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股动脉穿刺溶栓与深静脉溶栓治疗对比

    作者:吕永刚;李静

    我院2004-01~2007-01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9例,分别采用股动脉穿刺溶栓与深静脉溶栓,分析如下.

  • 延边地区脑卒中45例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孙文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因气候寒冷、居民嗜食咸、辣等生活饮食习惯,致使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2010年,我科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实施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术,效果满意,现将脑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快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6例体会

    作者:王强;邹齐慧

    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我科采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天普洛欣尿激酶,快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6例,再通30例,再通率83.3%,并且副作用少,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1人选标准1.1.1对象:36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33~76岁,男性22例,女性14例.1.1.1.2具备下列情况:①持续胸痛≥30 min,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部导联>0.2 mv.③发病<6 h.本文中有6例仅在心电图检查为超急性期,肌钙蛋白T或I阳性,心肌酶无改变时进行溶栓治疗.

  • 经导管腔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例

    作者:苏建辉

    患者,男性,50岁.主因突然右侧肢体瘫痪、失语、意识不清2 h来我院就诊.查体:Bp140/90 mmHg,意识恍惚、烦躁,呼叫能睁眼,双眼向左凝视,右侧鼻唇沟变浅,不能伸舌,右上下肢全瘫,肌力0,针刺右侧肢体无回避,右巴彬斯奇征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急诊头颅CT:于第6层面可见左基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直径<1.5 cm,边界不清,诊断为左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转入放射科导管室经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造影剂为非离子型优维显,含碘量为300 mg/ml),发现左颈动脉末端完全闭塞,大脑前、中动脉未显影(图1),符合临床诊断.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胜利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转化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1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 男性、有脑卒中病史、大脑中动脉梗死、颅内压升高、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体温上升、血压上升、入院高血糖、纤维蛋白原阳性的百分率均为病例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5.676,95%CI(13.964)、大脑中动脉梗死OR=2.764,95%CI(1.387~4.261)、体温上升OR=3.002,95%CI(1.672~6.261)、血压上升OR=2.431,95%CI(1.345 ~ 13.576)、入院高血糖OR=3.785,95%CI(1.874~20.571)、发病到溶栓时间<6 h OR=1.764,95%CI(1.275 ~5.676)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较多,特别关注大面积梗死、中动脉梗死患者,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溶栓的落实效率,同时积极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尹孝亮;郎德海;王迪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或联合导管直接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PMT和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PMT组94例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系统,若血栓残留则联合CDT治疗;CDT组76例单纯行CDT治疗;两组血栓清除后若存在髂静脉狭窄则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血栓清除程度及安全性.结果:PMT组血栓清除程度达Ⅲ级86例(91.5%),Ⅱ级5例(5.3%),Ⅰ级3例(3.2%);CDT组血栓清除程度达Ⅲ级63例(82.9%),Ⅱ级7例(9.2%),Ⅰ级6例(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2.3±0.9)cm和(2.5±1.1)cm(P>0.05).PMT组溶栓时间较CDT组缩短[(2.6±1.2)d与(5.3±1.5)d,P<0.05],尿激酶用量减少[(15.0±5.0)×105 U与(26.5±7.5)×105 U,P<0.05].PMT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0.2±4.6)g/L,下降幅度较CDT组增加(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血栓复发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MT与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均有很好的血栓清除效果,且PMT溶栓时间短、尿激酶用量少,安全可靠.

  •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远期疗效评估

    作者:余钻标;林作栋;郎德海

    目的:评估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宁波市第二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因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行PMT联合支架植入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改善情况,术后随访通过Villalta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并行下肢超声或造影检查评估支架通畅情况.结果:70例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血流均明显改善,血栓Ⅲ级清除62例(88.6%),Ⅱ级清除5例(7.1%),Ⅰ级清除3例(4.3%).吸栓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0±2.5)个月,64例(91.4%)患者支架通畅,9例(12.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结论: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中远期支架通畅率较高.

  • 动态CT血管造影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侧支血流与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关系

    作者:赖针珍;张圣;钟根龙;张晓程;陈清梦;楼敏

    目的:研究动态CT血管造影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血流状态评估以及预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45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的佳阈值.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 =0.886,95% CI:0.802~0.979,P<0.05)和PC-CS(OR=1.962,95%CI:1.026~3.752,P<0.0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且PC-CS 4.5分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佳阈值(AUC=0.837,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87.0%).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重建的动态CT血管造影可用于评估后循环侧支血流状态,并能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临床结局.

