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重力加速度及其模拟条件下脑电变化研究综述

    作者:李毅峰;张涛;邓略;陈勇胜

    高重力加速度及其模拟条件下脑电变化的相关研究在航空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飞行中+ Gz和离心机+Gz作用、下体负压作用、不同程度缺氧、短暂意识丧失下的脑电变化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围绕+ Gz及其模拟条件下的脑电变化规律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在脑电的定量分析,以及利用脑电对+ Gz加速度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进行前驱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本文为高重力加速度环境下的脑电变化特征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探寻利用脑电预警高重力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具有现实意义.

  • 经颅多普勒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刘慧芬;赵芳婷;万琪;韩文强;马瑞山;倪鹤鹦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 )影响的意义.方法:15名健康青年男性坐位行下体负压(LBNP) 实验,TCD分别测试LBNP前(对照)、LBNP(-4.0kPa、-6.67kPa)后0.5、1、2、3、4、5min及卸压后1 、3 、5 min时的Vmca.结果:下体负压-4.0kPa 下4min、5min时Vmca较对照明显减慢(P<0.05);而下体负压-6.67kPa下2min、3min时Vmca改变与前者相似(P<0.05),但4min和5min时Vmca较对照大幅降低(P<0.01);卸除-4.0kPa后1min时Vmca为对照的90%(P<0.05),而3min时Vmca已恢复正常;卸除-6.67kPa后1min时Vmca为对照的83%(P<0.01),3min时Vmca为88%(P<0.05),5min时Vmca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CD可动态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Vmca的影响,LBNP可导致Vmca减慢,使大脑血供减少,为解释空中晕厥提供了实验依据.

  • 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的耐力变化和心血管反应

    作者: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

    目的观察头低位后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的耐力和心血管反应.方法 8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倾斜床上进行"直立位-倒立位30 s-直立位联合下体负压(-60 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下体负压(-60 mmHg) 致晕厥前症状的对照试验,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8名被试者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为4.5±2.4 min,显著低于对照试验时的8.4±2.1 min (P<0.01).在倒立位,被试者HR较直立位基础值降低,SV和CO较直立位基础值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和基础值相比,直立位下体负压时HR增加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试验(P<0.05),而直立位下体负压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试验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P<0.05).在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时,对照试验的PP和基础值比较显著降低(P<0.05),TPR比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倒立位后,再进行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缩短,心血管反应降低.

  • 下体负压旋转床模拟航空推拉效应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水杰;赵梓刚;刘挺松;石俊;侯豹可;杨长斌

    目的探讨下体负压旋转床模拟航空推拉效应的效果,观察推拉动作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8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旋转床上进行"直立位(HUT,+l Gz)-倒立位-直立位+下体负压(LBNP,~50mmHg)10 min"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下体负压(-50 mmHg)10 min的对照试验,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率(HR)、血压(BP)、基础阻抗(Z0)、每搏心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总外周阻力(TPR)等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有3名被试者没有完成直立位+LBNP作用lO min的试验,出现晕厥前症状,8名被试者平均耐受时间为8.99±1.47 min.而对照试验时,被试者均完成了10 min的直立+LBNP试验.模拟推拉效应试验时,在倒立位,被试者HR、Z0较直立位对照值降低,SV和CO较直立位对照值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直立位+LBNP过程中,HR、Z0、TPR较对照和倒立位值显著增高,SV和C0较对照和倒立位值显著降低,SBP在HUT即刻较对照值显著性增高,在HUT+LBNP过程中显著性降低.在对照试验时,上述指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但增高或降低的百分比(%)低于模拟推拉效应试验(HR除外).结论倒立位后,再直立+LBNP作用,心血管功能下降程度大于单纯直立+LBNP作用,下体负压旋转床可用来模拟推拉效应.

  •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的影响

    作者:孙喜庆;姚永杰;吴兴裕;郝卫亚;姜世忠;乔宗林

    目的观察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后一周,每天进行1 h、-4.0 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I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3、10及2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升高;LBNP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在卧床第3及2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1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在21 d头低位卧床的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 下体负压反复暴露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作者:杨长斌;姚永杰;韦应波;吴燕红;孙喜庆;吴兴裕

    目的探讨反复下体负压暴露对人体下体负压(LBNP)耐力的影响及其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方法 10名男性健康被试者进行负压值为-50mmHg、持续8min的下体负压锻炼,每天1次、连续8d,记录心率及血压.锻炼前后进行LBNP耐力检查,并测量心脏泵血功能.结果锻炼前、后负压大耐受时间(DNP)及累积应激指数(CSI)分别为:1058±216 s,1354±233 s;45833±12546 s.mmHg、63433±13458 s.mmHg,锻炼前后差异显著(P<0.05),心脏泵血功能呈增强趋势.结论下体负压反复暴露可提高人的下体负压耐力,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增强了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外周血管的顺应性,心血管系统对低血压应激的代偿机制更加有效,从而提高了心水平动脉血压.

