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雌激素对ERα-/ERβ-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

    作者:陈坚平;康凯夫;周园园;吴国标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ERα-/ERβ-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乳腺癌细胞株SK-BR-3(GPR30+,ERα-/ERβ-)进行研究,用不同水平的雌二醇进行处理,同时将GPR30的siRNA和阴性对照的siRNA转染进入细胞.处理24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侵袭情况.结果 雌二醇处理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细胞活力以及侵袭细胞的数目;转染GRP30-siRNA能够显著降低GPR30的mRNA含量,抑制效率为75.42%;雌二醇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以及侵袭数目均高于对照组,雌二醇联合GRP30-siRNA组的细胞活力以及侵袭数目均低于雌二醇处理组(P<0.05).结论 雌激素能够促进ERα-/ERβ-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受体GPR30可能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 卵巢移植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芳;黑常春;孔斌;常青;郑小敏;吴凯;周文献;朱万平;赵承军

    目的 观察去势大鼠卵巢移植后海马神经元形态、尼氏体数量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变化,评价卵巢移植对海马神经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卵巢移植组.对照组行假手术,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卵巢移植组在切除双侧卵巢7d后,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d内乳鼠的卵巢.于移植后的7、14、21和28 d,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尼氏体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GPR30蛋白的表达.结果 去势组随去势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排列散乱,胞体皱缩,核固缩深染,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GPR30表达减少(P<0.05).卵巢移植组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逐渐好转并与正常形态接近,海马神经元内尼氏体数量和GPR30蛋白表达逐步恢复,并接近对照组.结论 卵巢移植可以逆转去势所致神经元形态改变,并提高GPR30蛋白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蛋白合成功能的恢复.

  • GPR30/GPER介导雌激素快速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喻琳麟;岳利民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还在机体其他多个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基因组效应外还具有快速非基因组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种膜结合的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又称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与雌激素结合后可通过调节激酶活性、影响第二信使分子、调节基因转录,从而介导雌激素对靶细胞的快速效应.GPR30介导的快速效应在生殖、心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密切相关.对GPR30介导的雌激素快速效应的特异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研制新一代用于治疗雌激素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许凯;何苗;卢红明;孙宇;范桂莲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80%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PTC具有分化高、恶性度低、预后较好的特点.但在分化程度较高的PTC中,仍有5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严重影响预后.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患者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小窝蛋白(caveolin-1)是一种整合膜蛋白,研究表明,caveolin-1能够与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过程[2].

  • 雌激素膜受体GPR30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光民;许浩;申国明

    雌激素膜受体GPR30作为一个独立的雌激素受体,介导了雌激素众多的生理功能,该文就GPR30的结构、定位、信号通路和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 GPR30介导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静

    雌激素除了经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介导产生经典的基因组效应外,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雌激素受体或G蛋白藕联受体30(GPR30),快速(数分钟内)诱导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浓度增高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等快速效应,该作用称之为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或称膜启动的雌激素应答.

  • 临产前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3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宁辉;史新;孙霞;王胜蓝;张淑萍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 mRNA和蛋白在临产前、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娩发动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选取临产前进行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妇女作为未临产组(n=40),自然临产进入产程活跃期后进行急症割宫产的足月妊娠妇女作为临产组(n=50),于剖宫产术中取少量子宫平滑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PR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于术前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雌三醇(E3)以及孕酮(P)的含量.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临产组和未临产组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均有GPR30 mRNA表达,临产组样本△Ct为3.08±0.35,未临产组样本△Ct为4.02±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双△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临产组GPR30 mRNA表达量是未临产组的1.92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临产组和未临产组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均有GPR30蛋白表达,临产组GPR30蛋白相对表达量4.06±0.25明显高于未临产组1.9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组血清B、E3浓度[(7882.41±921.76)pmol/L,(544.12±15.58)nmol/L]均显著高于未临产组[(5210.72±873.13)pmol/L,(326.36±12.26) nmol/L].结论 足月妊娠分娩发动时GPR30高表达可能参与介导雌激素对子宫收缩的调节作用.

  • 新型雌激素膜受体ER-α36、GPR30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玉华;赵鸿斌;吕小梅;娄丹;刘宏远

    目的 探讨新型雌激素膜受体ER-α36和GPR3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72例乳腺癌及41例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R-α36及GPR30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36、GPR30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72例乳腺癌中ER-α36、GPR30表达率分别为43.1% (31/72)、52.8% (38/72);41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R-α36、GPR30表达率分别为68.3% (28/41)、53.7% (22/41).ER-α3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ER-α3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GPR30表达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相似(P>0.05);GPR30表达和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无关(P>0.05).本研究未发现ER-α36、GPR30表达之间的关系.结论 新型雌激素膜受体ER-α36、GPR30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ER-α36在乳腺癌中表达降低;GPR30和乳腺癌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恶性指标有关.ER-α36、GPR30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指标.

