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腻苔与齿痕舌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梁嵘;王召平

    自1995年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研究组织百合会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腻苔、齿痕舌的发生率,年龄性别分布以及与症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与腻苔相关的症状为胸闷;与腻苔关系密切的生活因素为吸烟。齿痕舌的发生率为74%~78%,故认为齿痕舌的生理意义大于病理意义。观察结果提示:齿痕舌与气滞、湿困脾胃、食积之间关系密切,而与中医学中强调的脾胃气虚和各脏气虚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 腻苔成因与辨证的文献研究

    作者:李娜;刘群;李晓娟;白晓晖;金钟晔;景玉霞;赵宏波;陈家旭

    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而湿浊痰饮等停聚于舌面则为腻苔,临床多见湿浊、痰饮、顽痰等阳气被阴气所抑的病变。本文从古今文献入手对腻苔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研究,认为腻苔的成因主要为脾胃病变,饮食不洁,药物影响和季节气候的影响,分类主要分为白腻苔、黄腻苔、灰黑腻苔,滑腻见蓝色,厚腻如积粉几种。临床诊病看舌苔要统观全局,参考脉、症、便、溺,否则极易误诊。

  • 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病理及细胞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洁;李福凤;王忆勤;付晶晶;钱鹏;郝一鸣;白冠峰

    目的:检测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舌苔不同化学成分的变化,尝试为临床检测提供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指标.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破碎法制成细胞匀浆,试剂盒检测,用UV-756MC型分光光度计检测舌苔细胞匀浆中碱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糖原(PAS)的含量,对照组选择正常人正常淡红舌,薄白润苔.结果:慢性胃炎组LDH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PAS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1);慢性胃炎腻苔组舌苔细胞SDH含量较非腻苔组升高(P<0.05);腻苔组、非腻苔组LDH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而PAS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1).慢性胃炎腻苔组和非腻苔组的胃黏膜病理学指标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炎腻苔的形成可能是舌苔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平衡被打破,细胞角化增值的速度大于凋亡的速度,上皮细胞密度增加,镶嵌于舌状乳头的角化树间,不易脱落,终使舌苔呈油腻状紧贴于舌面.

  • 刘清泉教授察舌诊病经验初探

    作者:黄坡;卢幼然;李博;郭玉红;刘清泉

    察舌苔是我们临床中诊察疾病直接的、常用的方式,同时舌苔亦是反应人体疾病虚实寒热状态为直接的外在体现.常规情况下,腻苔在临床中多主湿热、痰浊,而特殊情况下,阴虚、中气虚弱亦可出现腻苔,因此,临床中应该做到知常达变,不拘泥于常规,不受限于固定思维模式.

  • 腻苔与病性证素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唐亚平;戴芳;龚超奇;王飞;周艳;朱文锋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如病性证素血虚、寒等;而要正确判断证素,又离不开舌象.腻苔是临床上常见的舌象,笔者将医案研究、临床研究及腻苔诊断权值的研究相结合,以深入探讨腻苔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腻苔 病性证素
  • 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腻苔优势菌群

    作者:孙祝美;王慧雯;李莉;郭春荣;张红凯;张伟妃;李雪;李福凤

    目的: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腻苔患者中舌苔的微生物优势菌群类型和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腻苔患者的舌苔,对舌苔中微生物进行DNA提取后,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对微生物的DNA测序.结果:获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腻苔微生物的总片段为3 014 144,平均片段为70 357±8 960,有效片段为62 083±7 906,OTUs数目为1 472±384;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是分别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等.结论: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可以获得慢性胃炎腻苔的微生物组成,这种微生物的组成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癌症与非癌症腻苔的定量研究