  • 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作者:张毅;杨长斌;高原;杜挺媛;吴萍;吴斌;谷志明;孙喜庆

    目的 确定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2套不同类型抗荷服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压力制度.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 30 mmHg和30 ~ 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 ~ 40 mmHg和40 ~ 50mmHg两种压力制度.结果 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结论 两种抗荷服在各自的高、低压力制度下均可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且高压力制度效果更明显.

  • 21d头低位卧床中几种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

    作者:曹新生;吴兴裕;蒋昌林;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

    目的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所致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及前列腺素(PGI2)的变化和LBNP对抗措施对上述激素的影响.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d HDT-6°卧床实验.被试者年龄23.7±5.0岁,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下体负压(LBNP)组.LBNP组在卧床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30mmHg,1h/d).卧床前、卧床第2、4、11天及卧床结束日清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结果与卧床前相比,Ald 在第2天显著下降(CON -30%,P<0.05;LBNP -38%,P<0.01),在第11天显著上升(CON+30%,P<0.05;LBNP +48%,P<0.01).PRA在第4天达到峰值(P<0.05),第22天回落到低于对照水平.PGI2 在HDT过程中均高于对照水平.对照组在第22天增加+260%(P<0.01),LBNP组在第11天,第22天分别升高149%,102%(P<0.05).采用LBNP对抗措施后,PRA,Ald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GI2在LBNP组未进一步升高.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导致PRA、Ald的一过性升高及PGI2持续性升高.

  • 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作者:杨长斌;孙喜庆;王永春;刘挺松;冯岱雅;姚永杰

    目的探讨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后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变化,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2名健康男性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进气阀门完全关闭(A组)、进气阀门打开至峰值负压为-30 mmHg(B组)两种状态下进行锻炼.A组锻炼持续时间为5 d,3 min/d,分别于锻炼前、锻炼3、5 d后进行心脏泵血功能及头高位倾斜检查,进行短程心率变异性分析,锻炼前后行下体负压耐力检查.B组锻炼持续时间为10 d,5 min/d,分别于锻炼前、锻炼5、8、10 d后进行各项检查,检查项目与A组相同.结果 A组锻炼后,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降低,下体负压耐力显著升高.B组心脏泵血功能则在锻炼8 d后显著增强,下体负压耐力也显著提高.结论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进行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但训练方案不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变也不同.

  • 血容量减少对立位应激反应影响的仿真研究

    作者:郝卫亚;张立藩;吴兴裕;张卫英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血容量降低在航天失重后心血管失调和立位耐力降低机理中的意义. 方法在仿真下体负压(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反应模型的血液重新分配子模型中引入血容量减少因素,仿真血容量减少0~25%后LBNP时心率(HR)和血压(BP)变化. 结果血容量减少低于总血量的5%条件下,心血管系统可以通过压力反射调节作用维持LBNP时正常的HR和BP;血容量减少超过约15%,在安静仰卧位时,HR和BP正常,但LBNP时BP迅速降低,系统可能失去稳定性. 结论血容量减少将导致心血管系统对立位应激反应的改变.

  • 立位-下体负压时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作者:沈羡云;孟京瑞;吴斌;李建军;董颀;向求鲁

    目的 了解立位-下体负压(HUT+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观察16名被试者在75°头高位倾斜加-4 kPa下体负压20 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1) HUT+LBNP可引起被试者出现明显的心率、血压、规-化低频峰功率(LFn)、LFn/HFn增加,脑血氧饱和度、心电T波和规-化高频峰功率(HFn)下降;(2) 晕厥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和脑血氧饱和度下降;(3) 低耐力组在HUT+LBNP初期的心率明显高于高耐力组;(4) HUT+LBNP时脉搏波波形发生很大变化,无法进行分析。 结论 HUT+LBNP是一种负荷量较高的立位耐力检查方法,可充分暴露被检者在立位中的心血管调节功能;脉图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评价被试者HUT+LBNP耐力的方法

  • 坐位下体负压下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作者:韩文强;刘惠芬;赵芳婷;马瑞山;程宏伟;倪鹤鹦

    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坐位下体负压-4.00 kPa、 -6.67 kPa条件下,分别测试负压前、下体负压暴露0.5、1、2、3、4、5 min和卸压后1 、3 、5 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在-4.0 kPa下体负压作用4、5 min时,脑血流速度减慢(P<0.05);负压作用3、4、5 min时心率增快 (P<0.05);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 在-6.67 kPa下体负压作用2、3 min时,脑血流速度减慢 (P<0.05),在4 min和5 min时显著减慢(P<0.01), 卸压后1 min尚未恢复(P<0.05),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负压作用后各时间点心率均显著增快 (P<0.01);血氧饱和度在负压暴露5 min时显著下降(P<0.05). 结论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引起大脑血供减少,为空中晕厥和立位耐力不良的医学鉴定提供了人体实验依据.

