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MP-7在SD大鼠肝脏的表达

    作者:丁芹;崇雨田;马会慧;杨绍基

    目的:通过对正常SD大鼠及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表达的分析,初步探讨BMP-7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或D-氨基半乳糖的方法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功能衰竭模型.采用RT-PCR方法研究BMP-7 mRNA的表达,并对4例正常SD大鼠、11例肝功能衰竭模型、3例肝纤维化模型中BMP-7 mRNA的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BMP-7/β-actin在正常大鼠肝组织(0.449±0.154)高于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组织(0.044±0.024),低于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3.174±2.525),与后者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表达增加,在肝功能衰竭模型表达减少.

  • 人肝细胞安定代谢功能的测定方法

    作者:薛国柱;高毅;刘冰艳;杨继震;陈芦斌;陈建伟;李长林;黎梅兰

    药物代谢是肝细胞的重要生物功能之一[1,2].通过测定肝细胞培养液中某一物质的浓度变化,可准确反映肝细胞代谢功能[3-5],而国内尚无这方面报道.为此我们参照国外人工肝研究经验[1,5,6],选择安定为指标,通过研究,找到一种培养人肝细胞药物代谢功能的测定方法.

  • IFNγ对培养大鼠肝细胞DNA和胶原的影响

    作者:李晓清;曾明新;凌奇荷

    目的观察IFNγ对培养大鼠肝细胞DNA和胶原的影响.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量及掺入抑制率测定的方法.结果在5kU/L~100kU/L浓度范围内的IFNγ能明显抑制培养大鼠肝细胞DNA(100kU/L为64.6%)和胶原(100kU/L为67.4%)合成,抑制程度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IFNγ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是能抑制肝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eNOS及iNOS的表达

    作者:秦建民;张阳德

    目的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时机体重要脏器eNOS及iNOS表达的变化,揭示其诱导产生的NO在急性肝衰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 g~350 g,随机分为5组,SO组、ALF(6 h,12 h)组、L-Arg组、L-NAME组、L-Arg+L-NAME组,每组10只,L-Arg用量300 mg·kg-1,L-NAME用量30 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于手术前、后30min经尾静脉注入,ALF组分别于术后6 h,12 h处死动物,其余各组于术后6 h处死动物,取肝、肺、肾组织置于40 g·L-1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6 h,石蜡包埋,4 μm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肺、肾组织eNOS,iNOS表达,并用CMM-3北航-凌空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用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ALF 6 h肝、肺、肾组织iNOS表达显著增加,肝脏在12 hiNOS表达降低;而eNOS在肝、肾表达6 h明显降低(t=0.3146,P<0.05);应用L-Arg或L-NAME时,肝、肺、肾组织eNOS,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t=0.2971,P<0.05);同时应用L-Arg和L-NAME,肝、肺组织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t=0.4238,P<0.05).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肝、肺、肾重要脏器iNOS表达显著增加,其诱导产生的大量NO可能参与了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应用L-Arg有利于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抑制NOS,全面减少机体NO产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 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摄取释放功能的改变

    作者:郝胜利;唐朝枢;张孙曦;王晓红;安丽芝;符民桂

    目的: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Ca2+摄取及释放功能的改变.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制备细胞核,进行45Ca2+摄取和释放测定.结果:败血症早期组当介质中游离[Ca2+]为200、400、1000 nmol.L-1时,核Ca2+摄取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5%、95%、160%(P<0.01).晚期组分别只有对照的87%~88%(P<0.05).在10 μmol.L-1三磷酸肌醇作用下,早期组1min内释出其摄入量的76%,而晚期组仅为52%,与对照组的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败血症时核钙摄取和释放功能呈早期增加,晚期减弱的双向变化.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IL-1β、IL-6 的表达

    作者:席宏丽;王勤环;丁桂凤

    目的:进一步了解IL-1β、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6 mRNA 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ABC免疫组化法对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8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IL-1β、IL-6的水平的升高可能发生在基因转录水平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变的发展和肝硬化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无唾液酸胎球蛋白修饰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肝实质细胞靶向性研究

    作者:王黎;舒桂明;王向涛;李沙;侯新朴

    目的:研究经无唾液酸胎球蛋白(asialofetui n, AF)修饰后,脂质体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测定普通长循环脂质体(ster 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SSL)、AF-修饰普通脂质体(AF-linked normal liposomes, AF-NL)及AF-修饰长循环脂质体(AF-linked st 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AF-SSL)在小鼠血、心、肝、脾、肺、肾等各器官及肝内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SSL、AF-NL及AF-SSL的血中半衰期分别为14.44、4.73、 11.49 h;整个肝中的分布AF-NL>AF-SSL>SSL,经 t 化极差 q 法检验,三者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肝不同细胞(即实质与非实质细胞)中脂质体的浓度均为AF-NL>AF-SSL>SSL( P <0.05),但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的浓度比为AF-NL≈AF-SSLSSL( P <0.05)。结论:经AF修饰后,无论是否长循环,脂质体均能达到很好的肝实质细胞靶向。

