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于继红;徐秀英

    目的:分析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组194例,非胆囊结石组210例,彩超证实胆囊结石的存在,抽血检测血浆内毒素、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Lp-X),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肝硬化胆囊结石组与肝硬化非胆囊结石组相比,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史、血脂、血钙、Child-Pugh分级水平等方面无差异.胆囊结石组内毒紊血症的发生率为82.9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74.97±69.76)pg/ml;非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1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3.20±16.71)p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1;χ2=59.17,P<0.01).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非胆囊结石组(χ2=21.28,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与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是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 飞行人员1 020例胆石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孙运峰

    本文用在2005/2007年间入我院疗养的飞行人员收集的资料分析了胆石症的患病率及吸烟等与胆石症患病的关系如下.

  •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单结合胆红素含量及意义

    作者:涂向群;许红兵;陶成云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6-09/1997-05住院胆囊结石与胆囊胆固醇息肉(简称胆囊息肉)患者共151例.①老年胆囊结石组:48例,要12例,女36例,年龄60岁~82岁,平均68.5岁;②老年胆囊息肉组: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61岁~76岁,平均64.8岁;③非老年胆囊结石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38.7岁;④非老年胆囊息肉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2岁~55岁,平均41.3岁;以上患者均排除高血压、高血脂及肝功能异常等.1.2方法各组均于手术中采取胆囊胆汁,并立即将胆汁标本充氮、避光及-30℃下保存,测定胆汁中单结合胆红素(MCB)含量及MCB百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1,并采用GraphPAD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 细菌L型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石景森;韩文胜;卓健生;卢云;焦兴元;杨毅军

    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并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1]. 肠道细菌,尤其是侵入血液的细菌通常可进入胆囊可能成为胆囊内的"潜存菌群"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因[2]. 本文对胆囊结石的胆囊组织进行HE、革兰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学观察及细菌L型检测,探讨细菌L型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发生与发展的意义.

  • 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胆道内成石因素的影响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作者:郭振武;王连福;史美媛;安新;邓茂君

    目的研究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胆道内环境成石因素的影响,并观察其预防术后胆石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Ⅰ组应用自制中药胆胰和胃冲剂(由柴胡、金钱草、大黄,黄芩等11味中药组成),选择胆道手术后胆道置管引流患者36例,服该冲剂者22例为服药组,不服药14例为对照组. 动态观察服药前后引流胆汁组分的变化,另设15例服药,10例对照,观察胆汁中氧自由基的变化,从多因素研究该冲剂对胆道内环境成石胆汁的影响. Ⅱ组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取净结石患者224例,分2组,服药组130例,不服药对照组114例,随访1a~8a,观察胆石复发情况.结果Ⅰ组:服药组22例,胆汁中胆酸显著增高(mg/L,779±536→957±788),胆红素,粘蛋白显著降低(分别由μmol/L,555±272→376±206;mg/L,160±58→142±41,P<0.01). 对照组无变化. 服药组胆汁组分胆酸∶胆固醇(服药前779±536∶877±588,后957±790∶850±457);胆酸∶胆红素的比值(服药前779±536∶555±272,后957±790∶372±206),均呈动态升高(P<0.01). Ⅲ组15例,对照分组10例,检查胆汁中O与SOD,服药分组O低于服药前(8814→3930);SOD显著增高(95→142),两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 Ⅲ组肝胆管结石术后服药组130例,胆石复发者5例(3.8%),对照组114例,胆石复发者31例(27.2%,P<0.01).结论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调节和改善胆道内环境,逆转成石胆汁有显著影响,对预防胆石形成有良好功效.

