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CR法检测B6-Co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

    作者:缪进;殷小敏;管怀进;邵义祥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间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中的沙门菌

    作者:袁建芬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液中沙门菌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粒细胞、血浆及接种2h后的血培养液.结果:34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粒细胞及2h后的血培养液DNA均为阳性(有457bp的特异产物),而血浆标本DNA阳性仅为24例;在16例血培养阴性而临床疑似患者粒细胞中DNA为阳性,培养2h后的血培养液有8例为阳性,血浆均为阴性,2周后肥达试验均为阳性;40例发热待查患者三者均为阴性.结论:同时检测粒细胞和接种2h后的血培养液中沙门菌DN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诊断沙门菌的新技术,可提供早期、快速的实验室诊断.

  • PCR快速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H-a研究

    作者:朱水荣;陈恩富;张政;楮佩英;孟真;叶菊连;罗芸

    目的研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特异相H-a的PCR法.方法选择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H-a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和我省不同地区上送的5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及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其它菌株;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按10-1~10-9稀释后扩增比较PCR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在329bp处出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基因产物,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PCR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下限为103cfu/ml.结论 PCR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简便,为临床诊断、实验室筛查以及流行病学快速查源、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

  • 膀胱移性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突变、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鲁文胜;汪渊

    目的对25例膀胱移性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简称膀胱癌)患者的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第二外显子的点突变,第一外显子区5'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探讨p16基因在膀胱癌中失活的方式及p16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取患者膀胱癌组织,用酚/氯仿法提取癌组织基因组DNA,设计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PCR分析方法,对25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基因组DNA的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第二外显子点突变及第一外显子区5'CpG岛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膀胱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在这25例膀胱癌患者中,发现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者有4例,第一外显子和第二外显子共同缺失者有1例,第一外显子缺失者1例,p16基因的缺失率为24%(6/25);未发现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点突变;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区5'CpG岛的甲基化率为69.6%(16/23).p16基因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2%(13/25),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和预后的不良,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失活方式主要有三种: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和5'CpG岛的甲基化,但外显子2的纯合性缺失在安徽区域发生的膀胱癌中可能不是一个较频繁发生的"事件";通过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区5'CpG岛异常甲基化失活可能是膀胱癌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在这25例膀胱癌患者中,未发现p16基因的点突变,但仍不能排除这种失活机制,我们将通过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p16基因的点突变情况.p16基因表达产物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有关系,也有待于扩大例数进一步研究.p16基因表达产物可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指标之一.

  • RIA法HBVM检测与PCR法HBV-DNA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健;项桂菊;刘炳祥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对5 315例乙肝患者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PHSA-R、HBsAg IgM 9项HBVM检测,同份血清用PCR进行HBV-DNA检测.结果血清HBVM有32种阳性表现形式,HBV-DNA总体阳性率40.73%(2 165/5 315).其中HBeAg(+)组HBV-DNA阳性率高,为99.74%(1 535/1 539);单一HBsAg(+)的"正常携带者"和HBeAg(-)组、单一抗-HBs(+)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6.67%(22/132)、16.68%(630/3776)、5.26%(4/76).PHSA-R(+)组、PHSA-R(~)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6.92%(1 765/3 101)和18.07%(400/2 214),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M表现具有多样性,PHSA-R在介导HBV感染起重要作用.抗-HBs不能完全阻断HBV入侵.HBV-DNA与HBeAg密切相关,是对常规血清HBVM的重要补充,可为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防乙肝传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福建省嗜肺军团菌KatB基因分布研究

    作者:原灵;杨劲松;林震宇

    目的 了解福建省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及冷凝水分离的嗜肺军团菌KatB基因携带状况.为该病防控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PCR法对2008-2010年从其水中分离的84株菌株进行KatB基因检测.结果 从冷却塔水分离的78株中有25株扩增出了2.7 kb的KatB毒力基因片段.阳性率为32.1%;在25株阳性菌株中.LP1、LP6和LP5血清型分别占76.0%(19/25)、20.0%(5/25)和4.0%(1/25);从冷凝水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福建省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分离株KatB基因阳性率较高.以LP1血清型所占比重大.

  • PCR和免疫荧光法诊断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作者:施强;杨婷婷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免疫荧光法(IF)联合应用诊断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寻找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咽拭子标本,用PCR法检测肺炎衣原体DNA,采静脉血用IF法检测IgG和IgM抗体.[结果]在所有76个病例中,PCR检测和血清抗体同为阳性6例,只有PCR阳性的病例3例,只有血清抗体为阳性的1例.联合使用2种方法,检出结果的阳性率比单独任何1种方法高(P<0.01).[结论]联合应用PCR和免疫荧光法在诊断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中较单独使用任何1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全面、敏感和特异的优点.

