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56例修复效果分析

    作者:温阳

    目的 探讨对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观效果.方法 对56例88颗龈下前牙残根行后牙冠延长术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 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56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到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结论 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设计方案、细致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关键词: 牙冠伸长术
  • 两种牙周术式对龈下残根桩核冠修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邓霞;何陨

    目的: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龈下残根患牙32颗,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完全暴露断面,再行常规桩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2周、6周及3个月复查观察患牙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术组患牙断缘均有效暴露,牙龈切除术组有4颗患牙因牙龈增生而排除,其余患牙术后2周、6周及3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牙冠延长术组的牙周指数均明显低于牙龈切除术组。结论在严格的适应证范围内,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龈下残根均能暴露断缘,冠修复后效果后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 不同冠延长术式处理上中切牙冠根折并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比较

    作者:甄敏;危伊萍;胡文杰;荣起国;张豪

    目的 构建上中切牙不同冠根折类型行改良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对比分析常规和改良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显微CT扫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逆向工程技术和有限元法,构建9种上中切牙冠根折类型行改良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简称不同改良冠延长术模型),分析牙体、牙周和修复体各结构(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桩、核)的等效应力(von Mises stress)峰值及其分布位置、牙周膜面积、牙周膜极限阈值,并与本课题组既往研究中常规冠延长术模型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改良牙冠延长术模型中不同结构的等效应力大小:牙本质>桩>核>牙槽骨>牙周膜;牙本质的应力峰值(44.37~ 80.58 MPa)出现在舌侧中央肩台处;改良冠延长术术后牙周膜面积减少了6%~28%,在相同折裂条件下,改良冠延长术模型保留的牙周膜面积大于常规冠延长术模型;改良冠延长术模型中仅B3L1m、B3L2m、B3L3m模型的牙周膜应力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而常规冠延长术模型中的B2L2c、B2L3c、B3Llc、B3L2c、B3L3c模型的牙周膜应力均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结论 改良冠延长术较常规法保留了相对多的牙周支持组织,有利于术牙的远期疗效;改良冠延长术的适应证范围大于常规冠延长术;唇侧折裂平齐龈缘且舌侧折裂至牙槽嵴顶及其根方的上前牙冠根折不是改良冠延长术的适应证.

  • 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至6年疗效观察

    作者:甄敏;胡文杰;张豪;李连生

    目的 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手术疗效,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因素.方法 对17例患者、共20颗患牙实施改良牙冠延长术并完成修复术后1~6年的长期追踪(探诊深度每颗牙检测6个位点,共120个位点;出血指数每颗牙检测颊、舌面2个位点,共40个位点),对比分析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牙周状况,并对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7例患者中1例发生根折,1例对磨牙金属修复体颜色不满意,其他15例患者对术牙的美观和功能均非常满意;术牙仅有4% (5/120)的位点牙周探诊深度为4 mm,其余位点探诊深度均≤3 mm;术牙83% (33/40)的颊舌面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探诊出血,但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松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体冠缘位置与牙龈出血指数呈高度负相关(r=-0.742);菌斑指数与牙龈出血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 =0.480).结论 改良牙冠延长术疗效较好,是保留残根残冠的一种可行的牙周手术;术后修复体冠缘位置可能是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主要因素.

  • 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韩蔚;欧阳翔英;王新知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探讨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方法对27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依手术完成情况分为满意组和姑息组,比较其术前条件、术后4~6周效果,观察在修复后即刻、术后3、6个月的效果及(牙合)力值.结果满意组患牙去骨后骨嵴顶至牙断端距离≥4 mm,100%的手术患牙和位点得以暴露.姑息组患牙术前均有位于龈下4~5 mm的位点,去骨后骨嵴顶至牙断端距离<3 mm,术后有29%的手术患牙和16%的位点仍位于龈下,71%(12/17)的患牙术后出现松动,修复后功能恢复不如满意组(P<0.05).结论术中暴露4 mm牙体结构,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患牙断端若位于龈下4~5 mm且有不利的解剖因素等,则不是牙冠延长术的良好适应证.

