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芳;吴彤;蔡鹏;刘颖;卢岳;周葭蕤;杨帆;刘强;高雁群;罗荣牡;张建平;孙媛;曹星玉;殷宇明;赵艳丽;王静波;童春容;陆道培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具有病死率高,诊断困难等特点.针对真菌病原的血清学方法如(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相对高等特点,可做为IFI诊断的辅助手段.较GM试验比,G试验可用于诊断除曲霉菌外更多的真菌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G试验在血液病患者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血浆标本来源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来自北京道培医院162例疑为IFI的血液病患者,其中化疗后患者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77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患者血浆中BG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中有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75例,排除诊断67例.结果表明:以20 ng/ml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5%、91%、72.4%和92.4%.在75例拟诊病例中,其中有51例G试验阳性,且对广谱抗生素无效而经过抗真菌治疗有效,经过临床回顾性分析符合IFI,表明G试验使IFI诊断率提高31.4%.结论:G试验是早期诊断血液病患者IFI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覃羽华;岑光旅;王春芳;黎作茶;陈文成

    目的:研究临床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实验室诊断、基因分型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各病区送检标本中鉴定出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的分类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PCR技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25SrDNA中的 trans‐posable intron基因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应用黑马鉴定药敏仪,对各种基因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痰液、血液、体液及脓液标本,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62株占74.1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88株占11.61%,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占6.46%;对164例高度疑似系统性真菌感染或真菌菌血症患者,同时进行真菌培养和G试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37%和76.83%;19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大多数为A型,B型次之,其中有两株未分型,A型对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高于B型和C型;A、B、C3型对氟康唑均耐药,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不同地区、不同基因型的假丝酵母菌属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鉴定与药敏试验及基因型分析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有重要意义。

  • (1,3)-β-D-葡聚糖在肺曲霉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惠燕霞;卢先雷;马启明;杨永清;魏莲花

    目的:探究1,3‐β‐D‐葡聚糖(G试验)与痰培养对临床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送检27560份痰液标本,150份曲霉菌属检出阳性,其中有41份进行G试验,比较 G试验、痰培养与CT 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份曲霉菌属阳性标本中G试验结果阳性12份符合率29.3%,C T结果阳性28份符合率68.3%;G试验结果与痰培养及CT结果均一致有9份,CT与G试验对肺曲霉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 T阳性率高于G试验。结论 G试验与痰培养及C T检查之间的符合率低,不能作为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痰培养仍不失为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方法。

  • 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3种体液标本(1,3)-β-D-葡聚糖检测

    作者:祝贺;杨蓉娅;王文岭;樊昕;赵逊;王聪敏

    目的 观察(1,3)-βD-葡聚糖检测,在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不同体液标本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收集不同时间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浆和尿液标本,采用G试验测定(1,3)-β-D-葡聚糖,同时进行巢式PCR(nPCR)检测和真菌学培养.结果 感染早期(10 d)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尿液标本G试验敏感性分别为80.00%、86.67%、6.67%,前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只实验大鼠血浆标本G试验平均敏感性为76.76%,nPCR法为68.85%、血真菌培养为3.33%,G试验结果与血真菌培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值(pg/ml)与感染的脏器数目呈正相关(|r|>0.7,P<0.05).结论 对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有助于系统性毛孢子菌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判断感染范围和疾病转归的评价.

  • ROC曲线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对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锡浩;许小敏;舒晋峰;梁珊燕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病(IFI)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3月ICU 52例IFI患者及200例非IFI患者的血清,将5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设为IFI组,200例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测定BDG含量,并绘制ROC曲线,分析BDG的佳诊断值。结果 IFI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16.91 pg/ml ,对照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7.70 pg/ml ,IF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佳诊断阈值为50.0 pg/m l ,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94.5%、79.2%和95.0%。结论 BDG是诊断IFI的良好指标,在以50.0 pg/ml为阈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为理想。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会霞;毛健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诊断价值,确定G试验的佳诊断界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行G试验,同时进行血细菌、真菌培养.计算该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G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G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有4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IFI组17例,非IFI组27例,细菌感染12例,培养阴性15例.IFI组(1,3)-β-D葡聚糖含量范围5~3 117 pg/m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90.60(501.44) pg/ml;非IFI组(1,3)-β-D葡聚糖含量范围5.0~ 434.3 pg/m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5.86(5.62)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P<0.01).以15 pg/ml作为佳阳性界值,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39,95% CI(0.697,0.980).结论 G试验对早产儿IFI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可用于有真菌感染危险患儿的筛查,对早产儿IFI具有诊断价值.

