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埋植bFGF缓释胶对急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刘望彭;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聂绍平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行激光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所有实验犬均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MLR组和bFGF组在冠脉结扎后30 min于缺血区心肌行激光打孔(TMLR),bFGF组并于激光打孔的心肌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bFGF-FG).术后2个月用冠脉血流显像检测缺血区心外膜表面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定量缺血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表达.结果:TMLR组及bFGF 组缺血打孔区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的彩色信号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以bFGF组为显著(P均<0.01),且bFGF组的上述两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TMLR组和bFGF组缺血打孔区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相关抗原显色面积、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P<0.05或0.01),且bFGF 组三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结论: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能够进一步促进缺血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加强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 犬急性心肌缺血区CO2激光孔道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吴明营;李功宋;余翼飞;朱朗标;李峻亨;石怀银

    目的观察 CO2激光对犬急性心肌缺血行心肌打孔后孔道的形态学变化,以探求 TMLR的供血机制. 方法 8只杂种犬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方法造成左室前侧壁心肌梗死或缺血.使用大功率 CO2激光在心肌缺血区域打孔,打孔数目 3~ 5个 /cm2,分别在 TMLR后 1周、 1和 6个月将犬心脏取出,经相应组织学方法处理后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孔道刚建立时可见气化孔道、炭化焦痂、坏死带及变形细胞层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TMLR后 1周时孔道开放,孔道边缘有炎细胞浸润, 1及 6个月孔道内壁光滑,孔道与其它心肌结构相连,同时孔道周围的心肌微循环结构较前丰富.但孔道内壁的变化及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激光脉冲时间有关. 结论 TMLR后激光心肌孔道可以较长期保持通畅,使心腔内的氧合血通过这些孔道灌注心肌.但激光脉冲时间和心壁压力大小对孔道的通畅影响较大.

  • 高功率CO2激光心肌打孔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明营;李功宋;李峻亨;宋永成;朱朗标;顾瑛;韩继之;张仁尧;余翼飞;车兴平;杨泽泉

    目的研制用于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TMLR)的高功率CO2激光治疗仪,并对其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激光合成方法研制产生大功率CO2激光的心脏打孔机,分别在有机玻璃块、犬离体心脏和活体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激光心肌打孔实验,以检验合成光束的的生物物理特性,选择安全有效的激光心肌打孔参数.在此基础上,使用该仪器为65例冠心病病人行TMLR手术并观察效果.结果在有机玻璃和离体猪心打孔显示孔道孔径、深度可以满足TMLR的使用要求.使用该仪器在犬缺血心肌打孔形成透壁孔道,1周后光镜下可见孔道通畅.65例接受TMLR手术患者中,3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4天及第8天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死亡,其余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6~30个月,50例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其中37例较术前减少2级,15例减少1级;7例变化不明显,失访5例.26例术后行心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有21例心肌打孔区域的血液灌注比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合成高功率CO2心脏激光打孔机治疗仪在TMLR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 纤维蛋白胶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隧道内释放对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卢晓芳;杨亚利;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对犬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术后2个月用超声和显微病理技术观察缺血心肌形态及结构的变化.结果左房室腔内径三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有2只犬、TMLR组有1只犬存在心尖部室壁瘤,bFGF组无室壁瘤现象.左室前壁及前室间隔厚度(TLVAW、TAIVS)在bFGF组、TMLR组和AMI组依次减小,其中bFGF组TLVAW与AMI和TMLR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缺血区存在大量的坏死心肌细胞,TMLR组部分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结构正常,bFGF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小部分变性坏死.结论用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能够减轻或阻止心肌缺血性损害以及缺血心肌的重构.

