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淮安市经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中HIV-1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分析

    作者:范炜;燕清丽

    目的 了解淮安市经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HIV-1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从60名异性性传播HIV-1感染者血液中提取DNA或RNA,用巢式PCR或RT-PCR方法扩增gag、env基因区片段,测定序列并分析.结果 60份标本中,确定了48份标本的基因亚型,发现有4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_AE亚型占62.5%,CRF07_BC亚型占22.9%,CRF08_BC亚型占6.3%,B亚型占6.3%.结论淮安市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中,流行着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亚型这4种亚型病毒株,CRF01_AE为主要流行亚型.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敏;岳路路;闫滨

    CRISPR作为一项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自发现以来,因其简单经济、特异性高的优势,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在许多领域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病毒领域研究较少,刚刚起步.本综述通过回顾CRISPR技术在病毒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主要针对乙肝病毒、艾滋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及疱疹病毒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 深圳市2002-2009年HIV-1 CRF01_AE亚型Env基因V3环变异研究

    作者:刘佳;王晓辉;王国庆;陈琳;程锦泉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2- 2009年CRF01_AE亚型Env基因V3环变异特征.方法 采用NestedPCR扩增Env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MEGA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整理和分析.结果 从2002-2009年,深圳市CRF01_AE亚型Env基因离散率从9.09%增长至13.13%,呈逐年递增趋势;共发现10种V3环顶端四肽类型,其中主要类型为GPGQ (77.38%)、GPGR (16.32%),所有类型顶端四肽比例在各年份存在上下波动趋势;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91.00%毒株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1.00%~9.00%毒株不能做出预测,没有可被预测为使用CXCR4为辅助受体的毒株.结论 从2002- 2009年深圳市CRF01_ AE亚型病毒变异随流行时间不断加大; V3环顶端四肽类型中GPGR比例变化大;深圳地区大部分CRF01_AE毒株为巨噬细胞嗜性.

  • HIV-1包膜糖蛋白gp120对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董军;李传行;陆大祥;张穗梅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用盲法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gp120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对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影响.结果①在电流钳,gp120可使终末去极化电流激发快速动作电位的数目增加;②在电压钳,gp120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全细胞电流无明显作用;③将gp120(100 pmol/L)与海马脑片共孵育1h后,在钳制电压为-60 mV时,发现HFS后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显著减小,LTP的强度减少到(108.5±8.0)%(n=11,P<0.01).结论gp120可使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并可能通过抑制海马CAi区的LTP诱发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病理生理过程.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载体研究进展

    作者:侯军;王健民;闵碧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Ⅰ,HIV-Ⅰ)为慢病毒家族成员之一,除gag,pol与env等结构基因外,其结构中还含有编码2个调节蛋白及4个附属蛋白的基因.目前已构建了多种类型的复制缺陷性HIV-Ⅰ载体,产生的病毒滴度高可达107 TU/ml;对包装细胞系的研究发现,将4个附属基因全部去除对载体的转导能力并无显著影响.基因组分离式包装系统降低了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的可能性.HIV-Ⅰ载体具有两大特点:可有效转导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重复注射不引起排斥反应.改建后的HIV-Ⅰ载体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

  • HIV-1假病毒包装方法的探讨

    作者:徐树莹;乔录新;史宣玲;徐萌;魏飞力;袁霖;石英;陈德喜

    目的:通过不同方案包装HIV-1假病毒,确定获得高重复性、高稳定性和高滴度假病毒的方法。方法从转染效率影响因素出发,通过不同的转染方案,利用pNL4-3 LucR-E-质粒与VSV-G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包装病毒,分别于48 h和72 h收取假病毒并重新感染293细胞,48 h后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成功包装出HIV-1假病毒,不同包装方案的病毒滴度不同,测得报告基因高接近107 RLUs。结论应用PEI转染试剂、大提质粒pNL4-3︰VSV-G为4︰1时,转染效率高,包装的假病毒滴度高。

  • 吸毒人群和HIV-1感染者人群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赵广录;冯铁建;王辉;赵锦;王晓辉;石向东;柯跃斌;周伯平;朱托夫

