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浓度七氟醚用于食道癌麻醉对肌松药的影响

    作者:马先春;厉宝书;高兴超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用于食道癌麻醉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食道癌患者,ASA Ⅰ或Ⅱ级,年龄58~79岁,随机分为4组(n=15),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1~2 mg.kg-1、芬太尼2~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肌松监测四个成串刺激(TOF)T1达大抑制时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丙酚组(P组,n=15),静脉输注丙泊酚80~100μg.kg-1.min-1,不同浓度七氟醚组(S1.0组、S1.3组、S1.5组,n=15),分别吸入1.0MAC、1.3MAC、1.5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各组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库溴铵0.03mg.kg-1(T1恢复25%追加),以维持镇痛和肌松.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时间;TOF比值(T4/T1)恢复70%时间;维库溴铵诱导用罱及维持用量.结果 各组组间比较,肌松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时间,T4/T1恢复70%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浓度七氟醚各组与P组比较,肌松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中肌松维持用量显著降低(P<0.01),且分别降低50.97%、54.19%、56.13%.结论 不同浓度七氟醚随着浓度加大,明显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延长其肌松作用时间及临床时效,降低其肌松维持用量.七氟醚延长新斯的明对维库溴铵拮抗恢复指数时间不明显,与维库溴铵的维持用量降低有关.

  • TcPCO2与TOF指导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拔管时机对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魏晶晶;赵磊;王天龙;肖玮

    目的 探讨经皮组织CO2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PCO2)监测联合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监测指导老年患者拔管,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年龄> 6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TOF组(T组)、TOF联合TcPCO2(U)组.3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管理方法.C组根据临床指标常规拔管,T组除达到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满足TOF≥0.9,U组除满足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同时满足TOF≥0.9且TcPCO2恢复至术前基础水平±5 mmHg.拔管后3组患者均返回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比较各组患者在拔管即刻、入PACU后即刻、入PACU后30 min、入PACU后60min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即刻,3组患者CO2蓄积的发生率比较:C组与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 vs.9.1%;x2=6.421,P=0.011),其余各个时刻T组与U组CO2蓄积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与C组相比,T组与U组在各个时刻肌力恢复不佳及主观症状虚弱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联合应用TOF与TePCO2监测老年患者拔管,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拔管后早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 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老年患者肌松效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栋;郝润中;樊宏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组患者使用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40例患者分为I组(20~60岁)与II组(65~85岁),均接受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采用闭环肌松药效监测和注射装置,监测方法为四个成串刺激(TOF),肌松药插管剂量为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T1为0时气管插管,T1恢复到10时自动追加肌松药.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和肌松药使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与血pH值均无显著差异,II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药物平均使用量显著长于I组(P<0.05),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患者使用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比青年组要延长,老年组的平均使用量比青年组小,但恢复指数不受年龄影响.

  •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结合四个成串刺激反馈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栋;郝润中;樊宏

    目的 观察以四个成串刺激(TOF)为反馈信号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全麻术中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60 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以肌松药诱导剂量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诱导剂量为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并连接TOF watch-SX加速度仪.B组与C组均连接闭环肌松注射系统,B组诱导剂量为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C组诱导剂量为0.2mg/kg.A组加药剂量0.03mg/kg.B组与C组均设定加药剂量为0.02mg·kg-1·h-1,维持剂量0.45mg·kg-1·h-1.3组都对腕部尺神经行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触发加药条件均设定为T1恢复至10%.手术结束呼吸恢复满意后拔出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3组起效时间(T1达到大阻滞时间)、首次触发加药时间、平均使用剂量和恢复指数(T1恢复25%~75%).结果 B组的起效时间和首次触发时间同A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增加诱导剂量的前提下,C组的插管起效时间同A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C组的首次触发加药时间也相应延迟,同A组相比有显著延长(P<0.05).3组在肌松药的平均使用剂量和恢复指数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可安全地用于临床,四个成串刺激可以在肌松监测中充当稳定的反馈信号.

  • 静脉靶控与持续输注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对比

    作者:林佳莹;黄晓光;丁树人;何世武

    目的 比较阿曲库铵静脉靶控输注与静脉持续输注的肌松效应.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成静脉靶控组(TCI组)和静脉恒速组(恒速组),每组25组.两组全麻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当4个成串刺激(TOF)为O时插管.当TOF从0恢复为2颤触时,TCl组靶控输注阿曲库铵2 μg/ml,恒速组静脉榆注阿曲库铵7~8 μg/(kg·min),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肌松药.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后,TOF恢复2个颤触开始靶控输注或持续静脉榆注至TOF=0的时间以及停药后TOF从0恢复到75%的时间.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因肌松不足所产生的体动次数、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次数和用药总量.结果 TCl组患者TOF值从2颤触下降到0的时间和从0恢复到75%的时间明显短于恒速组(P<0.001).TCl组体动发生率、单次给药率及单位时间肌松药用量少于恒速组.结论 静脉靶控输注阿曲库铵可以使血药浓度更为平稳,减少了体动和药物蓄积,术后呼吸恢复快,比静脉持续输注更为合理.

  • 全凭静脉麻醉下后颅凹术中合理肌松深度的研究

    作者:郭少川;韩一仙;王国林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束前不用肌松药;B 组使用肌松药,即在电生理监测过程中维持 TOF 值2%~25%。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 BIS 值在40~60。记录不同 TOF 值时肌电图波幅。记录手术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患者围术期的 SBP、DBP、HR 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监测,A 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 B 组(P <0.05),A 组3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动反应,B 组在TOF 为三个信号时有4例不能进行电生理监测。两组各时点 DBP、SBP、HR 及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去极化肌松药辅助下维持 TOF 值在2%~25%不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同时可避免术中出现体动反应并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 残余肌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国荣;于布为

    肌肉松弛作为现代全身麻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肌肉松弛是全麻各个要素中容易发生意外的一个环节,其中,残余肌松是常见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残余肌松是指全麻手术后发生肌松作用残留,目前以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比值<0.9作为残余肌松的诊断标准.本文将从残余肌松的诊断标准、实际发生情况、危害、医师现有的认识状况和防治策略等方面加以综述,为改善临床肌松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 米库氯铵与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肌松的效果

    作者:张群华;杨仲利;李逸鸿;罗维肖;陈宁芳

    米库氯铵是苄异喹啉类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是自1975年Savarese等[1]提出理想肌松药概念以来,符合理想肌松药的一种新型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产生类似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的临床效应,广泛应用于各类短小手术、耳鼻喉科手术以及门诊手术[2].但米库氯铵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应用报道较少.2014-05/2015-05月,作者在MECT中进行米库氯铵与琥珀胆碱的应用比较,为在MECT中应用琥珀胆碱有禁忌的情况下应用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给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 肌松监测仪在肌松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华;赵嘉训

    肌松监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肌松监测的意义、肌松监测基本原理、神经电刺激模式、各项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和使用范围,并对肌松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正确使用临床肌松监测评估肌松作用有所帮助.

  • 美维松用于老年患者肌松效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凤飞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患者使用美维松的肌松效应。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A组(65-75岁)与B组(20-59岁),丙泊酚-瑞芬静脉复合麻醉。监测方法为四个成串刺激(TOF),美维松插管剂量0.2mg/kg,T1为0时气管插管,T1恢复到10时追加肌松药。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和肌松药使用量。结果:A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药物平均使用量长于B组(P<0.05),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使用美维松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比非老年组要延长,老年组平均使用量比非老年组少,但恢复指数不受年龄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