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ycf1的姜科植物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

    作者:钟志敏;赖小平;黄松;张桂芳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分析比较姜科植物的ycf1序列,对姜科药用植物进行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评价ycf1序列对姜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用ycf1通用引物对姜科6个属16种药用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BioEdit v7.0.9.0及MEGA 6.0对目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美人蕉为外类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姜科ycf1序列长度约为900bp,17条目的序列差异位点150个,除山姜属4个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无法鉴别以外,其余5个属种间均存在序列差异;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ycf1序列能明显区分姜科6个属的植物.结论:ycf1序列可对姜科植物进行可靠的遗传聚类分析,且可对本研究中除山姜属4个近源种以外的姜科植物进行鉴定.

  • 中药益智挥发油化学成分

    作者:罗秀珍;余竞光;徐丽珍;杨世林;冯锦东;欧淑玲

    目的:研究益智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GC-MS法分析鉴定。结果和结论:鉴定了64个化合物,聚伞花烃香橙烯,芳樟醇,桃金娘醛,α-蒎烯,β-蒎烯,松油醇-4,天竺葵酮-A,3,7(11)-香芹二烯,别香树烯和圆柚酮等含量较高;并分得香橙烯、圆柚酮和圆柚醇作核证;芳樟醇氧化物,香橙烯,蜂斗菜内酯-A,天竺葵酮-A和菖蒲烯醇-3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益智 姜科 挥发油
  • 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徐俊驹;谭宁华;曾广智;韩洪金;黄火强;嵇长久;朱梅菊;张玉梅

    目的:研究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从益智仁的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9E)-humulene-2,3;6,7-diepoxide(1),3(12),7(13),9(E).humulatriene-2,6-diol(2),(-)-oplopanone(3),yakuchinone A(4),yakuchinone B(S),杨芽黄素(6),异香草醛(7),(2E,4E)-6-羟基-2,6-二甲基-2,4-庚二烯醛(8);用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测定了化合物1,3~5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 10 mg·L~(-1)对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 黄白姜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罗明华;雷利芬;林宏辉

    目的:研究黄白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根状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乙醇提取和蒸馏提取,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花酮(1),姜花素A(2),滇姜花素A(3),姜花素E(4),β-谷甾醇(5),柳杉二醇(6)和β-桉醇(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白姜花中分离得到.

  • 中药砂仁中的黄酮苷化合物

    作者:孙兰;余竞光;周立东;罗秀珍;丁卫;杨世林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水溶性成分.方法:各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阳春砂仁水溶性成分中分得槲皮素的2种黄酮苷,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阳春砂仁中获得.

  • 姜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包磊;邓安珺;李志宏;杜冠华;秦海林

    目的:对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异香草醛(isovanillin,2),棕榈酸乙二醇单酯,(glycol monopalmitate,3),二十六烷酸单甘油酯(hex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4),马来酸酰亚胺-5-肟(maleimide-5-oxime,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腺嘌呤(adenine,7),6-姜酚(6-gingerol,8),6-姜烯酚(6-shogaol,9),和1个组合物1-(ω-ferulyloxyceratyl)glycerols(10a~10f),结论:化合物1~7,10a~10e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30-ferulyloxytriaconatanoyl)glycerol(10f)是新化合物.

    关键词: 姜科 化学成分
  • 阳春砂仁在西双版纳引种栽培及推广概况

    作者:巫金华;周庆年;李学兰;张丽霞

    砂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成熟果实人药,在我国有13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中医用于治疗湿浊中阴,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1].

  • 中药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罗秀珍;余竞光;徐丽珍;李克明;潭沛;冯锦东

    目的:研究中药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用GC-MS联机技术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益智分得10种化合物,其中2个二芳基庚酮:yakuchinone A (1)、益智醇(oxyphyllacinol 2),3个eremophilane烷碳架的倍半萜valencene (3)、nootkanone (4)、nootkanol (5),两个黄酮:杨芽黄酮(tectochrysin 6)、白杨素(chrysin 7),以及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脂肪酸(10).用GC-MS鉴定了挥发油中6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p-cymene (44.87%), valencene (9.13%), linalool (4.39%), myrtenal (3.90%), β-pinene (3.87%), α-pinene (2.93%), furopelargone (2.62%), terpinen-4-ol (2.56%)等.结论:益智醇(2)为新二芳基庚醇,其化学结构为1-(4′-hy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l,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 苦山柰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余竞光;余冬蕾;章菽;罗秀珍;孙兰;郑才成;陈毓亨

    目的研究中药山柰的混杂品种苦山柰Kaempferia marginata Carey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山柰的根茎分得苦山柰萜醇(1)、8(14),15-sanderacopimaradiene-1α,9α-diol (2)、8(14),15-sanderacopimaradiene-1α,6β,9α-triol (3)、吉马酮(4)、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5)和正-十五烷(6).结论苦山柰萜醇(1)为新二萜醇, 化学结构为8(14),15-isopimaradiene-6α-ol.2, 3和4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毛郁金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黄艳;柴玲;蒋秀珍;赖茂祥;林霄;刘布鸣

    目的 研究毛郁金Curacuma aromat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郁金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莪术二酮(1)、β-谷甾醇(2)、豆甾醇(3)、三十烷酸(4)、桂莪术内酯(5)、莪术烯醇(6)、原莪术烯醇(7)、eudesmane-3,6-dione (8)、羽扇豆醇(9)、姜黄素(10)、去甲氧基姜黄素(11)、aerugidiol (12)、蓬莪二醇(13)、voleneol (14)、尿嘧啶(15)、莪术醇(16)、莪术双环烯酮(17).结论 化合物4、5、8、9、14和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京超;冯毅凡;吉星

