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肝素聚乙烯醇复合材料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作者:李沁华;邹翰

    本文报道了聚乙烯醇羧甲醚(PC)、聚乙烯醇硫酸酯(PS)及聚乙烯醇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腈(PVA-g-HEMA-AN)的合成制备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定性、定量证实了合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将PC、PS以不同重量比加入PVA-g-HEMA-AN后形成的聚乙烯醇衍生物复合材料(CD-PVA)对抗凝血性能的影响.(CD-PVA)对人血的溶血度仅为3.2%,人血复钙时间比空白对照延长202s,凝血时间延长1857s.SEM观察表明CD-PVA接触血液一定时间后表面没有形成血液蛋白纤维网络,具有微相分离结构.

  • 丝素蛋白膜上褐藻糖胶的固定化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

    作者:程忠玲;王松;王青华;朱鹤孙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褐藻糖胶固定在NH3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膜的表面上.用FTIR、Uv分析了褐藻糖胶的结构;采用XPS分析了丝素膜表面元素;采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r)和凝血酶时间(TT)对其体外抗凝血活性作了初步的评价.丝素膜表面固定褐藻糖胶后,抗凝血性有了一定的提高.经稳定性测试,固定的褐藻糖胶仍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性.

  •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作者:潘仕荣;何藻鹏;黄宝鑫;贾磊;易武;郑欢玲;陶军

    目的评价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CU)的性能.方法通过拉伸试验、96℃±4℃热水水解试验、次氯酸钠溶液中氧化实验、全血凝血时间实验、测定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等,分别测定了PCU的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耐氧化性和抗凝血性,并与国外产品Chronoflex(Chro)进行对比.结果PCU的强度与Chro相近,但其弹性和柔性逊色于Chro,PCU的耐水解性能和耐氧化性能略优于Chro,PCU和Chro都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结论PCU是一种性能与Chro相近的"生物稳定"聚氨酯.

  • 肝素化胶原/丝素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

    作者:程忠玲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肝素化胶原/丝素共混膜,观察其抗凝血性能.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04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50 mg胶原溶于0.2 g/L醋酸溶液5 mL中,然后滴加10 g/L肝素溶液0.5 mL,均匀搅拌10 min,得到肝素化胶原.采用EQINOX55型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进行结构表征.②将肝素化胶原与丝素溶液共混(质量比为1∶4),加入戊二醛溶液作交联剂,注入聚乙烯模具内干燥72 h得肝素化胶原/丝素膜.测定肝素的标准曲线以及不同戊二醛用量对肝素的结合率和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③采用体外凝血时间试验评价材料的抗凝血性,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3种凝血时间测定,在COAG-A-MATE-XM型半自动四通道凝血仪(美国Organon Tekinika公司)中进行.结果:①肝素化胶原红外光谱在850 cm-1处出现新峰.②当加入5 g/L戊二醛溶液0.1 mL时,所得共混膜中肝素的结合率为56%,共混膜的断裂强度为45 MPa.③共混膜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分别超过150,200,50 s.结论:肝素化胶原与丝素共混膜中的肝素仍保持良好的抗凝血性.从而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生物材料.

  • 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小肠黏膜下层的血液相容性及其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刘生和;莫秀梅

    背景:栓塞是小口径血管植入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常常对血管支架材料进行抗凝改性,以期提高其血液相容性,从而提高血管的有效通畅性.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的内植物修复材料小肠黏膜下层的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体内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6-01/10在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小肠黏膜下层来自农场猪.方法:①改性:将猪小肠黏膜下层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器照射处理,氩气流量20mL/min,照射时间分别为0,2,4,6,8,10,12,14 s,接着浸入肝素钠溶液24 h.②体内抗凝血实验:将20条狗分为2组,分别植入经过改性或未改性的小肠黏膜下层缝合成的3 mm口径血管支架,与股动脉直接吻合,观察6周.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液相容性检测: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表面形态,并通过液滴接触角、凝血时间及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小肠黏膜下层改性前后的抗凝性.②体内抗凝血: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支架直接在体内循环血流下的长期通畅性和形成血管的可行性.结果:①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呈现出均匀的微结构改变,随着等离子体照射时间增加,表面液滴接触角降低;改性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减少.②植入体内后未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血管支架3 d内栓塞,改性组在6周内仍保持通畅,管腔内表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小肠黏膜下层的亲水性、抗凝性有明显提高.

