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亲孕期苯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李玉玲;陈春霞;王世琴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不同途径苯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方法 通过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检索到符合分析要求的14篇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母亲孕期有机溶剂、石油制品、居室装修暴露均能显著增加儿童患ALL的风险(OR=1.21,95%CI:1.03 ~ 1.42;OR=1.66,95%CI:1.24 ~2.23;OR =1.16,95%CI:1.01 ~1.33);孕期吸烟与儿童ALL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 母亲孕期有机溶剂、石油制品、居室装修接触是儿童ALL的高危因素,吸烟与儿童ALL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黎巧茹;赖文英;林春燕;吴挺柏;蔡仕俊;黎艳超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HD-MTX治疗,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口腔黏膜损伤及消化道反应;血浆MTX浓度是诱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因素.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浆MTX浓度,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铸容

    目的:对用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培门冬酶联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治疗组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替代联合对照组.对两组白血病患儿的症状缓解率、生存率、肝功能损害情况作比较.结果:研究组白血病患儿38例总缓解率94.74%,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的总缓解率9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73.68%以及总生存率92.10%,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相应指标(63.16%、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培门冬酶联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治疗可以达到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替代治疗的相同效果,两种治疗方案下患儿的症状缓解率与总生存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门冬酶治疗组患儿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更低,药物不良风险小.

  • 整肠生防治儿童白血病化疗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作者:乐少华;李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常见的肿瘤性疾病,治疗首选全身化疗,但全身化疗过程中,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导致身体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尤其胃肠道黏膜损害较为常见,易造成菌群失调致腹泻发生可能,部分病人因此被迫中断治疗而影响疗效.我科于2009年1~12月在58例次ALL患儿化疗期间应用整肠生口服防治化疗继发腹泻发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 APEl/Ref-1-656A>C和1349T>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作者:黄丽珍;李倩;薛瑶;李捷;芮耀耀;何璐璐;陆勤;杨引;戎留成;张正东;方拥军

  • 血浆miRNA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作者:袁冬妹;吴思英;黄素丽;蒋伟超;柯跃斌

    目的 探讨miRNA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病例血浆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分析其与cALL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判断miRNA作为cALL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初发cALL和骨折病例作为对照各111例,按性别相同和年龄(±l岁)进行1∶1匹配,并从中选择4对cALL病例和对照进行LNATM 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表达水平,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与cALL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重新分类方法分析miRNA作为cALL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 芯片筛选出204个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入选条件,纳入let-7f-5p、miR-5100、miR-25-3p和miR-3654进行实时定量PCR.病例组let-7f-5p、miR-5100和miR-25-3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这3个miRNA仍然与cALL的发生存在关联[OR值和95%CI分别为0.84(0.76 ~ 0.92)、0.81 (0.73 ~ 0.90)、0.81 (0.74 ~ 0.89)].ROC和重新分类法结果显示与传统危险因素模型相比,加入1个或≥2个miRNA均增加曲线下面积(P<0.05),且模型诊断均有增加价值作用(P<0.01).结论 let-7f-5p、miR-5100、miR-25-3p的表达水平与cALL的发生关联,可作为cALL的生物标志物.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现状

    作者:王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血液病.目前,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标危ALL,降低了化疗强度从而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只有对真正属于高危型的ALL才进一步加强化疗,且应根据其不同的生物学特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复发型ALL,即使加强化疗或换用新药,其预后仍旧较差,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近年来微小残留病检测技术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并判断预后,也为A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本文就目前儿童ALL个体化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ARID5B基因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锡峰;杨国华;殷辰俞;陈湘;沈云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原因现在尚未阐明,但ALL具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得到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来自两个独立的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位于10q21.2上的ARID5B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7073837、rs10821936、rs10994982、rs7089424、rs10740055,与儿童ALL,特别是B-超二倍体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上升有关.这些SNP的变异不仅影响ALL特定亚型的发病风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种族及性别特异性.进一步研究ARID5B基因变异影响儿童ALL的机制,不仅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而且对于临床治疗亦有指导作用,终借以改善疾病的预后.本文就ARID5B基因与儿童ALL的关联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作者:刘英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 应用MALDI-TOF-MS法筛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潜在标记物

