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作者:蔡志军;李巧秀;朱佳宁;王军

    目的 观察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Bobath疗法、作业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脑增智针法.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Gesell量表发育商(DQ)和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2%(61/66),对照组为80.30%(53/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DMS-FM及FMFM评分、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DMS-FM、FMFM评分及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明显升高,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P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脑增智针法联合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并提高疗效.

  • 数学不良儿童的精细运动控制功能

    作者:许锦民;郑希付;宫火良;武萌

    数码写字板是研究书写运动的工具,它即时记录书写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人体的精细运动控制功能[1,2].数学不良(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MD)儿童的认知功能得到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工作记忆各成分与MD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3],已有研究发现,儿童精细动作能力与其学业成绩密切相关[4].本研究探讨MD儿童在自然条件(对书写内容有长度或大小限制,而对书写者无任何限制的书写运动)和精细运动双任务条件(右手书写的同时,左手食指快速、连续地点击鼠标的书写运动)下书写一条定点横线的速度、加速度,为MD儿童的早期诊断、干预前后的评估以及人才测评等提供依据.

  • 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戚金飞;史惟;吕舜玲;杨红;高妍

    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2010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致康康健园接受康复治疗的11例脑瘫患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痉挛型四肢瘫7例,痉挛型双瘫1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1例;年龄4.7~11.9岁,平均7.47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n=5)前3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后3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B组(n=6)前3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后3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期间称为干预期,常规物理治疗期间称为对照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试,比较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与常规物理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活动能力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 干预期的GMFM分值和FMFM分值上升或呈上升趋势(P<0.05),而在对照期呈下降趋势.差值比较,GMFM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FMFM分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期高于对照期(P<0.05).PEDI各项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常规物理治疗相比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可能会提高重度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 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与Gesell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阳伟红

    目的 了解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UEFT)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104例脑瘫患儿分为非偏瘫组(n=76)和偏瘫组(n=28).两名评估者在1周之内对所有患儿进行UEFT和Gesell发育量表测试.比较UEFT评分与Ge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的发育年龄(DA)和发育商(DQ)的相关性,同时比较脑瘫偏瘫患儿中健手和患手UEFT评分.结果 非偏瘫组患儿UEFT评分与Gesell的精细运动DA强相关(r=0.752,P<0.001),与DQ中等相关(r=0.456,P<0.001).偏瘫组患儿健侧UEFT评分与Gesell的精细运动DA强相关(r=0.722,P<0.001),患侧UEFT评分与DA中等相关(r=0.591,P<0.001);双侧UEFT评分均与DQ不相关(r<0.186,P>0.05);健侧UEFT评分显著高于患侧(Z=-4.708,P<0.001).结论 临床康复评定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发育时,均可使用UEFT和Gesell发育量表;UEFT在精细运动中更能全面地了解患儿偏瘫情况.

  • 指针推拿治疗脑瘫患儿精细运动障碍40例临床研究

    作者:牟宪慧;李晓捷;赵发文;贺帅;吴青伟

    目的探讨指针推拿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20)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指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01);组间对照,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指针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有良好的作用.

  •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作者: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王继兵;尹正录;陈波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 P<0.05),观察组效果佳(F>10.032, 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 P<0.001),且在三组中低(F=4.262, 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广;刘颖

    目的 观察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50例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高压氧治疗,同时接受推拿按摩、电疗、平衡功能训练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实施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群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患儿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GMFM量表坐位能区总分、爬与跪能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GMFM量表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站立位能区总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FMFM量表上肢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MFM量表视觉追踪评分、抓握能力评分、手眼协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应用群体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

  • 针刺对脑瘫患儿手精细运动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谅;韩德雄;曾垂魁;贾超

    目的:探索针刺对改善脑瘫患儿手精细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治疗前改善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照,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针刺治疗对于改善患儿手精细运动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脑瘫 精细运动 针刺
  • 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瑞雪;汤敬华;刘鹏;孙晓薇;臧明明

    目的 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 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桂芳

    目的:通过对随机分组的两组脑瘫患儿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存在精细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住院治疗的40例有精细运动障碍的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量表评估结果提示两组间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惠儿的精细运动能力.结论:在作业疗法的基础上,穴位注射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发育水平.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李雪梅;张杨萍;汤敬华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痉挛型偏瘫脑瘫(CP)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伪刺激,观察组接受5Hz rTMS.于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分别使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和改良Asthworth分级(MA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8周后,劂和MAS评定都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高频rTMS可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且适宜疗程为两个月.

