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等离子体诱导L型细菌形成和代谢改变的观察

    作者:姜玉;秦克勤;张善端;宋伟民

    目的 研究大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诱导L型细菌形成,探讨其杀菌机理.方法 用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染色镜检方法及糖代谢检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 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多数形态正常.培养至第2日,有针尖大小白色菌落长出,第4日菌落呈白色,表面干燥粗糙,有的呈颗粒状,形状不规则;第4日之后菌落数不再增加.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白色菌落的细菌形状变为圆形,大小不均,染色特性也发生改变呈紫蓝色,着色不均匀,经证实为L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菌的形成比大肠杆菌少,并且随培养时间增加不明显.L型细菌的形成随等离子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暴露时间超过180 s的样品没有观察到L型细菌形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L型大肠杆菌不能分解蔗糖和甘露醇,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蔗糖分解能力降低,不能分解甘露醇.结论 等离子体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L型细菌,改变其糖代谢,推测等离子体杀菌可能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主.

  • 细菌L型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石景森;韩文胜;卓健生;卢云;焦兴元;杨毅军

    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并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1]. 肠道细菌,尤其是侵入血液的细菌通常可进入胆囊可能成为胆囊内的"潜存菌群"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因[2]. 本文对胆囊结石的胆囊组织进行HE、革兰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学观察及细菌L型检测,探讨细菌L型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发生与发展的意义.

  • 作者:

    关键词:
  • 细菌培养标本细菌型与L型同步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郝育英;刘一婷;高燕

    目的:通过对245例送检标本同时做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了解L型菌的培养意义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45例标本采用常规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对检出的L型细菌做药敏试验并返祖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245例标本中常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45.13%,L型细菌检出率为65.48%.其中前五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结论:L型细菌培养可明显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L型菌耐药率和普通型一样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 下呼吸道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翁育清;郭欣然;凌文辉;郑渠

    目的探讨L型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集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常规细菌、真菌和L型细菌培养+药敏检测,对L型细菌培养阳性者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20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8株,其中细菌型130株,L型细菌88株;单纯细菌型阳性70例,同种细菌伴L型细菌33例,异种细菌伴L型细菌12例,单纯L型细菌阳性36例;L型细菌主要有铜绿假单孢菌18株,L型真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克雷白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对L型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L型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利福平、氯霉素.敏感药物对L型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特别是高发人群)开展L型细菌的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同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 慢性结膜炎L型细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作者:马文江;孙慧敏

    目的:探讨L型细菌在慢性结膜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70例(100只眼)慢性结膜炎患者和40例(50只眼)正常对照者的结膜囊拭子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培养阳性的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研究组L型细菌检出率为34%,对照组为4%.病程长,则L型细菌检出率高.研究组普通细菌培养检出率为8%,对照组检出率为28%.L型细菌返祖后对眼科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氧氟沙星(32/34)、环丙沙星(31/34)、妥布霉素(26/34)、庆大霉素(25/34)、氯霉素(15/34)、红霉素(13/34).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结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意义.慢性结膜炎患者进行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 败血症抗菌药物使用对L型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

    作者:可秋萍

    为了解抗菌药物使用对L型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489例败血症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同期化验室分离的753株L型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便有节制的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的耐药性.

  • L型细菌培养在泌尿系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华军;周洪霞

    泌尿系感染是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致病细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少数患者是由其他革兰阳性杆菌及金葡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菌、厌氧菌等感染引起.

  •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L型菌研究

    作者:邢浩莉

    由于抗生素及消毒设施的使用,致使许多细菌转化为L型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隐患.为了解医院环境的L型菌污染情况,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增加L型菌培养,同时采用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诱导L型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结果:L型菌普遍存在于物体表面、空气及消毒液中,碘伏棉球中未见L型菌,酒精棉球中60%为有菌生长;次氯酸钠浓度<5∶10 000,作用时间<30 min时,易诱导出L型菌,次氯酸钠浓度>5∶10 000时,未诱导出L型菌;采用紫外线照射60 min时,可诱导出L型菌.说明增加L型菌培养,可明显增加细菌检出率.

  • 浅谈L型细菌与临床

    作者:吉利珍

    L型细菌是受某些条件影响而失去细胞壁的状态下,仍能继续繁殖的一类变异细菌的统称.1935年由Rneneber等发现的.培养基中的链杆菌不是杆菌,而是巨大球形与小颗粒的多形态变异细菌,其菌落较小,由于在Lister研究院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L"而命名.

