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

    作者:韩东旭;刘月红;周传岱;张宝兰;费锦学;刘钢

    目的探讨短期-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脑EEG的影响.方法记录12名18~22岁健康男性卧床前、卧床期间(第3、4、6天)及恢复期(第3天)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16导EEG,进行功谱分析.结果卧床期间,EEG峰值频率逐渐慢化(第6天,P<0.05),α段活动增强(α1:P<0.001;α2:第3、6天,P<0.05;第4天,P<0.001),第4天显著,α1/α2上升(第6天,C3、C4:P<0.02;F4、P4、T3、T4、T5:P<0.05);θ活动增强(P<0.001),额区第3天显著,枕顶区第4天显著,同时θ/α明显上升(第6天,P3、O1:P<0.05);此外,β1活动也显著增强(P<O.001),第3天明显.卧床结束后3 d EEG峰值频率已恢复至实验前水平,其余指标尚在恢复中.结论头低位卧床导致人脑EEG频谱结构及活动强度明显改变,对脑功能存在潜在影响.

  • 头低位-6°卧床期间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作者:梁立新;刘振秀;万玉民;杨唐斌

    目的观察7 d卧床前中后血尿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 6名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条件下,测量卧床前48 h、卧床48 h、120 h血中皮质醇(CORT)、醛固酮(ALD)、甲状腺素(T3、T4)含量;同时留取每天6∶00~22∶00,22∶00~6∶00 2个时相的尿样,测定尿中CORT、ALD、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内分泌指标.结果被试者卧床48 h时血中的CORT、ALD上升,T3、T4、总蛋白(TP)、尿尿素氮(UUN)下降;卧床120 h时,又恢复到卧床前水平.尿中的CORT、ALD及去甲肾上腺素在24~48 h达到大值,以后逐渐回落到卧床前水平.结论血尿中主要内分泌指标随头低位-6°卧床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 头低位卧床对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赵军;胡莲娜;李志生;梁会泽;闫洪欣;仇长宇

    目的 观察头低住卧床条件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实验前、实验第2天及第5天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100波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结论 头低位卧床条件下可导致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提示失重对于正常人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 -6°头低位卧床7 d中人的体温变化

    作者:虞学军;常绍勇;宋德;武建民;杨天德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18名健康男性青年(18~22岁)7 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6∶ 00)、下午(16∶ 00)、晚上(20∶ 00)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卧床第4天(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36.50±0.03℃,卧床第7天(BR7d)时降至36.38±0.04℃;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卧床第7天时ΔTsk为0.38±0.14℃;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Tforehead)有升高趋势;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d)均对Tre、Tsk 、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结果提示: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对卧床时人的热调节有影响.

  • 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淤"的对抗效果

    作者:王宝珍;石宏志;高建义;范全春;徐志明;钱锦康

    目的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淤证改善的效果. 方法 10名被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头低位-6°卧床7 d,中药组卧床中服中药复方,对照组服安慰剂. 结果中药组的血淤证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某些生理指标维持卧床前状态,即血压平稳;心功能(每搏量、心肌收缩力、每搏功指数等)、尿量,与卧床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而对照组比中药组血淤证较重. 结论提示中医药可能成为防治短期航天失重时对机体影响的的一种选择措施.

  • 4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速度的改变

    作者:孙喜庆;Anne Pavy-Le Traon;Claude Gharib

    目的观察4 d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4 d -6°头低位卧床试验.卧床前和卧床4 d结束时在倾斜床上进行2次立位耐力检查,卧床前(卧位)、卧床第1、3、4天及起床后第2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4 d卧床结束时(87.5%)被试者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较卧床前(37.5%)显著增加(P<0.05).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在卧床第1、3天较卧床前均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卧床第4天均显著降低(P<0.05),起床后第2天基本恢复.在卧床期间,平均动脉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显著降低(P<0.05).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可能是失重/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之一.

