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技术

    作者:司家文;胡启凡;孙惠强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种植体表面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在种植体表面制备抗菌涂层以控制致病菌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本文从银改性涂层、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抗菌羟磷灰石涂层及生物活性分子涂层等方面就口腔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钛表面的碱化处理和含纳米银的聚电解质多层膜修饰

    作者:刘晓辉;王金清;刘冠花;邱宜农

    目的:对钛种植体基台表面进行生物改性,改善其抗菌性,减少种植体周围炎.方法:壳聚糖/硝酸银混合液被加热还原,产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用NaOH溶液处理钛基材表面,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其表面交替吸附含纳米银的壳聚糖和肝素,扫描电镜表征.结果: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显示,硝酸银还原后在420nm附近形成特异性吸收峰,表明生成了纳米银.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纳米银颗粒直径约10-30nm.钛表面经NaOH处理后形成不规则多孔结构,孔径约200-300纳米.层层自组装后钛表面吸附了含纳米银的聚电解质多层膜.结论:壳聚糖热还原法是一种制备纳米银颗粒的“绿色”方法.形成多孔并包被纳米银颗粒的钛表面是一种新颖的钛表面改性方法.

  • 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无牙上颌骨缺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邱宜农;周金芳;步荣发;刘洪臣

    目的:为种植赝复体设计,建立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无牙上颌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Mimics软件读取CT数据并初步构建颅上颌3D模型,经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拟合模型生成非统一有理B样条曲面,Pro-E软件生成种植体,终在Ansys中编辑装配完成并进行材料赋值和网格划分.结果:获得了由225、073个单元,76、682个节点组成的具有较高几何和生物相似性的目标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根据CT数据联合运用Mimics,Geomagic,Pro-E和Ansys软件,可以建立满意的复杂三维有限元模型.

  • HU-308药物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黎永奇;李栋健;冯青;李佳亿;朱雪英;向荣

    目的:观察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骨密度、类骨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60只6月龄未交配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5只,B组45只,A组切除双侧卵巢旁等量脂肪组织,B组通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B组4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C、P、H组,每组15只,术后3个月在所有大鼠双侧胫骨骭骺端按组别植入种植体,A、C组植入碱热处理种植体,P组植入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H组植入携带HU-308的肝素/壳聚糖涂层种植体.分别于种植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处死各组大鼠5只,带种植体的胫骨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光镜观测并计算种植体螺纹内骨密度(BD)、类骨质周长百分数(%O.Pm)和骨吸收周长百分数(%Er.Pm).结果:4周和8周时,A组和H组BD、%O.Pm显著高于C和P组(P<0.05),A组和H组%Er.Pm显著低于C和P组(P<0.05).H组除BD低于A组外(P<0.05),其余指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A组BD显著高于C、P和H组(P<0.05),%O.Pm、%Er.Pm显著低于C、P和H组(P<0.05),而C、P和H组之间BD、%O.Pm、%Er.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改变可使种植体周骨密度降低,抑制新骨形成,促进骨吸收;HU-308药物涂层在种植体植入早期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促进新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 修复上颌无牙颌不同种植体位置和数目的应力分析

    作者:于书娟;刘洪臣;李笑梅;汪大林

    目的:在前端种植体固定桥和后端冠外弹性附着体义齿联合修复上颌无牙颌的修复设计中,比较不同种植体位置和数目的3个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布,选择一种更合理的修复设计.方法:建立4个种植体在双侧侧切牙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Ⅰ,通过局部修改,建立2个种植体在双侧尖牙的模型Ⅱ,4个种植体在双侧尖牙和中切牙的模型Ⅲ.应力垂直加载于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加力300N,用MSC软件进行静态应力分析.结果:模型Ⅱ中23种植体处的应力大约是模型Ⅰ的3倍.模型Ⅲ的附着体、23种植体和13种植体的应力比模型Ⅰ和模型Ⅱ明显高.然而,模型Ⅲ中21种植体和11种植体的应力比模型Ⅰ中22种植体和12种植体处的应力低.在模窄Ⅲ中,4个种植体的应力相差很大.结论:在3个模型中,4个种植体在双侧侧切牙和尖牙的模型Ⅰ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合理的.