    关键词: L型细菌 感染 抗生素
  • 临床常见L型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作者:可秋萍;朱智玲;李建敏

    目的了解临床主要L型致病菌的分布以及对目前常用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7月临床分离的753株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常见,它们共同对阿米卡星霉素敏感,敏感率达77%以上,共同对罗红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药,耐药率均在45%以上.结论与我院5年前及10年前L型细菌耐药性对比,抗生素耐药性已发生变迁.掌握L型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使用抗生素.

  • 无细胞壁细菌的分离培养

    作者:杨飞兰;杨正娟

    目的观察普通血液培养中变异无细胞壁细菌(L型细菌)的生长现象,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主长情况.结果从200例普通血液培养瓶中分离出各种普通细菌31例(15.5%),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到27.0%.结论普通血培养过程中L型细菌生长时应及时、仔细观察和转种,才能提高L型细菌的检出率.

  • 复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顾德林;施慧慧;石彩芳;沈甜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 L型细菌与慢性感染

    作者:方惠祥

    目的探讨 L型细菌与某些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综述国内外 L型细菌与慢性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对 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结论许多慢性感染与 L型细菌有关,但临床上和病理学的误珍、漏珍与 L型细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L型细菌的研究及其与胆囊病变的关系

    作者:焦兴元;黄洁夫;吕明德;梁力健

    所谓L型细菌就是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早由Klieneberge于1935年从念珠状链球菌的培养物中发现,并以Lister医学研究所第一字母"L"命名,由于它的特征是细胞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Dienes称缺壁的细菌为"L-form"(cell wall-deficient bacteria)[1].L型根据细胞壁缺失的程度不同又有原生质体(protplast)与原生质球(sphersplast)之分.一般认为原生质体完全,缺乏细胞壁,而原生质球则保留有某些细胞壁成分.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失去肽聚糖即等于失去全部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很薄.失去肽聚糖后,外面还可留有较厚的脂多糖、脂质外膜与脂蛋白,成为原生质球[2].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细菌L型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L型细菌的研究进展及与胆囊病变的关系综述如下.

    关键词: L型细菌 胆囊疾病
  • L型菌尿症细菌学特点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李大印;陈凤华

    目的 探讨尿液中L型细菌的存在比例及其耐药性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对这类细菌引起疾病的治愈率.方法将201例L型菌尿症标本放入L型平板和血平板上,用无菌环涂抹均匀,干后放入35℃ 5%~10% CO2环境中培养,逐日观察,对照分析.结果葡萄球菌伴L型和大肠埃希菌伴L型是主要的病原菌,该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呈低度耐药.结论 L型细菌对红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等显示出相对较低的耐药性,使用这些药物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 5种消毒剂对常见细菌及其L型抑菌效果的比较

    作者:曹卉;李秀真;衣美英;朱伟

    目的比较5种消毒剂对常见细菌及其L型抑茵效果.方法采用消毒剂纸片、分光光度计(A值)测定法进行抑茵试验比较.结果戊二醛、干洗手、新洁尔灭对金黄色葡萄球茵、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的细茵型及其L型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茵作用较差.碘伏对细菌型作用强,对L型作用差.结论同种消毒剂对细菌型与细菌L型作用不同.提示临床消毒灭菌应考虑到L型的存在.

  • L型菌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作者:林新平;邢志广;高霞;田丰;杨小方;杨明

    L型细菌(L form of bacteria)或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是缺失了细胞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L型细菌的形成与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近年来L型细菌的致病作用以及与某些疾病的迁延、复发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1].为探讨L型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送检的426例阳性标本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 L型细菌312株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珊;刘宇;张倩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500例住院患者的血、痰、尿、脑脊液、胸腹水、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及L型细菌同步培养.结果分离出L型细菌312株,而普通培养均为阴性,阳性率提高了20.8%,分离细菌种12种之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40.2%),大肠埃希菌占第2位(12.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第3位(10.3%).对β-内酰胺类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磷霉素、环丙沙星等呈低度耐药.结论采取同步培养可提高阳性率,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泌尿道反复感染患者尿标本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水河;王光锁;丁红伟;张文玲;顾孔珍

    目的探讨泌尿道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 方法将138例患者的无菌中段尿进行常规(沙氏培养基)和高渗培养基同步培养,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 结果高渗培养的阳性率占51%(71/138),明显高于沙氏培养21%(29/138)的阳性率.药敏结果显示:L型(含伴L型)细菌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耐药率达73%左右,如PNC等药物;对作用于细胞膜、蛋白质或者核酸的抗生素敏感,耐药率为5%左右,如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 结论 L型细菌(含伴L型)在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以致耐药性的形成,建议在临床选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兼顾L型和细菌型,以利合理用药,减少疾病的复发.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