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汶川地震中救灾部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卫强;孙天胜;赵京;韩聚强;杨永红;李恕军;马亚群

    目的 调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汶川、都江堰地区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1 187人进行了身体和健康状况的调查,并按照症状、系统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在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中,皮肤疾病、心理疾患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分别是50.35%,48.80%和37.93%.消化、神经系统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分别是29.14%,21.93%.结论 "5.12"汶川大地震对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

  • 汶川大地震中有无一级亲属震亡成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刚;张本;牛俊红;许瑞芬;于振剑;王聪哲;陈允恩

    目的:调查汶川大地震中有一级亲属震亡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筛查,为心理救助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以经历汶川大地震且有一级亲属震亡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经历汶川大地震而无一级亲属震亡者。以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和PTSD-17项筛查问卷(PCL-C)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对象内心痛苦(F=16.126,P=0.000)、不食不语(F=8.573,P=0.003)、抑郁悲伤(F=12.111,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紧张恐惧则高于研究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6.832,P=0.009)。 PCL-C量表中再体验症状群(t=-2.500,P=0.013)、回避/麻木症状群(t=-3.391,P=0.001)、警觉增高症状群(t=-3.244,P=0.001)、总分(t=-3.562,P=0.000)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地震中有一级亲属震亡者的心身健康损害程度和PTSD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无一级亲属震亡者,灾后心理救援应重点关注地震中的丧亲个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极其重要。

  • 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高志华;李建明;张艳丽;王鹤伟;杨莉莉;郎春凤;王亚楠

    目的 探讨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有关地震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个月内调壹218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结果 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比未经历过地震的人更倾向于非常关注汶川地震;经历者在恐怖因子上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和未经历过地震者;大地震经历者的SCL-90的一些因子在是否在震中受过伤和地震场景是否反复出现上存在差异.结论 汶川大地震期问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较盖,主要表现在恐怖上.

  • 帐篷ICU在救治地震后危重伤员中的作用

    作者:吴晓;钱骏;李文放;林兆奋

    目的 本研究对帐篷ICU在救治地震后危重伤员中的作用进行总结评价. 方法 "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与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在抗震帐篷内建起重症监护病房(ICU)(简称帐篷ICU),通过分析地震后帐篷ICU收治的危重伤员的综合救治过程,总结帐篷ICU的作用. 结果 在帐篷ICU内,成功抢救了感染性休克的战士、创伤性休克的余震伤员、挤压伤与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中学生、被埋168 h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灾民、心跳骤停的车祸伤员与老年灾民.以及开展断肢再植伤员、震后开胸手术的监护,同时还可以进行教学查房和卫勤演练. 结论 帐篷ICU不仅是各类危急重症伤员进行监护和救治的场所,而且是重大和重要手术术后监护和康复的场所,也是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互长的场所,更是军事卫勤演练的重要试点.

  • 运用PDCA循环对汶川大地震受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韦志福;黄娟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受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为今后类似重大事件中医院感染危机应对提供管理干预的经验.方法 运用PDCA循环在现场快速启动相应管理计划,切实推进干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结果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得以落实,有效控制了受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住院>100例患者均未发生气性坏疽等严重感染病例,也无一例医院感染发生,顺利完成卫生部布置的抗震救灾任务.结论 运用PDCA循环进行大地震受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是做好汶川大地震受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证.

  • 汶川大地震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本;许瑞芬;于振剑;王刚;王聪哲;苗丽玲

    目的 调查汶川大地震所致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中的ASD诊断标准,对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进行诊断.结果 323名受试者中有164人(50.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其中135例男性中51例(37.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188例女性中有113例(60.1%)符合ASD的诊断标准.结论 汶川大地震后ASD发生率高,女性AS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作者:廖朝奎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突然降临.这是一个惨烈的时刻.共和国历史上大的一次地震,大半个中国有震感.

  • 平凡岗位彰显民族精神

    作者:戴荣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让我们将这一时刻永远铭记在心!美丽的家乡地动山摇,无数的同胞被掩埋于黑暗的废墟之下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无数的同胞因失去亲人而悲伤欲绝;无数的同胞因家园被毁而流离失所.

  • 用生命呵护生命——双流二医院抗震抢险救灾纪实

    作者:李金贵

    四川汶川5月12日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害吞噬了无数生命.

  • 汶川大地震后女性内分泌紊乱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张瑛;何小林;蒋燕;陈欣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后女性内分泌紊乱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队列随访研究方案,收集1 000例汶川大地震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内分泌紊乱分为两组:内分泌失调组477例和内分泌正常组523例.分别采用自制调查量表、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调查其一般情况和PTSD患病情况,并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分析PTSD症状评分与血清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对象中发生内分泌失调477例,占47.7%,内分泌失调组年龄偏大,地震时在建筑物内、房屋倒塌、受伤、掩埋、家庭成员伤亡的发生率偏高,地震后获得居所所需时间更长,食物短缺和药物短缺的比例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分泌失调组PTSD发生率和症状评分高于内分泌正常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内分泌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PTSD症状评分与血清E2、P和FSH水平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汶川大地震后女性内分泌紊乱可能是PTSD的信号,应引起重视,做好临床防治工作.

