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巴戟天离体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作者:贺红;徐鸿华

    目的:在巴戟天离体再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根癌农杆菌转化的有效方法,为巴戟天新品种选育、引入外源目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巴戟天带节茎为材料,农杆菌菌株为EHA101,含有质粒载体pGA482GG,质粒上插入了GUS、NPTⅡ基因.结果:MT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 mg*L-1,外植体出芽率高(97.8%),BA浓度升高,出芽率下降.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以竖放为好,出芽所需的时间短且出芽率高.根的诱导,以MT附加0.2~0.5 mg*L-1NAA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80.0%以上.巴戟天带节茎进行遗传转化,卡那霉素作为选择试剂,浓度为50 mg*L-1.头孢霉素用作抑菌剂,浓度为300 mg*L-1.经感染的外植体,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1.5个月后,抗性芽发生率为14.8%,GUS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抗性植株中,GUS反应呈阳性所占比例为22.2%. 结论:通过探讨巴戟天的离体培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较高的离体再生频率,建立了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

  • 根癌农杆菌介导sHSP基因对半夏的遗传转化

    作者:郭朝阳;崔婷婷;薛建平;朱艳芳;张爱民;盛玮;滕井通

    目的:建立高效的半夏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半夏试管苗的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酚类物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等对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经过预培养阶段,用含AS 40 mg·L-1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 min后共培养3d时可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将转化后的叶柄接到含有100 mg·L-1 Kan和350 mg·L-1Carb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30 d左右在叶柄的两端分化出抗性的试管小块茎.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sHSP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 黄芪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aFGF转化黄芪的研究

    作者:李大超;王义;蒋世翠;韩秀文;张美萍

    目的:建立黄芪的高频再生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建立aFGF转化黄芪的体系.方法:以黄芪的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采用农杆菌GV3101转化黄芪子叶节,将aFGF基因导入黄芪,再生株系经过PCR初步检测.结果:以全部子叶节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为MS+2.0 mg·L~(-1) BA+0.5 mg·L~(-1) IBA诱导不定芽;在培养基为1/2M+5.0mg·L~(-1) NAA生根,获得高频再生体系;全部子叶节在培养基上预培养3 d,农杆菌浓度为A_(600)0.3时侵染10 min后共培养2d,转移至筛选培养基培养,检测证实aFGF基因整合到黄芪基因组中.结论:在黄芪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基础上,建立黄芪遗传转化受体体系,为黄芪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红花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转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晶;李海燕;付宏歧;刘秀明;李校堃

    目的:将aFGF与红花的油体蛋白融合,转入红花中,直接通过提取红花油来实现红花与aFGF的双重功效.方法:以不同日龄的红花子叶为外植体,采取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摸索出红花再生体系的佳条件.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FGF基因转入到红花中,对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进行筛选,进行PcR鉴定,计算阳性率.结果:根据不同的激素配比,确定了红花分化的佳培养摹为MS+BA 1.0 mg·L~(-1)+NAA0.2 mg·L~(-1);生根的适培养基为1/4 MS+N从2.0 mg·L~(-1)+IAA 0.5 mg·L~(-1).3种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抑菌抗生素对红花浸染后的抑菌效果略有不同,结合抑菌效果,污染率,芽的分化率以及成本问题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抑菌抗生素选择用Tim,质量浓度为400 mg·L~(-1)即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有利于芽的分化;hyg的筛选压力则选择6 mg·L~(-1)为它的临界浓度;对8棵转化植株进行鉴定,阳性率为25%.结论: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确定出红花分化与生根的佳激素组合与配比,建立了红花的再生体系;确定出适的抑菌抗生素与筛选抗生素的浓度;经过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通过PCR检测,部分扩增出aFGF目的基因,证实了aFGF基因整合到红花基因组中.这为红花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灯盏细辛转基因毛状根体系建立

    作者:于一凡;郭娟;苏平;马莹;赵瑜君;黄璐琦

    采用电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载体PBI-1300导入发根农杆菌C58 C1中,以农杆菌C58 C1工程菌为介导,叶盘法转化灯盏细辛无菌叶片,诱导并筛选出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毛状根,提取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DNA,经GFP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与目的基因分子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双光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探究外源基因在灯盏细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墨西哥酸浆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毅;马英;李梅;程通;李少伟;张军;夏宁邵

