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肝宁片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遂成;李少勇

    目的:观察护肝宁片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保肝护肝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的98例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AT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肝宁片1.4 g口服,3次/d.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2周分别检查ALT、AST、STB、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STB在TAE术后1周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ALT、AST、STB在TAE术前1周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肝宁片对TAE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对TAE的耐受性.

  • CO2气腹对腹腔脏器血流及肝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进胜;王卫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在临床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腹腔镜手术已广泛涉及肝胆胰外科、消化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诸多领域.随着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和手术时间的延长,CO2气腹对腹腔脏器血流及肝功能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田青;包祖晓;唐启盛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的各脏器组织在其功能活动下按一定的规律、程序进行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脏调控系统".神志活动与五脏具有相关性,神志活动产生之根在于肾.神志活动调控的枢纽在于肝,神志活动平和之保障在于脾,神志之运用出于心,神志活动需肺辅佐.建立神志病的脏腑辨治体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与规范化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 浅析肝阴虚之证治

    作者:李慧勇;傅晓晴

    肝阴虚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文尝试着通过调查古代及近代文献,结合肝的生病理特点及肝阴虚的病因病机,初步拟出一定的诊断标准,治疗方药.

  • 学生运动损伤的中医病机

    作者:李永刚

    本文探讨了中医对运动损伤病因的认识,并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分析了中医的运动损伤病机,对中医药防治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从肝论治月经病

    作者:张海莹

    月经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与肝脏更为密切.从肝的生理病理及月经病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从肝论治,以调经和气为主治疗月经病的方法,临床常收明显疗效.

  • 犬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世强;王竹平;严际慎

    为了研究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的保护作用,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灌组,在对照组行70%肝切除前先行阻断保留肝(30%)血流30 min并同时经保留肝门静脉常温林格氏液灌注,在冷灌组则改为4 ℃林格氏液低温灌注,其他同对照组.定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汁酸(TBA)及动脉血酮体比(AKBR)的变化,并行生存期、组织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冷灌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肝功能、AKBR及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表明在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 两种途径输注前列腺素E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尹玉春;乔建国;袁月英;史海安

    目的:比较两种途径输注前列腺素E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佳途径。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行肝左叶血流阻断及解除阻断同时,门静脉组经门静脉输注PG E1;外周组经股静脉输注PG E1。测定肝血流阻断45 min 再灌注1 h 后各组的ALT、AST、LDH值,观察缺血肝叶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及干、湿重量比。结果:门静脉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与外周静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外周静脉组缺血肝叶病理学检查见肝细胞呈点片状水肿,核膜有变形;门静脉组肝组织损害不明显。结论:经门静脉输注PG E1是一种新的、安全的对常温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方法。

  • 肝有效血流量无创检测在评估术前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

    作者:孟翔飞;周宁新;高立杰;张爱群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流量(EHBF)预测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以脉搏染料光密度法(PDD)测定57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前EHBF、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R15)并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按照术前EHBF状况分组,比较术后肝功能不全出现情况并检验EHBF与R15的相关性;按照术后肝功能状况分组,统计比较术前常规肝功能指标、Child分级和EHBF的差别,研究EHBF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EHBF>1.0 L/min 38例,EHBF<1.0 L/min 19例,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8.0%,53.8%(P<0.05).EHBF与R15显著相关(r=-0.6379,P<0.01).术后肝功能良好、肝功能不全组间术前常规肝功能指标、Child评分无显著差异,而EHBF差异显著(P<0.01).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的EHBF差异显著[(0.98±0.39)vs(1.58±0.35)L/min,P<0.01].[结论]EHBF是预测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有效指标;PDD法是测定EHBF的无创、简便的方法.

  • 肝细胞凋亡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

    作者:靳小建;卢榜裕;黄玉斌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对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意义.方法 54例肝切除手术患者,包括(1)对照组:肝血管瘤10例;(2)肝病组:肝癌32例和肝内胆管结石12例,肝病组中肝硬化24例(肝硬化组),无肝硬化20例(非肝硬化组).术中取肝组织检测肝硬化和细胞凋亡.依据细胞凋亡指数(AI)在肝硬化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下限值分2组:AI<0.0381组和AI≥0.03 81组.分析AI与肝硬化和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肝病组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肝病组中肝硬化组AI(0.046±0.022)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0.026±0.021)(P<0.05).AI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的符合率(准确度)为79.5 5%,Child 分级的符合率为59.09%,差异有显著性(P=0.0194及P=0.0285).结论肝细胞AI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较可靠地反映肝功能变化和储备能力.

  •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肝损伤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的影响

    作者:朱洪;郭永章;李立;张捷;杨之斌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主要成分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肝损伤时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和乙醇联合诱导大鼠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对其行30%肝部分切除术,术后10d经腹腔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分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同时建立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再生、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固醇、动脉血酮体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的AST,ALT,总胆固醇、动脉血酮体比的比较差异显著(P<0.01).电镜和光镜观察显示,大剂量的促肝细胞生长素能促进肝再生.结论应用大剂量促肝细胞生长素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伟;黄频;余飞龙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间点,观察患者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含量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ALT、AS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DBIL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内毒素、TNF-α、ALT、AST、TBIL的含量,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肝功能储备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熊礼明杰

    肝功能储备指肝脏耐受手术、创伤及打击时的额外潜能 ,即除了机体所需的代谢、蛋白质合成或降解、解毒功能以外的创伤修复能力和肝脏再生能力.随着肝移植技术、门静脉栓塞术(PV E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 L PPS )等治疗方案的出现及成熟 ,大范围肝切除患者数量正逐步增加 ,其相较于姑息治疗及小范围肝切除而言 ,在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 ,往往存在着出血、肝衰竭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 ,术后肝衰竭发生率为0.7% ~9.1% ,而与肝衰竭相关的病死率达80 .0% .肝功能储备评估作为有效预测术后肝衰竭风险的方法 ,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目前肝功能储备评估方法进行分类概述.

  • 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易亚阳(综述);李德卫(审校)

    肝脏储备功能是反映肝脏潜力的指标,是全部肝脏细胞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总和。在我国,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2]。因此,术前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评估肝脏功能储备,以预测及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概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目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很多,但均仅能从某一方面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全面有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仍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3]。本文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 浅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作者:史晓燕

    笔者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历代医家对肝脏的认识,论证了肝为气血调节之枢,气血为病多责之于肝的机理,从而强调了治疗肝病必须把疏理肝脏气血放在重要地位.

  • 肝功能试验估计肝脏储备功能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吉鸿;黎一鸣;赵珊;纪宗正;杨文彬;吕凡

    通过建立兔定量肝切除模型,研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总蛋白(TP)等常规肝功能指标和血浆吲哚氰绿清除(ICGK)、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等新型肝储备功能指标与肝切除率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性,探索估计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和方法.结果显示:TP及AKP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储备功能,但不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SGPT虽为反映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但其变化与肝切除率无线性相关.而ICG排泄试验在肝切除率仅为20%时即有显著变化,并与肝切除率密切相关.提示:ICG排泄试验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并有可能用于定量估计肝储备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