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电极电刺激对有髓神经传导阻断影响的仿真研究

    作者:孙晨;张旭;任朝晖;董谦;崔南

    目的 比较双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和单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在神经纤维传导阻断中的阻断阈值以及对神经纤维的损伤,并通过该研究为电刺激促进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重建的动物实验选择优的刺激模式.方法 以有限长单根有髓神经为研究对象,以两栖动物的有髓神经纤维FrankenhaeuserHuxley(F-H)模型为仿真研究基础.结果 比较了单、双电极在双向对称方波以及双向间歇方波作用下的阻断阈值以及单双电极在同样的刺激条件下(包括刺激波形、频率以及电流强度)产生的离子电流强度大小.结论 双电极的阻断阈值大于单电极的阻断阈值.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双电极双向脉冲刺激对神经的损伤程度小于单电极双向脉冲刺激.

  • 2.116腹部外科MODS患者胃电图和血浆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英锋;齐清会

    目的动态观察腹部外科MODS患者胃电图(EGG)及血浆某些胃肠激素的变化并试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学会(ACCP/SCCM)及相关标准选择23例腹部外科MODS患者并予以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于诊治第1、3、5、7日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变化及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动态检测其空腹EGG 30分钟并使用自带软件进行分析,同时采集患者空腹血浆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并将第1日所得参数结果与12名健康志愿者比较.

  • 2.100 胃肠起搏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作者:张红杰;林琳;赵志泉;林征;王美峰

    目的应用体外胃肠电起搏仪对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初步分析了胃肠起搏刺激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使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26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肠电刺激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 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在豚鼠整体心脏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侯月梅;娜几娜;马丽;李杰;张小琴;宋建国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记录技术有单电极记录、双电极记录和多电极记录[1],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是惟一一种细胞外无创性60个位点同步、长时间记录心脏、神经等组织电活动的技术[2].

  • 基于双电极的心电测量方法及仪器

    作者:郝红伟;马伯志;李路明;曹洋

    目的 研究使用双电极的心电测量方法设计微型低功耗仪器.方法 分析心电测量仪器的结构及产生共模干扰的机理,使用微处理器、仪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RS-232收发器设计微型低功耗的心电测量电路,用PDA为测量电路供电,接收数据并运算、存储和显示.结果 研制的仪器满足心电测量的要求,且测量电路板尺寸只有4.0 cm×1.5 cm,功耗分别为15 mW(含通信电路)和3 mW(不合通信电路).结论 本文设计的基于双电极的心电测量方法和仪器,可用于植入式、穿戴式或便携式心电测量.

  •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电极单双极参数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海云;洪美满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器质性心律不齐时单极和双极起搏哪个更优问题.方法 2008年1-12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置入术中测值,测值的同时观察起搏心电图并记录数据.结果 25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年龄(62.3±12.5)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采用单腔起搏器(VVI)8例,双腔起搏器(DDD)17例.植入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心房单极起搏的阈电压、P波振幅、环路内电阻抗与双极起搏测得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单极起搏的阈电压、R波振幅、环路内电阻抗与双极起搏测得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极比较,双极起搏采用更小的起搏电压刺激即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脏起搏效果,推荐在临床上采用双极起搏心脏起搏器.

  • 超滑导丝结合Seldinger技术从头静脉安装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分析

    作者:袁高辉;韦凡平;周德震

    安装永久性双腔起搏器的径路目前常见的是锁骨下静脉穿刺.但头静脉仍是安全[1]的选择.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55例需安装双腔起搏器均首选头静脉,如头静脉发育不良、畸形等原因,无法顺利放置心房及心室电极,则使用超滑导丝结合Seldinger技术放置双电极,如果不成功,改用其他途径.现报道如下.

  • 基于双电极的微型心功能监测仪的研制

    作者:卓超男;王建杰;徐刚;李永勤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双电极的微型心功能监测仪,可在家庭、社区、急救等场合实现对患者心功能的持续监测.方法:以MSP430单片机开发系统为平台,用一对监护/除颤电极作为高频激励的输入和心电、胸阻抗信号的检测电极,同步检测心电和胸阻抗信号.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恒流源激励电路、心电信号检测电路、胸阻抗信号检测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LCD显示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系统采用5V可充电锂电池供电;激励源采用1 MHz/1 mA正弦波恒流源;心电信号检测电路由前置放大、带通滤波、50 Hz陷波和后级放大等电路构成;由电极两端检测的胸阻抗信号在经过滤波、解调、微分和放大以后,终获得基础阻抗、交流阻抗和阻抗微分信号.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的A/D接口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指定的端口送入液晶屏实时显示并存储于SD卡.在完成样机设计和性能测试之后,采集了1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7例同龄对照组健康人群的心电信号和胸阻抗信号,通过上位机应用程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心率、基础阻抗值、阻抗微分信号的峰值、峰谷值和左室射血期的曲线面积.首先比较了心功能异常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胸阻抗信号各特征值之间的差异,然后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胸阻抗信号的特征值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样机尺寸为200 mm×120 mm×110 mm,输入额定功率为5W.心功能异常患者的阻抗微分信号的峰值显著小于同龄对照组(P=0.007),其左室射血期曲线下的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患者的阻抗微分信号的峰值和左室射血期曲线下的面积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1 (P<0.001)、r=0.905 (P<0.001).结论:基于双电极的微型心功能监测仪具有轻巧便携、操作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的特点,不仅能够定性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而且能够定量地描述心功能异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