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LC37A4基因新突变致糖原累积病Ⅰb型一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远达;董青伟;张少辉;张瑜;桑艳梅;丁召路

    糖原累积病(GSD)是一种以糖原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脏增大、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低糖血症、生长发育迟缓、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及炎症性肠病等.本文报道了GSDⅠb型一家系,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及SLC37A4基因测序结果,证实SLC37A4基因c.273C>A(p.N91K)突变(杂合突变),为新型突变,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GSDⅠb型的认识.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作者:魏双平;张晓光;四荣联

    患者,女性,20岁.因双手足背出现散在淡白色斑15年,加重5年于2008年10月16 日就诊.15年前,患者在双手、双足出现冻疮样改变后,手、足背出现散在白色斑点,以后随年龄增长,皮损渐增多、白斑扩大,但白斑增加与冻疮关系不大.近5年患者自觉皮损加重,并逐渐波及腕侧及踝周小腿伸侧.皮损夏季明显,冬季减轻.

  • 点状掌跖角化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贾月琴;骆丹

    点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以掌跖部不规则分布、进行性加重的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目前已报道AAGAB基因和COL14A1基因是点状掌跖角化病致病基因,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致病基因.迄今为止,在多个种族或民族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中已发现39种AAGAB基因突变和1个COL14A1基因突变位点.AAGAB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p34蛋白功能缺失或不足,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再循环发生障碍,角质形成细胞发生过度增殖,导致点状掌跖角化病发生.COL14A1基因突变的致病性有待于蛋白质功能学研究、体外细胞实验以及该基因突变在其他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内重复性验证等进一步证实.

  • DOCK8缺陷综合征:一种新发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

    作者:刘佳玮;马东来

    DOCK8缺陷综合征是由于编码胞质分裂蛋白8的基因突变所致,该综合征有多种特征性的皮肤表现,如有严重的皮肤病毒感染、特应性皮炎样皮疹、反复皮肤及呼吸系统的葡萄球菌感染,早发皮肤恶性肿瘤及多种其他系统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与Job综合征和Wiskott-Aldrich综合征鉴别诊断.通过系统治疗皮肤感染,定期皮肤检查,早期发现皮肤肿瘤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一家系及PNPLA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赵惠娟;闫慧敏;郭独一;朱培秋;雷鹏程;路雪艳;姜薇

    目的 鉴定一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中提取先证者及其哥、父母DNA,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明确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 发现先证者PNPL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4号外显子上700位的胞嘧啶C被胸腺嘧啶T替代(c.700C>T),导致了脯氨酸变成了丝氨酸(p.pro234ser),先证者哥也检测到相同突变;父母均为该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该突变在健康对照者中未检出.结论 PNPLA1基因的错义突变(p.pro234ser)是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 Costello综合征合并皮肤松弛症一例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阳芳;胡锦涛;郑利雄;姚勇丰;宋彪;孙兆军;石翠萍;房思宁

    目的 报告1例并发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 收集1例合并有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皮肤组织和其父母及150例无关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HRAS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结果 患儿女,13月龄,生长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面容粗糙,四肢皮肤严重松弛,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患儿HRAS基因第2外显子出现突变c.34G> T(p.Gly 12Cys),但其父母及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HRAS基因第2外显子c.34G> T(p.Gly12Cys)突变可能为该例Costello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 NLRP3炎症小体与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蝶;卢美萍

    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AID)是难治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LRP3 炎症小体失调在儿童AID 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LRP3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它能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1(caspase-1),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的成熟和分泌,从而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固有免疫应答.IL-1 受体拮抗剂(Anakinra)和IL-1β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治疗儿童AID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NLRP3 炎症小体在该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贾文娟;计德永;王虎;方立异;许克义

    目的 探讨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减少遗传缺陷儿的出生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产前咨询的孕妇15282例的血清学筛查和NIPT检测结果,唐氏综合征筛查(唐筛)高风险及临界值者建议行NIPT检测,严重异常核型儿建议终止妊娠.结果 唐筛结果15282例血清学筛查标本检出高风险804例,高风险率为5.26%.804例唐筛高风险患者进一步进行NIPT,阳性为10例.其中8例经羊水穿刺证实,分别为21-三体综合征5例,18-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1例为45,XO,1例为47,XYY),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 NIPT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的优势,在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中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 胎儿双顶径与长骨比值对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作者:胡淑君

