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等含量的影响

    作者:路玫;肖婷婷;曹大明;张欢欢;李建伟;王光安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含量变化,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白细胞升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20只.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造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0.9% NaCl溶液.造模后4h针刺组、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同针刺组、艾灸组抓取、固定,不予任何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d.各组小鼠分别采尾部静脉血,人工镜检造模前至干预结束每日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治疗3天、5天后各组血清中GM-CSF、G-CS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均P<0.05),血清中GM-CSF和G-CSF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3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增加,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GM-CSF和G-CSF含量升高(均P<0.05).治疗4天后,针刺组、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均增加(均P<0.05).治疗5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升高且接近正常值,血清GM-CSF和G-CS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可以通过提高CTX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促进骨髓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利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减轻烷化剂CTX造成的骨髓抑制,从而提升外周血白细胞.

  • 同剂量集落刺激因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护理

    作者:李学芹;解晨;杨霞;李莉莉;李术梅

    目的 分析同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药物.方法 随机选择220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针刺加血海穴位注射G-CSF,对照组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相同剂量G-CSF,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升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白细胞维持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加血海穴位注射G-CSF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疗效明显,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 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杰修;田野;曹建民;金丽;谢敏豪

    目的:从红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的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方法:以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1周的实验控制,通过对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运动+营养组,第5周结束时即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成功建立后进行营养补充,10只),应用大鼠专用ELISA试剂盒测试三组大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清G-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M-CSF、IL-3含量则无明显组间差异.结果提示,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可能与G-CSF的功能相关,而营养补充对大鼠血清三种造血生长因子影响不明显.

  • 非格司亭在小儿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的应用观察

    作者:房倩

    目的:观察非格司亭在小儿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的应用情况.方法:以近几年我院坚持长期治疗的25例白血病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诱导、巩固、维持及强化各阶段应用非格司亭的天数.结果:患儿在诱导治疗阶段应用非格司亭的天数明显长于巩固及强化治疗阶段(P<0.01),感染发生少,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血病诱导治疗阶段应坚持应用非格司亭,可有效避免感染,度过治疗危险期.而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阶段可不用或少用.

  • 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随机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辉;黄晓军;刘代红;刘开彦;韩伟;陈欢;王峰蓉;陈育红;王景枝;赵婷;王昱;许兰平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同给药方法对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的疗效比较

    作者:孟又胜;白小燕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不同给药方法对化疗后IV度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惠尔血300ug,皮下,qd和B组:惠尔血150ug,皮下,bid,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85±1.32)vs(4.82±1.11)(P<0.05),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5.5% vs 29.4%,持续时间天数分别为(3.53±0.87) vs (2.25±.69)( 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vs 97%(P>0.05)。结论对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分次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优于一次给药,可以缩短白细胞下降时间及减少G-CSF总用量。

  •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娟文;周颖娴;陈丹霞

    目的 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360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实施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观察组实施促排周期+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冻融胚胎移植,对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后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冻融胚胎移植后,观察组生化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两组成功种植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未成功种植者(P<0.05或P<0.01);观察组成功种植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功种植患者(P<0.01);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冻融胚胎移植术中采用促排+G-CSF宫腔灌注内膜周期方案较人工周期方案具有更显著优势,能有效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 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春燕;毕杰民;刘丕卫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肿瘤化疗后适合的用药时间.方法利用随机分组和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0例,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对照组20例,化疗后发现白细胞下降时使用G-CSF.结果化疗结束24h后即应用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WBC)过度下降,并可使其明显上升.结论化疗24h后即应用G-CSF,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为如期化疗提供有效保障.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周建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心梗能动员骨髓干细胞迁移至梗死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但动物实验结果仍然存在着矛盾,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硬化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