  • 汶川地震幸存者灾后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作者:王刚;徐广明;张本;牛俊红;许瑞芬;于振剑;王聪哲

    目的 采用典型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对经历汶川地震的受灾人群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症状的影响模式.方法 281例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且年龄≥18岁的受灾人群接受了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PTSD-17项筛查问卷(PCL-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的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更容易经常做噩梦和出现身体反应;神经质水平与易激惹呈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内外向分低(r=-0.30)、神经质分低(r=-0.52)、男性(r=-0.73)更容易出现A1痛苦回忆(r=0.31)和丧失兴趣(r=0.34);而较少出现A2经常噩梦(r=-0.45)、A5身体反应(r=-0.44)和C5惊跳反应(r=-0.34).结论 性格特征与性别可能共同决定个体创伤后应激反应是兴奋还是抑制的倾向.

  • 汶川大地震中530名救援官兵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作者:覃家浪;李春祥

    目的 了解驻茂县抗震救灾武警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参与茂县抗震救灾的某军530名救援官兵进行心理创伤后应激后自评量表(PTSD-SS)测定.结果 救援官兵轻度反应36人占6.79%,中度反应12人占2.26%.结论 救援官兵的整体心理状况良好.

  • 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情况分析

    作者:许平;周燕荣;李延萍;钟晓妮;彭斌;唐丽灵;向准

    目的 了解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区伤员情况,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3日至8月25日汶川大地震中转运至重庆救治的2 289例地震伤员情况.结果 2 289例伤员中,轻、中度占80.5%,重度占19.5%,伤型以机械性损伤为主,病伤种类以"累及身体多部位"的多发损伤为主,伤死率2.2‰;伤员转归与伤情损伤程度及年龄有关;转运方式与伤员转归无明显关系.结论 本次重庆收治的地震伤员与国内外多次地震伤员的伤型、种类相似;收治的组织、管理等经验有借鉴价值;伤情、收治情况等有关信息可供进一步做专题研究参用.

  • 汶川大地震前后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对策措施分析

    作者:史昭;方刚;李幼平;李燕;梁锦铭;蒲海静;郑红茹;王莉;吴建林

    目的 研究和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年及其前后各两个年度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检讨四川省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组织实施、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省监测体系、提高防控效果提供一线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 应用Excel、Epilnfo软件统计分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四川省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未分级事件)数据.结果 四川省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整体逐年减少趋势,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年处于相对的波谷.全省2006~2010年每个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呈现4~6月和9~11月2个高峰.与2008年前后两年相比,2008年全省18个地震极重灾县所属6个市州中有5个市州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省的排序均出现明显下降.2006~2010年四川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5.00%,其中乡小学居事件发生地点、事件原因、发病数和死亡数等各项指标之首,在此期间,全省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9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79.30%)和食物中毒事件(14.33%)为主;传染病事件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甲肝等疫苗可预防性疾病为主,占82.93%.结论 四川省现有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2010年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整体逐年下降的趋势,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军民强有力的灾后救援工作,使2008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降到历史低水平,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卫生系统对口援建,连续取得了四川省灾后3年无大疫的成就.加强传染病和中毒事件防控,重点针对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可极大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减少发病数和死亡数.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参与,共同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做好农村和乡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才能及时防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其危害性.

  • 什邡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

    作者:廖邦华;王晗;刘嘉铭;杨莹莹;唐天姣;罗超;杨文娟;李玲;张尧;黄进

    目的 调查什邡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和震后灾害应急能力,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什邡市方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o的社区居民,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分类资料的构成比统计采用频数分析,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98.4%).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了解度和满意度分别为41.1%和36.6%.健康教育、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P值分别为0.050、0.001和0.00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进行抗灾/防灾知识教育、灾害应急预案演习以及灾后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7.4%、10.6%和12.6%.结论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可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度和参与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费用、引进医疗保险报销机制,能进一步提高居民满意度;将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基本工作任务,加强应急能力,能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 地震伤员与受灾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吴孝苹;熊骊龙;王东;徐卫芸;段劲峰;杨红;陈忠伦;罗倩;文世全;苏牟萧

    目的 调查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伤员与受灾人员2周内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为心理救助提供依据.方法 对306名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受灾伤员和216名受灾人员(对照组),在受伤1周内,采用心理学症状评定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结果 受灾伤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上高于全国常模(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与全国常模无差异;伤员SCL-90症状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负相关,其中与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负相关显著;伤员组在躯体化上高于对照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支持分数方面以及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分量表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受灾伤员在遭受大地震的打击后,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且这些心理症状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负相关;受灾人员的心理症状不轻于伤员.

