能.结果 OBI组和对照组血清HBcrAg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7%,线性化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9%和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5.5、42.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BV DNA与HBcrAg、HBV DNA、线性化HBsAg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71 4、0.122 2、0.086 8,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诊断OB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95% CI为0.864~ 0.946)、0.683(95% CI为0.616~ 0.74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AUC为0.895(95% CI为0.846~0.933),血清HBcrAg对OBI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线性化HBsAg(Z=6.134,P<0.05),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其对OBI的诊断效能(Z =0.657,P>0.05).当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00 U/mL、0.48 IU/mL时,血清HBcrAg诊断OB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线性化HB-sAg(x2=121.4,P<0.05),特异性稍低于线性化HBsAg(x2=3.034,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HBcrAg并未明显提高(x2分别为1.322、3.802,P均>0.05).结论 血清HBcr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OBI的诊断效能优于线性化HBsAg,但联合检测HBcrAg、线性化HBsAg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血清HBcrAg可单独作为诊断OBI的血清学指标.

  • 隐匿性乙型肝炎误诊一例

    作者:贾琴;钟森

    现临床有更多的隐匿性乙型肝炎(OBI)患者。而这类患者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且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对于怀疑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者,应进一步完善检查予以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教训。

  • 隐匿性乙型肝炎7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刘爱平;庞晓鹰;周大明;王开林;耿爱文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不同HBV抗体阳性而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27例(34.2%),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59例(7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26.1,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肝炎77例,其中大多数为轻中度损害,肝硬化早期2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HBcAg阳性32例.结论:①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②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肝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 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认识和中医药治疗概况

    作者:赵正孝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在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表明,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直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依据,HBsAg转阴及抗HBs出现则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但近年研究显示,部分血清HBsAg阴性者的肝组织或血清中仍可检出HBV,这种现象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它与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HBV、不明原因肝炎、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OBI的警惕和隐匿性CHB的认识非常重要.现将对OBI的认识和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 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和序列分析

    作者:叶贤林;余雷;郑欣

    目的 对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进行Q-PCR定量检测和BCP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诺华公司NAT方法筛查35 332份献血者HBV DNA,有18例确认为HBsAg-/HBV DNA+,48例为可疑HBV DNA+血样,使用QPCR和Nested-PCR方法对48例可疑血样进行定量检测和BCP区域扩增和测序;并与野毒株BCP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 从48例可疑HBV DNA+血样中成功应用Q-PCR定量检出HBV DNA阳性6例,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OBI),并获得6例BCP序列,发现在TA富含区的变异相对较多,1例样品发生缺失变异,6例OBI血样共有14个变异位点在BCP区域.结论 本方法能对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和定量,通过BCP区域的检测进行OBI的确认.

  • 20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

    作者:周小茜;徐基成;游国琼

    临床上,部分慢性肝病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常规生物化学及血清学检查不能明确病因.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对一组原因不明的肝病患者进行肝活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未抗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调查及其临床特点

    作者:张仁芳;刘莉;郑毓芳;沈银忠;陈军;顾士民;王江蓉;卢洪洲

    目的 观察未经抗病毒治疗(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流行状况,评估HI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未经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血浆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筛查出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感染组)249例,健康体检者HBsAg阴性者121例(健康组),再采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HBVTest,version2.0试剂盒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用STATA 10软件处理本实验各组数据.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感染组HBV DNA阳性者2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9.7%;健康组HBV DNA阳性者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3.3%,两组比较,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24例HBVDNA阳性者,HBV DNA载量低者血中能测到,但在检测值水平以下,(即<20 IU/ml),高者3.22×105 IU/ml.大于100 IU/ml占37.5%(9/24),20 ~ 99 IU/ml占16.7% (4/24),<20IU/ml,但可测出HBV DNA占45.8% (11/24).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DNA阳性率分别为7.3% (8/110),20.8% (11/53),14.3% (3/21),3.1%(2/64),抗-HBc(+)/抗-HBs(-)组分别与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8和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HBV DNA病毒载量比较,P=0.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比较,CD4计数(Z=1.902,P=0.0586)和ALT水平(Z=1.401,P=0.1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经ART治疗HIV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高于普通人群,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隐匿性乙型肝炎高.

  • HLA-DRB1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强;唐绮;余薇;李国良

    目的 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SBT方法对102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与201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例组中HLA-DRB1* 0405(1.980 4%)(x2=12.477 0,P=0.000 0,OR=16.367 3)*0803(4.2573%) (x2=30.6898,P=0.000 0,OR=36.454 5)* 1101(5.545 9%)(x2=4.471 2,P=0.034 5,OR=1.903 8)* 1201(1.481 6%)(x2=8.591 9,P=0.003 4,OR=12.151 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0.124 5%、0.124 5%、3.031%、0.124 5%);OBI病例组中HLA-DRB1* 0701 (2.230 8%)(x2=5.585 5,P=0.018 1,OR=0.417 7)、* 1301 (0.245 4%)(x2=4.5137,P=0.0336,OR=0.1474)、*1302(0.4914%) (x2=11.3691,P=0.000 7,OR=0.000 0)、*1312(0.245 4%) (x2=5.019 8,P=0.025 1,OR=0.136 5)、*1501(4.257 3%) (x2=10.763 1,P=0.001 0,OR=0.000 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5.105 5%、1.630 2%、3.803 7、1.756 7、9.671 7%).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中HLA-DRB1*0701、*1301、* 1302、* 1312、* 1501有显著性差异(P<0.05,OR<1)可能为OBI的保护基因.HLA-DRB1*0405、*0803、*1101、*1201可能为OBI的危险基因(P<0.05,OR>1).

  • 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 DNA阳性状况及其HBV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病毒学特征分析

    作者:叶贤林;李懿;李彤;杨红;刘衡;邬林枫;许晓绚

    目的 了解深圳市在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将本中心2016年2-6月收集的26 320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以1992年为界分为计划免疫前出生组组:19 898人(份),年龄18-<24岁;计划免疫后出生组:6 422人(份),24-55岁.分别将每组再分为HBsAg(+)/HBVDNA(+)、HBsAg(+)/HBV DNA(-)、HBsAg(-)/HBV DNA(+)和HBsAg(-)/HBV DNA可疑(NAT初筛阳性、鉴定试验阴性)4种类型,做“乙肝两对半”检测与HBV DNA小容量和大容量提取,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BCP/PC和S区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做基因型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和分析.结果 本组26 320(人)份献血者标本,通过酶免方法初筛检出242例HBsAg不合格标本,经NAT、巢氏-PCR和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0.741%(195/26 320),其中195名HBV阳性者里有164(130+34)人为初次献血者.计划免疫前后出生2组中初次献血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309%(130/9 929)vs 0.707%(34/4 810) (P<0.05);隐匿性乙肝感染(OBI)阳性率分别为0.256%(51/19 898)vs0.093%(6/6 422) (P<0.05).在可分型的120例标本中,HBV基因型B型95例、C型25例,2种基因型在2组间(74/19 vs 21/6)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乙肝疫苗的接种明显降低了献血人群HBV感染的风险,有益于输血安全保障的提高.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