    作者:朱磊;赵钢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四氯化碳(CCL4)肝硬化大鼠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动员作用,以及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生化学的影响,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不加重肝损伤的动员CD34+细胞的方法.[方法] 50% 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rhG-CSF动员组大鼠皮下注射rhG-CSF10 μg·kg-1·d-1,共计5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ALT、AST、T-BIL和ALB,观察G-CSF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的影响.[结果] 肝硬化大鼠rhG-CSF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CD34+/MNC)比例(4.08±1.38)%是生理盐水对照组(0.43±0.21)%的9.5倍;而生化学检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CSF动员能促进更多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源性的肝干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而且不加重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猪心肌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朱皓;王俊杰;葛均波;邹云增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猪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小型猪动物模型,存活12只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每组6只.G-CSF治疗组按照5 μg/kg·d-1连续7 d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动物模型建成后及治疗后4周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和201TI(铊)核素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运动不良节段数目以及心肌灌注损伤指数,并观察心肌凋亡和心肌纤维化情况.[结果] 术后4周左室造影显示两组LVEF均改善,分别为(48.9±9.7)%与(52.4±10.1)%,尽管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G-CSF治疗可以改善左室局部运动不良节段数(29.4±12.7 vs 20.8±10.3,P<0.05).SPECT检查结果发现, G-CSF治疗可以减少心肌灌注缺损面积[(26.9±11.8)% vs (13.2±10.1)%,P<0.05].而且,G-CSF治疗后心脏损伤区域局部心肌凋亡减少的数目比对照组多[(-3.7±1.8)% vs (-1.5±2.0)%],心肌纤维化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CSF治疗可以通过降低心肌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猪心脏功能.

  • 造血细胞因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G-CSF的临床应用

    作者:荒井正純;程云鹏

    G-CSF是一种仅通过皮下注射,动员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进入末梢血的造血细胞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其通过介导血管新生减轻缺血,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由于这种治疗简单易行,已经在临床应用,并已针对重度冠状动脉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研究其有效性.但是,目前效果还不稳定.今后,期待通过基础实验明确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效和安全的治疗计划.

  • ATO,ATRA/G-CSF联合使用加速RARα降解诱导NB4细胞末端分化

    作者:马玲;刘宇鹏;王滨有;李海霞;杨晓蕾;董均明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A/G)联合使用,诱导NB4细胞末端分化的分子机理.方法:台盼蓝染色记录细胞生长,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确定细胞分化分子标志及凋亡,Western blot观察RARα蛋白的表达.结果:NB4细胞经过ATO+A/G处理,出现形态学末端分化特征和免疫表型的成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Rα基因是ATO特定的靶向目标.结论:ATO联合ATRA/G-CSF能够诱导NB4细胞末端分化,其机理与调节RARα的表达有关.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氧糖剥夺后培养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陈会丛;侯金才;李澎涛;潘彦舒;华茜;洪庆涛;杜欢;王筠

    目的:观察G-CSF时体外模拟脑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脑缺血损伤提供理论的依据.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氧糖剥夺4h,制作模型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进行干预,通过观察细胞活性、死亡率、细胞色素C释放量判断G-CS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G-CSF可明显降低氧糖剥夺神经元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活性,明显降低神经元由线粒体向胞浆内释放细胞色素C,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CSF对氧糖剥夺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清G-CSF水平及意义

    作者:胡敦重;宋景春;林兆奋;赵良

    目的 检测脓毒症及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并判断其对脓毒症患者发展成为DIC的诊断意义.方法 严重脓毒症患者28例(SS组),脓毒症合并DIC患者12例(SSD组),同期门诊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计算APACHEⅡ评分和DIC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G-CSF水平.结果 SS组和SSD组患者血G-CS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SS组和SSD组患者之间血清G-C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G-CSF与WBC、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图显示,血清G-CSF的AUC =0.887,95%CI为(0.825,0964) (P <0.05).结论 血清G-CSF水平主要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与DIC的发病机制无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判断的实验室证据.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对血清G-CSF和CRP的影响

