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针治疗疾病种类及疗效的文献分析

    作者:贺倩倩;李佳凌;张笑蕊;沈波;薛向涵;赵迪;邵妍

    目的 探讨眼针治疗疾病种类及疗效.方法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ST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为研究文献搜索源,搜索时间跨度为1978—2016年,对眼针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析眼针治疗疾病的种类、优势病种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眼针疗法治疗各类疾病的文献396篇,相关疾病类别38类.其中,中医病名33类,西医病名5类.眼针治疗疾病文献报道数量排序为中风、痛症、眩晕、面瘫、失眠等.占文献总数的74.23%.在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中,单纯用眼针疗法作为治疗组干预措施的样本为51例,其中眼针疗法疗效优于临床常见的其他治疗方法46例,占90.20%;眼针结合其他疗法作为治疗组干预措施的样本为163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眼针联合1种疗法占57.67%;眼针联合2种疗法占21.47%;眼针联合3种及以上疗法占20.86%.结论 眼针疗法适应症广,对30余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眼针疗法临床疗效较高的优势病种为中风病、 痛证、眩晕、面瘫和失眠.在本研究所涉及的38类疾病中,眼针疗法的疗效总体上优于临床常用的其他疗法.眼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临床多以眼针结合1~2种其他疗法为常用.

  • 艾灸干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作者:袁旭;贾新燕;石娇;周晓媚;陈尚杰

    目的 分析目前艾灸干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情况.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 1999—2017年)、万方数据库(2000—2018年)、维普数据库(1989—2008年),对检索文献中艾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方式、灸治方法、辨证施治特点、主穴选穴特点、疗程及间隔时间、艾灸频率、认知功能评价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纳入19篇文献中,其中灸法和其他方式联合应用治疗的文献13篇,占68%;使用温和灸方法的有6篇(32%),隔物灸6篇(32%);辨病选穴16篇,占84%.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有百会穴13次(68%)、大椎穴6次(32%)、神庭穴5次(26%)、足三里穴5次(26%).艾灸频率每日一次灸法(一周6次)治疗的文献有13篇(68%).疗程为8周为一个疗程文献有6篇(32%),共1个疗程的文献16篇(84%),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方法的有7篇.7篇文献提及治疗有效率,为65.79%~90.625%.结论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方式.运用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选穴特点以辨病为主.百会穴、大椎穴、神庭穴、足三里穴是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易选穴位.灸法治疗认知障碍文献中治疗频率每日一次应用为频繁.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疗程以一个疗程的较为多见.灸法治疗后结果均较前有所改善.

  • 骨质疏松症内服中药使用情况文献分析

    作者:李沛;潘富伟;陈玉琦

    目的:收集、整理近10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来分析该病内服中药的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院知识总库的有关中药内服治疗OP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统计法,得出符合标准文献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结果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47篇,包括518位中药、25个药对。频次高的前10位中药是: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鹿角胶、杜仲、骨碎补、当归、牛膝、白术、肉苁蓉。药对使用频次是905次,前10位药对为:黄芪-淫羊藿、熟地黄-当归、杜仲-牛膝、当归-黄芪、白术-黄芪、肉苁蓉-当归、吴茱萸-党参、续断-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结论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内服中药和药对主要以温补肝肾、壮筋骨,养血活血及益气健脾药类药物为主。

  • 中药注射剂致重要器官药源性疾病的文献分析

    作者:顾媛媛;郑飞;刘文亚;巩颖;华国栋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重要器官药源性损害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1993-2013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有关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个案报道。建立指标体系,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索的文献中有34种中药注射剂发生药源性疾病,涉及699例患者,占总不良反应比例53.98%,其中排名前3位的中药注射剂依次是刺五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文献中,中药注射剂产生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浓度过大,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符。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重要器官的药源性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内容操作。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证候与用药文献分析

    作者:刘维;张迪;吴沅皞

    目的: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文献,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月-2014年7月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文献,对文献中的证型、方药进行标准化整理、频次统计和归类分析。结果通过标准化整理,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归纳为14种,主要证型有热毒炽盛23次(15.13%)、气阴两虚21次(13.82%)、气血瘀滞20次(13.16%)。证候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证候要素包括实性(65.30%)和虚性(34.70%),实性证候要素以火热、血瘀、毒邪、气滞、湿热、痰浊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血虚为主。共得中药201种,总用药频次为1669次,可分为十七大类,前3位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心经、脾经、肾经居多。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实性要素主要责之热毒,虚性要素主要责之气阴亏虚,治疗应虚实并重。

  • 文献中涩脉的主病调查

    作者:徐慧;温先荣;田野;奚怀平

    目的 探讨文献中涩脉主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年临床文献中涩脉所涉及的疾病、脏腑、证候、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涩脉常见于头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高黏血症等;②涩脉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③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痰湿等证;④涩脉多与心悸、胸闷、乏力、头晕、腹胀等相兼出现.结论 涩脉主病纷杂,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血瘀一证.