  • 24h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功能及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韦应波;曹新生

    目的观察24h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头高位倾斜心血管反应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学员6名,年龄22~23岁,进行了24h头低位卧床实验,卧床期间用阻抗法测量了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并观察了卧床前后头高位倾斜时的心血管反应和卧床期间尿量的变化.结果在卧床期间受试者心率较卧床前(立位)显著减慢,第6、12、18h的心率较卧床开始时(0h)显著降低.SV和SI在卧床0、6、12和24h较卧床前显著增加.CO和CI在第18h较0h显著性降低.TPR在第18h较0h显著性增高.卧床前后HUT时,HR、MBP、TPR显著增加,SV、SI、CO、CI显著下降,SBP变化不显著;卧床后HUT时,舒张压(DBP)显著增加,脉压差(PP)显著下降,而卧床前HUT时,DBP和PP变化不显著.卧床0~4h的平均每小时尿量显著高于4~12h和12~24的平均小时尿量(P<0.01).结论 24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头高位倾斜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影响.

  •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的影响

    作者:孙喜庆;姚永杰;吴兴裕;郝卫亚;姜世忠;乔宗林

    目的观察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后一周,每天进行1 h、-4.0 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I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3、10及2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3及21天显著升高;LBNP组的左侧大脑I相面积在卧床第3及2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3及21天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1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在21 d头低位卧床的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 21d头低位卧床中几种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

    作者:曹新生;吴兴裕;蒋昌林;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

    目的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所致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及前列腺素(PGI2)的变化和LBNP对抗措施对上述激素的影响.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d HDT-6°卧床实验.被试者年龄23.7±5.0岁,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下体负压(LBNP)组.LBNP组在卧床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30mmHg,1h/d).卧床前、卧床第2、4、11天及卧床结束日清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结果与卧床前相比,Ald 在第2天显著下降(CON -30%,P<0.05;LBNP -38%,P<0.01),在第11天显著上升(CON+30%,P<0.05;LBNP +48%,P<0.01).PRA在第4天达到峰值(P<0.05),第22天回落到低于对照水平.PGI2 在HDT过程中均高于对照水平.对照组在第22天增加+260%(P<0.01),LBNP组在第11天,第22天分别升高149%,102%(P<0.05).采用LBNP对抗措施后,PRA,Ald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GI2在LBNP组未进一步升高.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导致PRA、Ald的一过性升高及PGI2持续性升高.

  • 7d-6°卧床对心电向量图的影响

    作者:唐志忠;李勇枝;白桂娥

    目的探讨短期-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的影响.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19~21岁,进行了7 d -6°头低位卧床(HDBR)试验.HDBR前、HDBR第1、3和7天时进行了4次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在卧床期间,横面QRS环呈逆钟向偏转;右侧面QRS环呈顺钟向偏转(P<0.05或P<0.01).横面和右侧面QRS-T夹角在卧床过程中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7 d头低位卧床可使心电向量参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心房、心室的容积变化在时程上一致,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变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它与心室病理性肥厚、心肌缺血时心电向量图各参数的变化显然不同.

  • 21d卧床期间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电解质的变化

    作者:姚永杰;孙喜庆;王忠波;赵双宝;杨长斌;吴兴裕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Ca2+、Mg2+、Cl-、P3+代谢的影响.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8±6.1岁,进行21 d头低位(-6°)卧床试验.在卧床前第3天,卧床第3、10、21天及卧床后第2天 (d+2)测定了被试者血清ALP及Ca2+、Mg2+、Cl-、P3+含量的变化.血清Ca2+测定用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P3+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Mg2+和Cl-测定用酶法,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比色法.结果卧床期间,血清Ca2+较卧床前显著增加,在卧床第10天和21天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后第2天仍显著高于卧床前;P3+在卧床第21天和卧床前比较显著性降低(P<0.01);Mg2+在卧床期间和卧床后均显著低于卧床前(P<0.05或P<0.01);Cl-在d21和d+2均较卧床前显著增加(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卧床第21天较卧床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21 d头低位卧床过程中,血钙升高,血磷、镁降低,氯离子升高,血清ALP高于卧床前,可能反映机体处于代谢不平衡状态.

