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剂量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BMD及血清中ALT和TRACP5b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张志勇;李鹏;张荣强;李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抗疏健骨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SD大鼠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 5b)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60只SD大鼠分为5组,给药至12周后检测并分析股骨近端骨组织骨密度以及血清中ALP和TRACP 5b的OD值.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抗疏健骨颗粒3个剂量组和模型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组的骨密度均有所升高(P<0.05).假手术组和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血清中ALT和TRACP5b的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抗疏健骨颗粒3个剂量组之间比较,中剂量组的骨密度高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ALT和TRACP5b的OD值低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0.05).结论 抗疏健骨颗粒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对绝经后骨代谢异常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0例

    作者:史传道;袁普卫;杨晓航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用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和骨密度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骨密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22.1,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

  • 抗疏健骨颗粒水提工艺研究

    作者:杜星;郭东艳;史传道;王露;曹瑞

    目的 优化抗疏健骨颗粒水提工艺条件,为抗疏健骨颗粒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β-蜕皮甾酮含量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抗疏健骨颗粒佳水提工艺.结果 影响水提工艺各因素的作用主次为:C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A溶剂用量,佳提取工艺条件是A2B2C3,即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90 rain.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得到的抗疏健骨颗粒中牛膝、白术2味药材的水提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肾组织PPARγ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于曦;杨艳辉;张荣强;齐宝宁;王晓玲;聂爱迪;李娟

    目的:研究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50只4~5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抗疏健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切徐双侧卵巢法”造模。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抗疏健骨颗粒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每周6次,共12周。12周后检测并分析各组大鼠骨密度、生化指标、肾组织PPARγ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假手术组大鼠骨密度和血清磷(S-P)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S-Ca)含量和肾组织PPARγ2 mRNA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的方向,进而调节骨代谢平衡,从而对骨质疏松症起治疗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醇提工艺优选研究

    作者:史传道;杜星;郭东艳;王露;曹瑞

    目的:优化抗疏健骨颗粒醇提工艺条件,为抗疏健骨颗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醇提工艺条件。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及醇浸出物得率的加和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优选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20min。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得到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 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樊晓晨;邓海东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大鼠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去势组(50只).去势组随机分5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抗疏健骨颗粒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造模.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抗疏健骨颗粒混悬液0.4g/mL、0.2 g/mL、0.1 g/mL,2 mL/d,每日1次,尼尔雌醇组给予尼尔雌醇片(1mg/kg体质量),配成0.15 g/L混悬液,1周1次,每次2 m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8 mL/kg体质量)灌胃.12周后测定离体骨密度.计算大载荷、断裂挠度、弯曲能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剂量组的腰椎骨和股骨远端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剂量组与尼尔雌醇组的大载荷显著增高(P<0.01),但小剂量组增加不明显(P>0.05);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断裂挠度与模型组比较,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明显(P>0.05);尼尔雌醇组、抗疏健骨颗粒大剂量组的弯曲能量与模型组比较,增高显著(P<0.01),中、小剂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够改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恢复骨代谢平衡,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0例

    作者:史传道;姚艺豪;陈志辉;樊晓晨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健骨颗粒和阿仑磷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和阿仑磷酸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PPAR γ2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杨艳辉;于曦;张荣强;王晓玲;聂爱迪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组织PPAγ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抗疏健骨颗粒应用于临床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50只4~5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抗疏健骨颗粒组,给药至12周后检测并分析骨组织PPAγR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假手术组骨组织的PPARγ2mRNA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骨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剂量组骨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对骨组织PPARγ2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BMSCs向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的方向,进而影响骨髓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数目变化,对绝经后骨代谢异常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PPARγ2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杨艳辉;于曦;齐宝宁;张荣强;王晓玲;聂爱迪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下丘脑组织PPAγR2 m RN 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抗疏健骨颗粒应用于临床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50只4~5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抗疏健骨颗粒组,给药至12周后检测并分析下丘脑组织PPAγR2 m RN 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假手术组下丘脑组织的PPARγ2 mRNA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下丘脑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剂量组下丘脑组织的PPARγ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 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BM SCs向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的方向,进而影响骨髓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数目变化,对绝经后骨代谢异常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作者:李佳;周婷;郭东艳;王露;史传道