    作者:王叨;吕艳琦;刘玉峰;苏淑芳;李白

    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肿瘤特异性蛋白,寻找新的肿瘤蛋白分子标志物.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及联网检索数据库,鉴定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并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相关蛋白.结果表明,获得了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经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其中2个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P和阻殖蛋白;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二者在儿童ALL细胞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P和阻殖蛋白有望成为儿童ALL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 直接RT-PCR扩增法研究miR-22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浆中的异常表达

    作者:鲁晓静;江倩;黄鹏丽;李刚;张文娟;赵晓曦;郑胡镛

    本研究旨在探索miR-22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特点.选取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ALL患儿64例,包括初诊患儿30例,缓解患儿30例,复发患儿4例.直接使用血浆进行逆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样本中miR-223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miR-223在初诊患儿血浆中表达较低,在缓解患儿中表达升高.由于复发例数太少,暂未发现差异性;在初诊或缓解患儿中,miR-223在TEL-AML1阳性组和无融合基因B系ALL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iR-223在初诊患儿血浆中表达较低,在缓解患儿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并可作为白血病的分子标志物以及监测疗效的指标.

  • 两种化疗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凯玲;梅妍妍;崔蕾;高超;刘飞飞;赵晓曦;李伟京;姜锦;张瑞东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ALL)的疗效,探讨更加适合此亚型患儿的化疗方案.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患儿初诊时临床特征、第8天泼尼松反应、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等.结果表明,在204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134例采用BCH-2003方案治疗,70例采用CCLG-2008方案治疗.两组患儿在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第8天泼尼松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临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CCLG-2008组的男性较多(P=0.025).BCH-2003组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的MRD阴性率高于CCLG-2008组(P=0.013).按照BCH-2003方案分层标准,重新划分CCLG-2008组的危险度后,BCH-2003组的中危患儿的MRD阴性率仍然高于CCLG-2008组的中危患儿(P =0.014),而标危患儿MRD阴性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在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EFS及RFS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1.000,P=0.327,P=0.251).结论: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BCH-2003方案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能迅速地降低患儿的白血病负荷,但是BCH-2003和CCLG-2008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接近.

  • MicroRNA-210与微小残留病灶的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梅妍妍;李志刚;张谊;张伟令;张品伟;王楠;黄东生

    目的:检测MicroRNA-210(miR-21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iR-210与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Q-PCR方法检测88例初诊儿童ALL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及第33天的MRD表达水平.结果:miR-210在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普遍高表达,且在非复发组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10.64±1.5 vs 3.27±0.6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高表达组相比,miR-210低表达组具有较差的无复发活存率(RFS) (P =0.011)、无事件活存率(EFS) (P =0.013)及总活存率(OS) (P =0.0108).根据miR-210及MRD水平,将88例患儿分为3组.miR-210-MRD高风险组复发率(70%)显著高于miR-210-MRD中风险组(6.25%)及miR-210-MRD低风险组(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miR-210-MRD高风险组RFS、EFS及OS均显著低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P<0.01).结论: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对疾病复发、诱导失败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iR-210的低表达与低LFS、EFS及OS高度相关.miR-210与第33天MRD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预后差、复发风险大的患儿.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SP8A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飞飞;刘潇;王凯玲;李伟京;邓国仁;高超;赵晓曦;吴敏媛;崔蕾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相关蛋白2(Caspase 8 associated protein 2,CASP8AP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初诊和缓解时的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其与儿童ALL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8月到201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9例ALL患儿的初诊DNA样本,及其中94例患儿的缓解期DNA标本.DNA样本经硫化处理后,用本研究组建立的甲基化荧光法,测定CASP8AP2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两个关键CpG位点(-1189和-1176)的甲基化水平.结果:初诊患儿CASP8AP2基因启动子区上述2个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为(71.1±1.7)%,高于缓解患儿的样本(64.2±21.2%)(P=0.00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7(P =0.024),说明这2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复发的能力.以76.9%为分界点,将初诊患儿分为高甲基化组(49例)和低甲基化组(60例).高甲基化患儿更容易出现复发(20.4% vs6.7%)(P=0.044),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甲基化组(Log rank,P=0.033).初诊高甲基化与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高水平相关(P =0.011).诱导缓解治疗后MRD≥10-4的34例患儿中,高甲基化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低甲基化患儿(8/16例vs3/18例,P=0.038).结论:CASP8AP2基因启动子区-1189和-1176两个CpG位点的异常高甲基化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病相关,且高甲基化患儿的预后较差;将上述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MRD水平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预测复发.