    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姜科植物中,在其他科属也有发现,此类化合物结构典型,生理药理活性多样且显著,在抗炎、镇痛、抗血栓、治疗神经损伤、抗肝毒性、化学预防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近几年来已发现的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鞘内注射小豆蔻明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影响

    作者:何万友;叶丽;任杰平;贺俭;熊青明;王汉兵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小豆蔻明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痛(DNP)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180~ 220 g,鞘内置管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21d痛阈下降>50%基础值为DNP造模成功.取DNP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6):DNP组、雷帕霉素组(R组)、小豆蔻明50 μg组(D50组)和小豆蔻明100 μg组(D100组),另取健康同龄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C组).DNP组、R组、D50组和D100组于糖尿病造模后21 d分别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10μl、雷帕霉素5μg、小豆蔻明50 μg和小豆蔻明100μg,1次/d,连续7d.于糖尿病造模前、造模后7、14、21d、鞘内给药后1、4、7d时测定MWT.后一次测定MWT后取L3-5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6K、p-S6K和突触素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MWT降低,脊髓S6K、p-S6K和突触素Ⅱ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DNP组比较,R组、D50组和D100组MWT升高,脊髓S6K、p-S6K和突触素Ⅱ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D50组比较,D100组MWT升高,脊髓S6K、p-S6K和突触素Ⅱ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小豆蔻明可缓解大鼠DNP,机制与抑制脊髓雷帕霉素靶蛋白活性,下调突触素Ⅱ表达有关.

  • 萜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萍;李裕鑫;游松

    目的 介绍近年来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萜合成酶的研究进展,为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其他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以近年来54篇外文相关文献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阐明了萜合成酶主要由α,β,γ等蛋白合成砌块组成;介绍了研究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方法,包括定点突变、类似物的使用以及量子化学等;并对已报道的姜科来源的倍半萜合成酶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萜类生合成相关的酶的结构、功能以及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 益智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红程;李建绪;李华;杨立伟;高美华;陈浩桉

    目的 研究益智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益智仁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7-表-香科酮(1)、11S-nootkatone-11,12-diol(2)、4S-isoprophy-6-methyl-1-tetralone(3)、香草酸(vanillic acid,4)、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5)、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6)、杨芽黄素(tectochrysin,7)、良姜素(izalpinia,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益智仁中分离得到.

  • 专家点评

    作者:周祖始

    生姜,亦名鲜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我国各地均有出产.于每年9~11月间,当地上茎叶萎枯时,挖出根茎,除去须根,切片或捣汁用,亦可小火煨用.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 姜科植物matK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

    作者:张桂芳;钟志敏;黄松;赖小平

    目的 应用matK序列对姜科10个属21种植物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为姜科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SnapGene(R)Viewer校正拼接测序所得姜科的matK序列,应用BioEdit v7.0.9.0软件及Mega 6.0对实验所得的22条及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21条matK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K2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姜科的matK序列长度约为1200bp,43条目的序列差异位点241个,不同姜科种间均存在序列差异,以美人蕉科美人蕉为外类群,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同属的姜科植物能聚为一类.结论 利用姜科植物matK序列数据库及遗传分析软件,所得研究结果表明matK这一DNA条形码序列可对姜科植物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

  • 长瓣裂姜花根的二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梦洁;李玥;徐俊驹;陈建华

    目的:研究长瓣裂姜花根的二萜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对长瓣裂姜花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分离的化学成分.结果:从长瓣裂姜花根中分离得到7个半日花烷型二萜,分别鉴定为:姜花酮(1)、coronarin A(2)、villosin(3)、圆瓣姜花素A(4)、16-hydroxylabda-8(17),11,13-trien-15(16)-olide(5)、labda-8(17),13(14)-dien-15(16)-olide(6)、labda-8(17),13(14)-dien-16(15)-olide (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姜科植物的ITS2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

    作者:钟志敏;赖小平;黄松;张桂芳

    目的:应用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姜科9个属16种植物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BioEdit v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6.0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以美人蕉为外类群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用The ITS2 Database在线软件预测二级结构.结果:ITS2序列可将17种植物互相区分开并聚为7类,其中红豆蔻与阳春砂、土田七与红球姜、美人蕉与菠萝姜这3组不同属的植物分别聚为一类,其他同属植物分别聚为一类.而姜科不同属植物的二级结构构型存在一定的特征.结论:姜科ITS2序列可对姜科16种植物进行分类鉴定,而ITS2序列二级结构构型则只能作为姜科属间分类的辅助依据.

  • 姜科五属中药性效与亲缘关系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龙小琴;秦华珍;黄燕琼;谢鹏;罗君;翁铭钻;李明芳

    目的:为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探讨其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结果: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五属24味中药均具有辛味,多属于温、热性药,主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燥湿行气和消积止痛等,主治脾胃寒凝、湿阻气滞和食积诸证,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姜科五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与亲缘关系均存在相关性,同属中药共性明显。结论:开展中药亲缘关系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前景,其对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具有推动作用。

  •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概况

    作者:吴杰;叶娟;刘刚;李丹;曾俊芬;宋金春;周本宏

    目的:综述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概况,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urcumin”“Cur-cuminoids”“Darylheptanoids”“Structure identification”“姜黄素”“姜黄素类化合物”“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85-2014年Medline、SciFinder Schola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相关报道,并归纳其结构及来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天然姜黄素主要来源于姜科、桦木科、豆科、槭树科、马尾树科、胡桃科、蒟蒻薯科等植物。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成分按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单氧代型、双氧代型、三氧代型、吡喃取代型、呋喃取代型、大环醚型、二聚体型等7个类型;其作为对人体无毒的天然药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