    目的 优选抗疏健骨颗粒的佳制剂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优选,以乙醇的浓度及乙醇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制剂的合格率、流动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结果 佳成型工艺为混合辅料为淀粉与乳糖3∶2,药辅比为1∶2,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用量为15%(ml/g)时颗粒大小均匀,成型性较好.结论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优选抗疏健骨颗粒的成型工艺简便、预测性好.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樊晓晨;邓海东

    目的 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诱发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2W,各组动物于处死前15d和前5d分别进行四环素荧光标记,处死动物后取右侧胫骨,制作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小梁形态;采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参数计量,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剂量组骨小梁显著增加,骨小梁排列较紧密,骨小梁间可见网状连接,骨小梁厚度增加;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较骨小梁体积百分比 (TBV%)明显下降 (P<0.01);尼尔雌醇组、抗疏健骨颗粒大、中与模型组比较,TBV明显增加(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吸收参数(TRS)、骨形成参数(TFS)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均能降低骨吸收参数TRS、骨形成参数(TFS)、MAR、mAR 和osw(P<0.01或P<0.05).结论 抗疏健骨颗粒能改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段永峰;贾文鹏;杨晓航

    目的 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Ⅰ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Ⅰ含量.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尼尔雌醇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抗疏健骨颗粒是通过升高血清IGF-Ⅰ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降钙素和骨钙素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贾文鹏

    目的 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降钙素和骨钙素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使用不同荆量的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进行治疗,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双磷酸盐组进行对比,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清中降钙素、骨钙素的含量.结果 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CT、BG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T、BGP含量增加是抗疏健骨颗粒防治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 抗疏健骨颗粒对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血清IL-6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汶勇军;贾文鹏;段永峰

    目的 现察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大鼠灌服抗疏健骨颗粒后骨密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糖皮质激素所致SD大鼠骨质疏松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骨康治疗组进行对比,用SPA单光子膏密度仪对大鼠右股骨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结果 抗疏健骨颗粒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右股骨骨密度;可明显降低血清IL-6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叉(P<0.01或P<0.05),并且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抗疏健骨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达到治疗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杜星;郭东艳;史传道

    目的 研究抗疏健骨颗粒的质量标准,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淫羊藿、杜仲、牛膝、丹参、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淫羊藿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淫羊藿、杜仲、牛膝、丹参、白术的薄层鉴别结果良好,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测定淫羊藿苷在0.1 μg~1.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6%,RSD为1.31%(n=6).结论 所建立的TLC法和HPLC法对淫羊藿、杜仲、牛膝、丹参、白术和淫羊藿苷含量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抗疏健骨颗粒的质量控制.

  • 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李鹏;张志勇;张荣强;李娟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SD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和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造模后各实验组SD大鼠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变粗变密,骨连续性较好,排列较规则,呈网状结构;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厚度、平均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大(P<0.05),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增强(P<0.05),抗疏健骨颗粒中剂量组BMP-2的表达高于大、小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够通过调节骨组织BMP-2表达,促进骨组织重建,改善绝经后骨形态的病理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史传道;刘海英;张荣强;陈志辉;樊晓晨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分别于实验中期(给药3个月)、实验结束(给药6个月)及停药后4周恢复期测量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疏健骨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在规定剂量下口服是安全的,无明显毒性反应。

  • 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OPG和RANKL的影响

    作者:史传道;邓海东;樊晓晨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60 只大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10 只,除假手术组外切除大鼠双侧卵巢诱发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连续给不同剂量的药物灌胃12 周,心脏取血,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OPG和RANKL 含量,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组进行比较.结果:假手术组、尼尔雌醇组、抗疏健骨颗粒大剂量组OPG 及OPG/RANKL 与模型组比较P<0.01;抗疏健骨颗粒中剂量组OPG、OPG/RANKL 及大剂量组RANKL 与模型组比较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剂量组OPG、RANKL、OPG/RANKL 与模型组比较P>0.05;抗疏健骨颗粒中剂量组RANKL 与模型组比较P<0.01;OPG 含量随着抗疏健骨颗粒剂量的增大逐渐增高.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够升高OPG,抑制成骨细胞表达RANKL,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抗疏健骨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史传道;张荣强;张志刚;樊晓晨

    目的:通过对抗疏健骨颗粒的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抗疏健骨颗粒以大浓度给SPF级昆明种小鼠灌胃给药后,小鼠未出现死亡,未测出LD50,测其大给药量。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大给药量为96g/kg,无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和体质量增长均正常。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