  • 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樊聪;冯海兰;徐莉;欧阳翔英

    目的 探讨对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 对22例患者的148颗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 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22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 Ⅱ-Ⅰ(化妆)或Class 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时约7.4%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8.6%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时,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2例患者随访4年余,其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牙冠比例保持正常.结论 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修复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正规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 模拟牙冠延长术联合牙本质肩领设计对斜折残根抗折力的影响

    作者:孟庆飞;张甲第;孟箭

    目的 研究模拟牙冠延长术联合不同高度牙本质肩领设计,对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斜折残根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4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先于舌侧釉牙骨质界上2.0 mm处截冠成为水平型冠折残根,再自残根断面舌侧向颊侧斜行切割,制备舌唇向斜折残根模型.查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残根样本平均分为3组:A组在残根颈部预备颊侧0 mm、舌侧2.0 mm高的半包绕肩领(对照组),B组和C组通过模拟牙冠延长术在残根颈部分别预备颊侧1.0、2.0 mm高的肩领,对应舌侧肩领高度分别为3.0和4.0 mm.经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所有试样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0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块中.将试样以与牙长轴成135°放置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加载,直至试样发生折裂.记录试样断裂载荷,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再行Tukey HSD Test分析(α=0.05).结果 A、B、C各组试样的折裂载荷均值依次为(1.01 ± 0.26)、(0.91 ± 0.29)、(0.73 ± 0.19)kN,牙本质肩领对纤维桩核冠修复后斜折残根抗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88,P=0.099).颊侧无肩领对照组的残根抗力高,而随着根颈部肩领高度的增加,斜折残根的抗折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通过模拟牙冠延长术在下颌第一前磨牙舌唇向斜折残根颈部预备1.0~2.0 mm完整肩领时,会降低残根的抗折力.

  • 牙冠延长术在全冠修复中的应用26例分析

    作者:邱元香;张新华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牙冠延长术改善全冠修复后牙周问题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因全冠修复后出现牙周问题的患牙26例28颗,拆除原修复体,局麻下对患牙行冠延长术,恢复生物学宽度.术后6周重行全冠修复.结果:26例经冠延长术后重行修复的患者随访0.5~1 a,效果满意.结论:全冠修复中,利用冠延长术后牙齿的生物学宽度得以恢复的原理,可以提高修复质量.

  •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

    作者:胡文杰;李连生;张豪;彭东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后2个月进行了修复,定期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追踪观察10个月以上.结果:7例患者追踪观察平均17个月(10~31个月)后术牙牙龈健康、美观、稳定.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传统牙冠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保存了更多的残根、残冠.

  • 上颌中切牙冠根折行冠延长术并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甄敏;胡文杰;荣起国

    目的: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不同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分析牙冠延长术的适应征. 方法:采用Micro-CT和3shape D700牙齿印模扫描仪分别对1颗上颌中切牙和模拟牙槽骨外形的石膏模型进行扫描,应用Mimics 10. 0、Geomagic studio 9. 0和ANSYS 14. 0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9种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舌侧切1/3和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呈45°角静态加载100 N的力,对比分析不同模型中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桩、核的等效应力( von Mises stress)和牙周膜面积的改变. 结果:共建立10个精度较高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不同牙冠延长术模型中不同结构的等效应力大小为:桩>牙本质>牙槽骨>核>牙周膜,且随着折裂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构的等效应力均呈线性增加(核例外);模型的牙周膜面积减少了12% ~33%;其中 B2L2c、B2L3c、B3L1c、B3L2c、B3 L3 c模型的牙周膜等效应力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 结论:唇侧折裂大于冠长3/4同时舌侧折裂深达骨嵴顶根方1 mm以上的上前牙不是牙冠延长术的良好适应征.

  • 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诱导上前牙龈乳头生长1例

    作者:乐迪;胡文杰;张豪

    微笑所呈现的唇齿龈三者关系、牙齿形状以及显露的牙龈形态是形成口腔医学美学中"红白美学"的主要要素.相对于天然牙齿而言,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等软组织构成的"红色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牙龈的健康状况及其位置、形态、质地,牙龈与临床牙冠的形态协调性是衡量前牙美学修复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

  • 运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及种植术处理美学区外伤所致残根残冠1例

    作者:贾雪婷;甄敏;胡文杰;刘云松

    涉及到前牙美学区的残冠残根是临床处置的难题,其治疗目的不但要恢复健康、重建功能,还需同时改善美观[1-2]。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前牙美学区病例的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的全过程,并分析了面临复杂病情如何拟定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和规划简捷的实施流程,对不同牙周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 牙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上前牙内倾的疗效分析

    作者:安雁鸣;白鹤翔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78颗上前牙内倾、龈线低、露龈笑要求改善美观的患者采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比较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 患牙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近期效果良好.