  • 肝素化纳米材料P(LLA-CL)的制备及其表征和抗凝血性特征

    作者:石海涛;莫秀梅;何创龙;过凯;刘生和

    目的: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表面接枝肝素方法,使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方法:制备静电纺高聚物P(LLA-CL)纳米纤维,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对肝素化材料进行了接触角测试观察其表面亲水性,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表面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态,EDS能谱对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血液相容性实验评价肝素化P(LLA-CL)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成功将肝素接枝到P(LLA-CL)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后P(LLA-CL)材料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亲水性增强;等离子引发肝素化后,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肝素成功接枝到P(LLA-CL)表面;血液相容性实验显示肝素化材料复钙时间全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材料在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处理后抗凝血性能改善,血液相容性提高.

  •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肝素固化替代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

    作者:张明;刘长建;刘晨;乔彤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 周、1 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 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作者:张安兄;吕德龙;钟伟;程为庄;杜强国

    本文就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栓形成及凝血发生机制、目前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技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及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分析了当前血液相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将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作者:周长华

    目前临床医学实验室常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作为抗凝剂,因为其抗凝血性强,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影响小,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为血液细胞常规计数的抗凝剂,而被临床医学实验室广泛应用[1].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有出现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的现象,且操作者有时还难辨真伪.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的原因探讨如下.

  • 小肠粘膜下层表面肝素化及肝素化后其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刘生和

    目的 研究等离子体引发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小肠粘膜下层(SIS)表面肝素化及肝素化后SIS膜的抗凝血性能.方法 利用等离子体引发技术在SIS膜表面结合肝素,通过体外凝血时间检测及循环血流下观察肝素化SIS管腔的长期通畅性,以评价SIS膜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肝素结合到低温等离子体引发的SIS膜表面,肝素化SIS膜表面水接触角降低,亲水性增强,表面自由能增大,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肝素化SIS小口径血管支架保持通畅达6周.结论 SIS膜表面通过等离子体进行肝素固化处理后具有良好而持久的抗凝血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抗凝血性

    作者:潘仕荣;黄宝鑫;贾磊;陶军;郑欢玲;易武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 carbonate polyurethane urea 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璃相比较.[结果]动态凝血时间的试验PCU与Chronoflex的凝血速度比玻璃慢,凝血程度比玻璃小.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微球柱试验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目比玻璃少,变形程度比玻璃轻.抗凝血酶活性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的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值均大于玻璃.[结论]PCU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并且抗凝血性能与美国产品Chronoflex很相近.

  • 增强医用聚氨酯抗凝血性研究进展

    作者:连丽明;冷冰;付延鲍;马晓华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为增强医用聚氨酯(PU)抗凝血性所采用的物理、化学改性方法.其中,物理改性方法包括:共混、表面沉积和模板成型.化学改性方法集中于用共价键合特定分子改善PU的抗凝血性.而共价键改性方法根据实施方法的不同,又有本体引入活性基团和表面活化两种方法.

  • 卵磷脂/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作者:汤顺清;屠美;肖大庆;周长忍

    1 前言抗凝血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一大领域,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有些材料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一种理想的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与血液接触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二是人们对材料的设计(结构和功能)只停留在对抗凝血有利的某个侧面,如亲水化处理[1],设计表面微相分离结构[2]等,从而得不到理想的抗凝血材料,我们知道血管是理想的抗凝血材料,其中它的内膜直接与血液接触,具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组成内膜的细胞膜主要由卵磷脂等两亲分子构成的LB双层液晶膜,这种膜结构具有亲水性,流动性,传质性能好,荷负电性,无抗原性等特点,如果我们模仿该结构,在材料表面设计卵磷脂LB双层膜,其抗凝血性应大大改善,本文拟以通用聚合物膜与卵磷脂结合来初步探讨设计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可能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