    作者:李志华;阳玉明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MPP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观察组60例和红霉素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化痰、止咳、吸氧等基本治疗,对照组:予50 g/L葡萄糖注射稀释乳糖酸红霉素25 ~ 30 mg/(kgod),缓慢静滴,1/d,连续5d,后口服红霉素25~30 mg/(kgod),连续9d;观察组:予50 g/L葡萄糖注射稀释阿奇霉素10 mg/(kgod),静注,1次/d,连续5d,后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od),口服,连续3d,停服3d,再用3d.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阿奇霉素观察组显效率(75.0%)和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红霉素对照组的46.0%和80.0%阿奇霉素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红霉素对照组(P<0.05);退热、咳嗽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MPP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观察血清G-CSF和CR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判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种复方中药注射液治疗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

    作者:张喜平;张翔;杨红健;邹德宏;乔恩奇;王准;何向明;俞星飞;章颖;唐镔镔

    目的:比较5 种常用复方中药注射液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小鼠的疗效,以及对小鼠多脏器及胸腺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G-CSF为阳性对照,用5种复方中药注射液(康艾、复方苦参、参附、参麦和生脉注射液)对各治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药,隔天抽取外周血测血常规,随后处死小鼠,取心脏血测血清肝、肾功能指标( ALT, AST,BUN 和 CR) ,取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及胸腺计算相应脏器指数,并比较各组病理变化,以评价各治疗组的疗效和对多脏器及胸腺的影响.结果:5 个中药治疗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 01),但低于阳性对照组(G-CSF)(P<0. 05,P<0. 01).此外,5种复方中药注射液和G-CSF均有不同程度的升血小板作用(P<0. 05,P<0. 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治疗组(P =0. 036)、参附治疗组(P =0. 008)的血清AST略升高;各中药治疗组的血清ALT和肾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升高,但是,脾脏指数下降(P< 0. 05或 P < 0. 01 ),肺脏指数增加( P <0. 01).各中药治疗组小鼠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 的细胞变性、点状坏死和炎症反应,但组间差别不明显.除苦参治疗组外,其余中药治疗组的肝脏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P < 0. 05, P <0.01),其中生脉治疗组明显(P <0.01).结论:5种中药注射液均能有效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其作用弱于 G-CSF. 5 种中药注射液和G-CSF还有一定升血小板作用.除苦参外,其余4种中药注射液可能有一定护肝作用.5种中药注射液对其他脏器和胸腺的影响不明显.

  • KGF及其联合G-CSF对137Cs γ射线5.0 Gy照射小鼠重要脏器的放射防护作用

    作者:张鹏程;曹永珍;于程程;姜恩海

    目的 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受照小鼠造血及重要脏器的放射防护作用.方法 将6至8周龄C57BL/6小鼠共70只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KGF给药组、G-CSF给药组、KGF联合G-CSF给药组,经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分别给药,通过体重、脏器指数、各脏器SOD活性、MDA含量和外周血(WBC、RBC、Hb、PLT)等指标分析KGF及G-CSF对其血液和重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受照后,KGF组与G-CSF组小鼠体重回升较明显;与G-CSF组相比,联合组肺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RBC、Hb、PLT的含量指标中,联合组高于其余各给药组;G-CSF组肝、心的SOD活性高于KGF组和联合组;KGF组的肺SOD活性高于G-CSF组和联合组.结论 本研究表明联合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修复优于其他给药组;G-CSF对于肝脏和心脏的抗氧化能力更有效;KGF对于肺部的抗氧化能力更有效.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主治疗化疗所致严重Ⅳ度骨髓抑制临床观察

    作者:张闯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自1996年2月至2001年4月治疗31例次因化疗药物所致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均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5 μg/(kg·d),分2次皮下注射,相隔8~10小时,连续5~14天,平均8天.结合输注白细胞,血小板,新鲜全血.结果31例次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经治疗1~2周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和致死病例.结论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主的综合处理措施是治疗化疗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的有效方法.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紫杉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祝敬燕

    目的: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紫杉类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7例子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36例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在各访视点记录2组的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终评价2组的WBC、ANC、达标时间、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2组WBC、ANC在治疗后均升高,研究组升白速度、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达标后细胞计数稳定,且对KPS评分的改善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紫杉类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