  •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健;张碧红;薛红漫;陈纯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4.9年).根据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化疗期间的血糖值将患儿分为高血糖组及无高血糖组,采用x2检验分析高血糖的好发因素,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比较高血糖组与无高血糖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结果表明,高年龄组(≥10岁)患儿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43.33%vs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中、高危组的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6.62%vs4.76%,P=0.017),而与性别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9);高血糖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6.3%,低于无高血糖组患儿(94.2±2.9%)(P=0.014);高血糖组的5年无复发率(64.1±8.9%)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88.6±3.8%)(P<0.001).结论:高年龄(≥10岁)、中高危ALL患儿易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高血糖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低于无高血糖组.

  • CD133两种亚型分子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文理;聂述山;许云云;张艳兰;郭豆豆;潘健;汪家敏;张学光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量残留病(MRD)的变化.结果表明,B-ALL初诊组48例中CD133-1阳性表达18例(37.5%),CD133-2阳性表达30例(62.5%,P<0.05);治疗33 d组25例中CD133-1阳性表达2例(8.0%),CD133-2阳性表达23例(92.0%,P<0.05).诱导化疗后CD133-1的表达显著减少,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33-2的表达下降缓慢.结论:初诊B-ALL患者CD133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FAB亚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融合基因表达、危险等级及完全缓解率等均无相关性.B-ALL患儿CD133-2阳性表达高于CD133-1,CD133表达与CD34表达无相关性.CD133-2的表达与MRD显著相关.

  • 成人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大样本对比分析

    作者:刘旭平;竺晓凡;王建祥;秘营昌;邹尧;陈玉梅;李承文;代芸;秦爽;肖继刚;徐方运;贡金英;王四平;于成龙;范婧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I(+)、+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ALL;cALL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 HLA-DRB1*15与16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关系

    作者:王晓静;艾晓非;孙海燕;王芳;徐世才;桂福民;沈惠;王志强;李庆华;梁晓岚;竺晓凡

    为了研究HLA-DRB1*1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用特异性引物,对162例15岁以下儿童ALL患者进行HLA-DRB1*15检测,对HLA-DRB5*进行PCR扩增,并与1000份健康脐血做显著性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儿童ALL患者DRB1*15的抗原频率为40.12%,等位基因频率为22.62%;对照组抗原频率为30.8%,等位基因频率为16.8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5.560,P=0.018,RR=1.506).结论:儿童ALL患者HLA-DRB1*15的抗原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此结果对儿童ALL的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32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春燕;顾健;李玉珍;卢炜

    本研究采用常规监测零散的血药浓度数据点,考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中的群体药物动力学(PPK)特征,为临床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收集2003年至2006年我院儿科住院接受甲氨蝶呤抗肿瘤治疗的32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数据,其中女性109例,男性220例.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估算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和个体间、个体内变异.分别考察了性别、年龄、体重(WT)、碱化及水化情况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全面反映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信息的终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房室一级消除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稳定,只有体重对甲氨蝶呤的药物动力学有显著性的影响,得到的终回归方程为:CL=7.0×[1+0.0218×(WT-31.1)]×EXP(ηCL)(L/h);V=32.8×[1+0.0288×(WT-31.1)]×EXV(ηV)(L).公式中的31.1为给药群体的平均体重,CL与V的个体间变异值CV分别为19.4%和31.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群体数据库,通过NONMEM法建立了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方程,得到了相对全面的甲氨蝶呤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甲氨蝶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科的应用

    作者:王瑞静

    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1].我科室自2011年3月份实施儿童白血病临床护理路径以来,收效良好,现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例,将护理体会通过制表方式汇报如下;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