  • FG控制bFGF在激光肌隧道内释放对急性缺血心肌冠脉侧支循环及心肌内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

    目的评价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对犬急性缺血心肌冠脉侧支循环及心肌内血流的影响.方法 18条健康杂种犬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即急性心肌缺血组(AMI组)、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术后2个月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左室前壁心外膜冠脉侧支及心肌内的血流情况.结果 AMI组仅2条犬探及到左室前壁心外膜冠脉血流信号,1条犬显示左室前壁内血流信号,3条犬显示前室间隔内血流信号.TMLR组有3条犬探及心外膜冠脉血流信号,2条犬显示左室前壁内血流信号,4条犬显示前室间隔内血流信号.bFGF组5条犬均可探及到左室前壁心外膜冠脉及前室间隔内血流信号,4条犬显示左室前壁内血流信号.TMLR组和bFGF组检测到心外膜表面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信号的犬条数多于AMI组,其中bFGF组更为明显,三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 9.51,P<0.01).结论用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能够进一步促进缺血区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更加有利于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吴荷玉;王萍

    总结了1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术中做好安全管理,熟练掌握术中各类药物的用法,重视心肌和血管桥的保护,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本组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经胸超声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性

    作者:孙琪;智光;吴晓霞;徐勇;程丽;高长青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证实CABG术后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者19例,应用TDE分别探查LIMA桥起始段、胸段、远段、吻合口及远段左前降支,测量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SVTI)、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DVTI),并计算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D/S)、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分数(DF).结果LIMA桥起始段及胸段检查均成功18例(18/19),仅有3例患者D/S<0.6,DF<0.5;14例能清晰显示吻合口图像,LIMA桥远段、吻合口及远段左前降支血流参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TDE多节段探查判断LIMA桥通畅的准确率为95%(18/19).结论采用TDE多节段探测LIMA桥是判断其通畅性的一种可行、可信并无创的方法.

  •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李成祥;栾荣华;吕安林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连续126例70岁以上的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资料,其中多支病变占89.7%.193处靶病变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旋磨,其中复杂病变占86.5%.结果:病例成功率95.2%,病变成功率93.3%.其中3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100%.慢性闭塞病变21处,成功率81.0%.11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占88.9%).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85.6±11.3)%,术后平均残余狭窄(5.2±6.1)%.严重并发症率4.0%,其中死亡率2.4%.1例(0.8%)行紧急冠脉架桥术;1例(0.8%)Q波心梗.急性闭塞5例(4.0%),心包填塞1例(0.8%);5例(4.0%)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0.8%)病人发生脑出血.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肥胖对非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

    作者:王志坚;周玉杰;赵迎新;刘宇扬;史冬梅

    目的 评价肥胖对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的冠心病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包括由再狭窄引起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引起的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TLR).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安贞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DES的共497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正常组(BMI< 24.9 kg/m2,1284例);超重组(BMI 25 ~29.9 kg/m2,2475例)以及肥胖组(BMI> 30 kg/m2,121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肥胖患者与正常和超重患者的T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比5.4%比6.3%,P=0.186).而肥胖组患者的非TLR较正常和超重组患者明显增加(8.6%比5.9%比5.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与糖尿病、高脂血症一起,均是非TLR的独立预测因素(HR=1.45,95% CI=1.03 ~1.98,P=0.024),而他汀治疗是非TLR的保护因素(HR=0.66,95% CI =0.52 ~0.84,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肥胖在未服用他汀的患者人群中是非TLR的独立预测因素(HR1.54,95% CI 1.03~2.30;P=0.038),但在同时服用他汀的人群中,肥胖并不独立地增加非TLR的风险(HR 1.28,95% CI0.81~2.04,P=0.265).结论 在接受DES的冠心病人群中,肥胖不增加TLR的风险,但可独立增加非TLR的风险.他汀治疗可能会部分缓解肥胖对非TLR的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证实.