  • 冶金行业职工胆石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吴成荣;陈希年;姚应水;曹多志;王金权;文育锋;黄月娥

    目的探索胆石病的危险因素,为人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马钢公司胆系疾病现况调查中发现的175例胆石病患者为病例组,421例非胆石病者为对照组,进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38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有20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有13个进入模型;其中7个变量为胆石病的危险因素,OR值大小依次为:胆囊炎史、胆石病家族史、油腻饮食、甘油三脂、体质指数、多食动物蛋白和女性孕次,而多饮牛奶、按时进早餐、饮酒、多食水果、较高文化程度和多食蔬菜6个变量为保护因素.结论胆囊炎、家族史、油腻饮食、高甘油三脂、肥胖、多食动物蛋白、多孕次是胆石病危险因素,而多吃蔬菜、水果、按时进早餐、多饮牛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有助于预防胆石病.

  •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关系

    作者:包文中;孟翔凌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胆汁及肝内胆管黏膜组织中的Hp-DNA,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胆汁中的Hp感染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9例为实验组,胰头癌及肝血管瘤1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39患者胆汁Hp-DNA PCR阳性26例(66.67%),胆管黏膜组织21例中PCR阳性11例(52.38%).其中胆汁及胆管黏膜均阳性者9例.26例胆汁Hp-DNA阳性患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 A)检出17例(65.38%),细胞空泡毒素(Vac A)检出14例(53.85%).尿素酶(Ure B)及尿素酶(Ure A)分别为19例(73.08%)和12例(46.15%).同时检出Hp Vac A相关亚单位37 ku、35 ku糖蛋白.而对照组胆汁中Hp-DNA仅1例阳性,对照组及Hp-DNA阴性患者胆汁未检出Hp感染相关蛋白.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 饮食因素与中年妇女胆石症关系的探讨

    作者:张冬梅;陈飞虎;李涛

    目的探讨饮食生活习惯与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2例胆石症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了调查,并对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锻炼、吃早餐、主食、每顿饭量、就寝时间、牛奶和豆制品摄入与中年妇女胆石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吃早餐、锻炼、喝牛奶、晚餐菜谱以荤菜为主、22点以后就寝是中年妇女胆石症的保护因素;饮酒、吸烟与该症无关.结论中年妇女应注意饮食习惯,以降低发生胆石症的危险.

  • 不同食谱诱发地鼠形成两类不同胆石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文奇;张红军;祝学光

    目的探讨两类不同食谱诱发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石情况.方法采用高糖无脂饲料诱发幼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固醇结石(CHS),用低蛋白高纤维素饲料诱发成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色素结石(PS).结果6周后两组动物的成石率分别为70.1%和80.0%,死亡率分别为15%和0,其结石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92%±4.7%和17%±3.8%.结论叙利亚金黄地鼠是研究两类胆石形成的良好实验动物之一.

  • 肝硬变与无肝病胆囊结石发病的比较

    作者:吴登霞;刘启合

    肝硬变是临床常见病,且容易合并胆道系统病变,回顾调查肝硬变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发展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丹参注射液诱发胆结石病发作2例

    作者:廖秋元

    近年来,笔者在应用丹参注射液(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6 g/250 ml)时发现2例患者诱发胆结石病发作,现报告如下.

  • 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在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郝瑞瑞;王惠吉

    1 肝硬化患者并发胆结石概况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群体,且肝硬化程度越重,胆结石发生率越高[1,2].国外报道[3]超声发现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为29%~34.6%.国内资料报道[4],肝硬化并发胆石症为11.22%~17.6%,高于对照组.

  •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胆道结石36例分析

    作者:彭广福;宋越;梁艺超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胆结石的发生情况.回顾分析3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行手术的方法,术后出现的症状及时间.术后胆道结石发生率占同期胃大部切除的10.8%.胃手术方式主要是Billroth-Ⅱ式(34/36).术后3~12年出现症状.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胆石症.笔者认为选择Billroth-I式可能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 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

    作者:陈梅福;吴金术;易为民;李灼日

    目的探讨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经再次手术冶愈,其中残株胆囊切除8例,残株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和取石、T管引流28例.31例 (86.1%)获随访,随访3个月~12年,效果优良率为93.5%. 结论引起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行胆囊切除术时是未遵循辨"辨切辨"三字程序.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诊断上各项辅助检查的准确率不高,必须对各项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必须遵循"辨切辨"三字程序,先切开胆总管、肝总管,再切除残株胆囊.