  • 种植体颈部微螺纹结构对种植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牛金磊;陈建宇;陈贤帅;李锻能

    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以及Von-Mises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种植体结构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建立颈部有螺纹和无螺纹三维种植体模型,利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牙齿咬合面与上颌骨长轴面形成的倾角为45°,沿此方向施加120N的力作用在牙冠顶部,以模拟实际咬合状态受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即刻负荷(即骨-种植体之间摩擦系数0.3)和骨愈合后期(即骨—种植体之间为绑定接触)两种加载情况下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即刻负荷的条件下,Von-Mises应力、应变在颈部光滑的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分布均匀,峰值分别为28.654MPa、0.01334mm;而颈部有螺纹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52.630MPa、0.015864mm.在骨愈合后期,颈部光滑的种植体,在相同咬合力作用下,皮质骨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6.975MPa、0.010272mm;而具有颈部螺纹设计的种植体所引起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5.857MPa、0.010234mm.在骨愈合后期,增加种植体颈部的螺纹设计使得皮质骨所受Von-Mises应力减小1.118MPa、应变峰值也有减小的趋势.结论:即刻负载种植时,增加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在种植体-骨愈合后期,颈部的微螺纹结构可使种植体-骨接触界面的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有所减小,并且有效改善了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有助于其长期稳定性及种植成功率的提高.

  • 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林虎;石咏梅;郭家平;董青山

    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例下颌无牙颌患者,每例植入2枚种植体,共植入30枚,随访观察1-12个月,从患者满意度、临床检查及种植体X线片观察修复效果.结果:种植体支持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义齿固位和咀嚼功能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3.3%,义齿稳固,咀嚼功能好.12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结论: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良好,可作为下颌无牙颌患者首选修复方案.

  • 前列腺素E2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史久慧;孙瑶;朴松林;张斌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staglandin E2,PGE2)在种植体周龈沟液中的含量水平与种植牙牙周组织临床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s,PPD)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查实验组36颗和对照组36颗种植体牙周情况,实验组为有明显炎症的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均超过3mm.同时试纸收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ELISA法检测其龈沟液中的PGE2含量,所得数据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GE2表达和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牙周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GE2表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龈沟液中PGE2含量可为种植体周围炎病变的诊断提供客观参考.

  • 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即刻负载时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维丽;马洁;李鑫;宫琳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螺纹形态变化对周围骨组织应力大小的影响,为临床设计和选择佳的种植体螺纹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包含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设定螺纹宽度恒定(W=0.2)螺纹齿高(H)变化范围为0.2-0.6mm,或螺纹齿高恒定(H=0.4)螺纹宽度(W)范围为0.1-0.4mm.在种植体正中分别加载垂直向100N和颊舌向45°50N的作用力进行分析.观察H和W变化对颌骨平均应力Von-Mises峰值的影响.结果:即刻负载时,垂直向加载(F1)时,齿高及宽度变化时种植体Von-Mises应力峰值增幅分别为68.39%和20.90%;侧向加载(F2)时,种植体应力峰值变化增幅为42.28%和32.51%;结合两种作用力,当螺纹宽度恒定,齿高为0.3-0.5mm时,即刻负载情况下种植体对颌骨产生的应力峰值相对较小;齿高恒定,宽度设计为0.1-0.3mm时,种植体对颌骨产生的应力峰值相对较小.结论:在生物力学方面研究表示,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佳的螺纹设计为螺纹齿高在0.3-0.5mm之间,螺纹宽度在0.1-0.3之间;相对于种植体螺纹宽度而言种植体螺纹齿高对应力分布影响更大,种植体螺纹设计时更应重视齿高的设计.

  • 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孟祥赟;许胜;董凯;柳忠豪

    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改变摩擦系数对固位螺丝稳定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燕;杨德圣

    目的:探讨摩擦系数的减小对种植体固位螺丝松动的影响.方法:用32Ncm将种植体和基台用固位螺丝固定在支持物上,涂布凡士林于固位螺丝表面.保持静止状态和放进超声波震荡器中1h对比,用FG-101数显力矩扳手握住螺丝刀将每个固位螺丝松动,记录测量读数大值.结果:旋松扭矩分别为静止对照组26.7±2.00Ncm,实验组25±1.15Ncm;运动对照组26.1±1.20Ncm,实验组24.8±0.70Ncm.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旋松扭矩小,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台和固位螺丝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预负荷增加,但更易松动.

