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作者:张毅;杨长斌;高原;杜挺媛;吴萍;吴斌;谷志明;孙喜庆

    目的 确定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2套不同类型抗荷服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压力制度.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 30 mmHg和30 ~ 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 ~ 40 mmHg和40 ~ 50mmHg两种压力制度.结果 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结论 两种抗荷服在各自的高、低压力制度下均可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且高压力制度效果更明显.

  • 间断性头高位倾斜对模拟失重大鼠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作者:刘春;张立藩;张乐宁;倪鹤鹦;张远强;孙岚

    目的探讨间断性45°头高位倾斜(HUT)能否减轻或防止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萎缩性变化.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CON)、模拟失重(SUS)和模拟失重每日6 h+45°头高位倾斜(SUS+HUT)3组.4 wk后,取大鼠比目鱼肌(SOL)、腓肠肌内侧头(MG)及外侧头(LG)与趾长伸肌(EDL),并称其湿重.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比例,及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数的比值(C/F)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CON相比,SUS大鼠后肢骨骼肌的湿重均显著减少,但各骨骼肌变化程度不一致.所有骨骼肌的C/F比值均显著降低.SUS+HUT组的变化如下:①肌肉湿重,SOL完全恢复,MG+LG部分恢复;间断HUT对抗肌萎缩的相对对抗效果分别为93.4%及34.8%.②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CSA及比例,SOL完全恢复,MG部分恢复,其余骨骼肌仅有恢复趋势.③所有骨骼肌的C/F比值均得到恢复.结论本项研究表明间断HUT性能有效地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后肢骨骼肌萎缩性变化,但不同骨骼肌的反应尚存在一定差异.本工作提示,应用间断性人工重力对抗失重不利影响的同时,尚应辅以其他对抗措施.

  • 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孙会品;孙喜庆;王冰;姚永杰;石菲;耿捷;王永春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 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 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 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 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层萎缩,管壁变薄;颈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对抗组静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颈静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发达,向分泌型转变;对抗组静脉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 21 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发生萎缩性改变,颈静脉发生增生性改变;每天2 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结构的改变.

  • 下体负压-立位作用下ST-T改变与心肌氧耗的关系

    作者:唐志忠;李勇枝;范全春;石宏志;白桂娥;赵爽

    目的探讨负压-立位作用下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氧耗的关系.方法 68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对照组21只,负压-立位组47只,根据家兔在负压-立位过程中的ST-T变化,将负压-立位组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测量的指标有:心率、血压、左室内压及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心率等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负压-立位作用下血压、左室峰压、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与心率乘积出现了明显下降,阳性组的左室峰压、室内压变化速率峰值、室内压差与心率乘积在-30 mmHg 2 min和4 min时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阴性组,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动脉血压在负压初期无明显差别.结论负压-立位作用下ST-T改变不仅与动脉血压明显下降有关,还与心肌氧耗水平较高有关.

  • 检测头部血压和动态过程的头高位倾斜实验系统设计

    作者:刘延勇;俞梦孙;向海燕;姬军;李音华;秦瑜斐

    目的 设计一个可以检测头部血压和动态过程的头高位倾斜实验(head-up tilt, HUT)系统,以提高HUT实验的效能.方法 通过对阻抗血流图的B点和颞浅动脉脉搏波起点为标志点得到的脉搏波传导时间(pulse wave transit time,PWTT)进行个体化校正,获得头部血压.基于改进的倾斜床,设计了可监测连续动态血压、心电图、心音、呼吸和阻抗血流图等人体生理信号的实验系统;并通过3名志愿者的HUT实验检验系统的可靠性.结果 基于精确的PWTT的个体化校正可以实现头部血压测量.在HUT过程中系统可连续、稳定地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可特征地显示出头部血压的低值和血压的动态调节过程及整体水平.结论 本系统可准确地反映HUT中头部血压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为评价人体的心血管调节功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为研究高性能飞机飞行员对加速度应激的即刻反应提供了可能.

