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纤维蛋白原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吸附

    作者:肖才德;隋森芳;公衍道;张秀芳;赵南明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SPR)传感器,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 2363-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低,饱和吸附浓度也小(表面浓度为1ng/mm2).其次是裸金膜(表面浓度为3.5ng/mm2),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表面浓度为3.8ng/mm2)和Pellethane 2363-55D聚氨酯(表面浓度为4.3ng/mm2),吸附速度和吸附量高的是有机玻璃膜(表面浓度为4.5ng/mm2).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 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超声造影剂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

    目的 以超声空化栓塞肿瘤微循环为目的,制备一种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超声造影剂,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整合法和表面吸附法分别制备结合PCC的负电荷脂膜超声造影剂(浮选法洗涤).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大小、形态、浓度、荧光亮度,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的活性.结果 结合PCC微泡的浓度、形态与普通微泡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易静置分层.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两种制备方法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洗涤前与相同浓度的PCC比较Ⅸ因子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均值由洗涤前的96%左右降为82%左右(P<0.05),活性由90%左右降为19%左右(P<0.01).结论 机械振荡整合法与表面吸附法均可制备结合PCC的超声造影剂,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两种方法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 以咽喉瘙痒和咳嗽为首发症状的咽喉部寄生虫一例

    作者:刘贤;刘红;李鹏;杨钦泰;张革化;李源

    患者女,25岁.2011年2月14日因咽喉瘙痒、咳嗽7 d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门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左侧喉部杓状软骨黏膜表面吸附一条活动的虫体,头部吸附黏膜,身体能够向不同方向伸缩运动(图1).当时应用纤维钳取出虫体,经形态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虫体扁平而窄长,呈半透明,体长2 mm×4 mm,口腹吸盘、分支状前后排列睾丸和充满虫卵的子宫,确认为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图2).追溯病史,患者自诉20余天前曾进食过生鲩鱼片,当时曾出现呛咳症状,余无特殊.

  • 添加剂对喷雾干燥干扰素α-2b稳定机制的研究

    作者:江荣高;王立青;王春龙;刘衡

    目的 研究添加荆对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机制.方法 以乳糖或甘露醇作为赋形剂,并以聚山梨酯20、十二烷基硫酸钠、L-赖氨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β-环糊精为添加剂将干扰素α-2b制成喷雾干燥粉末.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干扰素α-2b的表面吸附现象,用圆二色谱测定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上述几种添加剂均能降低干扰素的表面吸附量;当以乳糖(而非甘露醇)为赋形剂时,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该蛋白α螺旋结构的含量. 结论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受载体结晶、表面富集和构象变化等多种机制影响.

  • 聚集和表面分子吸附对磁性纳米粒子交流磁化率的影响

    作者:庄克虎;王春雨;张宇;顾宁

    目的:研究聚集和表面分子吸附对磁性纳米粒子交流磁化率的影响,为发展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磁化率测量的生物传感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核粒径、磁性特征进行测量,利用实验室自建的交流磁化率测量装置,对在不同聚集状态和表面吸附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后磁性纳米粒子的交流磁化率谱进行测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实验所用氧化铁纳米粒子平均磁核直径10 nm,但是由于溶液中粒子之间的磁偶极相互作用而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表现出较大的水动力尺寸及其分布.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表明,氧化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1.43 emu·g-1.交流磁化率谱测量表明,随着氧化铁纳米粒子在溶液中水动力尺寸的增加,即聚集体尺寸的增加,磁化率谱中对应的磁动力学特征频率减小,与理论预示一致.当缓冲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吸附IgG以及进一步结合羊抗人IgG后,磁动力学特征频率逐渐降低,这与表面吸附导致的水动力尺寸逐渐增加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溶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和生物分子吸附对其交流磁化率谱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粒子的水动力尺寸增加所导致的磁动力特征频率发生移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动力特征频率的变化,可望发展成为一种研究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传感方法.

  •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永学;李楠;杨美燕;仉燕来;崔丽钧

    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它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它的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与被吸附物质形成氢键.国外早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分析化学、临床检定和治疗领域,我国主要用于医药工业的药物及天然活性物质的提纯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新进展

    作者:徐淑芬;欧英贤

    1引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患者循环血液中存在针对血小板膜的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发病.临床上分急性及慢性两类.2病因及发病机制I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恢复期,血小板破坏的机制可能由于血小板表面吸附病毒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或者两者均有关.85%至90%的慢性型ITP病例中有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G、IgM及补体3(C3)增高,并与血小板的破坏率及减少程度成比例,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M、IgG或C3均可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及功能发生变化.ITP患者的抗血小板抗体不仅抗血小板的相关抗原,也抗巨核细胞上的相关抗原,损害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破损的场所主要为脾、肝及骨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