    目的 研究等位基因DC-SIGN/DC-SIGN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与HIV-1阴性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筛选出HIV-1抗性基因.方法 选择深圳市戒毒所HIV抗体阴性戒毒者的样本257份,HIV-1感染者的样本220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C-SIGN/DC-SIGNR颈区基因进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DGSIGNR颈区中杂合子7/5、7/6和7/7在HIV阴性吸毒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3.33%、7.50%、49.4%,在HIV-1感染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1.05%、4.65%、51.74%,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DC-SIGN在吸毒者与HIV-1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深圳市吸毒人群中DC-SIGNR和DC-SIGN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与HIV-1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推测DC-SIGNR和DC-SIGN基因多态性对HIV-1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 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基因型耐药分析

    作者:张豪;韩志刚;高凯;梁彩云;麦惠霞;徐慧芳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 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 广东口岸HIV流行毒株基因亚型分析

    作者:李华;邢辉;吴健;罗小光;刘胜牙;颜钟;黄康华;黄红敏;邵一鸣

    目的 通过对广东口岸国际旅行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亚型分析,监测出入境口岸HIV毒株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方法 从36例HIV-1抗体阳性样品中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后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 gag基因核心蛋白p17/p24片断,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所获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36例样品gag区序列分析共发现8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BC重组型14例(38.9%)(CRF07BC重组型13例,CRF08BC重组型1例),CRF01AE重组型12例(33.3%),CRF02AG重组型3例(8.3%),B亚型2例(5.6%),Al、C、G及J亚型各1例(2.8%),1例样品分型不明确.这些不同亚型的感染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结论 广东口岸国际旅行人员中HIV-1亚型和重组型种类复杂多样,通过监测国际旅行人员中HI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其变异,发现和鉴定新型毒株,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

  •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韩志刚;徐慧芳;李燕;梁彩云;高凯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亚型流行状况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从2006-2007年广州市发现的、全部19份经男男性传播感染的HIV-1阳性血清样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分别扩增gag和env区基因,并测定、分析序列.结果 被成功扩增的有17份样本,获得13份env基因序列和17份gag基因序列.经系统进化树分析,11份(64.71%)为CRF01_AE,2份(11.76%)为CRF07_BC,4份(23.53%)为B.各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在env区,CRF01_AE为(8.27±0.93),CRF07_BC为(11.04±1.72),B为(16.65±1.78);在gag区,CRF01_AE为(5.36±0.68),CRF07_BC为(4.29±1.14),B为(11.75±1.35).V3环顶端四肽分析显示:8份CRF01_AE和2份CRF07_BC V3环顶端四肽均为GPGQ;3份B亚型中2份为GPGR,1份为GWGR.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结果 显示:所有样本均被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结论 广州市MSM人群HIV-1感染者中,至少存在CRF01_AE、CRF07_BC 2种重组亚型和B亚型的流行,且大部分流行株可能为使用CCR5辅助受体的巨嗜细胞嗜性/NSI毒株.

  • HIV-1型嗜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雯;周海卫;赵红心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进入机体后,感染CD+T淋巴细胞需要两种受体,即主要受体CD4和辅助受体,主要为CCR5或CXCR4.不同的辅助受体决定着HIV-1对细胞的亲嗜性,不同的嗜性与抗病毒治疗及疾病进展等密切相关.了解病毒的嗜性,对HIV感染者病程监测、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60例HIV/AIDS患者体内HIV-1耐药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作者:路新利;白广义;赵宏儒;赵翠英;李岩;王莹莹;李巧敏;陈志强;李保军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体内HIV-1遗传基因变异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从60例患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Web站点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性变异情况.结果:蛋白酶编码区和逆转酶编码区分别发生了V32AV、M46IM和TAMs、MI84V、K103N、Y181C等多种耐药位点变异,造成对NFV、ATV/r、FPV/r、IDV/r、LPV/r蛋白酶抑制剂和多种逆转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蛋白酶和逆转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67%(1/60)和53.33%(32/60).旦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案组之间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变异是导致抗艾滋病毒治疗失败或疗效降低的主要原因,河北省应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耐药性监测,适时更新治疗方案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HIV-1感染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作者:杨彩霞;傅继华;毕振强;张静;尤向东;苏生利;林琳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者体内免疫学、血清学指标变化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HIV感染者和56例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抗体、吸光度A值、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CD+4(P<0.0001)、CD+4/CD+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DS患者组中CD+4与CD+8(P=0.0051,r=0.369)呈正相关关系.HIV感染者CD+4与CD+8(P=0.239,r=0.153)无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病期的HIV感染者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明显不同,该项指标检测可为HIV感染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

  • 男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晓旭;代娣;卢春明;谷渊;赵彬;张旻;刘静;尚红

    目的 研究辽宁省男男同性恋者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辽宁省1999~2007年门诊随访的46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蛋白酶基因全序列和逆转录酶基因1~250氨基酸编码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例B亚型HIV-1感染者携带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L90M原发耐药变异,另1例CRF01_AE亚型毒株感染者携带M46I原发耐药变异,而其余病例在蛋白酶编码区只存在次要变异,由高到低依次为L10I 3例,A71T 1例.逆转录酶编码区未发现任何耐药变异.结论 在辽宁省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已经发现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毒株的传播.

