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吴惠惠;刘铁强;孙雪冬;黄晓梅;张锐;刘志强;满秋红;黄雅静;孙琪云

    本研究旨在建立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并进行鉴定.受、供鼠分别为雌性BALB/c和雄性C57BL/6J,H-2为全不相合.受鼠微移植前5d静脉接种WEHI-3细胞约1×l06个,微移植前3d开始给予MA化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0d末次化疗后8h之内回输经G-CSF动员的供体脾单个核细胞,回输细胞数分别为(3、6、12)×10 7个.化疗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受鼠不予GVHD预防.比较各组早期死亡率、白细胞恢复及白血病负荷情况.RT-PCR法检测微移植后供体嵌合率.从临床表现和病理情况综合评价微移植组小鼠GVHD情况.结果表明,化疗对照组早期死亡率为25%,(3、6、12)×107组分别为16.67%、8.33%、8.33%.(3、6)×107组白细胞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和12×10 7组(P<0.05).白血病负荷(3、6、12)×10 7组明显低于化疗对照组(P<0.01),而(6、12)×107组明显低于3×10 7组(P<0.05).微移植后供体成分在2周之内以微嵌合形式存在.微移植组小鼠均未发生明显GVHD证据.结论: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微移植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 复层粘结剂对银汞合金粘结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蕾;傅鸿隐;徐晓玲

    目的 应用剪切力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探讨复层粘结剂对银汞粘结力的影响.方法 选18颗健康新鲜的恒磨牙牙冠部,中央制备直径3 mm的圆柱形洞,分为A、B、C 3组,A组和B组的洞壁分别涂2层及1层Scotch-bond MP Plus粘结剂后充填银汞合金,C组仅填入银汞合金.2周后经冷热循环,测定各组的剪切力.另取完整双尖牙5颗分为3组,做相应处理后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测微嵌合层和粘结剂厚度.结果 3组的剪切力均数分别为25.27、20.69及13.05 MPa,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单、复层粘结剂的平均厚度无明显差异,复层且固化1 min的侧壁微嵌合层更明显.结论 复层粘结剂可增加银汞粘结的强度.

  • 胎儿细胞在母体内微嵌合的研究

    作者:王中立;戴建国;黄玉芳;赵玉男

    由于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可参与组织的损伤或修复,因此胎儿细胞在母体内的微嵌合现象近来备受关注.有研究认为胎儿细胞在母体内长期存在会导致产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其他研究认为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参与了组织的损伤修复.本文就目前各方面关于FMc的研究状况,包括其研究起源、检测技术、数量种类、生物学意义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综述.

  • 树突状细胞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杨勇;岳嘉宁;陆炯炯;李济宇;全志伟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雌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异性别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n=4).术后第7天处死受体大鼠,分离受体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表达予以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脾脏DCs培养体系的Y染色体基因片段(SRY基因)表达情况,明确受体脾脏中微嵌合体的形成.结果 大鼠异性别原位肝移植术后7 d,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的细胞具有DCs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其表型OX62.PCR结果显示,受体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表达供体来源的SRY基因片段.结论 原位肝移植后,供体肝源性DCs或其前体在受体内迁移至脾脏,参与了受体微嵌合体的形成.

  • 肾移植30例术后微嵌合监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顾民;张炜;吴宏飞;钱立新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微嵌合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并对其在肾移植术后微嵌合体监测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30例接受男性供肾移植的女性受者进行检测,聚合酶联反应方法测定人性别决定基因(PCR-SRY)、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测定人类自细胞抗原(HLA)-DQA分型(PCR-SSOPH-HLA-DQA)、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联反应方法测定HLA-DR分型(PCR-SSP-HLA-DR)微嵌合体,比较其灵敏度、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费用.结果:经稀释实验对比PCR-SRY的灵敏度高于另外2种方法;微嵌合体总阳性检出率3种方法分别为PCR-SRY 63%;PCR-SSOPH-HLA-DQA 56.6%;PCR-SSP-HLA-DR 43.3%;所耗费用PCR-人性别决定基因(PCR-SRY)低,PCR-SSOPH-HLA-DQA高.结论:3种方法均可用于肾移植术后微嵌合体的监测,接受男性供体的女性受者微嵌合体监测方法首选PCR-SRY,而男性受者肾移植术后微嵌合体监测以选择PCR-SSP-HLA-DR方法为宜.

  • 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免疫耐受临床研究初步报告

    作者:顾民;张炜;吴宏飞;钱立新

    目的:通过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观察受者体内微嵌合体形成情况,探索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4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天、第3天输注同供体骨髓细胞,并与接受同一供体肾移植患者进行移植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免疫状态的分析比较.结果:接受同供体骨髓输注的4例肾移植受者临床效果良好,均产生免疫低反应.结论: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是一种可行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且简便安全.