    作者:龚一萍;倪美文;陈海燕;陈素珍;卜佳俊;连奕劭

    目的:通过对癌症与非癌症患者腻苔的定量值分析,为舌诊量化研究服务于临床提供方法与技术上的支持.方法:用尼康5000数码相机拍摄腻苔患者舌象,对中医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183例病人分为癌症组腻苔与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非癌证组腻苔作了量化比较研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熵值方法作定量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图像的矩阵对角线周围点分布较集中,计算出的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向量熵值较小,对应细而密的灰度纹理.而非肿瘤患者的腻苔图像灰度共生矩阵中点分部较离散,对应的灰度纹理较复杂.癌证患者组腻苔定量值为(39.68±3.88),非癌证患者组腻苔的定量值为(45.04±3.03),两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从腻苔的定量角度揭示癌证与其他不同疾病湿邪病性有所不同,考虑以湿邪为主的证型中,癌证阴寒湿邪盛于其他疾病所致的寒湿,湿邪越盛,病程越长,缠绵难愈.对中医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腻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杜婷;乔森;张云龙;王盼盼;江楠;钱林超;文磊

    腻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性舌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在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辨证价值,研究腻苔形成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从舌表面脱落细胞学、微生态学、相关蛋白与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对腻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腻苔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腻苔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对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发生机制、变化规律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作相关阐明,为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 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口腔微生物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李福凤;赵洁;庞小燕;钱鹏;陈慧;王忆勤;叶进;付晶晶;孙祝美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腻苔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探索腻苔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4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样本(腻苔组20例,非腻苔组20例)和20名正常人舌苔样本(健康对照组).利用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各组舌苔微生物菌群,得到舌苔样本细菌DGGE图谱,将其数字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判别法分析(PLSDA).结果 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与健康对照组舌苔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之间有5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7.5%;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8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5.0%;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条带差异不明显.(2)腻苔组的8号条带亮度高于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序结果显示其近邻居为Moraxella catarrhalis(黏膜炎莫拉氏菌/卡他莫拉菌),但两者相似度仅为96.2%,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菌种;10号条带亮度为健康对照组>非腻苔组>腻苔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与Rothia mucilaginosa(黏滑罗斯菌)相似度达到100.0%.结论 8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腻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0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非腻苔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腻苔的形成机制之一.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腻苔优势菌群组成及E-黏附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水平

    作者:王慧雯;李莉;李福凤;郭春荣;张红凯;张伟妃;李雪;孙祝美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腻苔优势菌群类型及下游黏附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实验分为3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腻苔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非腻苔组(30例)和健康对照苔组(30名,均为薄白苔).采用巴氏染色法观察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舌苔的菌群进行研究;运用ELISA对各组舌苔进行E-黏附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检测.结果 (1)舌苔脱落细胞形态特征:腻苔组的细胞形态较小,胞浆呈橘红色,细胞核较模糊或已消失;非腻苔组中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呈橘红色,细胞核大多固缩;(2)舌苔微生物菌群: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物种依次是链球菌属、奈瑟氏菌属、普氏菌-7属、韦荣球菌属、莫氏杆菌属、纤毛菌属.健康对照组的链球菌属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1);奈瑟氏菌属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普氏菌-7属腻苔组较其他两组明显下降(P<0.01);韦荣球菌属非腻苔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5);莫氏杆菌属在腻苔组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加(P<0.01);(3)舌苔液中E-黏附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腻苔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 <0.05,P<0.01).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类型舌苔中的微生物优势菌属大致相同,但腻苔组患者舌苔中微生物的优势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7属和莫氏杆菌属)含量发生变化,下游的E-黏附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腻苔组患者中高表达,说明这些物质可能与腻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基于SELDI-TOF-MS技术的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相关蛋白标志物研究

    作者:郝一鸣;赵洁;王文静;李福凤;王忆勤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相关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100例、正常人的舌苔38例,根据舌苔色质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腻苔组50例,非腻苔组50例,其中腻苔组又分为白腻苔组17例,黄腻苔组33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各组舌苔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NP20蛋白芯片技术进行舌苔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II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在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9个差异蛋白峰(P<0.01),非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3个差异蛋白峰(P<0.0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有4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52个差异蛋白峰(P<0.01),黄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2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黄腻苔组有2个差异蛋白峰(P<0.01).结论 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蛋白标志物,为慢性胃炎中 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肺病患者厚腻苔与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玉静;肖婷婷;周俊琴;牛远;金普乐