  • Caveolin-1、GPR30和 Vimentin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乐;唐萃;杨磊;莫小梅;朱平;刘智敏

    目的:探讨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76例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 PTC 组织中, 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7/76)、80.26%(61/76)、76.32%(58/76),其中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1.82%(36/44),而GPR30、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4)、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P=0.005,P<0.001,P<0.001)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此外Caveolin-1与GPR30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28,P<0.001),Caveolin-1与Vimentin 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72,P<0.001),GPR30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812,P<0.001)。 Caveolin-1联合GPR30或Vimentin表达的条件下: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或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 P<0.05);GPR30与Vimentin联合阳性表达较只有一种蛋白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 P=0.005);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和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强( P<0.001)。结论: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的表达密切相关,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 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检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 脑内雌激素快速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胡光民;许浩

    脑内雌激素对于调节内环境稳态,突触可塑性/ 认知和神经保护有着多重作用,这些作用除了由经典基因组机制调控外,还有部分由非基因组机制调控,雌激素的这种快速非基因组机制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脑内雌激素快速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 雌激素受体GPR30研究进展

    作者:罗浩军;杨光伦;涂刚

    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膜相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其作用模式和效应与传统核受体ER α、β均有不同,且与二者并没有同源性,是又一种具有独立作用的新型ER.GPR30广泛表达于全身多个系统及多种肿瘤细胞,主要定位于内质网,通过转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第二信使等介导雌激素样物质快速反应和转录调节,参与多种疾病及肿瘤生物学过程,可能与ER α具有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主要支持韧带中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的研究

    作者:康乐;陈丽;李彩霞;陈霞;程忠平

    目的·研究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圆韧带及主韧带中雌激素受体GPR30及支撑组织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成分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2例POP患者(POP组)和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子宫切除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子宫圆韧带及主韧带组织中GPR30及弹性蛋白(elasti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均显示POP组患者子宫圆韧带及主韧带组织中GPR30、elastin、ColⅠ和ColⅢ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P发生可能与相关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缺乏、胶原蛋白的含量下降、elastin减少有关.GPR30是否参与盆底支撑组织ECM主要成分的合成、分泌及降解,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雌激素对大鼠宫颈扩张痛的影响

    作者:李文会;颜涛;安光惠;李士通;汪正平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宫颈扩张(UCD)痛的快速影响及机制.方法 40只雌鼠去卵巢术后14~20 d,建立UCD模型.经大鼠尾静脉分别给予17-β雌二醇100 ng(雌二醇组)、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1 300 ng(G-1组)、GPR30抑制剂G-15 1 000 ng+17-β雌二醇100 ng(G-15组)和含体积分数为0.1的二甲亚砜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液(溶剂对照组),4组药物的总容量均为1 mL.比较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在同样递增的宫颈拉力下腹直肌肌电反应的变化.结果 实验过程中,有8只雌鼠对UCD无相关的肌电反应,将其排除后,4组各有8只雌鼠入组.4组间去卵巢术前及UCD模型建立前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给予的宫颈拉力的递增,大鼠腹直肌肌电反应亦逐渐增大.雌二醇组和G-1组在20、40、60和80 g宫颈拉力下给药前后的肌电反应变化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值均<0.05),而G-15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去卵巢术后的雌鼠,静脉给予雌激素能快速(30 min)增加腹直肌对UCD的反应,给予GPR30激动剂对痛觉有增强作用,但在给予GPR30抑制剂后雌激素的这种增强作用被抑制,雌激素对UCD痛的短期影响可能是通过GPR30受体通路实现的.

  • 补骨脂素对大鼠正畸复发的生物学影响

    作者:周渊;王旭霞;吴晓晓;乔青芳;刘小灿;张君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对牙移动后复发的影响,及对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30,GPR30)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拉左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21 d后去除加力装置,分别以补骨脂素和生理盐水灌胃28 d后处死,上颌骨行HE染色和GPR30免疫组化染色.灌胃期间定期取石膏模型计算复发距离.结果 两组都复发明显,对照组在第一周后的复发程度与速度大于补骨脂素组,但仅当第1周时的复发速度差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0.07±0.01)mm·d-1,对照组(0.12±0.01)mm·d-1),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牙周膜、牙槽骨和细胞牙骨质中存在GPR30,表达强度上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牙周组织中存在GPR30,补骨脂素具有促进其表达和牙周组织改建,维护正畸治疗效果,降低正畸复发可能性的作用.