    目的探讨胎儿双顶径与长骨的比值能否作为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生物物理指标.方法对14例经细胞遗传学证实为唐氏综合征胎儿超声测量其双顶径、股骨和肱骨,并计算其双顶径/股骨和双顶径/肱骨的比值与同孕龄胎儿相应生物物理参数比较.结果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双顶径/股骨和双顶径/肱骨的比值较同孕龄正常胎儿增加.结论产前超声测量和计算胎儿双顶径/长骨的比值对筛查胎儿患儿唐氏综合征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卡塔格内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肖华;刘卫;蒋连强;凌宙贵;明莫瑜;蒋荣芳;陈航

    1病例介绍患者,女,3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余,鼻塞、流脓涕3年入院.患者20余年来反复咳嗽、咳痰,多为黄色脓痰,每天10余口,无咯血及痰中带血,3年来反复鼻塞、流脓涕、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伴有头昏、前额胀痛、耳鸣,无嗅觉减退、耳痛、耳漏,无鼻痒、打喷嚏、鼻衄、抽吸性血痰等,每次肺部感染加重时伴有气紧出现.既往史无特殊,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此病患者.

  •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侃;丁克清

    染色体病足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早期诊断尤其足产前诊断,已成为人们研究疾病的焦点.现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对染色体病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宝鸡地区1478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报告分析

    作者:李晓雁;李勇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孕妇产前筛查中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1 478例孕98~146 d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结合孕妇的体质量、年龄、孕期等因素利用软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3.4%(50/1 478)、0.9%(14/1 478)和0.9%(14/1 478).结论 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防染色体疾病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对避免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作者:姜胜华;孙广信;刘红;施文瑜;陆伟;宋国齐;张瑾;冯兴梅

    目的:分析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分析,有4例患者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患者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8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均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表现为(-5、-7);(-5、7q-);(5q-、-7);(5q-、7q-、-7)四种形式.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患者化疗后6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结论: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少见的核型异常,其临床预后不良.FISH是确定-5/5q-、-7/7q-染色体异常的强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 129对习惯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慕明涛;翟满鹏;蒲力群;刘俊俊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结果:129对习惯性流产夫妇中,共检出异常核型28例,占10.8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平衡易位是引起流产的主要染色体异常类型.对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有助于病因的分析与诊断,而且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异常关系探讨

    作者:王林;段利利;张建芳;燕凤;韩星;白雅维;孙哲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检出108例侧脑室增宽胎儿的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检查资料。通过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或脐带穿刺获取脐带血,采用G显带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结果:108例侧脑室增宽胎儿发现异常核型4例,异常率3.7%;轻度组与重度组检出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例、0例。轻度组94例检测出染色体异常4例,异常率7.7%,其中数目异常3例,结构异常1例;尚有染色体多态3例。重度组14例,只检测出1例染色体多态。轻度组中52例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的胎儿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例(5.8%),42例孤立性增宽胎儿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例(2.2%)。结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为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常见的异常核型。轻度侧脑室增宽合并其它异常时,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轻度侧脑室增宽的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重度组。建议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行产前诊断及定期B超检查。

  • 胎儿超声检查脉络丛囊肿联合血清学筛查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春梅;魏俊;冉素真;谭莉娜;杨正春

    目的:研究重庆地方胎儿超声检查脉络丛囊肿联合血清学四联法筛查与染色体异常风险高低的关系。方法:对孕11~24周孕妇采用超声检查脉络丛囊肿联合血清学四联法筛查,对预测为高风险的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似然比检验判断孤立性脉络丛囊肿与复杂性脉络丛囊肿联合血清学四联法筛查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并以后危险度计算相关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值。结果:孤立性C PC联合血清学检查各指标与18-三体染色体核型无显著关联,复杂性C PC联合血清学检查各指标可预测18-三体染色体核型高风险。结论:超声检查C PC联合血清学四联法筛查可有效预测孕11~24周胎儿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