  • 提踵动作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作者:张毅;杨长斌;高原;张舒;孙喜庆

    目的 验证提踵动作对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在下体负压(LBNP)条件下分别随机进行2次头高位倾斜检查(HUT)测定其下体负压耐力.一次为志愿者的基础下体负压耐力(对照组),另外一次要求志愿者在LBNP条件下做提踵动作,直至耐力终点(提踵组).结果 提踵组下体负压耐受时间( DNP)和累计应激指数(CSI)均显著增加(P<0.05).在下体负压过程中,提踵组平均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心率增加呈降低趋势,每搏量增加,且均在-40 mmHg及- 50 mmH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提踵动作可以提高下体负压耐力,可望作为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时的应对措施,也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 人体头高位倾斜时的血压变化

    作者:张帆;李立帅;蒋雨平;吴国强

    目的 观察体位改变时不同的血压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将39名受试者分成3组:正常青年组12名,正常老年组11名,帕金森病组16名,采用HRV&BRS无创伤测定仪(型号SMUP-E),连续记录受试者从仰卧位(Supine)到头高位倾斜(head-up tilt,HUT,+75°)的血压、心率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约59%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血压先降低,然后逐步恢复;约33.3%受试者血压无明显变化;另有7.7%受试者在倾斜过程中血压不降反升.青年组中体位改变后血压无明显变化者心率增加百分比(20.69%±6.59%)明显高于血压下降者(8.99%±7.35%,P<0.05),老年组也有相似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组则无规律性.结论 体位改变后,血压下降、血压无明显变化、血压上升都有可能发生,其结果取决于不同人群回心血量减少和交感神经兴奋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 头高位倾斜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

    作者:郝卫亚;张立藩;吴兴裕;孙喜庆;姚永杰

    目的仿真头高位倾斜(HUT)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进一步研究有关立位应激的生理机制. 方法以仿真下体负压(LBNP)时心血管反应的模型为基础,在血液重新分配子模型中引入了重力致血液重新转移的环节,在压力反射控制子模型中考虑了心水平与颈动脉压力感受器间的流体静压差. 进行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30°,45°,60°,75°的HUT试验,观察头高位倾斜时血压和心率变化. 结果仿真结果表明,HUT时心率、舒张压和平均压增加,心输出量降低. 仿真结果与人体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结论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来仿真HUT时心血管系统反应;HUT与LBNP所涉及的生理机制基本相同;本模型为探讨立位应激有关的生理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模型.

  • 间断性头高位倾斜对模拟失重大鼠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作者:

    [刘 春,张立藩,张乐宁,倪鹤鹦,张远强,孙 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 0;13(6):391-395] 目的 探讨间断性45°头高位倾(HUT)能否减轻或防止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骼 肌的萎缩性 变化. 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CON)、模拟失 重(SUS)和模拟失重每 日6 h+45°头高位倾斜(SUS+HUT)3组. 4 wk后,取大鼠比目鱼肌(SOL)、腓肠肌内侧头(MG )及外 侧头(LG)与趾长伸肌(EDL),并称其湿重. 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骨 骼肌Ⅰ,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比例,及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数的比值(C/F)进行定量分 析. 结果 与CON相比,SUS大鼠后肢骨骼肌的湿重均显著减少,但各骨骼 肌变化程度不一致. 所有骨骼肌的C/F比值均显著降低. SUS+HUT组的变化如下:①肌肉湿重 ,SOL完全恢复 ,MG+LG部分恢得;间断HUT对抗肌萎缩的相对对抗效果分别为93.4%及34.8%. ②骨骼肌Ⅰ, Ⅱ型肌纤维CSA及比例,SOL完全恢复,MG部分恢复,其余骨骼肌仅有恢复趋势. ③所有骨骼 肌的C/F比值均得到恢复. 结论 本项研究表明间断HUT性能有效地对抗模 拟失重所引起的后 肢骨骼肌萎缩性变化,但不同骨骼肌的反应尚存在一定差异. 本工作提示,应用间断性人工 重力对抗失重不利影响的同时,尚应辅以其他对抗措施.(井晓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