  • 牙冠延长术应用于前牙残根桩核、烤瓷冠修复的效果

    作者:马芳;陈增力;赵文峰;刘继延;王丽英;陈杭薇

    龋齿、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修复难度极大.我院2000~2005年采用完善的根管治疗、牙冠延长术、桩核和烤瓷冠修复此类前牙残根125例,现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 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牙周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飞;史金先;焦鹏;金权;许立硕;张莉;马宁

    目的:探讨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相关牙周手术治疗及美学再修复,阐明牙周手术治疗配合美学再修复在上前牙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患者上前牙修复后2年余,修复体松动,患牙咬物不适伴牙龈出血,上唇系带附着过高,左上侧切牙根尖区可见低密度影.经牙周、牙体牙髓病和修复等学科会诊,行根管再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并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系带修整术恢复生物学宽度,引导骨再生术(GBR)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根尖骨质缺损.术后1个月行暂时冠修复,术后3个月行永久冠修复.结果:术区牙龈及龈乳头形态恢复理想,与邻牙的牙龈高度协调性佳,上唇系带附着正常,中切牙未见明显缝隙;上前牙区修复体形态美观,功能良好;术后跟踪随访X线片显示术区骨密度同邻近骨质相似,已无明显界限.结论:涉及前牙区薄龈型牙龈生物型的美学修复,特别是再治疗的复杂病例,适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手段介入,不但易于获得明显的短期效果,对远期疗效的稳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 牙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26例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斌

    目的 了解牙冠延长手术后桩冠行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共33颗牙体缺损至龈下2~5mm的患牙在消除牙龈炎症后行牙冠延长手术恢复患牙的生物学宽度.将患牙的牙槽嵴顶根向休整至根方的3 mm,于手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牙冠延长术8周后患牙牙周情况较好,进行桩冠修复.终修复完成6个月和12个月后,所有患者自觉良好,对美观和咀嚼功能较满意.临床检查牙龈无增生,修复体无松动、无叩痛.X线片中牙周和根尖未见异常,牙槽骨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 对缺损至龈下2~5 mm患牙进行牙冠延长术结合桩冠修复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美观及功能恢复.

  • 牙冠延长术治疗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清;袁荣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治疗牙体劈裂达到龈下较深部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因牙体劈裂达到龈下较深部患者120例(120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牙).观察组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断面、对照组采取牙龈切除术暴露断面,术后再行常规桩冠修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周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下出血指数(SBI)及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术前牙龈PLI、PD、SB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的牙龈PLI、PD、SBI值较术前均显著减小,观察组减少更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牙龈颜色、与邻牙和面型是否协调、修复体的颜色及形态是否与邻牙一致的满意率分别为85.00%、81.67%、88.33%,与对照组的80.00%、78.33%、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治疗牙体劈裂达到龈下较深部位患者,PLI、PD、SBI值均减少,且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牙冠延长术中应用激光缓解疼痛及稳定龈缘的效果评价

    作者:黄怀荣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中应用激光缓解疼痛及稳定龈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需行牙冠延长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Er ,Cr :YSGG激光施行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评分(V A S评分)及龈缘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牙2周后龈缘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期基本趋于稳定。【结论】Er ,Cr :YSGG激光应用于牙冠延长术,具有良好的缓解疼痛效果,且牙龈稳定性良好。

  • 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方冬冬;邱宏亮

    通过观察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为后期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门诊选择80颗有保留价值的患牙,实行牙冠延长术.在术前1周、术前和术后1、2、4、6、8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牙周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断端与龈缘距离等临床指标,同时取龈沟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骨钙素水平.结果:菌斑指数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出血指数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以后明显下降,4周后指数保持稳定.断端与龈缘距离:术后断端均能在龈上,术后1周龈缘逐渐向根方退缩,4周以后基本稳定.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在术前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逐渐上升,至2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6~8周后基本稳定在术前水平.结论:牙冠延长术后6周是后期桩冠修复的佳时机.

  • 前牙残根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邱玥瑜

    目的:观察前牙残根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3 mm的患牙67颗,其中35颗牙行牙冠延长术,32颗牙行牙龈切除术.术后6周行核桩冠修复,比较二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修复的患牙发生牙龈炎的比例明显高于牙冠延长术(P<0.001).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的生物学宽度,只要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可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