    关键词: 涩脉 文献分析
  • 疏血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作者:贾魁荣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1979年1月~2013年4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报道的国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疏血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在60岁以上的高龄组发生率较高,占53.01% (44/83);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占96.38% (80/83),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疏血通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针灸治疗闭经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作者:王伟明;刘志顺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闭经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2年)、PUBMED(1966~2012年)中针灸治疗闭经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闭经证型分布,针灸对其治疗时的辨证和选穴特点、针灸频次、疗程、疗效、随访、安全性.结果 纳入18篇文献中,体针治疗闭经占61.11%(11/18);针灸临床辨治闭经时常用的证型有气血不足(27.78%,5/18)、气滞血瘀(22.22%,4/18);入选的文献中使用辨病选穴的文献有8篇,占44.44%(8/18),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是关元(8/18,44.44%)、三阴交(7/18,38.89%)、中极(5/18,27.78%)、气海(5/18,27.78%)、肾俞(5/18,27.78%)、中脘(5/18,27.78%),基于中医证型的取穴或配穴所选穴位集中来自于脾经、胃经、任脉;针灸治疗频次每天1次占55.56%(10/18);针灸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占38.89%(7/18);针灸治疗闭经的有效率随不同干预措施存在差异,在72.72%~100%之间;针灸治疗闭经的文献随访率不高,仅占5.56%(1/1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对针灸治疗闭经的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 针灸临床治疗闭经以体针常见;针灸临床辨治闭经时常用的证型有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针灸治疗闭经取穴方式常见为辨病选穴,具体是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肾俞、中脘;基于中医证型的取穴或配穴所选穴位多取自脾经、胃经、任脉;针灸每天1次,一般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在临床上多被采用.针灸治疗闭经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 脱疽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在疗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余威;庞鹤;金潇;张凡帆

    脱疽病是中医外科常见疾病,为慢性病程,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中医治疗脱疽病的临床疗效满意,但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道。患者报告的结局(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是疗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脱疽病的临床研究中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脱疽病临床研究文献中PRO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所用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行性。 PRO指标与医生报告指标、实验室指标等其他结局指标互相补充,构成目前临床研究常见的疗效评价体系,在证候疗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仍在初步探索阶段。脱疽病PRO指标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在PRO指标选择、表达方式、使用等方面有待完善,以适应疾病的特点与不同观察目的的需要。以现有疗效评价体系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化研究,以期建立客观的脱疽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推动中医客观化发展。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作者:陈颖;崔英子;邓悦

    目的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 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 基于文献共词分析的肾虚证候疾病谱研究

    作者:刘树春;刘洋;宋昊;郑洪新

    目的:探讨肾虚证候相关的中医和西医疾病谱.方法:通过主题词途径扩展检索1991~2010年间的肾虚专题研究文献,析出中医类和西医类疾病高频主题词,建立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SPSS和NetDraw等软件进行聚类和可视化处理,分析与肾虚证候相关的疾病分布.结果:检索获得肾虚证候相关研究文献2230篇,抽取主题词2172个,出现14128次.聚类和可视化结果显示,肾虚证候与不孕不育、阳萎、更年期综合症、腰痛、哮喘、月经失调、遗尿、痹证、崩漏、功血等中医病症关系密切;与不孕不育、骨质疏松、糖尿病、贫血、肾衰、肾炎、哮喘、高血压、前列腺炎、骨关节炎等西医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结论:依据文献共词分析结果,显示出肾虚证候所涉及的中西医疾病谱,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了肾虚证候与中医和西医疾病的联系程度.

  • 葶苈子的本草考证

    作者:冯志毅;王小兰;郑晓珂

    对中药葶苈子名称、品种、功效主治考证,自宋代以来,就包括甜葶苈和苦葶苈,普遍认为北葶苈作用强,南葶苈作用相对缓和,但现今临床使用并未严格区分。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特性所决定,治疗疾病必须在辨证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相应的药物,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结合药性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指导临床使用。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风后遗症方剂组方规律*

    作者:刘晓枫;刘广玉;王海瑞;毕春玉;于华芸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NKI收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190首,涉及204味中药,活血、益气中药出现频次较高;常用药对36个,频次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3味中药组合为地龙、当归、黄芪,4味中药组合为川芎、地龙、当归和黄芪。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黄芪常配伍应用;演化核心组合48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重在益气活血通络,标本并治。按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选方用药,以药性温热、味甘辛,归肝、脾经者为多。

