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脑瘫的护理和康复指引

    作者:李京军

    先天性痉挛型脑瘫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从根本上解除了肌肉痉挛的情况,以改变异常的形态、姿势和反射,使功能障碍降至低程度.着重于患儿的精神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前避免皮肤感染和跌伤,术后促进伤口愈合,并辅以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方法和内容,使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 86例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麻醉体会

    作者:逄培华;庞立瑛;庞立洁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是目前治疗痉挛型脑瘫先进、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手术具有痉挛解除彻底,降低肌张力,不影响肢体活动,对感觉影响相对少,无复发及明显改善步态等优点。该手术要求麻醉平稳、无痛,且要求患者保持一定的肌张力。现将武警总队医院近年来对86例SPR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痉挛型脑瘫患儿86例,男77例,女9例。ASAⅡ级,年龄2~17岁,其中3~4岁占90%。②麻醉方法:术前患儿禁食12 h,禁饮4 h。阿托品0.01~0.02 mg/kg,或东莨菪碱0.01 mg/kg肌肉注射后入手术室,为防止患儿哭闹剧烈,肌肉注射氯胺酮6~12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入术间,以安定0.02~0.04 mg/kg,芬太尼0.05 μg/kg,维库溴铵0.08~0.1 mg/kg,快速诱导插管,以静注依托咪酯,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MAP、SBP、DBP、HR和尿量等。着重观察气管插管前后和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③结果:气管插管及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较大,经对症处理即可平稳。电刺激时,不使用肌松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4O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密馥;柴魏冰;赵崇量;王海峰

    我院自1995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对其施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降低了异常增高肌张力,解除了痉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全部为痉挛型或痉挛为主混合型,男29例,女11例,年龄4~14岁,平均7.14岁。以痉挛为主四肢瘫8例,截瘫20例,偏瘫2例,三肢瘫10例。病因中难产窒息11例,早产15例,明确产伤6例,孕期服药3例,脑炎后患病3例,原因不明2例。病废程度标准,Ⅰ级14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其中6例施行过10次矫形手术,所有病人肌张力高,有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髌阵挛。有病理反射20例。 2 手术方法 ①显露:全麻下腰骶后正中切口,上至腰2下至骶1棘突,显露L2~L3椎板。在切除椎板L2~L5时,注意保留两侧小关节,头低位切开硬脊膜,找两侧L2~S1各个脊神经出口处,向上找到两根相会处,仔细分前后根,后根上牵橡皮膜保护。②显外技术:在显微镜10倍下,应用显外器械将L2~S1后根分开,分成3~5小束,分离时应至各后根小束,见不到营养血管止,电极钩住各个后根小束,选择阈值低切断切除2~3 cm一段,各后根小束切断比例分别为L2 40%,L3 50%,L4 50%,L5 60%,S160%。③电刺激技术:用刺激电极钩住各个后根小束,以脉冲电刺激器刺激各个小束,诱发肌电下测定各个小束诱发痉挛阈值,选择阈值低小束按痉挛范围大小切断。④术后处理:术后卧床3周后腰围保护下下地,继续进行康复训练。⑤结果:按照Ashworth五级肌张力判定标准,术前痉挛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术后检查平均下降3级;26例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余病人因解除了过高肌张力和肌痉挛使剪刀步态解除,踝阵挛、病理反射全部消失,能进行正常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根据临床观察、步态检查、肌张力测定,优75%,良22%,总优良率95%以上。 3 讨 论 ①SPR优点:痉挛解除彻底,降低肌张力效果好,不影响肢体运动,对感觉影响相对较少,无复发,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步态,矫正动力畸形。②适应证选择:单纯痉挛,肌张力高,肌张力Ⅲ级以上者;肢体挛缩畸形轻者;躯干和四肢运动功能较好者;严重痉挛、僵直,影响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者。③手术方法和技巧:a.术中在保留小关节突同时必须彻底咬除L2~5椎板,充分显露椎管,便于术中操作,避免盲目性和副损伤,因为是马尾水平安全性要求高。b.术中彻底止血,尽量保持术野无血,减少术后椎管粘连,利于恢复;c.电刺激时,不使用肌松剂,以免影响观察效果;d.一般脊神经后根分束3~5小束,分束越高越有利于术中电刺激,选择越精确,也越可能大限度保留肢体感觉功能。④术后早期综合训练意义:术后1周开始上肢及手精细动作(OT)训练及下肢平衡、肌力、反射训练;术后3周下地站立、行走、平衡及协调性训练,对于感觉传入纤维加强刺激,促进大脑和脊髓协调及反射弧重新建立十分重要。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毅;刘新峰;贾宏彬;段满林;周志强;徐建国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脊神经损伤rhEPO1 000、3 000、5 000 U/kg组(R1、R2、R3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及假手术组(C组),每组10只.术前1 d给药,连续7 d.测定术前当天及术后3、7、14 d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及术后14 d各组大鼠L5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 L5脊神经损伤术后大鼠术侧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高(P<0.01).与N组比较,R1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WT和TWL无明显改变;R2和R3组MWT增高、TWL延长(P<0.05);脊髓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腹腔注射rhEPO 3 000或5 000U/kg能缓解L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机械和热痛敏,抑制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血清NSE、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的变换

    作者:艾克拜尔·哈里克;逯霞;许健;闫宝锋;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买尔阿芭;栾新平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浓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比较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群张力和患儿基底节区代谢产物水平. 结果 小腿三头肌群、腘绳肌、髋内收肌群手术前的肌张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后的肌张力(P<0.05).对侧基底节区Cho/NAA术后较术前升高,而NAA/Cr较术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患儿NSE水平为(16.4 ±4.1) μg/L,明显低于术前的(28.9 ±8.2)μg/L(P=0.000);而术后TGF-β1水平为(64.2±31.5) ng/L,明显高于术前的(32.4 ± 24.7) ng/L,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儿各肌肌群张力,调节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作者:艾克拜尔·哈里克;逯霞;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许健;闫宝锋;买尔阿芭;许菊芳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使用效果及肌电图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电生理监护仪监护,其中A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的剂量为0.5 μg/(kg·min),B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的剂量为1.0 μg/(kg·min).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用药前后患儿患儿神经根诱发肌电图(evoked electromyogram,EEMG)的潜伏期以及振幅保留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A组EEMG潜伏期以及振幅保留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分别为(60.5-5.1) mmHg、(72.3 ±10.1)次/min,均显著低于A组的(63.8 ±6.6)mmHg、(80.6±12.5)次/min.用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给予脑瘫患儿0.5μg/(kg·min)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