  • 30 d头低位卧床期间下肢运动锻炼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耿捷;孙喜庆;刘玉盛;杨长斌;张舒;曹新生;吴斌

    目的 本实验利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通过观察和比较30 d卧床期间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失重后心脏功能变化的对抗效果.为制定我国载人航天时航天员失重对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5名男性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3组,每组5人对照组仅-6°HDT卧床30 d,不进行任何处理,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在30 d卧床期间分别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实验期间测量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左室射血时间在卧床第22、26天较21、床前显著降低(P<0.05),射血分数在第26天显著性降低(P<0.05),每搏量、心输出量在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下肢肌力训练组左室射血时间在21、床期间较21、床前均显著降低(P<0.05),每搏量除第5、7天外均显著降低(P<0.05),心输出量在第l、30天显著降低(P<0.05).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在21、床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搏量、心输出量在卧床第1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30 d头低位21、床可引起心脏收缩泵血功能下降,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血管功能,其中自行车功率计训练的对抗效果更佳.

  • 头低位卧床对眼内压、近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其中药防护

    作者:许欣;徐志明;刘国印;徐利明;王宝珍;何宏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眼压、视野、近视力的影响,及中药对抗模拟失重的效果.方法 10 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用头低位-6° 21 d卧床模拟失重,分别于卧床前、中、后测量两组被试者眼内压、近视力及视野.结果眼内压及近视力在卧床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中心视野变化无显著性;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视力下降.结论 1)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眼压、近视力下降;2)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模拟失重对近视力的不良影响.

  • 头低位卧床及饮用含电解银离子水对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

    作者:李志霞;刘成林;于晓影;谢力勤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以及电解银离子(航天饮用水消毒剂之一)对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21 d的头低位-6°卧床实验,收集卧床前后的粪便,测双歧杆菌数量.2)4组小鼠分别饮用不含银纯净水、银含量为0.20、0.40、0.60 mg/L的饮水1月,测肠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3)7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连续饮用含银量0.20 mg/L的饮水16 d,取实验前、饮水第3、10、16 天的粪便,测双歧杆菌数量.结果 1)卧床后被试者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lgn/g) 较卧床前呈显著性减少(P<0.01).2)小鼠肠粪混合样中的双歧杆菌数(lgn/g)与饮水中的银离子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992,P<0.01).3)被试者饮用含银离子水后粪中双歧杆菌的含量较饮用前呈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头低位卧床及饮用含电解银离子水均能导致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

  • 21 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作者:刘玉盛;黄伟芬;刘兴华;王俊;赵东明;吴轩

    目的探讨21 d-6°头低位卧床和卧床运动训练对动态姿态平衡和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青年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和卧床训练组,每组5人,卧床期间训练组每天进行2次、每次30 min逐级增加负荷的头低位功率自行车训练;分别于卧床前和卧床后21 d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和双膝等速肌力的测试. 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双膝相对峰力矩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的明显增加;训练组动态本体感觉得分和运动控制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明显改变. 结论 21 d-6°头低位卧床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卧床后动态姿态平衡及其动态运动适应功能.

  • -6°卧床7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立国;郭志峰;谢俊水;王林杰

    目的使用电子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CDP)定量评价-6°卧床7 d对人体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前庭、本体感觉和视觉对人体维持平衡的贡献.方法被试者为8名健康男性,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4 d测试感觉整合试验(SOT)和运动控制试验(MCT).结果在SOT试验状态1(即睁眼,平台和视景环境固定)、5(即闭眼,视景环境固定,平台随重心晃动而晃动),起床后平衡得分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4 d后平衡得分恢复正常.在SOT试验状态1、2(即闭眼,平台和视景环境固定)、3(即睁眼,平台固定,视景环境随重心晃动而晃动),起床后平衡策略得分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4 d后恢复正常.本体感觉和视觉(2/1,3/1)的依赖性起床后比卧床前明显增大(P<0.05),4 d后恢复正常.在SOT试验状态1、4(即睁眼,视景环境固定,平台随重心晃动而晃动)、6(即睁眼,视景环境和平台都随重心晃动而晃动),起床后重心排列与卧床前相比有明显的前倾趋势,恢复4 d后,状态1、6重心排列恢复正常,而状态4未恢复.MCT试验卧床前后运动反应潜时未发现变化.结论 -6°HDBR 7 d对平衡功能有显著影响,人体维持平衡较多的依赖本体感觉及视觉信息.