  • 两种颈部形态种植体周围非负荷期骨吸收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宏远;吴凯敏;张晓敏;曹庆堂

    目的:研究不同颈部形态种植体周围非负荷期骨吸收程度,为合理使用不同颈部形态的种植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45例,共51枚颈部光滑的种植修复体,其中ITI组颈部呈杯形种植体27枚; Anthogyr组圆柱形24枚.测量所有患者3个月时颈部周围骨组织总吸收量和术后1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时两组各自的平均骨吸收量.用PLANMECA-X线牙片机以同一条件拍摄X线片,将X线片扫描到计算机,利用Photoshop8.0软件中的标尺工具进行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种植体植入10天、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相应骨吸收总高度:ITI组分别为1.350±0.321mm、1.787±0.354mm、1.898±0.366mm和1.951±0.385mm; Anthogyr组分别为0.627±0.401mm、0.902±0.496mm、0.977±0.501mm、1.025±0.511mm.P=0.002<0.05; 3个月末即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高度结果经比较P=0.000<0.05; 10天时ITI组骨吸收高度大于Anthogyr组,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两组组间的总吸收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呈光滑杯形的ITI种植体非负荷期骨吸收程度大于圆柱形Anthogyr种植体,临床应考虑杯形颈部ITI种植体采用埋入式术式的可行性.

  • 种植体骨愈合模型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崔三哲;藤井俊治;施生根;包博;周建中;扇内秀树

    目的:探讨用高浓度牛骨明胶制作模拟种植体植入后早期骨愈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用高浓度牛骨明胶制作骨愈合模型,观察模型的弹性模量、明胶浓度、及模型放置时间与弹性模量的关系,以及模型的弹性模量对种植体拆卸扭力的影响.结果:在明胶浓度为85%~92%的范围内,模型的弹性模量呈现缓慢上升,其后浓度的轻微升高能使弹性模量明显增加.而模型的弹性模量与模型制作后的放置时间表现成正比例增加.在骨愈合模型的弹性模量30MPa-130MPa范围里,TPS种植体的拆卸扭力与弹性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结论:牛骨明胶骨愈合模型,适合于进行种植体植入后骨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实验.对于模型弹性模量的控制,模型放置时间优于明胶浓度.

  • 改良骨劈开技术在窄牙槽嵴种植中的短期临床观察

    作者:许辉;吴金双;杨瑟飞

    目的:评价改良骨劈开技术应用于窄牙槽嵴种植Ⅰ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患者,经CBCT测量牙槽嵴顶至其根方2mm范围骨宽度为2.5-4.5mm,但基骨有足够宽度,可用牙槽嵴高度10mm以上的患者,采用改良骨劈开技术植入98枚种植体,其中Straumann种植体19枚,Nobel active种植体11枚,ASTRA种植体68枚.种植体植入扭矩均在15N·cm以上.术中根据骨劈开后唇侧骨板是否断裂及唇舌侧骨板间隙是否大于2mm确定是否植入人工骨粉及引导组织再生膜,均于术后3个月行二期手术、4个月开始上部修复.分别在修复完成当日、6个月、1年、2年拍摄CBCT,测量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成功率100%,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修复完成两年CBCT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低密度影,唇侧骨板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垂直骨吸收0.9±0.12mm.结论:改良骨劈开技术是一种在种植手术中增加牙槽嵴宽度临床效果显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人工种植牙手术体会

    作者:赵华新;骆树增

    我科1996至2000年共完成人工种植牙常规手术病人62例,现对近期手术效果、适应症选择及手术要点等总结如下:

  • 两种钛种植体骨界面SEM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

    作者:董强;丁仲鹃;梁星;董宝财;张庆鸿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两种表面形态与其骨结合界面的关系.方法:在猴下颌磨牙区分期分别植入CDIC和ITI-TPS钛种植体,对界面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植后1个月的界面只有少量的骨形成;1~3个月的ITI-TPS种植界面的骨形成较CDIC者明显;种植后1年,二者未见明显差别.元素分析,界面钛、钙、磷相互渗透,各期ITI-TPS界面钛的渗透密度均较相应时期CDIC者高.结论:埋植后1~3个月,ITI-TPS种植体骨整合性优于CDIC种植体,但随时间的延长,两种种植体均可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ITI-TPS种植体渗透至界面周围组织的钛离子多于CDIC种植体者.