  • 静脉溶栓获益的大梗死体积阈值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关系

    作者:张美霞;周颖;张睿婷;张圣;楼敏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治疗获益的大梗死体积阈值及其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5 月至2016 年6 月发病9 h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起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将患者分成时间窗内组(ONT≤4.5 h) 和超时间窗组(ONT >4.5 h),三个月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 评分(mRS)评估,mRS≤2 定义为预后良好,mRS >2 定义为预后不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静脉溶栓治疗获益的大梗死体积阈值.结果:共纳入587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内465 例,超时间窗122 例.相对于临床预后良好者,临床预后不良者基线梗死体积较大(Z =-9.766,P <0.01).校正年龄、ONT、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后,较大基线梗死体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014,95% CI:1.008 ~1.020,P <0.01).根据ROC 曲线,时间窗内患者和超时间窗患者静脉溶栓获益的大梗死体积阈值分别为152 mL(曲线下面积为0.733,95% CI:0.686 ~0.779,P <0.01)和71 mL(曲线下面积为0.732,95% CI:0.644 ~0.820,P <0.01).随着ONT 延长,梗死体积阈值减小(ρ =-0.691,P <0.05).结论:相对于超时间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内的患者从静脉溶栓中获益的梗死体积阈值更高,其阈值随时间延长而减小.

  • 基于CT灌注成像的侧支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动脉取栓治疗预后的价值

    作者:王庆松;张圣;张美霞;陈智才;楼敏

    目的:评估基于CT灌注成像的软脑膜侧支评价方法(CTP-CS)在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动脉取栓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动脉取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CTP-CS和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侧支评分(DSA-CS)对侧支进行评分,DSA-CS或CTP-CS评分3~4分定义为侧支良好.预后优定义为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为2分及以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侧支循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SA-CS和CTP-CS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其中获得血管再通33例(82.5%),临床预后优16例(40.0%).与预后不优的患者比较,预后优的患者侧支评分更高(均P<0.05),侧支良好比例更高(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侧支评分是预后优的独立预测因素(CTP-CS:OR=48.404,95% CI:1.373~1706.585,P<0.05;DSA-CS:OR=34.651,95% CI:1.147~1047.018,P<0.05).一致性分析提示,CTP-CS和DSA-CS两种评分间的一致性良好(κ=0.697,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P-CS 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能力与DSA-CS 相当(均AUC=0.726,95%CI:0.559~0.893,P<0.05).结论:CTP-CS评分能独立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动脉取栓治疗的预后.

  • 插管溶栓法与周围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蔡挪亚;靳秋露;陈伯华

    [目的]比较插管溶栓法(CDT)与周围静脉溶栓法(AV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LDV 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DT组(n =36)和AV T组(n =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静脉血管造影评价、凝血纤溶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均有显著疗效,两组患者溶栓后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溶栓前,CDT 组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显著小于A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T 组消肿率明显高于AVT 组(P<0.05).CDT组溶栓后总评分显著低于AVT组,CDT组溶栓率明显高于A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溶栓24 h时D-二聚体、FD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溶栓结束时均明显低于溶栓24 h及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24 h血清FI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明显高于溶栓结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同一时间血清D-二聚体、FIB、FDP水平与AV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T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55%(11/36)高于AV T组的20.58%(7/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 >0.05).[结论]CDT、AVT治疗急性LDVT均有较好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CDT的消肿率和溶栓率均优于AVT,更适用于LDVT的治疗.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李育;陶子荣;梁国莉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开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可能因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发生DVT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开颅术后DVT发生率为4.17%(25/580),出院时治愈20例、好转5例.[结论]开颅术后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达到较好预后.

  •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蔡学礼;邱伟文;程伟进;黄跃金;彭潇;焦力群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 ~72(60.2 ±7.9)岁,患者发病时间3.5~ 10.5(4.6 ±2.9)h.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行动脉内溶栓.血管无明显再通或存在明显狭窄的患者在溶栓后采用支架血管内成形术.结果 治疗后完全再通37例,部分再通15例.入院时NIHSS评分为9~25(16.3±3.4)分.溶栓24h后NIH-SS评分为1~25(10.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30例,MRS评分3分10例,MRS评分4分6例,MRS评分5分3例,死亡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效果,合并严重动脉狭窄患者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再通不理想未明确狭窄情况患者也可考虑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晁苑翔;吕惠生;吴顶峰;李晓宁;张晨红;杨杰;王娜;李青燕;翟海燕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用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观察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13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例,治疗后再通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治疗后再通1例;椎-基底动脉狭窄4例,治疗后再通1例;1例颅内动脉未见异常,总再通率为69.2%.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7例;病情加重4例;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合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行动脉内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大限度减少临床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