  • G-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高利平;康寿磊;刘颖;孙红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G-1组,每组8只.除Sham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G-1组卵巢切除后予G-1皮下注射2周,剂量为120 μg·kg-1·d-1.2周后取各组实验动物心脏,Langendorff灌流,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变化大速率(±dp/dtmax);I/R组和G-1组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Sham组和OVX组相比,I/R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dp/dtmax降低,LVED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凋亡心肌细胞数量增多;G-1组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结论 G-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肖波;余桂梅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 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 FIGO 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 <0.05),PR 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 <0.05),ER 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 >0.05)。子宫内膜癌 GPR30与 ER 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 =0.315,P =0.021);与 PR 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 =0.303,P =0.027)。结论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 ER、PR 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 GPR30/EGFR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全;王晓燕;勾俊洁;臧丽丽;彭真;张小魏;邹淑花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及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 ~ 2015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手术治疗的PCOS患者25例,以及同期因良性卵巢肿瘤行剥除术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卵巢组织中ERα、ERβ、GPR30及EGFR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ERα、ERβ、GPR30及EGFR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中ERα、ERβ、GPR30及EGFR蛋白的表达定位.结果:PCOS卵巢组织中GPR30及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始基卵泡及初级卵泡中,GPR30蛋白主要定位表达于卵母细胞胞浆与胞膜以及颗粒细胞的细胞核,始基卵泡卵母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初级卵泡卵母细胞,较对照组GPR30在PCOS组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中表达均升高;EG-FR蛋白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的细胞核,在PCOS组表达升高.结论:GPR30及EGFR在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障碍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GPR30在妊娠期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冯祥;石书明;漆洪波;张华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 GPR30)在妊娠期胎盘中的表达,以及其对人胎盘滋养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早孕期绒毛、正常产妇胎盘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GPR30表达。用17—β—雌二醇(17β—E2)、GPR30激动剂G1和阻滞剂G15预处理体外培养绒毛组织和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显微镜下观察体外绒毛组织滋养细胞生长侵袭范围,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TR8/SVneo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绒毛组织和HTR8/SVneo细胞中GPR30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HTR8/SVneo细胞中GPR30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GPR30在早期绒毛组织和正常末期胎盘滋养细胞上都有表达,且早孕期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末期胎盘,但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上GPR30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E2及GPR30激动剂G1可增加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阻滞剂G15则可下调其侵袭性;E2、G1可诱导滋养细胞GPR30蛋白表达上调,而G15则下调其表达。 GPR30蛋白水平与侵袭相关蛋白MMP—9表达水平有相关性。结论:GPR30可能参与人类滋养细胞侵袭力的调节,对滋养细胞的侵袭力有正性促进作用。

  • 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介导子宫内膜癌中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蔡玲玉;贺银燕;席晓薇;张箴波;万小平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对子宫内膜癌中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KLE分为5组:对照组、E2组、G1组(GPR30特异性激动剂)、E2+G15组(GPR30特异性抑制剂)、G1 +G15组.应用转染技术下调Ishikawa和KLE细胞中GPR30的表达后,分别给予E2和G1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结果:Ishikawa、KLE细胞系中E2组和G1组的STAT3蛋白及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2+G15组、G1+G15组(P<0.05).GPR30稳定下调后,E2+ RNAi组和G1+RNAi组中STAT3蛋白与IL-6表达上调均被阻断(P<0.05).结论:E2和G1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中IL-6/STAT3的表达,GPR30的表达下调和阻滞剂能抑制E2和G1诱导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L-6/STAT3的表达.GPR30可通过激活IL-6/STAT3炎症通路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 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庄研;张树泉;贺银燕;鲍伟;杨懿霞;万小平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PR30表达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免疫细胞化学分析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ER+)和KLE(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蛋白表达阳性率(21/30.7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17,29.41%)(x1=7.232,P=0.007):肿瘤组织学分级越高,GPR30表达阳性率越高(P=0.003),GPR30表达与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腹水转移无关(P>0.05);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和ERα阴性的细胞系KLE均表达GPR30.结论:雌激素膜受体GPR30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均有表达,与肿瘤组织学高分级相关,提示GPR3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