  • 基于文献研究的肝郁证现代医学诊断规律探析

    作者:马青;司富春

    目的 探析肝郁证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诊断规律.方法 制定检索标准,对1992~2012年期间符合检索标准的肝郁证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整理,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肝郁证的相关疾病、疾病类别、阳性指标频率分布.结果 检索到40篇文献中涉及疾病16种,病例总频次2013,归为8大种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42.50%,居第一位,消化系统疾病占27.50%,居第二位,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病例频次分别为706、388,居疾病第一、第二位;相关阳性指标总频次6354,共69类,肝郁积分频次840,居第一位,雌二醇频次825,居第二位.结论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肝郁证主要相关病种,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是其主要相关疾病,肝郁积分、雌二醇是其现代临床辨证的主要相关因子.

  • 基于2003年-2013年期刊文献中药治疗耳鸣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邱旭东;马瑞鸿;丁明辉;叶晶琳;赵艳

    目的:分析2003年至2013年中药治疗耳鸣的期刊文献,探讨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内服中药复方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收集到的359篇耳鸣中药治疗文献录入到 Microsoft Access 2010数据库中,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10数据表对其中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计359篇,其涉及证候类型的文献共计354篇。其中耳鸣常见的8种证型频次从高到低依为肾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肝火上炎证,肝肾亏虚证,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证,风热上扰证,痰热上扰证,气血不足证。对上述8种证型的常用中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何种证型,石菖蒲均为中药治疗耳鸣常用的药物。结论本研究说明中医对于耳鸣的治疗中有辨病用药的趋势,但关于耳鸣的辨病治疗、耳鸣治疗的专药文献研究仍有待深入的研究探讨。

  • 口腔干燥综合征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文献与临床研究

    作者:丁洋;韩建民;陶琳;刘赓;沈晨;孟梦;侯亚男;张声生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及临床调查口腔干燥综合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2015年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临床调查方面,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后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肾阴虚;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结论:口腔干燥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 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特点文献分析

    作者:张雪;刘志顺

    目的:分析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疗程间隔、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纳入57篇文献,针灸治疗以针药结合和针灸结合治疗为主,梅花针叩刺虽不常见,但是文献显示其疗效要优于毫针和穴位注射;部分临床研究考虑针刺的深度、针感在治疗中的影响;针灸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的取穴方式为辨症状和辨病位取穴,占85.96%;常用穴位以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等四肢部位的穴位为主;治疗频次1次/d常被使用,占73.68%,治疗时间以4周或30 d常见,占41.18%;针灸疗法临床有效率为62.5% ~ 100%,疗效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多数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阳性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率较前增加为有效;随访中均无症状反复,疗效具有稳定性;所有文献无不良事件报道,说明针灸治疗安全可靠.结论: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研究

    作者:翟炎冰;王佳;程延君;刘志顺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66—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 (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介入时机、针灸频次、治疗周期、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该病以辨病为主,常取八髎及会阳等穴位;以电针疗法为主;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总疗程多在2~8周。结论:针灸治疗可改善相关症状。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外来药物辣木叶文献计量可视化

    作者:费文婷;王林元;王淳;王子晨;张建军;熊平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20年来外来药物辣木叶的相关英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Citespace(4.5R1)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总结其发表文献量年度变化趋势、期刊载文量及引文量、高频关键词、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影响力、全球研究热点分布及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对辣木叶的药用功效进行简要概括与总结,以国际化的视角阐明全球辣木叶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研究趋势,进一步研究其保健、药用价值.充分利用世界天然药物的研究成果,发挥中医药的优良传统将外来药物引入中药,为辣木叶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及科学依据,为外来药物辣木叶"中药化"提供文献研究基础,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 针灸治疗干眼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作者:张雪;张晨迪;冯玮;谷秀丽;朱文增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干眼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疗程间隔、对照组、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针灸治疗以针药结合或单纯毫针针刺治疗为主,药灸应用也比较常见;针灸临床治疗干眼常用的取穴方式多为辨症状和辨病位取穴,占83%;常用穴位以睛明、攒竹、瞳子髎、太阳、丝竹空等眼周穴位为主;治疗频次1次/d常被使用,占53.78%,治疗时间以4周或30 d常见,占46.23%;对照组设置多为人工泪液点眼,是国际公认的有效药物;针灸疗法治疗干眼的疗效评价多以主客观指标结合评价为主,多数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减少为有效;随访中均无症状反复,疗效具有稳定性;所有文献报道针灸组均无不良事件报道,说明针灸治疗安全可靠.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734 条记录 3/87 页 « 12345678...868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