    以墨西哥酸浆子叶作为外植体,与农杆菌EHA105(含质粒p1301HBs)共培养3天,通过延迟筛选的方法用潮霉素加压直接诱导成芽,抗性芽经诱导生根获得转化植株.经PCR、Southern点杂交等分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墨西哥酸浆基因组中.ELISA检测证实了在墨西哥酸浆中表达的HBsAg具有较好的活性.初步比较了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不同器官的表达水平差异.取注射初免1次但抗体水平明显下降的Babl/c小鼠,口服饲喂加强免疫,有明显的特异性抗体回升反应.表明转基因墨西哥酸浆疫苗作为口服加强免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 携带sbr基因的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作者:凌均棨;蒋少云;麦穗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防龋疫苗,其中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如何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组织中.对于双子叶植物番茄来说,农杆菌为载体的基因转移法是合适的,因此本实验构建含sbr基因的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并分析质粒在农杆菌中的稳定性,为下一步植物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 麦角菌Cp-1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作者:王维波;陈晶晶;朱平

    麦角菌Cp-1菌株是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工业生产菌株,能产生多种麦角生物碱.为了实现该菌株定向生物合成某种特定的药用麦角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不可或缺,但由于麦角菌本身存在遗传异质性,现有的遗传转化体系不能满足Cp-1菌株的需要.本文研究了菌丝体浓度、溶壁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并考察了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期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使用1%溶壁酶(5 mL) 25℃酶解菌丝体(1 g)2h后,即可产生大量的原生质体.在PEG的介导下,以1.5 mg·mL-1的潮霉素B为筛选标记,转化质粒pAN7-1于原生质体,可获得大量转化子,PCR诊断证明外源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Cp-1菌株的基因组上.本研究为进一步改良Cp-1生产菌株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根癌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钱科;胡昌华

    遗传转化体系是丝状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因其操作简便、转化率高、单拷贝插入以及费用便宜等独特的优点成为了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首选方法.然而,至今仍有许多种类的丝状真菌未能实现转化,或者转化率太低以至于无法满足实验需要.本文就根癌农杆菌、受体丝状真菌、诱导剂以及培养条件等因素对根癌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影响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更多种类的丝状真菌获得高效转化.

  • 抗草甘膦半夏的获得及其草甘膦筛选体系的建立

    作者:唐俊;陈敏;刘万宏;张磊;廖志华

    目的 将抗草甘膦突变基因(aroA-M12)转入半夏,获得草甘膦抗性植株.方法 用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ASM12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半夏进行叶盘法转化;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10 mg/L草甘膦进行筛选,获得草甘膦抗性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和草甘膦抗性实验.结果 PCR检测表明幼叶的转化频率达23%,叶柄的转化频率达33%,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草甘膦抗性实验,多数植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草甘膦的抗性.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半夏的遗传转化方法及草甘膦筛选的转化体系.为培育抗除草剂的半夏新品种及草甘膦筛选体系在半夏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黄连的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

    作者:吴平平;郭惠芳;蔺自敏;姚明镜

    目的 建立黄连的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方法 以黄连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用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再生研究;利用基因枪转化法研究黄连胚性愈伤组织和遗传转化.结果 子叶和下胚轴在MS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分别可达86.31%和54.34%;与MS培养基相比6,7-V培养基可获得更高的愈伤诱导率和增殖率;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激素组合为0.5 mg/L 2,4-D+0.5 mg/L KT;不同细胞分裂素培养的愈伤组织颜色和质地差异明显;0.5 mg/L KT+0.5 mg/L IAA与1.0 mg/L 6-BA+0.5 mg/L NAA组合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产生体细胞胚;无激素的6,7-V培养基可维持胚性愈伤组织的不断生长;含1 mg/L GA3+0.5 mg/L IBA的6,7-V培养基可使体细胞胚萌发成苗;转化后的胚性愈伤组织经3 mg/L除草剂Basta筛选,检测到β-葡萄糖苷酸酶(GUS)阳性,PCR检测再生植株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ar)阳性.结论 建立并完善了黄连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具有相关性状的植株,实现了黄连的遗传转化,为黄连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万宏;姚波;祝顺琴;廖志华