  • 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红波;傅君芬;王春林;梁黎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O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Ⅲ、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Ⅲ、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Ⅲ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 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患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Ⅲ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 幼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方燕兰;梁黎;傅君芬;顾伟忠

    目的:以高脂饲料喂养的幼兔模型模拟青春期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形成,评价脂联素等炎症相关因子在NAS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8只新西兰大耳兔根据饮食及喂养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和模型B组.实验结束后,取肝脏进行HE染色、组织学诊断,取血清测血生化、脂联素、IL-6、IL-10、TNF-α浓度.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耳兔全部符合NASH病理特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TG、TC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IL-10下降(P<0.05),两个模型组之间没有差异.前炎症因子IL-6、TNF-α在模型B组明显高于模型A组和对照组,但是在模型A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别.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TC是血清脂联素的两个独立决定因素,两者系数(β)分别为-0.97和-1.3,P值分别为0.038、0.006;常数项系数为27.89,P=0.000,决定系数(R2)为0.294.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幼兔NAS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疾病形成的关键;血清脂联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兔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度.

  • 葛根素对脑死亡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达明;朱毅;明英姿;牛英;刘炼;叶啟发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的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渐进式颅内加压法建大鼠脑死亡模型;葛根素组,建脑死亡模型后给予葛根素;假手术组,仅做假手术,不建脑死亡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 h和4 h取材,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和IL-6水平,并做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显示,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且均呈进行性升高(均P<0.05),在相同时间点上,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与葛根素组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葛根素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肝脏具有作用.

  • 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王雨;李晓军

    目的探讨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理.方法对3组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组织ATP含量及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进行观察.结果糖原含量高的肝脏,其细胞能量代谢旺盛、细胞膜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强、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轻.结论缺血前增加肝糖原负荷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 肌红蛋白的表达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迅迪;黄生福;胡继雄;李清龙;杨乐平;王群伟;刘国利;杨竹林;李永国;钟德午;苗雄鹰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介导的肌红蛋白的表达对肝脏的ATP水平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有人体肌红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转染至白鼠的肝脏,然后检测肌红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的ATP水平和肝功能.对肌红蛋白对肝脏I-R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腺病毒介导的肌红蛋白可转染至白鼠肝脏.转染72h后白鼠肝脏的AT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肌红蛋白的表达能减轻肝脏的I-R损伤.结论肌红蛋白在体肝脏的表达可提高肝脏的ATP水平,并可能成为减轻I-R损伤的新的治疗方法.

  • 肝脂质代谢异常在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致胆囊胆红素钙结石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付林;肖路加

    目的探讨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在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致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9只兔随机分为3组:结石A组(n=15)和结石B组(n=22)及正常对照组(C组, n=12),通过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构建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模型.检测以下项目:(1)血浆甘油三酯(TG),磷脂(PL),总胆固醇(TCh),游离胆固醇(FCh),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HDL-Ch, HDL2-Ch及HDL3-Ch)的浓度;(2)胆汁FCh和甘氨酸胆酸(GCA)及甘氨酸脱氧胆酸(GDCA)的浓度. 结果 (1)与C组比较,A组及B组的血浆PL均明显升高(P<0.05, P<0.01),A组血浆TG明显升高(P<0.05);(2)3组间血浆TCh及FCh差异无显著性 (P>0.05),B组的血浆HDL-Ch,A组及B组的血浆HDL2-Ch均显著低于C组(P<0.01),而A组及B组HDL3-Ch则显著高于C组(P<0.01, P<0.05);(3)B组胆汁GCA及A组和B组胆汁GDCA显著低于C组(P<0.05,P<0.05, P<0.01),但3组间GCA/ GDCA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4)A组及B组胆汁中的FCh较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可引起肝脏HDL合成减少与成熟障碍,造成胆固醇的转运及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胆汁酸分泌减少,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提示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在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所致的胆囊胆红素钙结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半肝切除手术对血清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尉继伟;吉吉吉;计学理;刘治帮;周正忠;李鹏;耿建

    目的研究左半肝切除引起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变化.方法手术切除兔左半肝,在空腹状态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48 h,1周,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结果术前 TT3(1.93±0.47) nmol/L,TT4(53.56±8.4) nmol/L;术后24 h TT3,TT4 明显降低, 术后48 h、术后1周逐渐回升,TT3较TT4回升幅度大,术后1个月二者接近术前水平. 胰岛素术后明显升高,术后1周开始下降,术后1个月近术前水平.结论肝切除术后出现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或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肝切除后同时可出现高胰岛素反应.