  • ETFD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新生儿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家系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晓明;李莉;米荣;赵阳;李驰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deficiency,MADD)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MADD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MAD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戊二酸血症Ⅱ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lutaricaciduriatpye 2”、“neonate”、“infant”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MADD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本例患儿男,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d出现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合并多囊肾,有异常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提示非酮症性低血糖,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肌酶、乳酸升高,高氨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血多种酰基肉碱增高,尿乳酸、戊二酸、2-羟基戊二酸、双羧酸、4-羟基苯乳酸水平均明显增高,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2、左卡尼汀及其他对症治疗后病情无改善,住院5d死亡.基因结果回报患儿ETFDH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1个来自表型正常父亲的错义突变c.770A> G(p.Y257C),1个来自表型正常母亲的移码突变c.1281-1282缺失AA(p.I428 Rfs6),该2个位点突变的蛋白结构均预测有害,且移码突变c.1281-1282缺失AA(p.I428 Rfs6)未在基因库收录.文献检索共收集14篇文献21例MADD患儿,其中男性16例(76.2%),生后24 h内发病占42.9%.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52.4%)、反应低下(52.4%)、低血糖(47.6%)、肝脏增大(47.6%)、肌酶升高(42.9%)、高氨血症(33.3%)、代谢性酸中毒(28.6%)、乳酸升高(28.6%),以及有异常家族史或异常孕产史(38.1%)、合并畸形或生理缺陷(38.1%).给予维生素B2(81.0%)、左卡尼汀(71.4%)、辅酶Q10 (28.6%)治疗,部分患儿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患儿多预后欠佳,病死率76.2%,且42.9%在生后1周内死亡.随访存活患儿,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 新生儿期发病的MADD主要以呼吸困难、反应低下、低血糖、肝脏增大、肌酶增高为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及早期新生儿,可予维生素B2及左卡尼汀治疗,但预后欠佳,病死率高.本例患儿ETFDH基因2个位点形成复合杂合突变,c.770A>G(p.Y257C)和c.1281-1282缺失AA(p.I4228Rfs6),其中c.1281-1282缺失AA(p.I428 Rfs6)是导致MADD的新发突变.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在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姜敏;钟雁;齐宇洁;王亚娟;杨彩云

    目的 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在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1 ~ 12月临床诊断不明、怀疑染色体疾病的患儿,采用Array-CGH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对检出的基因组不平衡异位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514例新生儿,发现染色体异常改变104例,异常检出率20.2%.其中常见为唐氏综合征24例,其次为小胖威利/天使人综合征17例,Wolf-Hirschhom综合征5例,威廉斯综合征5例,猫叫综合征5例.FISH检测结果与Array-CGH相符.结论 通过Array-CGH技术对不明疾病原因的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部分患儿可明确病因诊断.该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的疾病研究手段,在染色体疾病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TCIRG1基因突变致兄妹婴儿恶性石骨症暨文献复习

    作者:刘尊杰;刘巍巍;马建荣;张巍

    目的 分析婴儿恶性石骨症(IMO)的临床特点、致病基因、治疗及预后,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患IMO兄妹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目标基因测序,并复习国内外有关IMO病例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该兄妹分别于生后第7天和3天出现低钙性抽搐,X线检查提示全身骨密度增加,临床诊断为IMO.基因测序显示2例均为TCIRGI-c.1371 (E12) Del C(p.457,T>Tfs71)纯合突变,妹妹还伴CLCN7-c.1919G> A(E21)(p.640,R>Q)杂合突变.文献检索纳入223例IMO病例,国内118例(包括本研究2例)、国外105例.临床症状包括贫血(64.1%)、视力障碍(50.2%)、肝脾肿大(47.1%)、生长发育迟缓(37.6%)、血小板下降(23.8%)、合并感染(19.3%)、颅骨异常(15.7%)、低血钙(10.8%)和脑积水(9.9%).65例(其中国外56例,国内9例)基因测序发现6种致病基因,包括TCIRG1(43.1%)、RANK和RANKL(21.5%)、SNX10(21.5%)、OSTM1(9.2%)和CNCL7(4.6%),国内9例全部为TCIRG1基因突变.6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死亡14例.结论 TCIRG1基因纯合突变是该兄妹IMO的致病原因.贫血、视力障碍、肝脾肿大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TCIRG1基因突变是导致IMO常见原因,尤其在我国多见.骨髓移植是根治IMO的唯一方法.

3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