    紫杉醇因其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方向.综述了紫杉醇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的酶和基因;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细胞紫杉醇产量、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及红豆杉遗传转化获取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紫杉醇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 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显志;邵华;周成;张玲琪;魏蓉城

    石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石斛药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菌根技术等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

  • 银杏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万宏;陈敏;廖志华;龚一富

    银杏内酯因其特殊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银杏内酯的合成部位、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已知的酶和基因;利用银杏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生产银杏内酯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银杏内酯产量和通过银杏遗传转化获取高产量银杏内酯的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银杏内酯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 红景天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祖荣;廖志华

    红景天苷是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为重要的药效成分,由于其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用功效而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全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红景天苷生物合成可能的3条途径:苯丙烷类代谢途径、酪氨酸脱羟代谢途径和酪氨酸转氨代谢途径;利用红景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其他生物进行红景天苷生物合成的方法:以及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在红景天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等相关内容.后展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前景.

  • 农杆菌介导枳壳转化系统的建立及PCR鉴定

    作者:贺红;韩美丽;李耿光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体系.方法以枳壳实生苗上胚轴为转化外植体,农杆菌Ti质粒上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TV-cp),转化植株用GUS(β-葡萄苷酸酶)染色及PCR进行鉴定.结果枳壳转化试验中,20 d苗龄的外植体转化再生率较高;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以2~3 d为宜;乙酰丁香酮能较大提高转化效率,转化再生频率为27.5%.转化获得的抗性植株中,GUS反应呈阳性所占比例为70.0%.PCR分析证实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枳壳转化株的核基因组中.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为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枳壳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 四倍体菘蓝转抗虫基因研究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菘蓝

    作者:张磊;许铁峰;谭秋敏;王子楠;丁如贤;唐克轩;张汉明

    目的将外源半夏凝集素基因(PTA)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抗性.方法构建了以CaMV 35S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为选择标记,带有半夏凝集素基因PTA的pCAMB I A2200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应用根癌农杆菌、EHA 105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结果菘蓝外植体植株再生率达到95%以上,转化率有10%.结论建立了以6-BA和NAA为主要激素组合的四倍体菘蓝离体分化再生系统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

  • 酿酒酵母遗传缺陷型菌株化学转化方法研究

    作者:崔铁忠;卢康荣;李银霞;王万山

    目的:通过改善转化条件,提高缺陷型酿酒酵母DNA转化效率.方法:以醋酸锂化学转化法为基础,以酿酒酵母菌株fab1∶KAN作为遗传转化受体,以敲除MZM1基因为转化目的,对影响遗传缺陷型菌株转化效率的参数(醋酸锂前处理、热激时间及转化后复苏时间)进行优化,确定适合缺陷型酵母DNA转化的佳方法.结果:不同时间(30 min,60 min和120 min)醋酸锂的前处理均可以提高其转化效率,热激前使用醋酸锂处理酵母30 min转化效率高;热激10 min是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转折点,30 rmin热激明显降低了转化效率;YPD培养基用于转化后酵母的复苏,随培养时间(30 min,60 min和120 min)的延长,酵母转化效率逐步增加,120 min作为热敏性菌株转化后的复苏时间较佳.结论:与野生型菌株类似,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遗传缺陷型菌株的转化效率也可以满足大多数试验要求.

  • 发根农杆菌对苦豆子高频转化条件的优化

    作者:赵东利;张春广;王新宇;郑国锠

    为优化发根农杆菌对药用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遗传转化的条件,系统地研究了苦豆子外植体的种类(子叶、下胚轴、幼茎、幼叶),发根农杆菌的悬浮介质和密度、乙酰丁香酮的有无,以及共感染时的辅助处理方法(振动培养、真空渗透)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以子叶为外植体;(2)用MS培养基重悬菌体至光密度OD600=0.6,并添加终浓度为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作为诱导菌液;和(3)真空(7.0×l04Pa)渗透15 min,3者的组合可有效地提高发根农杆菌M对苦豆子的转化频率,高频率可达到89.1%.

  • 梨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曾云英;范丕湘;王婷

    梨脆嫩汁多,酸甜可口,风味优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是消费者喜爱的传统果品之一.梨由于童期长和基因高度杂合使传统的育种方式周期长,工作量大,成效低.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梨育种的进程.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