  • 运动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所致下肢肌肉萎缩及其功能改变的影响

    作者:刘玉盛;金真;吴斌;赵东明;孙洪义;潘占春;李科;吴萍;谷志明;曾亚伟;刘刚;耿捷;孙喜庆

    目的 观察下肢肌力训练方法和功率车训练方法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和功能改变的防护效果.方法 15名男性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功率车训练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组共进行了25 d(次)训练,下肢肌力训练组每天进行16 min的训练,功率车训练组每天进行30 min的训练.大、小腿肌肉体积分别于卧床前、卧床第28天和起床后第2天进行了3次测量,下肢等动肌力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第2、7天进行3次测量.结果 与卧床前相比,卧床第28天下肢肌力训练组平均大腿肌肉体积和小腿肌肉体积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功率车训练组的变化介于上述两组之间,两个运动训练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起床后第2天对照组左膝伸峰力矩、左膝伸平均功和总功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下肢肌力训练组,但是,右膝的变化则不及左膝明显,对照组卧床后不仅同侧下肢屈伸峰力矩不平衡现象明显增加,而且双膝峰力矩不对称现象也明显增加.结论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对于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及其功能改变具有明显的对抗防护效果.

  • 卧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辨证论治效果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宝珍;李勇枝;辛冰牧;范全春;王静;薛春美

    目的观察中药对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被试者中医证型的论治效果.方法被试者随机分成中药组(ME)和对照组(CON)各5人,两组均-6°头低位卧床14 d,依据辨证的证侯主法立方,随证遣药进行论治.结果 ME组无论是中医证机或是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血浆皮质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尿木糖排泄率等)比CON组都能维持卧床前水平(P<0.05)或轻度变化.结论卧床14 d模拟失重引起的肾阴虚、血瘀、脾气虚之证本药方都有一定调理效果,其中对肾阴虚、血瘀证效果更明显.

  • -6°HDT 7 d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的变化

    作者:郭立国;郭志峰;谢俊水;王琳杰

    目的使用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CDP,computerized dynamic posterographaphy)评价-6°HDT 7d对人体下肢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影响.方法被试者为8名健康男性,分别于卧床前、起床后、恢复4d测试被试者.结果左、右腿的短潜伏期反应在起床后无明显变化,而中潜伏期反应及长潜伏期反应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强,4 d后未恢复.右腿的短反应时程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延长,4 d后短反应时程未恢复正常.左腿的短反应及中反应曲线下面积起床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大,4 d后短反应曲线下面积恢复正常,而中反应曲线下面积未恢复正常.结论-6°HDT 7 d对人体下肢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有显著影响.

  • 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

    作者: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彭远开;徐国林;张华

    目的探讨短期模拟失重对人脑7~12 Hz频段脑波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为航天员脑功能选拔及训练监测提供功能性评价方法. 方法 -6°头低位卧床(HDBR)模拟失重状态,记录12名18~22岁男性正常成人卧床前、卧床期间(第3、4、6天)及恢复期(卧床结束后第3天)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EEG,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7、8、9、10、11、12 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 结果卧床前,枕顶区优势涨落顺序为10、9、11 Hz;额颞区10、9 Hz竞争主优势成分,7 Hz位居第3.卧床后,各频率成分之间的主次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且所涉及的频率成分及脑区逐渐扩展,7、8 Hz优势显著上升,10、11 Hz优势显著下降,枕顶及后颞区9、10 Hz竞争主优势成分,7 Hz位居第3;额区及前颞区主次优势频率为9、7 Hz(F4为7、9 Hz),10 Hz位居第3. 结论模拟失重导致脑波7~12Hz频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显著改变,脑调节机能变差,易导致发作性头痛等临床症状,对脑功能造成潜在影响.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