  • 肝门阻断再灌对肝组织Fas,穿孔素,bcl-2 mRNA表达及丹参预处理的影响

    作者:卢绮萍;吴在德;陈孝平;刘景丰

    目的探讨丹参对肝门阻断再灌后的肝组织Fas、穿孔素(perforin)、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5例病人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组,5例),缺血再灌组(II 组,20例),丹参处理组(III组,20例).II组、III组病人施行肝门阻断15 min及肝叶( 段)切除术.分别于再灌40 min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检测肝组织Fas ,perforin,bcl-2 mRNA表达.结果 I组肝组织Fas,perforin mRNA表达极弱(0.144±0. 037; 0. 0160 ±0.032),bcl-2 mRNA有表达(1.877±0.149);II组Fas, perfor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 (0.928±0.135; 1.099±0.364),bcl-2 mRNA表达较弱(0.240±0.090);III组Fas,pe rf orin mRNA表达(0.347±0.081; 0.454±0.0166)显著低于II组(P<0.01);而bcl- 2 mRNA表达(0.938±0.325)高于II组(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可能触发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两种主要方式( Fas和穿孔素途径)损伤靶细胞;而丹参可能因抗氧化作用和钙阻滞作用阻断Fas和穿孔素的交叉作用途径,稳定细胞膜、细胞器膜完整性,协同bcl-2基因表达,综合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兔肝缺血-再灌注时PtiO2,PtiCO2和pHti变化的研究

    作者:马驰原;高进喜;包映晖;江基尧;朱诚

    目的研究兔肝缺血-再灌过程中肝组织氧分压(PtiO2) ,二氧化碳分压(PtiCO2)和酸碱度(pHti)变化规律、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麻醉后的大白兔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45 min后开放,观察120 min.持续监测PtiO2,Pt i CO2和pHti值,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肝门阻断后 15 min PtiO2急剧下降至4 mmHg以下,PtiCO2急剧升高至(149.63±9.80) mmHg(P <0.001),pHti急剧下降至(7.05±0.09)(P<0.001).肝门开放后,PtiO2迅速回升, 并于60 min后稳定在(16.4±4.7) mmHg,PtiCO2下降并稳定在(60.60±6.66) mmHg ,pHt i上升并稳定在(7.40±0.12).病理观察(光镜、电镜)发现肝门阻断15 min以上,肝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损害明显重于阻断15 min以内.结论 15 min可能是兔肝门阻断的安全时限,4 mmHg可能是兔肝门阻断的临界氧分压.肝组织PtiO2,PtiCO2和 pHti监测是肝脏缺血耐受能力的个体化检测.

  • 胆道闭锁儿童肝组织中HSP72的表达意义

    作者:陈子民;王斌;吴宙光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儿童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行手术的30例胆道闭锁患儿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脏组织中HSP72的表达,分析其临床表达的意义及病理资料.结果 肝纤维化较重组HSP72的表达显著低于较轻组(Z=-4.16,P<0.01),HSP72表达强度与手术时日龄呈负相关(r=-0.704,P<0.01),与术后胆管炎发作呈负相关(r=-0.371,P<0.05),HSP72表达强度较高者其自体肝生存率较高(x2 =9.48,P<0.01).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HSP72的表达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葛西术后自体肝生存率与HSP72表达的阳性强度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 高脂饮食及罗格列酮对C57BL/6小鼠肝脏A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琦;徐焱成

    目的 探讨小鼠肝脏组织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ngiopietin-related growth factor,A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10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再以罗格列酮灌胃8周;实验结束时以口服糖耐量试验、HOMA评分评价实验小鼠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这三组小鼠肝脏组织AGF 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脂饮食组小鼠肝脏AGF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灌胃后小鼠肝脏AGF mRNA的表达增加(P<0.01);相关分析显示小鼠肝脏AGF mRNA表达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r=-0.516,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增高,肝脏AGF mRNA表达降低,当胰岛素抵抗程度得到改善时,AGF的表达随之增加.

  • 扛板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庆生;李志超;白波;陈光煜;杨宝友

    目的 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每组12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扛板归高剂量组中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从(-)~(3+)分别为1只,9只,1只,0只和1只,8只,2只,0只、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从(-)~(3+)分别为1只,7只,2只,0只和1只,6只,3只,0只,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扛板归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有关.

  • 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及肝癌中的表达及关系的探讨

    作者:康凯夫;张鑫;陈小伍;车爱文

    目的 分析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0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LAT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AT和VEGF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在HCC中的表达高于肝硬化(P<0.05),而VEGF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HCC中的表达(P<0.05).结论 经统计分析LAT、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不密切;但LAT和VEGF各自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相关,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