  • 危重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意义分析

    作者:赵秋剑;王利公

    目的 评价危重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G)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ICU确诊为IFI的危重症患者75例和非真菌感染患者15例.分别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比较BG试验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BG试验的敏感度97.3%,特异度46.7%,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77.8%; GM试验的敏感度78.7%,特异度93.3%,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46.7%; 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3.3%、90.1%和46.7%.BG试验的敏感度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92,P< 0.05);BG试验的特异度低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4,P< 0.05),而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血浆BG及血清GM的联合检测,能明显减少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更有效地用于危重症患者IFI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 (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价值

    作者:杜榴恩

    目的:探讨分析(1,3)-β-D葡聚糖(BDG)检测(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合并IFD的AIDS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实施G试验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IF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组31例及非IFD组28例。分析IFD组和非IFD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及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检测结果。结果:IFD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IF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D组患者的G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4.19%,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率为90.32%;非IFD组患者G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7.86%,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0.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于确诊AIDS合并IFD,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强;饶常红;黄渤;帅丽华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3)-β-D葡聚糖(BG)含量的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价值,并寻找佳诊断阈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或临床诊断的IPFI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单纯肺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同时检测患者BALF和血液的BG的含量,评价其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BALF和血液G试验的B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组内的BALF与血液G试验的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组内的BALF与血液G试验的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的G试验灵敏度90%、特异度83.33%、准确度86.67%、Youden指数0.73、阳性预测值84.38%、佳诊断阈值为42.5 ng/L;血液的G试验灵敏度73.33%、特异度90.00%、准确度81.67%、Youden指数0.63、阳性预测值88.00%、佳诊断阈值20 ng/L.结论:BALF的G试验较血液的G试验对IPIF诊断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 (1,3)-β-D葡聚糖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冰

    目的:探讨采用(1,3)-β-D葡聚糖对于临床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r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或疑似IFD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1,3)-β-D葡聚糖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不同诊断标准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2.50%、8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pg/mL为阳性标准时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80 pg/mL为阳性标准时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标准下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对IFD患者予以早期诊断,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 (1,3)-β-D葡聚糖水平在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中的评价作用

    作者: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目的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1,3)-β-D葡聚糖水平同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共计9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进行白色念珠菌造模.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静注氟康唑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体内真菌数量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念珠菌菌数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均逐渐降低,且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念珠菌菌数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反映白色念珠菌病的感染程度,同时可以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做出评价.