    肺癌相当于中医学肺积、息贲等论述,正气不足是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肺通调失职,津液聚而为痰湿,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瘀又致水,形成恶性循环,故中、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形成厚腻苔。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其研究方法与手段也逐渐被运用的到舌诊的研究中[1]。2011-10—2012-10,我们通过检测同出现厚腻苔的肺癌40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30例的舌苔脱落细胞细菌总数,并与30例健康人组对照,探讨厚腻苔与微生态的关系,结果如下。

  • 腻苔的生物信息客观化研究进展

    作者:孙祝美;李福凤;赵洁;钱鹏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把握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舌苔、舌质及舌态等方面的各种现象来获取诊断资料,从中发现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舌苔在中医舌诊辨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舌鉴辨证>指出要"刮舌验苔以辨疾病",<形色外诊简摩>云:"有病,则舌必见于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厚、薄、腻、黄等变化主要与舌上皮的丝状乳头、覃状乳头等分泌有关.腻苔是临床上常见舌苔之一,具有重要的辨证价值,腻苔舌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心较厚,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1].近年来,关于腻苔客观化的研究很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 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福凤;赵洁;钱鹏;王忆勤;付晶晶;孙祝美;燕海霞;杨莉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腻苔形成过程中舌苔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工与Z-BOX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共同判读的方法诊断受试者的舌苔,其中慢性胃炎患者腻苔40例,非腻苔30例及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20例.采集舌苔样本,经前期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舌苔中的代谢成分,得到代谢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小二乘法判别、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并利用ChemSpider、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网站检索,对潜在标志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和正常组舌苔的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内.进一步分析代谢物后发现,腻苔组和非腻苔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2-脱氧-D-核糖、UDP-D-半乳糖、变视紫红(质)、抗坏血酸盐、吡啶甲酸、组氨酸;腻苔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UDP-D半乳糖、白细胞三烯A4、维生素D2等.结论:慢性胃炎腻苔与非腻苔患者及正常舌苔间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这些代谢物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主.糖代谢的变化是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 腻苔主阴虚辨析

    作者:池建淮;万毅

    腻苔不仅主痰湿食浊,还主阴虚证,以此说明中医对症的认识强调四诊合参,症所提示的临床意义不仅有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中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并且要把研究成果及时补充进教材,重点是突出思维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腻苔 阴虚证 舌诊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腻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东林;孟庆阳;都兴山;张辉;李爱华;劳万升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腻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按舌象分为腻苔组和非腻苔组,彩超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腻苔与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腻苔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混合斑为主,非腻苔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硬斑块为主.结论:腻苔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痰湿可能是形成不稳定斑块的原因之一.

  •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作者:吴雄志

    曾升平教授,擅用温药治疗多种疑难重病.精于四诊,对舌诊尤多独到经验,其于寒热之辨,痰湿之分,尤能示人以法,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 腻苔与病位证素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戴芳;唐亚平;周艳;王飞;龚超奇;朱文峰

    目的 探讨腻苔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 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 018例临床病例中腻苔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腻苔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腻苔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位证素是脾、肺、肝、胃,腻苔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高.结论 腻苔与脾、肺、肝、胃等病位证素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与脾、肺的关系尤为密切.

  • 腻苔形成的机制及其与痰证全身病变的联系

    作者:陆丽明;黄洁伟;毛云飞

    随着科技的进步,舌苔的形成机制和痰证全身病变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却甚少有人涉猎,其现代研究还没有客观化和规范化.本文尝试从中医理论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腻苔形成的机制、痰证全身病变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腻苔 痰证 联系
  • 腻苔生成机理及病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跃武;瞿岳云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丰富舌苔诊病理论,通过察舌辨证来指导临床用药.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