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一致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汤英姿;唐应成;谢成兵;王雪;高云晶;戴国华

    目的 探讨不一致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影像学、HE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对1例不一致性腋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鼻咽、左颈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腋窝淋巴结活检诊断为DLBCL,未作任何治疗.4年后发现鼻咽部新生物,活检提示T细胞性淋巴瘤,化疗2个疗程;5个月后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腹腔淋巴结肿大,活检左颈部淋巴结诊断为AITL;结合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和EBER检测确诊为不一致性腋窝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鼻咽、左颈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不一致性淋巴瘤罕见,早期很难明确诊断,易误诊而影响临床治疗导致预后不佳.

  • 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宏伟;陆云龙;吕蓓蓓;丁会珍;杨文霞;陆江阳

    目的 探讨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1例胃复合性DLBCL和cHL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3岁.手术切除远端胃,肉眼观察胃体及幽门部多发性溃疡及结节状肿物.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显示,胃体部中等偏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胃壁全层,瘤细胞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Ki-67增殖率为80%.胃幽门部散在分布较大的RS及HRS细胞,瘤细胞CD30、CD15、Mum-1(+),Pax-5弱(+),Ki-67增殖率为100%,背景为大量反应性炎细胞.瘤细胞EB病毒检测均为(-).患者术后进行8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及2个周期RCHOP方案化疗,术后1 1个月因肿瘤复发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胃复合性DLBCL和cHL均十分罕见,密切结合病史并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EB病毒感染与其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围血管生长机制的探讨

    作者:何妙侠;王建军;周小平;杨志刚;白辰光;王洋;祝峙;陈颖;马大烈;郑建明;朱明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NS-DLBCL)围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 对22例PCNS-DLBCL进行临床、放射和病理观察及随访,免疫组化EnVision法行XBP1、CD44和IL-4表达分析,以17例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10例胶质母细胞瘤为对照.结果 22例PCNS-DLBCL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6岁,男女之比为1.4:1.CT多表现为占位性病变;MRI显示T1加权相低信号,T2加权相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镜检示肿瘤细胞大多围绕血管生长形成袖套样外观,实性区域仍伴有围血管生长特点.免疫组化示围血管生长的肿瘤细胞XBP1、IL-4和CD44强(+),表达率分别为95.5%、86.3%和77.3%,GFAP和CD34(-),与对照组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PCNS-DLBCL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围血管生长显示独特的形态特点,与XBP1、CD44和IL-4的表达增高关系密切.

  •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1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焱;朱芸;饶秋;石群立;马恒辉;余波;周晓军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PCDLBCL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CDLBCLL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7例PCDLBCLLT的发病年龄为31~86岁,平均64.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1∶1;主要发生于腿部和躯干部.组织学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肿瘤细胞,以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为主,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组织不累及表皮.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bcl-2、MUM1、FOX-P1和bcl-6(+),Ki-67增殖指数为60%~90%.结论 PCDLBCLLT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

  •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官兵;李晓红;张桃华;陈玲玲;朱绚丽;洪玉萍;杨海生;陆欢

    目的 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T1WI示低信号均质团块,T1WI增强示高信号均质团块,T2WI示等信号均质团块.肿瘤周围轻度水肿.肿瘤由大淋巴细胞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少,可见血管套袖结构,瘤细胞呈中心母细胞形态,可见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79α、bcl-6和EBV(+),Ki-67约60%.结论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诊断需依靠MRI、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 脾原发性巨块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熊基玲;宋金钧;张文博

    患者男性,65岁.因左上腹部胀痛1月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胀痛,伴低热、盗汗,食欲不佳、乏力.自行在家服用中草药,效果不佳.10天前感上腹胀痛加重.于外院行腹部增强CT示脾内上缘区域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间质瘤(恶变)并脾浸润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脾脏来源恶性肿瘤.查体:体温38.2℃,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左肋缘下可触及包块,达肋缘下10 cm,平脐,表面光滑,不活动,压痛(+).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偏低,铁蛋白(Fer)明显升高,血小板(PLT)轻度升高.临床以脾占位,考虑淋巴瘤行手术治疗.

  • 肾上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王亚丽;唐雪峰;许建平

    患者男性,71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查体: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血压166/88 mmHg.血生化检查:Ca0.98 mmol/L(正常值1.15~1.35 mmol/L),血糖16.4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醛固酮33.5 pg/ml(正常值73~ 239 pg/ml).胸部X线片示肺气肿改变.腹部B超示右肾上腺区探及低回声实性肿块,大小5.9cm×3 cm.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肾上腺上极前内侧,靠近腔静脉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大小6 cm×3 cm×2 cm,完整切除右侧肾上腺.病理检查巨检:灰黄色组织一块,大小8 cm×6 cm×3.5 cm,其上见灰白色结节1个,大小5 cm ×3 cm ×2.5 cm,有部分包膜;切面灰白色,质中,结节旁见正常肾上腺组织.