  • 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刘小慧;康俊萍;吕强;杜昕;聂少平;胡荣;刘新民;陈顺华;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 了解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DESIRE-plus(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 plus)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人选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我院接受血管重建治疗(PCI和CABG)的冠心病患者3 632例,根据入院时静息心率(RHR)分为RHR<70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四组.记录患者临床特点、住院和随访期间死亡率.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ASA)、B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结果 完成随访,并且资料完整的3 631例患者进入终分析(其中RHR<70次/min者1 296例、RHR 70~79次/min者1 407例、RHR 80~89次/min者721例,RHR≥90次/min者207例).中位数随访时间为555 d(7~879 d).住院死亡31例(0.9%),随访死亡59例(1.8%).与其他组比较,RHR≥90次/min组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及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并且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他组.该组患者BB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与其他组.住院期间死亡率:RHR<70次/min组为0.5%;RHR>90次/min组为1.9%(P=0.03).随访中死亡率:RHR<70次/min组为1.1%;RHR≥90次/min组为5.3%(P=0.003).将相关危险因素放入Cox回归分析,校正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结果显示静息心率是影响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心率增快死亡率增加:RHR 70~79次/min,危险比(HR)为1.59(95%CI 0.89~2.86);RHR 80~89次/min.HR=1.78(95% CI 0.94~3.39):RHR≥90次/min,HR=3.14(95%CI 1.52~6.49).与RHR<70次/min比,RHR≥80次/min死亡风险增加(HR=1.78,95%CI 0.94~3.39),RHR≥90次/min死亡风险增加更显著(HR=3.14,P=0.002).结论 静息心率是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的预测因素,静息RHR≥90次/min患者死亡发生率高,应对心率快的患者强化BB治疗.

  • 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薛增明;马长生;刘新民;康俊萍;聂绍平;董建增

    目的 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63例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920例)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 50%,243例),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48天,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05,P=0.147),在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2.134,P=0.161).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 1.093,95% CI 1.040 ~1.148,P<0.001)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年龄;在这些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

  •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部分血运重建优化药物治疗后非干预血管病变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作者:王智;唐强;刘坤;曲华清;颜东;陈学智;唐群中;史震涛;刘秀敏

    目的 研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D)部分血运重建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izing drug therapy,OMT)对非干预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256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部分血运重建(incomplet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IR)+标准优化药物治疗1年后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对未干预血管病变小血管直径(the minimal luminal diameter,MLD)及血管直径狭窄率进行对比.结果 256例部分血运重建患者非干预血管病变QCA结果显示,临床指标达标患者190例,其中182例(95.8%)患者未干预血管病变MLD及直径狭窄率较前减轻或无变化,8例(4.2%)患者未干预血管病变MLD及直径狭窄率较前加重.临床指标未达标患者66例,其中56例(84.8%)患者未干预血管病变MLD及直径狭窄率较前减轻或无变化,10例(15.2%)患者未干预血管病变MLD及直径狭窄率较前加重.临床指标达标患者总有效性明显高于未达标患者(95.8%对84.8%,x2 =7.375,P<0.05),总无效性明显低于未达标患者(4.2%比15.2%,x2 =7.375,P<0.05).结论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部分血运重建患者优化药物治疗对于未干预血管病变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 合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预后分析

    作者:高晓东;康俊萍;吕强;刘新民;胡荣;马长生;刘小慧

    目的 评价合并中蕈度肾小球滤过率(glomer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预后.方法 DESIRE (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注册同顾性研究,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入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多支病变患者,选择GFR≤60 mL/(min·1.73 m2)者共584例.根据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随访中的死亡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时间为533 d,观察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以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运蕈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近期死亡、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死亡、MACCE的发生率、总心性死亡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 1.297,95% CI 0.478~3.520,P>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多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效果相似.