  • 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微嵌合状态的研究

    作者:夏鹏;陈必成;蔡勇;杨亦荣;刘勇;郑少玲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微嵌合状态与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对人类性别决定基因SRY扩增的巢式PCR方法,对接受79例男性供肾的女性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的微嵌合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总的微嵌合发生率为55.70%(44/79),其中移植后6个月内微嵌合的发生率为35.71%,6~18个月内发生率为46.67%,18个月以上发生率为71.43%.10例患者术后14 d至6个月连续观察发现微嵌合的出现呈波纹式动态变化.嵌合阳性患者的排斥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嵌合阴性患者(P<0.05),但二者血肌酐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嵌合阳性患者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异基因嵌合体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

    作者:刘斌;吴承远;张永福

    目的 探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的微嵌合状态对皮肤移植物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H-2d)、C57BL/6(H-2b)和615(H-2k)小鼠分别作为受体、供体和第三供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受体动物(小檗胺、供体脾细胞悬液输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微嵌合状态,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体脾脏细胞因子(IL-2、IL-4).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脾脏的微嵌合状态.结果 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而形成免疫耐受,明显延长同种皮肤移植物的平均生存时间[MST=(26.5±7.0)d],排斥第三供体.实验组IL-2和IL-4均低于对照组与第三供体组.单纯小檗胺或供体脾细胞输注均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也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6.0±3.5)d和(12.7±2.1)d],但微嵌合状态的程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的作用不及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P<0.01).微嵌合状态的程度与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产生免疫耐受.

  • 创伤患者输血与供者白细胞微嵌合的相关性

    作者:Utter GH;Owings JT;Lee TH;殷国美;叶俊

    输血是挽救创伤患者生命而普遍使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又存在着明显和潜在的危险性.当今,经血液传播传染病和输血反应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尽管在临床治疗中试图控制创伤患者休克的发展及损伤的严重度,但其输血后细菌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发生率仍较高.

  • 人→猪脾块移植嵌合细胞的体内转归

    作者:张海涛;李幼平;王坤杰;李胜富;程惊秋

    目的建立人→猪异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模型来模拟猪→人异种移植时人免疫系统对猪的攻击.方法以中国内江猪为实验动物, 经环磷酰胺静注行免疫抑制后,腹膜腔内植入人脾块悬液,术前、术后定期采集猪外周血行血常规检查监测猪被免疫抑制程度.行流式细胞术检查监测人细胞在猪外周血中嵌合情况,行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试验动态监测人抗猪和猪抗人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各试验猪存活良好,给药后4 d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降至正常值的15%左右,移植后第2天和第2周左右,人细胞在猪体内可形成两个较明显的嵌合高峰,尽管人抗猪淋巴细胞毒性于术后2周时有明显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猪抗人淋巴细胞毒性始终明显高于人抗猪淋巴细胞毒性. 结论人→猪脾块移植后,受猪体内的供受细胞呈现一个两元(猪细胞、人细胞)三态(微嵌合、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动态平衡过程.

  •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微嵌合现象的研究

    作者:谢昀;陈振光;陶圣祥;郑晓晖;杨玉华

    目的研究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微嵌合现象(microchimerism)的存在及其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 方法吻合血管同种异体大段股骨干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和组织学切片检查,并对不同组织器官进行性别决定因子Y(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 结果实验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对照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移植骨被大量骨痂包绕,以及畸形愈合等排斥反应征象.Sry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器官组织的微嵌合发生率及嵌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术后期的延长而增高. 结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的一些器官组织存在着微嵌合现象,且微嵌合发生率与受体对移植骨组织相容性呈正相关.

  •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微嵌合的关系

    作者:张志宏;大河内 信宏;里见 进;岗崎 肇;郭应禄

    目的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未稍血中微嵌合产生后的免疫状态,了解微嵌合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SSP法对供体和受体HLA-DR抗原错配且供体尚健在的36例活体肾移植患者末稍血中供体特异的HLA-DRB1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研究.结果 PCR-SSP法HLA-DRB1抗原检测的结果是:PCR阳性17例,阴性19例.其中存活5年以上者(16例),阳性10例(62.5%),阴性6例(37.5%);存活5年以下者(20例),阳性7例(35.0%),阴性13例(65.0%).微嵌合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5~30.7(平均12.3±10.1),而微嵌合不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7~15.1(平均5.5±4.3).结论肾移植患者微嵌合的发现频率决定于是否长期存活,不能将微嵌合的存在作为肾移植患者产生免疫耐受的标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