  • 心房黏液瘤伴纤维素相关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张安莉;孙思柏;杜军;孔雪;吴海波

    患者男性,50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有间断胸闷.查体: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向左腋中线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见一5.3 cm×2.6 cm ×2.2 cm的不规则团块样回声,随心脏收舒来回摆动,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左房及左室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中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临床诊断:左房黏液瘤伴二尖瓣闭锁不全及三尖瓣闭锁不全.患者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心房肿物蒂部位于房间隔中上部.患者无其他部位淋巴瘤病史.

  • 美罗华治疗后CD20阴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任丹;周小鸽

    患者男性,53岁.右颈部包块2月余,直径约1.5 cm,无发热,2~3天后长至7 cm,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活检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上级医院会诊:考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化疗2个疗程,颈部淋巴结缩小,但彩超示全身仍多处淋巴结肿大,遂到本院会诊.镜检:破碎的淋巴组织内可见多灶出血,大部分细胞形态模糊,不易观察.仅局部区域细胞中等偏大,可见核仁,染色质粗,核分裂可见.免疫组化:CD20弥漫(+)(图1),CD79a(+);CD3和bcl-2散在细胞(+);局灶区域Ki-67阳性细胞数>40%.

  • 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报道

    作者:孙阳阳;周晓莉;高蔚;程羽青

    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re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RNHL)是指单独发生于肾而非系统性发生的淋巴瘤累及到肾.迄今为止,PRNHL病例<100例[1],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笔者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起源、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 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春美;孙爱宁

    ①目的 探讨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在6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③结果 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28.57%);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阳性表达率(0);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见核表达,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核表达.PGSK一3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38.1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于(0.07%);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PGSK-3β和β-catenin 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④结论 GSK-3β(Ser9)磷酸化使GSK-3β灭活,抑制了GSK-3β降解β-catenin的作用,导致了胞浆内游离的β-catenin 蛋白积累并进入细胞核,可能终导致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生.

  •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卢楠楠

    目的 观察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例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收集1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2例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4-72岁,病变部位包括右侧乳腺6例,左侧乳腺5例,双侧乳腺1例.其中1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其余均为Ⅰ期或Ⅱ期.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是常见的临床表现.9例(75%)获得随访资料,其中6例存活,存活时间10-56个月;3例死亡,存活时间分别7-16个月.镜下多表现为中等大小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呈“列兵样”排列,可残存乳腺结构,部分可见淋巴上皮病变,部分可见坏死.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结论 原发性乳腺DLBCL罕见,多表现为non GCB型,病理活检加免疫袁型检测有助确诊,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加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 肿瘤的分子分型(类)和诊治

    作者:来茂德

    恶性肿瘤是一类分子水平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基于分子差异的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向.分子分型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文中介绍了分子分型(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并概述了分子分型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原发鼻腔/鼻窦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附18例分析)

    作者:汤杨明;白青伟;林金盈;蓝梅;许力;石仁洲

    目的:总结原发鼻腔/鼻窦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8例原发鼻腔/鼻窦DLBCL患者的症状、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涕中带血、鼻窦区疼痛为主,AnnArbor分期Ⅰ、Ⅱ期16例,Ⅲ、Ⅳ期2例。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0~1分13例,2~3分5例。行EB病毒( EBV)抗体检测、EBV DNA检测、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EBV-EBER)试验,均未发现阳性。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17/18)和CD79a(15/18)。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中位值为70%。Ⅰ、Ⅱ期患者主要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Ⅲ、Ⅳ期2例患者主要采用化疗。本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4例。18例中死亡13例,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7%、23.4%。结论原发鼻腔/鼻窦的DLBCL以Ⅰ、Ⅱ期多见,预后不良,尚无证据证明其与EBV感染有关。该病治疗方案主要参考结内DLBCL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但放化疗效果较差。

  • 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7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曹智;宋艳;苏勤;张询

    目的 探讨CD10、CD30、CD138、Bcl-6及Mum-1/IRF-4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3例DLBCL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随访所有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Bcl-6和Mum-1的表达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P值分别为0.028和0.001.CD138阳性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按Hans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GCB型19例(26%);non-GCB型54例(74%),两型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Chang标准分为4组:A组5例(6.9%);B组29例(39.7%);C组29例(39.7%);D组10例(13.7%).其中B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D组患者差,C组预后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DLBCL中,Bcl-6、Mum-1阳性患者预后好;CD138的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淋巴结内外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分化特征分析

    作者:王明华;翁阳;罗志飞;吴媛媛;王林海

    目的 探讨淋巴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分化特点.方法 收集108例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内56例,结外5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Bcl-6、Mum-1和LMP-1的表达,对淋巴结内、外DLBCL瘤细胞分化特征及与EBV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结内组以生发中心型(GCB)分化多见,GCB-DLBCL和非GCB-DLBCL分别占60.7%和39.3%;结外组以非GcB分化多见.GCB-DLBCL和非GCB-DLBCL分别占40.4%和5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共59例.其中结内组29例,结外组30例,其临床分期与结内、外及GCB和非GCB分化无关(P>0.05).108例DLBCL无一例表达LMP-1蛋白.结论 淋巴结DLBCL分化方向以GCB型多见,而结外DLBCL分化方向以非GCB型多见;淋巴结内外DLBCL均无LMP-1表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