  • gp120mAb对gp120抑制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作用的研究

    作者:董军;江振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对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gp120mAb对gp120抑制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的影响.结果:gp120对高频电刺激(HFS,100 Hz,1 000 ms×2,串间隔20秒,共2次)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而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用浓度为200 pmol/L的gp120灌流脑片,可引起LTP的维持发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50 ng/ml)所拮抗.结论:gp120mAb可能是通过拮抗gp120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诱发和维持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形成.

  •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变异特点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高阳;张岩;尚红;韩晓旭;张旻;张子宁;刁莹莹;代娣;耿文清

    目的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者疾病是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辽宁和吉林HIV感染后临床进程不同的人抽取外周血,提取核酸,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的tat基因,并进行核酸测序,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长期不进展者、无症状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tat基因序列与相应亚型的国际流行株序列比较,各组均存在与流行株序列不一致的氨基酸变异,而且某些变异具有组间特异性.在系统树分析中各组聚集在一起,呈混合分布.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一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与疾病进展有关,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会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

  • HIV-106044包膜糖蛋白gp140三聚体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许颖出;王甲业;李妍;卢亚楠;袁丽;庄敏;凌虹

    目的 研究来源于一个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慢性感染的广谱中和者包膜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用HIV-106044包膜三聚体gp140T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白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兔血清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用TZM-bl假病毒中和实验检测兔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及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 家兔免疫血清呈较好的结合广度,与SF162 gp140、JRCSF gp120、Bal gp120广泛结合,末次免疫后终点滴度分别为83176.38±1.35、186208.71±2.57.兔血清在第三次免疫后即有较高滴度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第3、4、5、6次免疫后两周,对SF162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为分别177、183、265和252.在末次免疫后14天的小鼠脾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3,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在免疫组中显著高表达(P值分别为0.0015、0.0009、0.0117、0.0001、0.0051).结论 06044 gp140T三聚体包膜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并能较早地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

  • HIV/AIDS患者APOBEC3G mRNA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研究

    作者:王福祥;毕蔓茹;颜丙柱;周慧;刘卫华;李用国;周晋

    目的 探讨人体细胞内的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 )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 RT-PCR的方法检测黑龙江省17例HIV-1感染者及7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APOBEC3G mRNA水平,同时检测黑龙江省17例HIV-1感染者及7例健康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与未感染HIV组相比,HIV感染组APOBEC3G mRNA水平略降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APOBEC3G mRNA水平为:HIV未感染组>无症状感染组>AIDS患者组,但各组总体均数差异不显著(P>0.05).HIV/AIDS患者CD4计数与APOBEC3G mRNA水平正相关(r=0.523,P=0.038).结论 APOBEC3G在HIV-1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HIV-1跨膜蛋白gp41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

    作者:王林定;付碧石;李宝林;钟平

    目的 为开发和建立敏感、特异的抗HIV-1抗体的检测方法研制重组gp41抗原.方法 根据HIV-1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PCR扩增引物,应用PCR技术从HIV-1 外膜基因组中扩增出HIV-1的gp41截短体,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ET-28a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gp41.诱导表达并纯化gp41重组抗原,对gp41进行了初步应用分析.结果 gp41在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获得高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6.08%.纯化后截短体gp41的纯度为97.94%.经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纯化后的表达产物gp41具有很高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 研制的重组抗原gp41有较强的抗原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广西壮族人群HIV协同受体CCR5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杨海波;樊晓晖;陆海融;赖振屏;梁纲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人群中HIV协同受体CCR5△32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为评估广西壮族人群对HIV的遗传易感性和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例壮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CCR5及CCR5△32突变体.结果未发现CCR5△32等位基因.结论由于未发现CCR5△32,推测广西壮族人群对HIV-1病毒感染可能具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