  • 血浆(1,3)-β-D葡聚糖及C-反应蛋白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评价作用

    作者: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目的 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 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国辉;盛忠燕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ICU中怀疑IPFI患者.每周2次送检BALF、血清,行G试验及BALF真菌培养和镜检,记录培养、镜检及G试验阳性率及阳性时间、G试验的结果.按IPFI诊断标准回顾性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非IPFI感染对照组.G试验检测采用鲎试剂法;G试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间点检测值≥20 ng/L.对BALFG试验阳性的患者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抢先抗真菌治疗,并于治疗7d、14d行BALF及血清C试验.结果 共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IPFI确诊10例,BALFG试验阳性率90.0%;临床诊断29例,BALFG试验阳性率82.8%;拟诊32例,BALF G试验阳性率71.9%;非IPFI 27例,BALF G试验阳性率7.4%.针对确诊及临床诊断者,BALFG试验阳性率84.6%(33/39),血清G试验阳性率59.0%( 23/39),BALF曲霉菌培养阳性率41.0%( 16/39),BALF镜检阳性率38.5%(15/39);BALF G试验敏感性84.6% (33/39)、特异性92.6% (25/27)、阳性预测值94.3%(33/35)、阴性预测值80.7%(25/31),血清G试验敏感性58.9% (23/39)、特异性88.9% (24/27)、阳性预测值88.5% (23/26)、阴性预测值60.0% (24/40),二者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 G试验阳性时间早于真菌培养2~8d,平均(5.35±2.26)d.56例BALF G试验阳性患者有40例完成2周抗真菌抢先治疗,31例有效,9例无效死亡,病死率为22.5%.治疗有效组BALF、血清G试验结果(ng/L)呈下降趋势(BALF:245.13±43.84、174.00±13.01、28.52±7.38,血清:93.26±18.75、72.15±12.90、37.37±10.45,均P<0.05),治疗无效组G试验结果呈上升趋势(BALF:267.58±54.63、309.71±82.47、486.72±98.21,血清:101.58±12.75、98.07±27.45、112.07±19.21,均P<0.05);且两组间治疗7d、14 d BALF G试验与血清G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ALF G试验可用于IPFI的早期诊断,且动态监测其变化对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春花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IFI患者100例,采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以20 ng/L为阳性界值,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确诊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29.6±10.4) ng/L,非IFI患者血浆(1,3) -β-D葡聚糖浓度为(13.1 ±6.7)ng/L,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IFI患者(P<0.01).Fungitec-G试剂盒检测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87.9%.结论 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IFI患者,且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均较理想,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于IF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血清(1,3)-β-D葡聚糖与尿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秀文;王运铎;张毅华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与尿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泌尿系IFI患者15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IFI组(48例)和非IFI组(109例),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尿真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泌尿系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结果 G试验和尿真菌培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依次为(87.5%、89.6%)、(77.1%、78.9%)、(62.7%、65.2%)、(93.3%、94.5%)和(0.646、0.68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依次为79.2%、98.2%、95.0%、91.5%和0.774.三者均具有较高阴性预测值,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 G试验与尿真菌培养联合检测诊断泌尿系IFI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减少了假阳性结果,较单独检测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G试验联合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童彤;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血浆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193例,根据患者血浆G试验和GM试验的临床结果,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时在IFD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同时分析GM试验结果在IF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 在血液肿瘤伴IFD的患者中,单独血浆G试验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71.7%、89.3%、71.7%、89.3%.单独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54.7%、94.3%、78.4%、84.6%.串联检测(两项同时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39.6%、99.3%、95.5%、81.3%.并联检测(两项中任意一项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86.6%、84.3%、67.7%、94.4%.17例GM试验阳性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后,14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组血浆GM值均从第2周开始下降,第3周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组GM值持续升高,有效组和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G试验和血浆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D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作为IFI诊断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GM值有利于评估临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

  • (1,3)-β-D葡聚糖检测对不同部位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丽娟;郑文亮;李智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部真菌感染时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至2015年,收集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资料并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是血流真菌感染患者27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4人及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患者20人,选取同时期非真菌感染患者100人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IFI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BDG检测结果,根据ROC曲线评价三组感染部位不同的患者BDG阈值的差异.结果 血流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及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组的BDG均值分别为236.85 pg/ml,206.95 pg/ml,122.92 pg/ml,对照组BDG均值为20.14 pg/ml,三组真菌感染患者BDG浓度与非真菌感染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真菌感染组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流真菌感染组与肺部真菌感染组间BD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但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组与血流及肺部真菌感染组间BD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血流、肺部及泌尿系统诊断真菌感染的阈值分别为92.68、76.32和77.85 pg/m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佳状态.结论 BDG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良好指标,采用 BDG浓度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应适当提高阈值标准.

  • 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方朝阳

    目的 探讨通过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联合半乳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作用.方法 择取收治的疑似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对比两种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BG检测结果显示50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GM实验检测结果显示54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联合检测确诊58例为侵袭性真菌病,准确率分别为84.75%、91.52%、98.31%,联合检测显著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BG和GM检测均能确诊侵袭性真菌病,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两者联合能提高其检出率,具有准确快速的优势.

  • (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对A ID 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柳明波;梁欣;翁国庆;姚钦江;黄素兰;韦良宏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 BDG)检测(简称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 IFD)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怀疑合并IFD的AIDS患者297例,治疗前同时行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根据IF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组(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和非IFD组。分析G试验作为IFD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G试验诊断AIDS合并IFD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7.4%。根据G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0.720~0.865)。 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8.8%。结论 G试验对AIDS合并IF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明显提高AIDS合并IFD的临床诊断价值。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

    作者:孔菁;王春;李万华;张泓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9年1-12月对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47例患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其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IFI组与非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应用ROC曲线确定佳临界值.结果 147例患儿中IFI组32例,非IFI组115例;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I组(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率(32.7%)高于真菌培养法(5.9%)(X2=14.8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IF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大于真菌培养法;使用佳临界值16.7pg/ml-诊断IFI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81.7%)高.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可用于临床诊断IFI,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IF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