  • 福建HTLV-Ⅰ的亚型分析

    作者:王惠榕;萧剑雄;严延生;吴珍红

    [目的]分析福建省HTLV-Ⅰ毒株的亚型,进一步明确基因型.[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福建5株样品的Env及LTR区基因,测序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株进行比较、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5株样品与WHP、MT2比较,在已鉴定的B细胞表位区,不同的分离株相当保守,没有变异.[结论]来自福建的分离株与日本、台湾及汕头的代表株接近,属于HTLV-Ⅰ A亚型(Cosmopolitan)的Transcontinental亚群.

  • 大鼠心肌细胞钙调磷酸酶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作者:栾颖;童俊容;曹威;尹新华;杨爽;聂洪刚

    目的:构建钙调磷酸酶(CaN)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获得表达,为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变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OLIGO 6.0生物学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在引物中引入适当的酶切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CaN基因,经BamHI和XhoⅠ双酶切后,将其克隆于上游融合了GST标签的pGEX-6P-1表达载体中,选取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于受体菌BL21中,并利用1mM IPTG对其进行诱导,收获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印迹(blot)鉴定,以确定融合表达的CaN基因的反应活性.结果:RT-PCR后扩增得到了大小约为700bp的目的片段,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6P-1,经测序分析后,证实所获得的与Genebank提供的序列相一致,CaN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经SDS-PAGA电泳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45kD,利用CaN Aβ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实该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钙调磷酸酶Aβ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获得了表达,而且融合表达的蛋白具有反应活性.

  • 某医院2012-2013年24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检测

    作者:郭普;贺晓珊;梅传忠;李兴武;刘双成;沈继龙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耐药基因型,明确其耐药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2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结果 24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曲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86%、65.70%、63.64%、62.40%和59.92%;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厄他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分别为17.77%、18.88%、18.88%和23.55%.PCR结果显示,ESBLs基因阳性155株,占64.05%,主要为TEM型和SHV型,两者均存在的菌株有114株,占产ESBLs基因菌株的73.55%(114/155).其次为KPC基因86株,占35.54%;此外AmpC基因43株,占17.77%,全部为DHA型.整合子基因128株,占52.89%,以整合子1(intI-1)为主,共检出120株,占49.59%.结论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的耐药基因型为TEM型、SHV型、KPC和intI-1.

  • 乙脑病毒核酸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郭进军;张国英;赵中夫;阎小君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乙脑病毒基因诊断方法,并进行大样本检测.方法使用一步反转录巢式PCR进行乙脑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的病毒核酸检测,并与2-巯基乙醇耐性试验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216例乙脑就诊患者血清的PCR阳性率为77.8%,2-ME阳性率为45.37%,脑脊液的PCR阳性率为93.20%,2-ME阳性率为37.38%,有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病程日乙脑患者的检测,在初期和极期早期PCR的阳性检测率高,在极期后期和恢复期2-ME的阳性检测率高. 结论 PCR法为一种适合于乙脑早期特异性诊断的新型基因诊断技术.

  • 三种疟原虫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罗恩杰;刘英杰;王继春;牟玲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微滴度板杂交试验(MPH)对来自高疟疾流行区、收集于滤纸片的112例干血滴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同一人群作镜检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显微镜检查恶性疟原虫检出率27.69%(31/112),而PCR及MPH方法检出率分别为37.5%(42/112)、50%(56/12).实验结果提示镜检虽然简便、易行、成本低,但由于一般观察极限的限制,影响了检出率.PCR方法敏感、特异,疟原虫检出率较高,但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且无法作种属鉴定.三种方法中MPH方法恶性疟原虫检出率高,不仅可进行种属鉴定,也可进行混合感染的检测.此法疟原虫检出率71.43%(80/112),其中混合感染者为39.29%(44/112).但该法的结果难以被其它方法证实.表明该法特异性尚待证实,加上MPH成本高,这也限制了该法在临床实践及大范围普查的应用.