  • 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研究

    作者:史惟;丁俊杰;杨红;李惠;苏怡;侯方华;王艺;俞建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患侧和对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一步明确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 纳入2000至2012年在上海地区8家儿童康复机构和6所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先天性痉挛型偏瘫连续病例.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分别测定以患侧和对侧为主导的FMFM分值.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患侧和对侧的精细运动发育曲线,获得FMFM极限值以及达到极限值90%时的年龄(年龄-90)用于临床解释.结果 536例偏瘫患儿进入分析,男360例(67.2%),女176例,右偏瘫284例(53.0%),左偏瘫252例.首次评估时年龄小5个月,大17.8 岁,平均年龄为(3.4±3.2)岁.共有792对FMFM测试结果用于模型构建,平均每例患儿有1.48对FMFM测试结果,其中73例完成了2次测试,54例完成3次以上测试.采用Stable limit模型拟合对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采用Peak/decline模型拟合患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两模型均拟合成功.对侧的FMFM极限值为73.4分,明显高于患侧的64.0分.年龄-90对侧为2.7岁,患侧为3.3岁.患侧FMFM分值在到达极限值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2%(极限值64.0分降至56.5分).结论 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极限低于对侧,到达发育极限的时间晚于对侧,且在到达极限后呈逐步下降趋势.针对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应充分重视两侧功能发育的特性.

  • 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单维性和信度研究

    作者:史惟;李惠;杨红;苏怡;张建萍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 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 d),同样选取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 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 3,95%CI:0.975 3~0.995 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 1,95%CI:0.993 2~0.997 8). 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早期促进婴儿精细运动发展的效果

    作者:叶雯;余建敏;朱映霞;卢瑛

    目的:通过对儿保门诊婴儿早期精细运动发展的评估,了解早期促进婴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效果.方法: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1周岁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完成精细运动及精细感觉协调运动项目进行比较,并将两组1周岁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9个月、I2个月龄婴幼儿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周岁DQ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儿精细运动发展关键期进行早期促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精细运动能力,并进而促进婴儿认知功能发展,提高DQ水平.

  • 手简单与精细运动的脑激活区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敏锐;王海宝;余永强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正常人手运动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探讨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的共同及相对特异性机制.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左右手分别进行腕关节屈伸、握拳运动和轮指运动,实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使用SPM2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ANOVA分析结果显示,双手握拳运动较腕关节屈曲运动明显激活对侧中央后回及顶下小叶缘上回,轮指运动较握拳运动明显激活对侧运动前区.联合作用分析显示,双手不同方式运动共同激活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对侧辅助运动区及同侧小脑半球激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及顶下小叶精细运动较简单运动激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测正常人手运动相关功能区,手的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涉及相同及相对特异性脑区,这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的脑肿瘤及脑梗死的治疗及康复提供重要依据和方法.

  • 感知觉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

    作者:许晶莉;范艳萍;高晶

    目的 探讨感知觉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至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1 ±0.53)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8 ±0.33)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0.73)个月.全部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感知觉训练.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时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评估患儿的发育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粗大、精细运动发育商[(35.69 ±6.18)分和(50.45 ±4.22)分]与治疗前[(31.02±4.19)分和(39.16±1.0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12、2.355,均P<0.05),观察组粗大、精细运动发育商[(40.45±8.08)分和(52.65±3.55)分]与治疗前[(30.16±5.27)分和(36.67 ±2.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2.208,均P<0.05).2组治疗3个月时粗大、精细运动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88、2.356,均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粗大、精细运动发育商[(60.45±10.39)分,(68.49±8.52)分]与对照组[(56.21±8.12)分,(62.34 ±7.2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8、2.321,均P<0.05).结论 感知觉训练能够促进儿童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发育.

  •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宝锋;李彬;木依提·阿不里米提;栾新平;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艾克拜尔·哈里克;买尔阿芭;逯霞

    目的 通过分析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该术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3-201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照组不行任何治疗,回家正常养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时根据手功能分级(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评定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明细提高(P<0.05),对照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GMFM-66评分随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8,P=0.058>0.05).而对照组GMFM-6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t=0.822,P=0.432>0.05).结论 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明显提高其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但在粗大运动方面的得疗效不确切,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 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丽萍;吕智海;谭丽艳;康贝贝;林萍;姜志梅;庞伟;李晓捷;王亚男;李晓红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儿童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FES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和家庭训练,FES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FES训练.2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 S)中的抓握项目、精细运动能力评定表(FM FM)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2组儿童抓握评分、FM FM 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 P<0.05),FES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FES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手指操和手部肌肉牵拉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作用

    作者:肖桂花;陶乙霆

    手作为幼儿感悟世界的一个重要器官,手部的活动直接影响着大脑.特别是拇指占整个手功能的70%左右,而痉挛型脑瘫患儿多有拇指内收、屈腕屈指肌肌张力高的临床表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拇指内收肌、屈指肌牵拉并结合手指操训练,可提高患儿的桡侧抓握、对捏及手部的灵活性.幼儿的精细运动需建立在良好的认知、肌肉紧张度和肌力上.手指操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教育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开发大脑潜能,训练精细动作,提高手部感知能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促进患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 虚拟现实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陈修慧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例,随机分为VR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VR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之D区、E区评分、MAS评分、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VR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MAS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VR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