  • 5.12汶川大地震1874例伤员伤情分析

    作者:刘洲;王晋川;辜玉刚;张雅;熊建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早期的院内应急方案和措施.方法 对我院早期收入住院的1874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伤情构成、危重症伤员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1周内(69.3%),入院诊断的前3位损伤是浅表组织伤、骨折、脑外伤,其中,挤压综合征死亡率高.重症伤员以颅脑外伤为主.地震伤伴发基础疾病中以合并肺部疾病死亡率高.结论 加强震后前三周的医疗救援力度,加强伤员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可有效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地震伤挤压综合征巨大创面大出血

    作者:王光林;裴福兴;黄富国;屠重棋;杨天府;宋跃明;张晖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地震伤挤压综合征伴巨大创面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08年5月12日-5月26日,收治"5·12"汶川大地震挤压综合征伴巨大创面大出血伤员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6~36岁,平均21岁.创面共19处,均发生感染.出血部位:髋部创面7例,大腿残端创面3例,肩部创面1例.伴失血性休克6例.11例伤员均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根据造影结果 行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栓塞后48 h行增强螺旋CT扫描、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有无造影剂外漏及栓塞部位远端血管有无塌陷. 结果 11例伤员动脉栓塞后行造影检查无造影剂外漏,栓塞平面以远动脉分支不显影,出血动脉栓塞血压明显回升,栓塞成功.栓塞后48 h创面无活动性出血.6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伤员行动脉栓塞后,创面出血明显减少;予支持治疗后血压逐渐回升,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稳定;栓塞后24 h输液总量6 750~19 600 mL,平均8 740 mL,输血和血浆总量1 800~6 400 mL,平均3 500 mL.增强螺旋CT扫描示6例远端血管不显影,无造影剂外漏,CT三维血管成像示远端血管塌陷;5例远端血管显影,无造影剂外漏,CT三维血管成像示远端血管仍充盈,血管腔明显变细.无臀部和髋部肌肉坏死、膀胱坏死、排尿困难、大便失禁、阳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动脉栓塞是治疗挤压综合征巨大创面大出血的安全、快速、有效且微创的方法 .

  • 汶川大地震挤压伤特点与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权毅;潘显明;邓少林;卢世璧;陶笙;周劲松;邓冰;伍红桦;黄刚;马泽辉;蒋凯;屈波;谢庆云;康夏

    目的 总结5.12汶川大地震挤压伤特点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2008年5月12日-6月18日,在汶川大地震救治过程中收治202例四肢软组织挤压伤伤员.男110例,女92例:年龄1岁7个月~16岁25例,17~60岁129例,61岁以上48例.挤压时间30 min~154 h.对60例开放性损伤者行清创包扎或缝合术;16例18侧肢体毁损者及6例8侧肢体因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行截肢术;32例42侧肢体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危象者行筋膜腔切开解压术;15例行坏死肌肉切除术31次;9例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伤员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CRRT).结果 2例在GRRT治疗期间因肠道及颅内出血死亡,余200例伤口或创面全部愈合.其中198例于治疗后15~120 d痊愈出院,2例8个月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53 d.22例26侧肢体截肢术后3~6个月均安装假肢,功能良好.结论 挤压伤治疗原则是"积极减压,慎重截肢",肌肉变硬及肌酸激酶、血钾增高是筋膜腔切开解压术的金指标,难以抉择时宁可早期减压;坏死肌肉切除不尽或坏死界限不清者应行开放性截肢.

  • 汶川大地震伤员脊柱损伤伤情分析

    作者:李涛;周春光;刘立岷;龚全;曾建成;刘浩;孔清泉;宋跃明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脊柱损伤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5.12汶川大地震共收治146例脊柱损伤伤员,男79例,女67例;年龄11~88岁,平均51岁;收集其临床资料的相关数据,作流行病学分析.排除年龄<16岁者2例、单纯脊柱附件(棘突、横突、椎板)骨折15例、无法纳入Denis分型的AO分型为A2型骨折l例及上颈椎损伤患者9例,余119例患者纳入分析,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0岁组(A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18~58岁,平均41岁.年龄≥60岁组(B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0~88岁,平均71岁.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导致脊柱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坠落伤(27.40%)及重物砸伤(67.81%);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以爆裂骨折(54.62%)和压缩骨折(33.61%)为主;有31.51%的患者发生了较严重的神经损伤(根据ASIA脊髓损伤分级为A、B、C级者);受伤部位多见于胸腰椎(78.77%);有52.74%的患者并发了其他部位损伤,以肢体骨折(30.14%)和肋骨骨折(19.86%)多见;有22.60%的患者发生了多发脊柱损伤.比较A、B两组临床资料,A组发生高处坠落伤的比例(34.62%)远高于B组(12.20%);A组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58.97%)多见,B组以压缩骨折(48.78%)多见;B组严重神经损害的比例(24.39%)明显低于A组(44.87%);B组复合伤的比例(70.73%)明显高于A组(43.59%):B组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39.02%)明显高于A组(21.79%);两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汶川大地震伤员脊柱损伤的主要原因为重物砸伤及高处坠落伤,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发生脊髓损伤、复合伤、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高.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