  • ADAMTS-12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韦中阳;侯桂红

    目的 探讨解聚蛋白酶-12(ADAMTS-12)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标本54例,其中后外层纤维环破裂32例,后外层纤维未破裂22例,同时选取腰椎骨折患者腰椎间盘组织40例(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DAMTS-1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后外层纤维环破裂患者ADAMTS-1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分别为84.38%和(0. 812±0.048),明显高于后外层纤维环未破裂患者和对照组(P<0.05);后外层纤维环未破裂患者ADAMTS-1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分别为59.09%和(0.521±0.0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RI 分级为Ⅴ级组织ADAMTS-12 mRNA 表达为(0. 901±0.042),明显高于Ⅲ级和Ⅳ级组织(P<0.05);Ⅳ级组织ADAMTS-12 mRNA表达为(0.703±0.040),明显高于Ⅲ级组织(P<0.05).结论 ADAMTS-12可能参与了腰椎间盘组织退变过程,其表达水平与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 江西地区汉族人群4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肖莉;孙瑜;李国良;刘强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地区汉族人群无关个体 D18S51和D12S391、D19S433和D21S114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集江西地区汉族无关个体ACD抗凝全血,应用PCR-STR检测D18S51和D12S391、D19S433和D21S11四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结果 D18S51、D12S391、D19S433和D21S11的基因座杂合度(H)分别为0.8693、0.8476、0.8123和0.823;个人识别率(DP)分别为0.9685、0.9559、0.9395和0.9459;非父排除率(PE)分别为0.7373、0.6944、0.6354和0.65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541、0.8279、0.7869和0.7996。结论本次调查4个STR位点在江西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态性高。本次调查为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提供遗传学数据。

  • Landsteiner-Wiener血型系统测序分型技术的建立

    作者:杨宝成;苏宇清;魏天莉;喻琼;梁延连;邓志辉

    目的 建立Landsteiner-Wiener血型系统的测序分型技术.方法 (1)随机采集45名非血缘关系无偿志愿捐献者外周血样,用EDTA抗凝.(2)从外周抗凝血样中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反转录产生LW基因的cDNA(包括3个外显子),采用ABI PrismTM 3100 DNA测序仪对RT-PCR产物中LW基因的第1外显子进行测序.(3)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一对引物扩增LW基因的第1外显子、第1内含子和第2外显子,全长1224 bp,对第1外显子PCR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45例捐血者的样本,分别经RT-PCR产物测序和PCR产物直接测序,均取得了成功,LW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位置第308碱基均为腺嘌呤.结论 本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LW血型基因的分子测序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群LW血型基因多态性提供有效方法.

  • 解脲支原体六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作者:刘小英;周运东

    目的:探讨6种检测方法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为不同条件医疗机构提供选择较为合适检测的依据.方法:通过六种不同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以及分别对男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PCR杂交梳、PCR、培养检测解脲支原体无显著性差异;PCR杂交梳与DIFA、DIGCA、ELISA检测解脲支原体有显著差异性;PCR杂交梳、PCR、培养、DIFA、DIGCA、ELISA.结论:显示PCR杂交梳、PCR、培养检测解脲支原体用于临床检测是比较好的方法,也同时适用于男女性患者.

  • 载脂蛋白基因型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淑晖;刘淮;付群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基因(ApoE)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7例ICP孕妇与70例正常孕妇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ICP发病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7%、82.9%、6.4%,ApoE3/3频率为68.6%,ICP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和ApoE3/4基因型频率在ICP组孕妇中偏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ICP组和正常孕妇组存在平衡,ApoE基因可能与ICT无关联.

  • HBV-DNA定量检测的意义及与HBV-M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盟;梁玉兰;赵新惠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调查,了解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通过PCR方法对乙肝标志物各种模式HBV-DNA的检测,客观认识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状况,修正过去错误观点,肯定HBV-DNA定量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24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检测.血清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大三阳中(HBsAg+HBeAg+HbcAg+)HBV-DNA阳性率(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为99.2%.小三阳中(HBsAg+HBeAb+HBcAb+)HBV-DNA阳性率为59.1%.HBsAb+HBeAb+HBcAb+阳性率低,为8.3%;HBsAg+HBcAb+组阳性率为78.6%.结论 乙肝标志物不能对病毒是否复制与有无传染性做出准确判断,各种模式中均有不同比例的HBV-DNA阳性结果,所以PCR定量检测HBV-DNA是判断HBV感染的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较早的发现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是判断有无传染性及病毒是否复制的直接可靠的指标.

  • 琼脂糖凝胶厚度对DNA电泳的影响

    作者:孙岩;李武修;唐胜建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的琼脂糖凝胶对电泳的影响.方法用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不同厚度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已锭染色成像并求出进行相对迁移率等相关分析.结果迁移距离5~7 mm厚度凝胶时大;10mm以内相对迁移率随着凝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10 mm以上相对迁移率反而降低;电泳图像以3~10mm较好.结论5~7 mm厚度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较合适.

  • 睢县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沈刚建;柴锡德;陈振东;徐强;邵振冬;黄培昌;郭秋生;郇树清;韩敬华

    目的通过三年的监测,发现E.coli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用O15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2000年-2002年从2541份标本中检出E.coliO157:H7199株,其中76株具有毒素基因;显示有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E.coli O15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率的高低与家畜家禽的带菌相一致.

110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