  • 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金彦彦;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张崟;吕强;刘晓惠;吴学思;胡荣

    目的 探究LVEF >40%伴心衰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286例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A组LVEF> 40%并无心衰者(2022例)、B组LVEF> 40%伴心力衰竭者(1070例)、C组LVEF≤40%(194例).比较各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院内、长期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 67.1%患者接受PCI治疗,32.9%患者接受CABG治疗,A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高.LVEF> 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占34.6%.LVEF≤40%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LVEF> 40%伴心衰者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LVEF> 40%并无心衰者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LVEF≤40%组患者死亡风险是LVEF> 40%并无心衰组患者的2.3倍(HR2.324,95%CI0.982 ~5.728),LVEF> 40%伴心衰组患者死亡率是LVEF> 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HR.275,95%CI0.792 ~2.053).结论 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死亡率高,是LVEF> 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血运重建特点分析

    作者:李海蓬;王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血运重建特点.方法 以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1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77例和非糖尿病组138例,分析临床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特点.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1)2型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较高(87.0%比74.6%,P<0.05),三酰甘油水平较高[(2.03 ± 1.22) mmol/L比(1.65±0.78) mmol/L,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58.03%±9.80%比61.07%±7.35%,P<0.05);(2)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低(16.9%比43.5%,P<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39.0%比25.4%,P<0.05);(3)两组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比例较高(17.2%比7.3%,P<0.05),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平均置入支架数目较多[(2.06±0.95)枚比(1.66±0.83)枚,P<0.01].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弥漫,血运重建方式更复杂.

  •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功能评价更重要

    作者:张永珍;郭丽君

    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这一病变功能学评价参数诞生已20年,其在冠心病临床治疗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与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IVUS/OCT)解剖形态学参数相比,FFR指导的功能学血运重建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更显示了优越的卫生经济统计学效益.FFR被定义为在腺苷等药物诱发心肌内微循环大充血状态下,冠状动脉病变远端血管内与病变近端血管内平均压力的比值,正常值为“1”,狭窄使血管FFR的减少程度可定量反映狭窄使供血区域心肌血流量的减少程度.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FFR< 0.75定义病变诱发心肌缺血的特异度为100%,而FFR>0.80排除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敏感度达95%.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联合应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研究

    作者:卢长林;郭静萱;张萍;万峰;胡大一;吴明营;杨碧波;高峰;王广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冠心病3支病变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实验组30例联合应用CABG+TMLR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心绞痛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血浆BNP、VEGF水平和6MWD在随访6个月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随访12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术后半年,CABG+TMLR联合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在降低心绞痛分级、增加运动耐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CABG,但术后1年时,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近.

  •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杨胜利;刘惠亮

    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2种,有保护左主干是指已经过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且旁路血管通畅;无保护左主干是指未经CABG.本文重点介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CABG是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狭窄病变的经典治疗方法.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PCI明显提高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预后[1-3].近的注册或随机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支架(DES)置入治疗ULMCA的临床效果与CABG相当[4-5].DES与裸支架(BMS)比较,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率较高.美国FDA警告,DES在适应证以外使用,如ULMCA狭窄,其支架置入术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能超过其益处.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预后的评价

    作者:王燕燕;郭华;钟勇;王坚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血运重建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42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20例)和无糖尿病组(304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以及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随访资料.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多支、闭塞性病变比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比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率低于无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低于无糖尿病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以3支、多支、重度、闭塞病变为主的特点,且其远期预后较差.

  • 部分血运重建对年龄8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范成辉;龚辉;朱军

    目的 随访年龄80岁及以上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长期临床事件,比较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年龄80~88岁,按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47例)和部分血运重建组(61例),随访其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稳定心绞痛、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单支、2支、3支及以上病变分别为15例(24.6%)与8例(17.0%)、18例(29.5%)与15例(31.9%)、28例(45.9%)与24例(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1、0.07、0.28,均P>0.05).随访时间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分别为(1235±508) d 和(1216±560)d(t=0.24,P>0.05);随访结果全因死亡分别为10例(16.4%)与8例(17.0%)、心血管死亡8例(13.1%)与7例(14.9%)、心绞痛住院12例(19.7%)与9例(19.1%)、高血压住院7例(11.5%)与5例(10.6%)、心律失常住院5例(8.2%)与4例(8.5%)、心力衰竭住院4例(6.6%)与3例(6.4%)、心血管原因住院33例(54.1%)与25例(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8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预后相似.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