  • 下体负压暴露时心血管系统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作者:郝卫亚;吴兴裕;张立藩;冯林华;孙喜庆;姚永杰

    目的仿真研究心血管系统对下体负压(LBNP)的反应.方法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型包括7部分:血液重分配控制、左室灌注、左室、外周循环、心率调节控制、外周阻力调节控制、静脉紧张程度控制.其中,心率和静脉紧张度受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控制,而外周阻力则同时受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肺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控制.结果利用所建模型,模拟了0~-10.64 kPa(-80 mmHg)范围内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模拟LBNP暴露时收缩压、平均压、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变化以及血压反应过程,仿真结果均与人体实验结果吻合.结论所建模型是有效的,可以模拟LBNP下血液动力学的短期反应.

  • 不同体能的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鲁力立;吴斌;黄伟芬;谷志明;王焰磊;刘兴华;唐芸;莫言

    目的 探讨不同体能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的反应特点.方法 1)用运动平板测大耗氧量;2)采用逐渐递增负压的方法,大负压-50 mmHg.被试者为21名30岁年龄组女性健康志愿者,分为惯于久坐的女职业组(A组:VO2max 33.69±4.50 mL·kg-1·min-1)11人,经常锻炼的女飞行组(B组:VO2max 39.61±3.84 mL·kg-1·min-1)10人.结果 两组HR均随LBNP的负荷增加而增加(P《0.01~0.001).B组SBP明显降低(P《0.01).A组DBP明显增高(P《0.05).B组MBP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女职业组相比,女飞行组对LBNP心血管反应不良,表明体能对LBNP有影响.

  • 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

    作者: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乔宗林;姜世忠

    目的观察LBNP对21d HDT-6°卧床模拟失重所致立位耐力不良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21d HDT-6°卧床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与对照组不同,下体负压组在后一周,每天进行1h、-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结果卧床前,12名受试者顺利通过75°、20min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10d立位耐力检查时,对照组有5人、LBNP组有4人出现晕厥前或晕厥症状,两组平均耐受时间均低于卧床前(P<0.05);第21d时,对照组有5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而LBNP组有1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显著降低.下体负压能够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导致的立位耐力降低.

  • 星形图在下体负压试验医监中的应用

    作者:赵国璇;杨静生;仲崇发;鲁力立;胡志红

    目的探讨在下体负压试验中,实时、快速、直观地评价被试者的生理机能状态和可能发展趋势的方法.方法采用星形图技术,将多个生理指标在下体负压作用时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平面坐标上以特殊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根据星形图的特点和其稳定性判断出被试者的生理功能状态是否稳定.结果形成了个体的应激反应模式,使用指标星形图较准确地对机体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评价.结论根据星形图图形变化的特点可以对被试者生理功能状态可能发展的方向起到提示的作用.

  •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对下体负压效应影响的仿真研究

    作者:郝卫亚;张立藩;吴兴裕;白净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对心血管系统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在航天失重后心血管失调和立位耐力降低机理中的意义.方法以我们原有仿真血量减少后下体负压(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模型为基础,对其心脏工作子模型中大弹性系数(maximum elastance)乘以一个反映心肌收缩功能改变的系数.然后逐渐降低收缩功能改变系数,仿真血容量减少12%后,心肌收缩功能降低0~30%后LBNP时心率(HR)、血压(BP)和心输出量(CO)的变化.结果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将使LBNP时,HR加快、BP降低和CO减小.结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血管系统对立位应激的调节能力降低.

  • 下体负压-立位作用下ST-T改变与心肌氧耗的关系

    作者:唐志忠;李勇枝;范全春;石宏志;白桂娥;赵爽

    目的探讨负压-立位作用下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氧耗的关系.方法 68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对照组21只,负压-立位组47只,根据家兔在负压-立位过程中的ST-T变化,将负压-立位组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测量的指标有:心率、血压、左室内压及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心率等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负压-立位作用下血压、左室峰压、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与心率乘积出现了明显下降,阳性组的左室峰压、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与心率乘积在-30 mmHg 2 min和4 min时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阴性组,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动脉血压在负压初期无明显差别.结论负压-立位作用下ST-T改变不仅与动脉血压明显下降有关,还与心肌氧耗水平较高有关.

  •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第一周和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冯岱雅;蒋昌林;梁文彬

    目的观察在21 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均参加-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后一周,每天进行1 h、-30 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10、2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3次立位耐力检查,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 结果卧床前两组1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10和21天,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而下体负压组仅有1人未通过,卧床第21天下体负压组(19.7±0.9 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15.0±3.2 min)显著延长(P<0.05).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CO)在卧床第3、1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的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在卧床第3、14天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VET在卧床第3、7和1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21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在21 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30 mmHg,1 h/d)锻炼,可显著提高立位耐力,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引起的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的降低.

  • 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的研制

    作者:杨长斌;孙喜庆;王永春;姚永杰;吴宝民

    目的研制一种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方法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由若干环形钢圈及涂胶布材料构成的密闭完整的空腔壳体,可上下随意伸缩.上表面安装有单向排气阀门、可调进气阀门、把手及肩带.沿筒体纵轴进行屈/伸膝关节运动,使之被动扩张产生负压.结果进气阀门完全关闭、打开1/4、1/2至完全打开时,训练器负压峰值逐渐降低,分别为-58、-46、-38和-26 mmHg. 结论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集体育锻炼和下体负压于一体,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望应用于对抗失重生理影响和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