  •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纪春;舒晔;程南生;肖路加;朱红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胆固醇代谢变化.方法采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结石模型,对进食高胆固醇膳食后1,2,3,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蛋白胆固醇、肝脏总胆固醇(HTC)、胆汁中胆固醇(BC)和甘氨胆酸(GCA),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高胆固醇膳食后,1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2,3和4周分别有40%,60%,70%出现胆囊结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P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TC,BC均逐渐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HDL-C,HDL2-C,HDL3-C)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GCA逐渐降低,以3周和4周时明显(P<0.05);125I-LDL与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大结合力(Bmax)在1周组略升高(P<0.05),2周组逐渐下降,3周和4周组时明显下降(P<0.05),解离常数Kd值逐渐升高,以3周和4周组明显(P<0.05).结论随着高胆固醇膳食进食时间延长,血清及肝脏中胆固醇均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下降,可能致胆汁中甘氨胆酸合成减少,成石性胆汁形成.提示胆固醇代谢中不同环节的变化均可在胆囊结石中发挥作用.

  • 胆汁中氨肽酶N的分离、提纯及其促成核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祥柏;祝学光;张红军;邵黎;王新惠;赵华

    目的观察氨肽酶N(APN)在胆石形成中的成核活性.方法应用伴刀豆凝集素A亲和层析、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及高压液相法从胆石症患者胆汁中分离、提纯胆汁中的APN,并用模拟胆汁观察APN的成核活性.结果终APN纯化倍数达294倍,酶的活性为12.9nM·min-1·μg-1,分子量为130kDa.随后在模拟胆汁观察到APN有明显的促成核活性.结论 APN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具有促成核作用.

  • CD68在胆囊壁中的表达及其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

    作者:周启胜;孙明生

    目的 观察CD68在胆囊壁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胆固醇结石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在34例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壁(结石组)和15例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D68主要表达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顶侧.结石组的CD68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壁中CD68的表达上调,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可能有关.

  • 胆固醇胆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哲夫;陈孝平

    复习历年来胆固醇胆石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其对传统学说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目前研究方向是胆固醇胆石相关基因与成石的关系.这一学说的进展对在易发人群中预测和预防胆固醇胆石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

  • 肝脂质代谢异常在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致胆囊胆红素钙结石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付林;肖路加

    目的探讨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在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致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9只兔随机分为3组:结石A组(n=15)和结石B组(n=22)及正常对照组(C组, n=12),通过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构建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模型.检测以下项目:(1)血浆甘油三酯(TG),磷脂(PL),总胆固醇(TCh),游离胆固醇(FCh),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HDL-Ch, HDL2-Ch及HDL3-Ch)的浓度;(2)胆汁FCh和甘氨酸胆酸(GCA)及甘氨酸脱氧胆酸(GDCA)的浓度. 结果 (1)与C组比较,A组及B组的血浆PL均明显升高(P<0.05, P<0.01),A组血浆TG明显升高(P<0.05);(2)3组间血浆TCh及FCh差异无显著性 (P>0.05),B组的血浆HDL-Ch,A组及B组的血浆HDL2-Ch均显著低于C组(P<0.01),而A组及B组HDL3-Ch则显著高于C组(P<0.01, P<0.05);(3)B组胆汁GCA及A组和B组胆汁GDCA显著低于C组(P<0.05,P<0.05, P<0.01),但3组间GCA/ GDCA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4)A组及B组胆汁中的FCh较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可引起肝脏HDL合成减少与成熟障碍,造成胆固醇的转运及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胆汁酸分泌减少,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提示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在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所致的胆囊胆红素钙结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为民;彭彦辉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