  • 上颌无牙颌修复中种植体部位和数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李笑梅;龚璐璐;王少海;汪大林;朱强

    目的:探讨修复无牙上颌,种植桥和附着体义齿硬性连接时,种植体部位与数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在无牙上颌模型上制作一个方便采集有限元数据的特殊义齿,螺旋CT扫描后建立3个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1为4个种植体位于双侧中切牙和尖牙;模型2为4个种植体位于双侧侧切牙和尖牙;模型3为6个种植体,位于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前牙区种植体形成固定桥,与后端活动义齿采用硬性附着体连接.附着体与固定桥连接部分为阳性部件,与活动义齿相连部分为阴性部件.结果:三个模型中尖牙种植体的应力值均较大,且都集中在牙颈部,模型3<模型2<模型1,模型1约为模型3的1.85倍;在同一模型中,尖牙区种植体大应力值在模型1约为中切牙的10倍,模型2约为侧切牙的5倍;模型3约为侧切牙的3.1倍,中切牙的6.4倍,但其侧切牙和中切牙所受大应力分别与模型2和模型1接近.模型1阳性部件与阴性部件大应力值均比模型2、模型3明显增大,尤其是阴性部件,约为后者的4倍.义齿腭杆的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前部附着体连接处,其次为树脂基托的连接处,腭杆水平部的转角处.结论:当附着体采用硬性连接时,前牙区选择6个种植体似乎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建议注意附着体与金属支架连接处,腭杆与树脂基托连接处的加强.

  • 非埋入式种植体术后早期IL-1与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关系

    作者:徐安臣;杨德圣;顾晓明;冷斌;张丽

    目的:探讨种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软组织愈合、种植体周早期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33名患者植入非埋入式ITI系统种植体54颗.种植术后及1月时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术后1月时种植体边缘骨变化量.4天、10天时对种植体周渗出液中IL-1进行ELISA法检测,检测相同时间内种植体周IL-1的含量,并现察软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10天时软组织与种植体的贴合情况比4天时好(P<0.01),4天,10天时IL-1的含量与软组织和种植体的贴合不良呈正相关,4天r=0.543,P<0.01,10天r=0.553,P<0.01;10天时IL-1含量显著低于4天时(P<0.01);早期IL-1的含量与1月时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呈正相关,4天r=0.632,P<0.01,10天r=0.496,P<0.01.结论:随着伤口愈合,IL-1含量降低,软组织一种植体的贴合情况变好.IL-1可以反映软组织的愈合情况.术后种植体周龈沟液内IL-1的含量影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

  • 钛种植体-骨间隙愈合界面成骨方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作者:余娜;肖丽;徐程;童红敏;周毅;夏海斌;潘新华

    目的:观察钛种植体一骨界面的新生骨形成情况,探讨在间隙愈合模型中种植体和骨表面是否存在双向成骨现象.方法:将4枚带有环形凹槽的纯钛种植体经喷砂、酸蚀处理后,植入兔股骨远端髁突内.术后第5d和第19d分别肌肉注射钙黄绿素和茜素红.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种植体的间隙区域均有新生骨组织生成.在问隙区域,骨刨面和相应的种植体表面分别存在绿色荧光带(钙黄绿素),二者间不连续,而在19d时注射的茜素红所标记的红色荧光将二者连接融合,并可见大量红色荧光分布于绿色荧光周围.结论:种植体一骨界面存在远端成骨和接触成骨2种成骨方式,二者相向成骨.

  • 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项立新;熊亚茸;Katja Nelson;Susanne Heberer;Semper Wiebke

    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的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1995-2006年,227例患者(92例男性,135例女性)平均年龄63.7岁,在Charite'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接受种植和修复治疗.共1652颗种植体种植在牙列缺失上颌骨、下颌骨或双侧颌骨,支持76例(24.68%)固定义齿,232例(75.32%)可摘义齿.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修复方法对种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50例患者73颗种植体丧失,累计种植体生存率94.7%,本研究显示种植体生存率女性(93.93%)略低于男性(95.93%),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颌骨种植的种植体生存率(95.87%)略高于在下颌骨种植(94.53%),但统计学没有显著性意义.10年累计固定和可摘义齿的种植体生存率分别是98.02%和93.55%,两种修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牙列缺失患者修复中长期的成功率,并得出结论种植体生存率与性别,种植部位关系不大,与修复方法有关.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预后比可摘义齿好.

1340 条记录 7/67 页 « 12...45678910...66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